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区县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扩大,养殖量以及养殖类型也在不断增加,各类猪肉制品的产量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规模化养殖以及科学化养殖技术的融入对于各地区猪养殖水平的增强均有明顯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猪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各类疫病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所波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质量,还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猪疫病本身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如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对整个猪群产生较大规模的危害。因此,在实际猪养殖时需要加强对各类猪疫病的防控以及管理,本文主要结合猪养殖中各类疫病的防控工作开展现状以及相关指导意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猪;疫病防控;治疗技术
1 猪瘟
1.1 发病症状
猪瘟是猪疫病中发病率较高且对猪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较大的一种疾病类型,属于热性、急性以及接触性较强的传染类疾病,发病特点主要为高热稽留以及急性发作等情况,部分猪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出血以及小血管病变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猪瘟的传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温病毒或者黄病毒所致,常见的主要为急性猪瘟、亚急性猪瘟、慢性猪瘟以及非典型猪瘟,急性猪瘟猪患病之后其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升高的情况,最高能够达到42度甚至更高,且会出现稽留热状况,部分病猪会出现脓性结膜炎病变、腹泻或者便秘等胃肠道系统病变情况,并带有不同程度的便内带脓带血,部分少毛的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皮肤可见发绀。如病猪处于妊娠期当其感染猪瘟病毒之后会出现流产情况,整体运动功能受到相应的影响,猪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抽搐。亚急性猪瘟的发病主要是在急性猪瘟发病之后的地区出现,亚急性猪瘟病猪的体温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口腔黏膜或者结膜炎病变情况,扁桃体发炎也较为显著,部分猪还会伴随出现便秘咽炎或者腹泻的症状,亚急性猪瘟的患病时间大多维持在10d到1个月之间。慢性猪瘟的感染猪主要为幼龄猪仔,患病之后的幼龄猪仔会出现明显的腹泻与便秘交替的胃肠道病变,口腔黏膜会出现明显的溃疡性病变,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发展至败血症而死亡。非典型猪瘟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毒性较低的病毒感染所致,患病之后猪的主要症状为尾部坏疽性组织硬化或者皮肤发绀,全身皮肤将会出现花斑状的坡落症状,猪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会出现停滞。
1.2 防治对策
猪瘟在实际预防方面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养殖要求为其进行疫苗的接种,以提升自身对于猪瘟的抵抗能力,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尽可能以自繁自育为主,需加强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以及饲养管理工作,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完善相关的免疫程序。需要加强对于猪养殖过程中的病情观察以及猪生长情况监测,尽早发现其诸位病变并尽早进行治疗处理,在实际治疗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抗血清,方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猪出现猪瘟发病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并对其进行隔离管理,在其所生活过的地区也需要加强相应的消毒清洁,避免出现大范围发病情况。
2 猪肺疫
2.1 发病症状
猪肺疫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多种杀伤性的巴氏杆菌感染所致,属于传染性较强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猪巴氏杆菌,临床中将其分为慢性以及急性两种,慢性猪肺疫患病之后体温会升高到41℃甚至更高,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干咳以及痉挛症状。随着其病症的不断加重,会出现便秘、呼吸困难、腹泻等情况,但其毛发较少的地区会出现红色斑点,慢性病猪的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症状会逐渐加重,如在两周之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处理便能够缓解,否则将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急性猪肺疫的症状主要为咽喉肿大、败血症变化伴随呼吸困难,潜伏期一般在7d左右,最急性期的表现会出现体温迅速升高、饮食困难、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将会发展至败血症死亡的情况。
2.2 防治对策
猪肺疫在预防时需要重点放在春季以及秋季两个时期,需要通过预防性免疫注射药物的方式提升猪对于猪肺疫的抵抗能力,加强对于圈舍的消毒以及清洁工作,坚持自繁自育,如需要引进新的猪,需要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单独隔离饲养观察,确定其无任何病毒携带情况方可混入群中进行饲养。
3 猪大肠杆菌疾病
3.1 发病症状
猪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其症状主要为肠毒血症或者肠炎等,如猪出现强烈的腹泻症状,且排出灰黄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稀便,并伴随精神沉郁口渴等症状,则判定其为猪大肠杆菌类疾病,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其因重度脱水而死。
3.2 防治对策
自繁自育是降低猪大肠杆菌疾病发病的基础原则,切不可从疫情发病地区进行种猪的引进,在实际养殖时需要加强日常消毒管理,完善相关免疫管理程序。如猪出现大肠杆菌患病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缓解,常用的主要为庆大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黄连素、喹诺酮等。
4 结语
综上可知,随着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注意病的发生也在不断加强,如何完善注意病的管理以及预防措施,对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了解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类型,并完善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福强.关于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8(7):93-94.
[2] 付昌寿.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思考[J].兽医导刊,2019(6):105-106.
关键词:猪;疫病防控;治疗技术
1 猪瘟
1.1 发病症状
猪瘟是猪疫病中发病率较高且对猪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较大的一种疾病类型,属于热性、急性以及接触性较强的传染类疾病,发病特点主要为高热稽留以及急性发作等情况,部分猪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出血以及小血管病变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猪瘟的传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温病毒或者黄病毒所致,常见的主要为急性猪瘟、亚急性猪瘟、慢性猪瘟以及非典型猪瘟,急性猪瘟猪患病之后其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升高的情况,最高能够达到42度甚至更高,且会出现稽留热状况,部分病猪会出现脓性结膜炎病变、腹泻或者便秘等胃肠道系统病变情况,并带有不同程度的便内带脓带血,部分少毛的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皮肤可见发绀。如病猪处于妊娠期当其感染猪瘟病毒之后会出现流产情况,整体运动功能受到相应的影响,猪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抽搐。亚急性猪瘟的发病主要是在急性猪瘟发病之后的地区出现,亚急性猪瘟病猪的体温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口腔黏膜或者结膜炎病变情况,扁桃体发炎也较为显著,部分猪还会伴随出现便秘咽炎或者腹泻的症状,亚急性猪瘟的患病时间大多维持在10d到1个月之间。慢性猪瘟的感染猪主要为幼龄猪仔,患病之后的幼龄猪仔会出现明显的腹泻与便秘交替的胃肠道病变,口腔黏膜会出现明显的溃疡性病变,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发展至败血症而死亡。非典型猪瘟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毒性较低的病毒感染所致,患病之后猪的主要症状为尾部坏疽性组织硬化或者皮肤发绀,全身皮肤将会出现花斑状的坡落症状,猪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会出现停滞。
1.2 防治对策
猪瘟在实际预防方面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养殖要求为其进行疫苗的接种,以提升自身对于猪瘟的抵抗能力,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尽可能以自繁自育为主,需加强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以及饲养管理工作,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完善相关的免疫程序。需要加强对于猪养殖过程中的病情观察以及猪生长情况监测,尽早发现其诸位病变并尽早进行治疗处理,在实际治疗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抗血清,方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猪出现猪瘟发病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并对其进行隔离管理,在其所生活过的地区也需要加强相应的消毒清洁,避免出现大范围发病情况。
2 猪肺疫
2.1 发病症状
猪肺疫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多种杀伤性的巴氏杆菌感染所致,属于传染性较强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猪巴氏杆菌,临床中将其分为慢性以及急性两种,慢性猪肺疫患病之后体温会升高到41℃甚至更高,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干咳以及痉挛症状。随着其病症的不断加重,会出现便秘、呼吸困难、腹泻等情况,但其毛发较少的地区会出现红色斑点,慢性病猪的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症状会逐渐加重,如在两周之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处理便能够缓解,否则将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急性猪肺疫的症状主要为咽喉肿大、败血症变化伴随呼吸困难,潜伏期一般在7d左右,最急性期的表现会出现体温迅速升高、饮食困难、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将会发展至败血症死亡的情况。
2.2 防治对策
猪肺疫在预防时需要重点放在春季以及秋季两个时期,需要通过预防性免疫注射药物的方式提升猪对于猪肺疫的抵抗能力,加强对于圈舍的消毒以及清洁工作,坚持自繁自育,如需要引进新的猪,需要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单独隔离饲养观察,确定其无任何病毒携带情况方可混入群中进行饲养。
3 猪大肠杆菌疾病
3.1 发病症状
猪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其症状主要为肠毒血症或者肠炎等,如猪出现强烈的腹泻症状,且排出灰黄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稀便,并伴随精神沉郁口渴等症状,则判定其为猪大肠杆菌类疾病,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其因重度脱水而死。
3.2 防治对策
自繁自育是降低猪大肠杆菌疾病发病的基础原则,切不可从疫情发病地区进行种猪的引进,在实际养殖时需要加强日常消毒管理,完善相关免疫管理程序。如猪出现大肠杆菌患病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缓解,常用的主要为庆大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黄连素、喹诺酮等。
4 结语
综上可知,随着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注意病的发生也在不断加强,如何完善注意病的管理以及预防措施,对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了解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类型,并完善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福强.关于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8(7):93-94.
[2] 付昌寿.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的思考[J].兽医导刊,2019(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