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旨在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要求企业和高校充分沟通协作,将企业先进的行业知识、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通过合作方式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支持高校的教学环境建设,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创新改革,加速高校的持续发展。
一、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学深度合作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停留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层面;鲜明的校企融合校园文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校企合作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而不是协同,仅局限于聘请企业专家讲座,学生企业参观实习等,缺乏专业共建、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等深层次的合作互动。未开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
2、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相当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性非常突出的课程,主要由校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进行陈述性讲授,缺少对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连续的行动能力以及技术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意识很难形成。由于缺乏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具体实施,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3、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诸多因素使得多数校企合作都存在表面化、功利化、短期化等问题,合作形式也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利益共同体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职业培训、职業技能鉴定、技术研究与开发在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
1、紧密依托行业,打造产学结合校企协同、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依托行业企业成立学院董事会、职业教育集团、产业“产学研用”联盟,积极探索董事会、专家委员会、合作建设领导小组等多种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以“协同创新攻关、两型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四大措施,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创新适应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内部管理合同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以“董事会、职教集团、产学研用联盟”为核心,对接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体制。
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专业,协同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依托行业产业内知名企业,优化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把脉专业发展。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星级管理、梯度成长”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深度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深度服务行业企业。
3、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围绕区域产业链职业岗位,并针对各岗位对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不同,以“做”为核心,推行“空间教学法”、“食指4G实景课堂学法”、“双导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法”。
4、校企紧密协同打造“双需求、双递进、双训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知名企业,建设立足“双需要”,遵循能力“双递进”过程规律,实施“双训练”,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
三、培养”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对策
1、高校教师须在企业接受培训
合作院校可以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在企业接受不同级别、不同方向的技术课程培训。企业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导师,结合企业技术平台和高校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在相应专业方向对合作院校的教师组织开展定期培训,为合作院校培养多个专业方向的优秀师资,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帮助合作院校完善专业学科建设。企业带动参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培训、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学习和交流活动。企业培训导师结合不同的项目演练,引导参训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演练和教学体系。合作院校须将企业的技术课程引入到本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将企业的技术课程纳入高校正式的课程体系,并使用企业的教材开展专业课程。
2、企业工程师进入高校课堂
在合作院校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企业直接派遣具有丰富实践研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在合作院校的专业课程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授课,完成一定课时量的课程。企业工程师对学生上课辅导的同时,也会带动参与过企业技术课程培训的高校教师将企业级工程实践项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企业工程师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通过任务分解、技术综合,将各种技术要点提炼出来,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演练和教学体系,帮助高校教师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技术研讨以及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多个专业技术方向高校教师的技术指导水平。
3、高校教师在企业顶岗挂职
企业可以组织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系统架构搭建,进入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部门,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与行业应用能力。企业推动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从事工程研发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
A.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产品与设备的优化、创新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B.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路线方案设计、技术架构更新换代、技术核心内容提取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工作。
C.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预研、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创新设计、系统框架构建等核心技术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产学合作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共同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引领、整体提升双教能力的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担任企业带头人,充分发挥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技术优势与引领作用,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从合作企业聘请或引进高级技术人员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为各专兼职教师量身定制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多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教师,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团队双教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各取所长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基金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BC1317067
一、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学深度合作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停留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层面;鲜明的校企融合校园文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校企合作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而不是协同,仅局限于聘请企业专家讲座,学生企业参观实习等,缺乏专业共建、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等深层次的合作互动。未开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
2、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相当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性非常突出的课程,主要由校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进行陈述性讲授,缺少对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连续的行动能力以及技术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意识很难形成。由于缺乏集生产、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具体实施,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3、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诸多因素使得多数校企合作都存在表面化、功利化、短期化等问题,合作形式也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利益共同体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职业培训、职業技能鉴定、技术研究与开发在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
1、紧密依托行业,打造产学结合校企协同、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依托行业企业成立学院董事会、职业教育集团、产业“产学研用”联盟,积极探索董事会、专家委员会、合作建设领导小组等多种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以“协同创新攻关、两型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四大措施,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创新适应产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内部管理合同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以“董事会、职教集团、产学研用联盟”为核心,对接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体制。
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建专业,协同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依托行业产业内知名企业,优化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把脉专业发展。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星级管理、梯度成长”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深度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深度服务行业企业。
3、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围绕区域产业链职业岗位,并针对各岗位对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构建“技术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不同,以“做”为核心,推行“空间教学法”、“食指4G实景课堂学法”、“双导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法”。
4、校企紧密协同打造“双需求、双递进、双训练”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知名企业,建设立足“双需要”,遵循能力“双递进”过程规律,实施“双训练”,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
三、培养”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对策
1、高校教师须在企业接受培训
合作院校可以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在企业接受不同级别、不同方向的技术课程培训。企业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导师,结合企业技术平台和高校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在相应专业方向对合作院校的教师组织开展定期培训,为合作院校培养多个专业方向的优秀师资,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帮助合作院校完善专业学科建设。企业带动参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培训、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学习和交流活动。企业培训导师结合不同的项目演练,引导参训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演练和教学体系。合作院校须将企业的技术课程引入到本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将企业的技术课程纳入高校正式的课程体系,并使用企业的教材开展专业课程。
2、企业工程师进入高校课堂
在合作院校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企业直接派遣具有丰富实践研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在合作院校的专业课程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授课,完成一定课时量的课程。企业工程师对学生上课辅导的同时,也会带动参与过企业技术课程培训的高校教师将企业级工程实践项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企业工程师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通过任务分解、技术综合,将各种技术要点提炼出来,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演练和教学体系,帮助高校教师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技术研讨以及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多个专业技术方向高校教师的技术指导水平。
3、高校教师在企业顶岗挂职
企业可以组织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系统架构搭建,进入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部门,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与行业应用能力。企业推动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从事工程研发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
A.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产品与设备的优化、创新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B.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路线方案设计、技术架构更新换代、技术核心内容提取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工作。
C.高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预研、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创新设计、系统框架构建等核心技术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产学合作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共同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引领、整体提升双教能力的教师团队,校企共同创新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担任企业带头人,充分发挥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技术优势与引领作用,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从合作企业聘请或引进高级技术人员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为各专兼职教师量身定制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多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教师,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团队双教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校企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各取所长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基金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BC131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