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班里开设了一个种植角。让孩子们融入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演绎一个个精彩的种植故事,与春天的脚步一同前行吧!
选种子时的小插曲
“你最喜欢什么花?”我在提供花的种子和图片的同时。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喜欢牵牛花,因为牵牛花像喇叭,很可爱。”“我喜欢向日葵,金灿灿的很好看。”“我喜欢一串红,它的花有点像鞭炮,还有点像糖葫芦。”……孩子们喜欢的花不太一样,看来种植活动的第一步——选种子得由他们自己来作主,于是我回应道:“请你站在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前面。”短暂的喧闹之后。孩子们选好了小组,只有星儿还在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星儿,你想选什么花做朋友?”“我不太想种这些花。”星儿怯怯地说。“那你想种什么花?”“我想种三色堇,我爷爷种过的,它有三种颜色,很漂亮的!可是这里没有它的种子。”原来是这样,我赶紧表示:“你的想法很好,老师马上帮你准备,好吗?”我先让分好组的孩子们交流种花的经验,自己则马上与星儿从网上找到三色堇的图片并打印下来。遗憾的是我无法马上提供三色堇的种子,只好抱歉地对星儿说:“今天我们都去找找三色堇的种子,找到了明天带来好吗?”“好的。”星儿的眼里闪着光。
孩子们有的七八个人一组,有的四五个人一组,只有星儿一个人一组。种前我进行了动员:“一个组就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组的花负责,遇到事情要一起商量。共同照顾好花儿。大家做得到吗?”’“做得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我又把目光转向了星儿:“星儿,你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你代表了三色堇花组。所以你一个人也要照顾好你种的花,你做得到吗?”“做得到。”星儿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星儿一进活动室就扬起手中的小袋子。“我带来了三色堇的种子。”我惊喜地接过种子。与星儿一起播下了对三色堇的期盼。
二
每天,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们的种子。一天,我刚走到种植角,孩子们就围了上来,“老师,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呀?”“明天能长出来吗?”“我妈妈说要10天才能发芽。是真的吗?”……孩子们把目光一起投向了我。“我也不知道。”我故意停了停,“但是我;知道小种子需要好好睡上一觉才会醒来。你们耐心一点。再等几天好吗?”“好吧。”孩子们无可奈何地答应着。
这以后,孩子们仍然每天给种子浇水、晒太阳。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七天之后,种子陆续发芽了。第十天,绝大多数种子都冒出了嫩嫩的芽。“看呀!我们的波斯菊长出了八棵小苗苗!”“我们的牵牛花发了六棵芽!”“我们的向日葵也有两棵发芽了!”……这可急坏了白晶菊小组的孩子们。“为什么我们的白晶菊种子还不发芽?怎么办?”他们的担心引起了其他小组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一起议论起来。“是不是你们没有浇水?”“我们天天都浇的。”“那是不是没晒太阳?”“在这里每天都晒得到太阳!”“是不是因为种子埋得太深了?”对于白晶菊种子迟迟不发芽,我也有一丝疑惑。但心想也许它是要迟一些发芽的吧。于是,我安慰孩子:“也许白晶菊种子发芽是要迟一些,说不定它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呢。我们就再耐心等几天好不好?”
又过去了两天,白晶菊种子还是没有一点要发芽的迹象。孩子们着急了:“老师,白晶菊还是没有发芽,是不是种子生病了?我们挖开土看看吧。”健健用手轻轻拨了拨泥土,欲挖又止。我微笑着鼓励他:“挖出来看看呗!”当健健拨开表层的土时,种子马上就露出来了。“种子埋得并不深!”莉莉说。那是什么原因呢?“看看种子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提醒道。于是孩子们仔细观察起种子来,发现白晶菊的种子除了皮有些湿润之外,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教育契机。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查一查白晶菊的资料,第二天再来交流。
第二天,许多孩子带来了关于白晶菊的资料,资料显示,白晶菊通常在秋季9至10月播种,发芽适宜温度为15℃至20℃,喜欢凉爽的环境。而我们的白晶菊是在春天种的。至此。白晶菊不发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孩子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在探索白晶菊种子为什么不发芽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讨论分析原因,到耐心等待,再到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
三
小苗在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也日见忙碌。给小苗浇水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往往这个孩子刚浇完,另一个孩子又去浇一遍。
其实孩子们也知道水浇多了不好。可是每个孩子都想浇水,怎么办呢?我组织孩子们讨论:“我知道你们都很爱护小苗,喜欢给小苗浇水,但谁能告诉我水浇多了对小苗有什么影响呢?”“小苗会淹死的。”“小苗的根会烂掉的。”“如果前面有人浇过水了。后面的小朋友就不要再浇了。否则小苗会被浇死的。”“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小苗已经喝过水了呢?”思思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问问别人是不是浇过了。”“看看小苗叶子上有没有水。”“看看土是不是湿的。”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叶子上有没有水、土湿不湿为判断依据。
第二天,凡凡又来“告状”了:“小苗叶子上已经有水了。可是菲菲又浇了水。”菲菲理直气壮地辩驳道:“那是昨天的水!”瞧。新问题又产生了。怎样才能知道小苗叶子上的水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商量了一个办法——每天做浇水记录。
一天早上,军军一到就去给小苗浇水,紧接着来的昆昆也想给小苗浇水,两人争执不下。其实,我已发现早来的孩子经常有机会给小苗浇水。而迟来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因此,对于军军和昆昆的争执,我没有马上下定论,而是决定等孩子们到了以后再商量。等孩子们陆续到园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们:“怎样让每个小朋友都有给小苗浇水的机会呢?”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每组安排值日生轮流浇水,并且做好浇水记录。于是孩子们分组排好了值日生表。每天由两名值日生负责浇水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包括小苗今天有否晒太阳,喝了多少水,长出了几片嫩芽,有没有其他特别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丰富了关于种植的知识经验,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征能力,更锻炼了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一天早上兵兵在记录小苗的生长情况时,不小心将水彩笔掉落在小苗上,小苗被拦腰折断了。孩子们心疼不已,有人试图把小苗扶直,可一放手小苗又倒下了。大家一时束手无策,都埋怨兵兵。而兵兵则早已紧张得抽泣起来。于是我劝慰孩子们:“小苗被折断了,老师也觉得可惜。可是兵兵也不是故意的,他都心疼得哭了,希望他以后小心一些。”孩子们点点头。兵兵的情绪也平复了许多。接着我转换话题对孩子们说:“我们还是赶快想办法救救小苗,让小苗站起来吧。”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用创可贴包起来,有的说用布扎起来。有的说用透明胶黏住……这时川川给出了一个令大多数孩子信服的建议:“用绳子把小苗绑在棒子上。我外公就是这么做的。”孩子们很快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小棒和绳子。最后,他们选了一根筷子插在小苗旁边,小心翼翼地把小苗扶直绑在筷子上,小苗又“站”起来了。
也许是小苗伤得太严重了。虽然孩子们予以细心照料,可是小苗还是死了。孩子们更伤心了。我便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那些活着的小苗:“我们还是想想怎样保护其他小苗,避免它们也被折断吧。”“做个小篱笆把小苗围起来。”有孩子提议。“可以用盖子把花盆盖起来。”杰杰很得意地说。“不可以,小苗照不到太阳会死的。”有人反驳。“那用透明的盖子好了!”杰杰不服气地说。“那怎么浇水?”又有人问。“把盖子拿下来再浇呗!”“植物生长还需要什么?”我问杰杰。“空气。”“那盖上透明盖子怎么才能让小苗呼吸氧气呢?”……孩子们的讨论异常热烈。之后我在种植角投放了一些透光透气的罩子和竹棒,孩子们有的用罩子将花盆罩起来,有的用竹棒做了篱笆,还有的做了温馨提示牌,如“小心,请不要碰伤我”“我很脆弱,请保护我”。断茎小苗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使孩子们逐渐懂得了尊重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随着小苗的长大,我们帮长出藤蔓的牵牛花做了支架。让它蜿蜒而上,开出美丽的喇叭花;长大了的向日葵被我们移到了楼下的花园里。每天向着太阳绽放:秋天的时候我们重新种上了白晶菊……孩子们不仅将自己查阅的种植资料和小苗生长变化的观察日记装订成“种植书”。还用拍照的形式将种植活动记录下来展示在墙上。这一切不仅留下了春天的痕迹,更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选种子时的小插曲
“你最喜欢什么花?”我在提供花的种子和图片的同时。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喜欢牵牛花,因为牵牛花像喇叭,很可爱。”“我喜欢向日葵,金灿灿的很好看。”“我喜欢一串红,它的花有点像鞭炮,还有点像糖葫芦。”……孩子们喜欢的花不太一样,看来种植活动的第一步——选种子得由他们自己来作主,于是我回应道:“请你站在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前面。”短暂的喧闹之后。孩子们选好了小组,只有星儿还在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星儿,你想选什么花做朋友?”“我不太想种这些花。”星儿怯怯地说。“那你想种什么花?”“我想种三色堇,我爷爷种过的,它有三种颜色,很漂亮的!可是这里没有它的种子。”原来是这样,我赶紧表示:“你的想法很好,老师马上帮你准备,好吗?”我先让分好组的孩子们交流种花的经验,自己则马上与星儿从网上找到三色堇的图片并打印下来。遗憾的是我无法马上提供三色堇的种子,只好抱歉地对星儿说:“今天我们都去找找三色堇的种子,找到了明天带来好吗?”“好的。”星儿的眼里闪着光。
孩子们有的七八个人一组,有的四五个人一组,只有星儿一个人一组。种前我进行了动员:“一个组就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组的花负责,遇到事情要一起商量。共同照顾好花儿。大家做得到吗?”’“做得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我又把目光转向了星儿:“星儿,你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你代表了三色堇花组。所以你一个人也要照顾好你种的花,你做得到吗?”“做得到。”星儿坚定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星儿一进活动室就扬起手中的小袋子。“我带来了三色堇的种子。”我惊喜地接过种子。与星儿一起播下了对三色堇的期盼。
二
每天,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们的种子。一天,我刚走到种植角,孩子们就围了上来,“老师,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呀?”“明天能长出来吗?”“我妈妈说要10天才能发芽。是真的吗?”……孩子们把目光一起投向了我。“我也不知道。”我故意停了停,“但是我;知道小种子需要好好睡上一觉才会醒来。你们耐心一点。再等几天好吗?”“好吧。”孩子们无可奈何地答应着。
这以后,孩子们仍然每天给种子浇水、晒太阳。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七天之后,种子陆续发芽了。第十天,绝大多数种子都冒出了嫩嫩的芽。“看呀!我们的波斯菊长出了八棵小苗苗!”“我们的牵牛花发了六棵芽!”“我们的向日葵也有两棵发芽了!”……这可急坏了白晶菊小组的孩子们。“为什么我们的白晶菊种子还不发芽?怎么办?”他们的担心引起了其他小组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一起议论起来。“是不是你们没有浇水?”“我们天天都浇的。”“那是不是没晒太阳?”“在这里每天都晒得到太阳!”“是不是因为种子埋得太深了?”对于白晶菊种子迟迟不发芽,我也有一丝疑惑。但心想也许它是要迟一些发芽的吧。于是,我安慰孩子:“也许白晶菊种子发芽是要迟一些,说不定它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呢。我们就再耐心等几天好不好?”
又过去了两天,白晶菊种子还是没有一点要发芽的迹象。孩子们着急了:“老师,白晶菊还是没有发芽,是不是种子生病了?我们挖开土看看吧。”健健用手轻轻拨了拨泥土,欲挖又止。我微笑着鼓励他:“挖出来看看呗!”当健健拨开表层的土时,种子马上就露出来了。“种子埋得并不深!”莉莉说。那是什么原因呢?“看看种子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提醒道。于是孩子们仔细观察起种子来,发现白晶菊的种子除了皮有些湿润之外,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教育契机。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查一查白晶菊的资料,第二天再来交流。
第二天,许多孩子带来了关于白晶菊的资料,资料显示,白晶菊通常在秋季9至10月播种,发芽适宜温度为15℃至20℃,喜欢凉爽的环境。而我们的白晶菊是在春天种的。至此。白晶菊不发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孩子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在探索白晶菊种子为什么不发芽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讨论分析原因,到耐心等待,再到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
三
小苗在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也日见忙碌。给小苗浇水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往往这个孩子刚浇完,另一个孩子又去浇一遍。
其实孩子们也知道水浇多了不好。可是每个孩子都想浇水,怎么办呢?我组织孩子们讨论:“我知道你们都很爱护小苗,喜欢给小苗浇水,但谁能告诉我水浇多了对小苗有什么影响呢?”“小苗会淹死的。”“小苗的根会烂掉的。”“如果前面有人浇过水了。后面的小朋友就不要再浇了。否则小苗会被浇死的。”“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小苗已经喝过水了呢?”思思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问问别人是不是浇过了。”“看看小苗叶子上有没有水。”“看看土是不是湿的。”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叶子上有没有水、土湿不湿为判断依据。
第二天,凡凡又来“告状”了:“小苗叶子上已经有水了。可是菲菲又浇了水。”菲菲理直气壮地辩驳道:“那是昨天的水!”瞧。新问题又产生了。怎样才能知道小苗叶子上的水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商量了一个办法——每天做浇水记录。
一天早上,军军一到就去给小苗浇水,紧接着来的昆昆也想给小苗浇水,两人争执不下。其实,我已发现早来的孩子经常有机会给小苗浇水。而迟来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因此,对于军军和昆昆的争执,我没有马上下定论,而是决定等孩子们到了以后再商量。等孩子们陆续到园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们:“怎样让每个小朋友都有给小苗浇水的机会呢?”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每组安排值日生轮流浇水,并且做好浇水记录。于是孩子们分组排好了值日生表。每天由两名值日生负责浇水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包括小苗今天有否晒太阳,喝了多少水,长出了几片嫩芽,有没有其他特别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丰富了关于种植的知识经验,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征能力,更锻炼了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一天早上兵兵在记录小苗的生长情况时,不小心将水彩笔掉落在小苗上,小苗被拦腰折断了。孩子们心疼不已,有人试图把小苗扶直,可一放手小苗又倒下了。大家一时束手无策,都埋怨兵兵。而兵兵则早已紧张得抽泣起来。于是我劝慰孩子们:“小苗被折断了,老师也觉得可惜。可是兵兵也不是故意的,他都心疼得哭了,希望他以后小心一些。”孩子们点点头。兵兵的情绪也平复了许多。接着我转换话题对孩子们说:“我们还是赶快想办法救救小苗,让小苗站起来吧。”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用创可贴包起来,有的说用布扎起来。有的说用透明胶黏住……这时川川给出了一个令大多数孩子信服的建议:“用绳子把小苗绑在棒子上。我外公就是这么做的。”孩子们很快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小棒和绳子。最后,他们选了一根筷子插在小苗旁边,小心翼翼地把小苗扶直绑在筷子上,小苗又“站”起来了。
也许是小苗伤得太严重了。虽然孩子们予以细心照料,可是小苗还是死了。孩子们更伤心了。我便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那些活着的小苗:“我们还是想想怎样保护其他小苗,避免它们也被折断吧。”“做个小篱笆把小苗围起来。”有孩子提议。“可以用盖子把花盆盖起来。”杰杰很得意地说。“不可以,小苗照不到太阳会死的。”有人反驳。“那用透明的盖子好了!”杰杰不服气地说。“那怎么浇水?”又有人问。“把盖子拿下来再浇呗!”“植物生长还需要什么?”我问杰杰。“空气。”“那盖上透明盖子怎么才能让小苗呼吸氧气呢?”……孩子们的讨论异常热烈。之后我在种植角投放了一些透光透气的罩子和竹棒,孩子们有的用罩子将花盆罩起来,有的用竹棒做了篱笆,还有的做了温馨提示牌,如“小心,请不要碰伤我”“我很脆弱,请保护我”。断茎小苗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使孩子们逐渐懂得了尊重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随着小苗的长大,我们帮长出藤蔓的牵牛花做了支架。让它蜿蜒而上,开出美丽的喇叭花;长大了的向日葵被我们移到了楼下的花园里。每天向着太阳绽放:秋天的时候我们重新种上了白晶菊……孩子们不仅将自己查阅的种植资料和小苗生长变化的观察日记装订成“种植书”。还用拍照的形式将种植活动记录下来展示在墙上。这一切不仅留下了春天的痕迹,更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