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给德国狠狠敲了一记警钟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大选时德国人“不在线”
  特朗普获胜在德国引发普遍震惊和恐怖。发泄完了,忐忑过了,拿出务实精神吧,考虑一下如何迎接国内外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特朗普登台发表获胜演说之后几个小时,夜幕降临柏林。人们静静地点燃小蜡烛,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古老的门阶上、便道旁。
  柏林人这是在纪念“水晶之夜”(又译碎玻璃之夜,指1938年11月纳粹暴力攻击犹太人和犹太人商店)。
  当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美国大选结果引发的痉挛性狂呼所吸引,几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是“水晶之夜”的纪念日。同样,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也是柏林墙倒塌27周年纪念日。
  但是,水晶之夜和柏林墙倒塌以及这两起事件在德国历史上的象征意义,至少也可以部分诠释为什么德国人如此厌恶特朗普的竞选言论、为什么只有寥寥无几的德国人(一次民调显示只有4%)希望特朗普进驻白宫。
  特朗普获胜在德国普天下引发震惊和恐怖,就连德国外长都没能说动自己公开向特朗普发贺电。
  一份德国报纸惊呼“啊!我的天呀!”,还有一家干脆说“我们在沉痛哀悼”。另外一位德国部长形容美国大选结果是“我们醒不来的一场噩梦”。
特朗普当选日也是柏林墙倒塌27周年,柏林市长和市民一起纪念

  德国全国广播机构ARD(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的民意调查发现,大多数德国人不信任特朗普,认为他当选将导致大西洋两岸关系恶化。
  德美关系前途未卜
  过去一些年,德美关系逐步进入“特殊”档次。默克尔和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结下强大、友好的伙伴关系,甚至挺过了美国特工被曝曾监听默克尔手机的那场风暴。
  这种关系也影响了欧洲政坛。比如,当美国表示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的时候,默克尔插手阻拦。还有,作为西方世界和俄国总统普京主要的对话者,默克尔和德国可以在国际间发挥影响力。
  那么接下来再说,特朗普当选了,跨大西洋贸易关系前景怎样呢?
  现在的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正如大吃一惊的德国国防部长所说的那样,我们谁也不知道特朗普的外交政策。
  这样的不定性让德国商业、金融、工业界大人物非常不爽。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师说,“西方国家继续自我毁灭。”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信德国有100多万个就业机会依赖于美国出口市场。
  特朗普关于贸易协定的言论让德国许多人不安。跨大西洋贸易与伙伴投资协议TTIP已经反复搁浅,许多人现在认为,这下子死定了。
  不过在德国,震惊也正在转向务实。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跨大西洋关系发言人拜尔说,“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结果,所以,谁也没有和特朗普团队中的任何人建立联系。现在,所有人都在计划做的是,联系可能在特朗普政府中担当角色、我们可能认识的人。”
  柏林人认可,默克尔必须争取让德美关系保持正常运转。
  最开始,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对默克尔比较刻薄,挖苦她的难民政策。尽管如此,默克尔还是打电话给特朗普向他表示祝贺,并表示愿意合作。不过默克尔提出的条件是,特朗普必须尊重“共同的价值观”,比如自由、法治,并且保证将此适用于所有人,不论性别、信仰和背景如何。
  但是,随着特朗普准备进驻白宫,我们也可以说,默克尔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她的国家、还有整个欧盟的团结。
  因为,真正让德国政客心惊的是,他们也注意到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普遍抬头和特朗普获胜之间的共同点。
  德国大选堪忧
  德国明年即将举行大选,常规老牌政党的选票正在不断流向反移民、反穆斯林的“德国选择党”。
  也许,不足为奇的是,继英国脱欧公投之后,部分德国人又把美国大选结果看作一记警钟。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告诉德国流行小报《图片报》,“在政治、商业和社会各方面,精英并不总能留下好印象。决策过程经常不够透明。所有的人都必须有准备学习—如果我们对其他人观点的角度、对改变我们自己思维方向保持开放态度,那么,民粹主义的日子会更难过。”
默克尔和奥巴马关系相当不错

  特朗普获胜被看作一场强烈的政治地震,余震将冲击德国和欧洲的政治版图。
  柏林希望继续保持重要的跨大西洋关系、保持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希望维护德国人非常看重的价值观念。正如拜尔所说,现在我们身处一个“脆弱的时代”。“世界已经和11月8日以前不一样了。特朗普这样性格的人不仅会对美国、也会对全世界带来影响。”
  拜尔接着说,“也许,他能证明我们都错了。我真希望如此。”
  这句话,也代表着许多德国人的心声。
  (编辑/华生)
其他文献
“除了喝醉和互殴外,我们俄罗斯人最喜欢去采野菇。”一个在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如是说。  一位莫斯科导游耸了耸肩膀表示,只要是正常人,就会去森林找野菇,没有人会特别强调自己喜欢找野菇,因为找野菇跟吃披萨一样稀松平常。  野菇要怎么找呢?到了夏天,莫斯科很多书报摊都能买到《野菇地图》,但是当地人对这种秘笈嗤之以鼻,讥笑需要地图的人绝对找不到野菇。  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爱野菇?理由很简单,俄罗斯的野菇
马丁·帕尔是英国玛格南图片社的签约摄影师,他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职业赛马摄影师之一。他经常穿梭于英国、法国、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大型赛马节。作为一名职业赛马摄影师,2015年是马丁·帕尔首次来到世界最著名的赛马盛会肯塔基赛马。  2015年的肯塔基赛马会吸引了全世界17万的游客来到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马丁·帕尔说:“最疯狂的两分钟,赛马的魅力全在这里。这也是传统的美国作风,奖金在
◆本文作者丹尼尔·W·德雷兹纳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教授,他也是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的极力阻碍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在走向世界。  说实话,3月的最后几天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为受挫的时间。美国外交政策在应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组建事务中表现拙劣。  亚投行是世界新组建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在过去一年间一直在为亚投行的成立积极游说,大部分人视亚投行为针对美国组建
中美洲小国伯利兹气候宜人、环境纯净未受污染,人称“被自然母亲呵护的最后净土”,依山傍海,有加勒比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肥美海鲜。在伯利兹如联合国般,各色人种的美食文化水乳交融后,好吃、美味、新鲜、无毒、实在的美食,记录着这块土地关于自然、关于人文、关于种族的点点滴滴。  最大的生鲜超市—加勒比海  伯利兹人居住在加勒比海,从北到南都可以捕捞各式肥美海鲜,在龙虾的盛产期,每年6月到隔年1月,伯利兹人
1833年,大英帝国宣布在其全球的殖民地内奴隶和奴役制度为非法。但是奴隶并没有真正从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上消失。  英国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奴役研究中心的哈吉博士说,正如19世纪40年代初在“王冠上的明珠”印度发生的那样,奴隶继续以各种形式存在,只是换了个名称,不再叫奴隶,改称劳工或仆人而已。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近200年后的今天,奴隶仍以不同形式在英伦三岛本土存在,且有猖獗之势、需要专门立法对付。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迎来第一位日裔总司令哈里斯。两年前曾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哈里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教会他随时备战,誓言要保卫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他的父亲当年曾在珍珠港美舰上服役,他的日本母亲的血液,让他在今天美国联日制华政策中扮演微妙而关键的角色。  哈里斯 小档案  哈里斯(Harry B. Harris)1956年出生于日本横须贺。美国海军学校毕业;曾就读哈佛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197
悲惨的约束  保护老人安全,是台湾养老照顾机构常见约束老人(其实就是把老人绑在床上)的理由。但其实“零约束”早已是世界潮流,世界卫生组织也将身体约束视为虐待老人,  有次一位卧床的伯伯看到有人来,便苦苦哀求替他松开约束带抓痒,但当班服务员担心伯伯若拔尿管或鼻胃管会导致危险而拒绝,见他痒得厉害,因此来访者承诺会确保伯伯安全,才逮到机会替他松开约束一次抓个过瘾。然而这并非个案,许多被绑在床上的长辈无法
2013年5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完成演讲后在慕尼黑的啤酒帐篷中喝起了啤酒。  2010年6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G20峰会上,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一同品尝喜欢的啤酒,奥巴马选的啤酒是“鹅岛312”,卡梅伦喜欢的啤酒是“妖怪”,他们还边喝酒边预测世界杯比赛结果。  2012年3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开设的爱尔兰酒吧中竖起了大拇指,奥巴马为庆祝圣帕特里克节与酒吧民众一
尼加拉瓜拥有着许多东方人听都没听过的水果,有些是外表长的很诡异,有些则是神似东方水果的山寨版,但口感可能会让许多东方人尝了就立刻皱起眉头来!  这果实不是苹果喔!它是株会长出苹果绿果实Jícaro的植物  可吃又可玩的Jícaro  青绿色果实的Jícaro植物,外型有点类似苹果,但其实Jícaro 是用来制作爵士乐中常用的沙铃。通常Jícaro成熟果实可大到像垒球一样,果实本身则十分坚硬。不过它
当文学旅游者探访英伦诸岛时,他们在寻找什么?通常是那些古色古香的老式书店,它们让人有完美的借口与世隔绝、不受干扰地四下浏览。近来,这座城市的爱书人觉得店内的手冲咖啡和高速无线网络,会破坏伦敦几个世纪以来这种隔离喧嚣、翻阅书籍的古老传统。Libreria于2月开张,没有无线网络和咖啡  有一批书店开始反抗狂热的网络迷恋,努力营造出这样一种环境:在这里,远离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读书才是帮助你扩展社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