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访是一种亲切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家庭力量和学校管理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面的转化。作为班主任,笔者实践有效家访,在多年的家访工作中,提高了有效家访的认识。本文从六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班主任;有效;家访
一、班主任家访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家访
由于学校班级设置和学生的课时学习设置原因,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甚少。这样就导致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盲目性,无法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因此,班主任家访尤为重要。
班主任应把家访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家访不仅访家长,而且应细心观察学生家庭情况,把整个情况了然于胸,既使教育有的放矢,又可以防患于未然。2009届的一位学生,学习马虎,不求上进,喜欢名牌,好出风头。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是因为家里穷,怕别人瞧不起。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地说:“穿好衣服无可厚非,但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美不美不在穿着,而在于拥有美好的心灵,拥有丰富的知识……”经过家访,他懂得了体贴父母,懂得了责任,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成绩逐步提高,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家访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平常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有计划、有目地安排家访,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二、班主任家访应做到“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家访,家长笑在脸上,急在心上。如果把学生的问题“开门见山”地“和盘托出”,性格急躁的家长就会把学生一通狠批,结果是家长不高兴,学生难堪,导致情绪对立,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家访应做到“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家访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家长情绪,对家长的询问,应“顾左右而言它”,采用缓兵之计,“忘记”自己身份,而“不忘记”家访目的,根据家长的情况找到谈话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家长就容易接受。第二,以爱为基础,从孩子的未来着眼谈问题。第三,保持师道尊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谈话做到“和风细雨”。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论学生家庭条件好坏,都要自尊、自重、自爱。
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只有做到“润物细无声”,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才能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班主任家访应多谈学生闪光点,抓住时机谈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各不相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些情况,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做到:第一,在家访中,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家长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配合班主任工作。第二,家访时要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交流到一定程度时抓住时机诚恳地指出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和学生、家长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家访时,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心中装有学生的闪光点。如果脑袋里装的全是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咬住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不放,大谈学生缺点,很可能事与愿违。
四、班主任家访应发挥所教学科特点,利用所教学科优势解决学生问题
利用班主任所教学科优势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弥补班主任工作不足的重要举措。笔者是一位地理教师,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在家访中学科优势的力量。现在班上一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笔者通过了解,发觉其对新闻非常关注,经常和同学谈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家访时笔者与家长商量,让其负责班上的时事热点宣传,并对宣传活动予以指导,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五、班主任家访应合理解决家长、学生提出的要求
家访谈到其乐融融之际,家长把班主任当作可信赖的朋友、可尊敬的老师,便会向班主任掏出心里话,此时,解决子女在学校里的一些问题的要求,就会提出来。对家长提出的要求,班主任要冷静对待,能解决的尽量给予解决。自己不能解決的要求要巧妙地应承,以免解决不了,让家长丧失对自己的信任。同样,学生也会提出一些要求,班主任需要审时度势,辩证思考,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思考,妥善解决,让家访的作用落到实处。
六、家访后,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计划地加以督促
家访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改掉缺点。因此,家访后的工作很重要。一句话,要把家访的工作落在实处,就要对学生愿意改掉的缺点要有计划地加以督促、落实。2005届一位学生,原本成绩优异,可是高三上学期末突然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班主任,笔者自然是急在心头,在与家长、学生交流后,我们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笔者有计划的督促,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越显著。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做到有效家访,与家长保持思想上的一致,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参考文献:
王淑俐.你的沟通有没有用?——教师、家长的说话效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班主任;有效;家访
一、班主任家访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家访
由于学校班级设置和学生的课时学习设置原因,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甚少。这样就导致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盲目性,无法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因此,班主任家访尤为重要。
班主任应把家访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家访不仅访家长,而且应细心观察学生家庭情况,把整个情况了然于胸,既使教育有的放矢,又可以防患于未然。2009届的一位学生,学习马虎,不求上进,喜欢名牌,好出风头。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是因为家里穷,怕别人瞧不起。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地说:“穿好衣服无可厚非,但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美不美不在穿着,而在于拥有美好的心灵,拥有丰富的知识……”经过家访,他懂得了体贴父母,懂得了责任,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成绩逐步提高,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家访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平常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有计划、有目地安排家访,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二、班主任家访应做到“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家访,家长笑在脸上,急在心上。如果把学生的问题“开门见山”地“和盘托出”,性格急躁的家长就会把学生一通狠批,结果是家长不高兴,学生难堪,导致情绪对立,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家访应做到“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家访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家长情绪,对家长的询问,应“顾左右而言它”,采用缓兵之计,“忘记”自己身份,而“不忘记”家访目的,根据家长的情况找到谈话的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家长就容易接受。第二,以爱为基础,从孩子的未来着眼谈问题。第三,保持师道尊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谈话做到“和风细雨”。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论学生家庭条件好坏,都要自尊、自重、自爱。
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只有做到“润物细无声”,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才能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班主任家访应多谈学生闪光点,抓住时机谈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各不相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些情况,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做到:第一,在家访中,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家长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配合班主任工作。第二,家访时要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交流到一定程度时抓住时机诚恳地指出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和学生、家长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家访时,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心中装有学生的闪光点。如果脑袋里装的全是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咬住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不放,大谈学生缺点,很可能事与愿违。
四、班主任家访应发挥所教学科特点,利用所教学科优势解决学生问题
利用班主任所教学科优势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弥补班主任工作不足的重要举措。笔者是一位地理教师,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在家访中学科优势的力量。现在班上一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笔者通过了解,发觉其对新闻非常关注,经常和同学谈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家访时笔者与家长商量,让其负责班上的时事热点宣传,并对宣传活动予以指导,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五、班主任家访应合理解决家长、学生提出的要求
家访谈到其乐融融之际,家长把班主任当作可信赖的朋友、可尊敬的老师,便会向班主任掏出心里话,此时,解决子女在学校里的一些问题的要求,就会提出来。对家长提出的要求,班主任要冷静对待,能解决的尽量给予解决。自己不能解決的要求要巧妙地应承,以免解决不了,让家长丧失对自己的信任。同样,学生也会提出一些要求,班主任需要审时度势,辩证思考,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思考,妥善解决,让家访的作用落到实处。
六、家访后,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计划地加以督促
家访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改掉缺点。因此,家访后的工作很重要。一句话,要把家访的工作落在实处,就要对学生愿意改掉的缺点要有计划地加以督促、落实。2005届一位学生,原本成绩优异,可是高三上学期末突然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班主任,笔者自然是急在心头,在与家长、学生交流后,我们提出解决措施。通过笔者有计划的督促,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越显著。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做到有效家访,与家长保持思想上的一致,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参考文献:
王淑俐.你的沟通有没有用?——教师、家长的说话效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