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几乎成了千夫所指,有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已经无可置疑地显露出来,此种情形往往使得我们语文教师陷入了一种迷茫的境地之中,而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探究式语文学习方式的出现则为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师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双向呈现,才能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等等都受到最大限度到的尊重,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状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终极目标。
  鉴于此,有感于教改的学习及自己平日的实践所得,建构了一种探究式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制造氛围
  
  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驱动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质又怎能提高呢?每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其求知欲处于高亢的阶段,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这对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有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用心。
  如新授《我与地坛》一文,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怎样入题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为此,我曾考虑过多种入题方法:如直接入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抑或直接由史铁生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引出文中所涉及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但大都不尽如人意。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由谈贝多芬、海伦凯勒的故事,谈人的命运,谈人在面对命运的重创时所应该持有的态度来入题,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为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制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授《死海不死》一文,我用问句引入:“提到海,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碧绿的海水,蔚蓝的天空。”“金黄的沙滩,雪白的海鸥。”“汹涌澎湃的海浪……”“在大家的心目中,大海可能是静谧的、神秘的,也可能是狂暴的、愤怒的;不管如何,大海都是活生生的”,我边总结边带入。“而在西亚,有一座海却被称为‘死海’。它为什么被称为‘死海’呢?“死海”为什么又是‘不死’的呢?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这样质疑的导入,将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再如教授《小橘灯》时,我首先自己制作了一个小橘灯,进入课堂时提了进去,学生看见这东西,好奇心便陡然被提起。我于是顺水推舟,顺势导入课文。这一小小的举动,为课堂的进一步展开制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巧选切点,出奇制胜
  
  孔子云:“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力争出奇制胜,以此来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好之”与“乐之”中求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延续导入时良好的氛围,也可以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从而进一步探讨课文。
  如讲授《我与地坛》一文,在学生明了史铁生的曲折经历的基础上,不妨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同时,设置疑问:文章的标题为《我与地坛》,那么我与地坛之间到底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在我由一个残疾青年成长为一个知名作家的过程中,地坛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去浏览课文也就有了责任感,有了针对性,找到可探索的方向,而阅读过程中问题的初步解决又能加强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热情。
  教授《绝唱》时,我没有按课文顺序让学生了解戏园盛况、琴师演奏、黑妞演唱,再去了解白妞的演唱,而是先从白妞演唱切入,这里是课文的重点。作者正面描写白妞,用了大量的比喻、表现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来朗读、讨论这一段,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句“除了正面描写白妞外,作者还用了其它方法吗?”自然过渡到前半部分内容。没有程式化的分段,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了刻画人物常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描写声音常用的方法。
  由于突破了通常的教学顺序,出其不意,巧妙选择了切入口,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自始至终学生都是态度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又如对《小橘灯》一文,我则是采用“中间开花”的切入方法,没有让学生讨论“我”遇见小姑娘的原因及小姑娘的性格精神,而是顺着学生对我手中小橘灯的好奇,先让学生探讨小橘灯的制作过程,找出相应的动词,回家试着自己做小橘灯,然后再回复到课文前半部分对小姑娘的交代,探究课文中心。自然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无论何种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才是关键。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是整个课堂环节中最关键的一步。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讲台上,学生正襟危坐在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有何兴趣学习呢?而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实际上是越俎代庖,试问学生不伸手弯腰,岂能学会体操呢?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管理者演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示、启发、点拨学生。学生则成为了互动教学的主体、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部分学习任务分成几个板块,分别交给学生自我解决,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同的观点会交给学生自我解决,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同的观点会发生碰撞,而在碰撞中又将会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如讲授《我与地坛》一文,可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带到全班来分组讨论解决。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自问自答,还可以是我问大家答。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局部内容的赏析。
  教授冰心的现代诗《纸船》,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就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一句,作为诗歌的开头,为什么要加一个‘从’字?‘从’在这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是‘从舟上抛下在海里’而不是‘到海里’?”为什么叠了那么多的纸船,却只‘希望有一只能流到要它到的地方去’?”“‘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人称代词为什么由一直的‘我’改为‘她’?”……
  
  四、反馈点拨,总结概括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及深入地探究,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仍不清楚的问题,学生肯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弄明白的愿望,教师就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给予适时的点拨,让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中借鉴吸收别人的成功之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这一过程不是总结,而是在自由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共同得到提高。
  在反馈和点拨中,学生的疑问逐步得到了解决,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且通过自我总结来进一步检查学生是否对规律性的知识真正消化和吸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结”这个环节常常容易被人忽视,给人有虎头蛇尾之感。其实,课堂总结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明智的教师都不会轻易放过,并且认为一堂课结绝不该是句号而应是“省略号”。《列子·汤问》称赞名歌手韩娥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意思是歌声悦耳动听,使人经久不忘。讲课也是如此。不但要在开头、中间讲好,使学生有兴趣听,有兴趣学,还要使学生在下课后觉得这节课余味无穷。邵守义教授说过:“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课堂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或简要概括,强调重点;或留下问题,深入思考;或设计练习,扩大效果……总之,要以不同的结果方式,使课已完而意未尽,或意已尽而思无穷。
  如讲授《我与地坛》一文,在学生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地址的特点、我与地坛的关系,教师须及时地加以点拨。在此基础上,老师还须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作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明了整个第一节主要是谈地坛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这样,学生对文章才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与把握。
  五、延伸拓展,形成能力
  在学生深入探究,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延伸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后环节,也就是教师在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桥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堂所学得的成果及时延伸到生活中去,可以设计练习延伸,利用教材中的例子练习某种技能,用掌握了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作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
  如讲授《我与地坛》一文,因为文中某些语句涉及到一些哲理性的思考,因此,必然还有个别学生对于文章所叙理解不透,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其它篇章作为辅助性材料(如《想念地坛》《随感十三》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设计作文延伸,即以教材中出现的各类生活点作为课内外写作的结合点,能动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自然延伸。
  如教授《大自然警号长鸣》后,不少同学为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而愤怒,写出了《保护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好文章。
  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由点及面,向节选课文的原著扩展,通过了解全貌,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
  如教《杨修之死》,让学生试读《三国演义》;教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读《水浒传》。
  当然,教无定法,我这里所谈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教授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根据自身和学习的实际,来进行调整或删减,以提高课堂效率。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人很欣赏,译成英语就是“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看来他们是读懂了,前者只能一日受益,后者则能一生受益。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终极目标也就在此吧。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一、增强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通过数学的历史故事、数学解题方式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美的兴趣,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终热爱它。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蕴含了一种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
期刊
【摘要】本篇针对边远落后地区的体育教学工作的薄弱,体育教学的现实与残酷,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领导管理的认识、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 边远落后 素质教育 百校百格     当前,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但是,都忽略了边远落后地区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与残酷。在我国,80%的中小学生来自农村,而其中的30%又来自边远落后地区,体育课
期刊
近年来崛起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现代电化教育发展到更高的形式。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的组合编辑控制,并按教学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多媒体介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目标,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应经历四个环节,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新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巧妙地渗透了这一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体验经历。  作为一名物理学科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引导使这一教学目标最终
期刊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课的重要因素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
期刊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学理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的设疑与引导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习的环境、气氛、情绪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就
期刊
活动与探究题是中考政治常见的主要题型之一,属于“开放性试题”,其命题宗旨是:能力立意、开发潜能、鼓励创新。解答活动与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有着一定的解题要求和规范。要反复训练,方能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活动与探究题一般以材料分析和活动设计的形式出现。解题有理论知识上的要求,也有联系实际能力的要求。答题可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往往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解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一
期刊
学生厌学,古来有之。中小学生厌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增无减。与城市相比,农村更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学生个人因素;也有学校因素    一、教育考核评估手段的落后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力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估仍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这就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片面追求高分数,仍然走过去的应试教育之路,使应试教育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传统的应
期刊
自卑,多数是因多次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并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切都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自卑感人皆有之,青少年儿童也不例外。  一般认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都是后进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均衡,他们还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外表、能力和个性特征,很难对自己作出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常常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偶然的成功
期刊
阅读可分为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三种,无论哪种阅读,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课前阅读就是我们常讲的预习。虽然教师非常重视,但由于学生没有这个习惯而难以落实。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课堂阅读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上课不能放弃课本,要指导学生翻阅课本。课本上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