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阅读,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施教,加强课内自主学习,然后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习惯
阅读能力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个重要环节,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根本的途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 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培养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如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从题目入手,抓住“神圣”二字,提问:为什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识到土地和人类息息相关,最后再以“神圣”收束全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感受西雅图人对土地胜过对生命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就体现了“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2.重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选读重点及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较多的语言文字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学习《—夜的工作》一文,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选读2-5自然段,了解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俭朴,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概括,并结合课文后两段,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三、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面对—篇新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个步骤:首先感读课文,只有通过初读课文,才能疏通字词、读通课文,知道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进而初步感知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其次,解读重点部分,有了第一次读课文,此时应通过再读,明了课文的结构、课文的详略,进而知道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再次,品读词句,把握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词句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最后,析读课文,也即积累、运用、熟读成诵的阶段。此时学生入情入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探究阅读
我们不是说,读了《红楼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吗?对同一段话,对同一个主人公,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自然其个体感悟就千差万别。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相对充分、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通过小组辩论,求同存异,而后得出他们认为合理的答案。在这样一个充分自由、民主讨论氛围中学生没有了羞涩胆怯,没有了人云亦云,有的是澎湃的激情和智慧的碰撞。
五、搭建展示平台,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1.讲一讲。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便可意到笔随。
2.赛一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达到合理分配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为达这一目的,教师要让最优化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把阅读教学推进到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朱捷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7期。
[2]王晓东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年,18期。
[3]成莲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新圃,2002年,04期。
[4]赵晓芸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Z2期。
[5]刘成香 浅议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0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习惯
阅读能力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个重要环节,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根本的途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 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培养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如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从题目入手,抓住“神圣”二字,提问:为什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识到土地和人类息息相关,最后再以“神圣”收束全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感受西雅图人对土地胜过对生命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就体现了“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2.重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选读重点及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较多的语言文字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学习《—夜的工作》一文,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选读2-5自然段,了解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俭朴,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概括,并结合课文后两段,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三、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面对—篇新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个步骤:首先感读课文,只有通过初读课文,才能疏通字词、读通课文,知道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进而初步感知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其次,解读重点部分,有了第一次读课文,此时应通过再读,明了课文的结构、课文的详略,进而知道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再次,品读词句,把握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词句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最后,析读课文,也即积累、运用、熟读成诵的阶段。此时学生入情入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探究阅读
我们不是说,读了《红楼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吗?对同一段话,对同一个主人公,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自然其个体感悟就千差万别。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相对充分、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通过小组辩论,求同存异,而后得出他们认为合理的答案。在这样一个充分自由、民主讨论氛围中学生没有了羞涩胆怯,没有了人云亦云,有的是澎湃的激情和智慧的碰撞。
五、搭建展示平台,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1.讲一讲。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便可意到笔随。
2.赛一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达到合理分配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为达这一目的,教师要让最优化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去,把阅读教学推进到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朱捷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7期。
[2]王晓东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4年,18期。
[3]成莲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新圃,2002年,04期。
[4]赵晓芸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Z2期。
[5]刘成香 浅议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