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86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我们应提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这与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从初中语文教育角度出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有诸多优点的,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美的能力,赢得美的青睐。接下来,本文将围绕“美育”这一主题,对初中语文教育资源中审美观培养的意义,以及审美观渗透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审美意义;审美培养
  从当代语文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配,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那么,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学教育,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感知识的同时,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是否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呢?现在,初中语文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老师以为只要对课文进行讲解就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作为一门艺术性课程,语文应参考美学的教育规律,不仅要对课文进行讲解,还要讲透,并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比较迷糊,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审美观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老师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老师在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审美观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培养的意义
  (一)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审美观的培养,亦可称之为“审美教育”,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就是感受美的一门学问。虽然每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各有不同,但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体现了文字的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文字本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升华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老师,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二) 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欣赏美也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以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普遍的审美塑造,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自然、艺术和人生之美等。
  (三)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说到底,重视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本身没有美丑,美是抽象的、感性的,美能打动人心,也能净化心灵。那么这里的美指的是什么呢?说到底,这里的审美培养指的是,培养学生人生无处不美的生活态度和积极、正面和向上的世界观,只有将这样的美学教育渗透给学生,将来学生才能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最终也会创造更多的美回馈社会。
  二、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 发掘“课文之美”
  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莫不是文质兼修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影子。拿作家臧克家的一篇文章来说,我时常感动于他的《有的人》,“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诗对比手法运用给人强烈的震撼,一种战斗的激情萦绕心头,这就是对比手法带来的文字美,如果学过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的话,很容易被这两首诗中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所感染。是的,臧克家的这首诗正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伟大的人格之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美。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课文本身,而是让学生真正读懂诗中的这种思想美,让学生知道奉献和服务也是一种美。其实,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歌颂着不同的美,老师要做的就是透过课文本身,让学生思考这些课文背后的美。
  (二) 综合性教学,强化“美”的感受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语文教育,也能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大胆插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形像结合等多媒体,营造更为丰富的教学氛围。我想,这比以往单一的声音教学模式,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深层次地激活学生对美的感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出色的山水游记,这篇文章文字精美,描述生动形象,感情表达丰富自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三峡,他们很难与作者形成共鸣,很难感受到文字中的恢弘壮观。这时候,结合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强化学生对三峡之美的感受。我们可以找一张动态的长江视频和一首气势雄伟的音乐,眼前是长江的惊涛拍岸,耳朵里是长江的激情呐喊,老师随机找几位学生朗诵文章,此情此景,即为长江惊心动魄的美感的真实写照,学生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这种直击人心的美。
  (三) 联系生活,加强审美培养
  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方法。众所周知,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即作者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无论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些都不是无中生有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文章表面的“片面之词”,即使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之美,但也仅此而已,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审美鉴赏是空洞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去挖掘潜藏在文字底端的生活之美。举例说明,关于课文《斑羚飞渡》,这篇文章讲述了老山羊为了山羊种族的延续,牺牲自己,为小斑羚们建造了一座身体踏板以换取小斑羚们生存的故事。山羊的護犊之情固然可敬,但联系实际,我们应该想到,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护孩子的,父母爱也是如老山羊般深切直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山羊自我牺牲行为背后那深沉的“母爱”,处于叛逆期的初中学生也更能更好地体谅自己的父母。换位思考,作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过是表达母爱而已。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2]魏俊霞.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J].语文教育.2016(19).
  [3]陈家斌.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其他文献
本文将通过总结回顾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消费者对于电信企业互联网服务的各类热点投诉问题,分析消费者目前投诉维权的倾向性以及消费者维权角度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隐患,探讨
家住上海闵行区的弱智姑娘文婷与安徽来沪的打工仔金虎相识不到两个月便登记结婚,随后又闪电般离婚.两人从相识、相恋、结婚直到诉讼离婚,前后不足4个月.这桩离婚案的背后究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道德遇到了重重困境:“隐身人”的出现、无责主体形成、社会关系发生巨变、网络犯罪激增、网络空间的二重性致使
期刊
期刊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排球运动的后备人才队伍现状及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查,旨在总结经验和找出问题,为提高重庆市排球运动竞技水平与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青海省中小学青年思政教师信仰依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上出现弱化虚化等现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从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激发教师马克思
兰州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位于兰州市的甘肃大剧院灯火辉煌,迎来了金秋演出季,《云门舞集2》一行16位舞者为金秋演出季带来了压轴巨献《流鱼》。《云门舞集》这一个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