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氛围;备课;实验;多媒体;名人轶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068—01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1.提高教师自身的幽默素质,增强教学个性。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也是一种素质、能力。教师幽默主要有语言幽默和动作幽默。幽默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语言,具有情感美、形象美、音韵美和哲理美;动作幽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把每一个动作、姿势、表情等巧妙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加强课堂交流,搞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在加强交流与互动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搭建平等和谐、相互理解的师生对话平台。②让提问富有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答辩,提倡交流中的质疑与反思。
二、积极全面地进行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前备课的质量。首先,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的内容,还要备学生,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的实际与将要学的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其次,教师课前要准备好一整套的课堂安排:如何引入定律,如何分析验证,如何总结归纳,用什么样的题目进行巩固训练,用什么样的话语吸引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承前启后等。如此,才能将一节课的内容高效、顺畅地演绎出来。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和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随时随地都有,笔者在讲“惯性”这一知识点时,就以坐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往前倾为例,描述惯性的存在和分析牛顿惯性定律。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将之储备起来,作为课堂上的例子进行讲授,以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在教学中增加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元素,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知,使之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如,“电场、电场强度”这一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电场的存在,更难以描述电场的大小及方向,使教学变得空洞乏味,学生也难以理解这一知识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展示电场的方向、大小以及电场的作用等,可以使“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课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在运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以下两点:1.多媒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学内容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逐一进行展示。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演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成为“多媒体”的单一教学。2.多媒体信息量大,播放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节奏,而不能整页出现或一闪而过,必须逐句播放,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五、适当引入古今中外的物理名人轶事
在讲授课程之前巧妙地介绍相关的名人轶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产生的背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时,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开普勒是怎样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吗?”然后,对此展开绘声绘色地介绍:开普勒不迷信权威,常年坚持观测行星运动规律,坚持实测数据,最后推翻了行星做圆周匀速运动的判断,确定行星运行轨迹应为椭圆。由此,学生就都怀着崇敬与钦佩的心情饶有兴趣地学习“开普勒定律”,学习效果自然特别好。此外,教材中也有不少名人轶事,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视之为选学内容而不予理睬。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充分地利用这部分内容不仅不会耽误教学时间,反而会有“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用。
当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去选择运用。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068—01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1.提高教师自身的幽默素质,增强教学个性。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也是一种素质、能力。教师幽默主要有语言幽默和动作幽默。幽默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语言,具有情感美、形象美、音韵美和哲理美;动作幽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把每一个动作、姿势、表情等巧妙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加强课堂交流,搞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在加强交流与互动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搭建平等和谐、相互理解的师生对话平台。②让提问富有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答辩,提倡交流中的质疑与反思。
二、积极全面地进行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前备课的质量。首先,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的内容,还要备学生,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的实际与将要学的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其次,教师课前要准备好一整套的课堂安排:如何引入定律,如何分析验证,如何总结归纳,用什么样的题目进行巩固训练,用什么样的话语吸引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承前启后等。如此,才能将一节课的内容高效、顺畅地演绎出来。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和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随时随地都有,笔者在讲“惯性”这一知识点时,就以坐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往前倾为例,描述惯性的存在和分析牛顿惯性定律。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将之储备起来,作为课堂上的例子进行讲授,以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在教学中增加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元素,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知,使之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如,“电场、电场强度”这一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电场的存在,更难以描述电场的大小及方向,使教学变得空洞乏味,学生也难以理解这一知识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展示电场的方向、大小以及电场的作用等,可以使“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课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在运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以下两点:1.多媒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学内容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逐一进行展示。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演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成为“多媒体”的单一教学。2.多媒体信息量大,播放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节奏,而不能整页出现或一闪而过,必须逐句播放,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五、适当引入古今中外的物理名人轶事
在讲授课程之前巧妙地介绍相关的名人轶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产生的背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时,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开普勒是怎样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吗?”然后,对此展开绘声绘色地介绍:开普勒不迷信权威,常年坚持观测行星运动规律,坚持实测数据,最后推翻了行星做圆周匀速运动的判断,确定行星运行轨迹应为椭圆。由此,学生就都怀着崇敬与钦佩的心情饶有兴趣地学习“开普勒定律”,学习效果自然特别好。此外,教材中也有不少名人轶事,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视之为选学内容而不予理睬。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充分地利用这部分内容不仅不会耽误教学时间,反而会有“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用。
当然,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去选择运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