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独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独活新品种选育研究,选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品相好、适应性广、產量高、药用价值好的“镇坪独活”新品种。该文总结了“镇坪独活”新品种的选育情况、品种特性,提出了其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为规范独活大田种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药材;独活;新品种;种苗繁育;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27-02
独活(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药中“上品”,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用部分为地下肉质根。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功效,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风湿性关节炎、风寒头痛等症的传统用药。除用于临床配方外,它还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规模化人工种植和药源基地的建立,异地盲目调种和乱引乱种现象时有发生,生产中存在种苗群体混杂、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目前,国内在独活种质资源研究、驯化、育种等方面一直滞后,至今未选育出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栽培品种,沿用的仍然是野生独活经过驯化的当地农家种,但其已出现了遗传基础高度混杂、群体性状差异较大、植株生长良莠不齐、发病程度轻重不一、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独活新品种选育及其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选育出了“镇坪独活”新品种(Angelica pubescens f.biserrata‘Zhenpingduhuo’),对于促进秦巴山区乃至全国独活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选育情况
从2011年开始开展独活新品种的选育技术研究,建立了独活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基地。2014年10月,“独活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工信部立项支持。2015年9月,陕西省科技厅认定镇坪独活科技示范基地为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
根据秦巴山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利用本地野生资源,走具有山区特色的育种路线,将多年收集的、性状表现突出的野生独活资源14份,与外引种植的安徽亳州独活、甘肃华亭独活、湖北巴东独活等品种共计19份种质材料,集中种植。在镇坪当地野生独活中发现株型紧奏、品相好、主根粗壮、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好、商品性强,高抗根腐病的优良单株,采收种子,通过系统选育法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抗病性调查鉴定等,选育出“镇坪独活”新品种。经单株采种、精选种子、建立种子田和种苗繁育基地,开展种苗繁育和生产技术研究。选育出的“镇坪独活”性状稳定,遗传基因一致,品种特征和经济指标明确,适宜于秦巴山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正在按照新品种审定程序组织报审。
2 品种特性
系统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100~130cm,比本地野生独活株高矮30~50cm。茎直立,多分枝。叶片卵圆形,2回3出羽状复叶;小叶片3全裂,长6~9cm,宽3~6cm,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叶脉上疏生短柔毛;叶柄长30~35cm;叶片颜色比野生独活浅黄。茎上部的叶退化,无叶片,叶柄膨大成兜状叶鞘。复伞形花序密生黄棕色柔毛;伞辐10~25个,不等长,密被黄棕色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30朵,小苞片5~8个,披针形;花瓣白色,5片;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花柱短,基部扁圆锥形;花期7—8月。种子椭圆形,双悬果背部扁平,长圆形,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线形隆起,油管分果棱槽间1~4,合生面4~5个;果期8—9月。
主根粗壮,肉质,黄白色,香味浓,分叉少,商品性好,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便于加工。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800~1800m的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抗寒,抗根腐病,较抗高温;适应性广。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镇坪独活”的主根根长在14.2~15.5cm,根粗在5.1~5.5cm,单株根重293.8g,均优于参试的其他品种。平均单产为24483.75kg/hm2,比当地野生独活增产19.54%;平均折干率为27.24%,比甘肃华亭独活高出2.89个百分点;干品独活产地价比华亭独活高出2~3元/kg,一般产值75000元/hm2左右;有效药用成分含蛇床子素1.1%,超出药典标准(0.5%)的120%;含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0.16%,超出药典标准(0.08%)的100%。
4 繁殖技术要点
4.1 适时采收种子 9—10月份,当种子陆续成熟,双悬果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时,及时采收。采收后晒干或晾干,抖出种子,去掉杂质装袋,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存放备用,种子含水量应小于30%。
4.2 备好苗床 10月底至11月下旬或者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苗床营养土由林地腐殖土、耕层土壤、有机肥配制而成,配置比例为1∶1∶1。苗床做作成龟背形高畦,畦宽150cm,畦间距30cm,畦高30cm。育苗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4.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装在纱布袋中,用正常产气的沼气池中发酵3个月以上的沼液或腐熟的人粪尿经过滤后的液体,浸种24h。
4.4 精细播种 将经过沼液或人粪尿浸种后的种子捞出、沥水空干,拌种子量4~8倍的细潮土(沙)均匀撒播于备好的苗床畦面上,覆土2~3cm稍加压实,并盖上1层稻草以保温保湿。播种量为12~15g/m2。
4.5 及时间苗定苗 幼苗出土后,及时人工拔除杂草;苗高3~5cm间苗,疏拔密苗弱苗;苗高5~8cm,按照株间距8~9cm定苗,留苗量在120~150株/m2。
4.6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苗后,追施人畜粪2.5~3kg/m2;苗高8~10cm时,追施尿素12~15g/m2。 4.7 种苗分级出圃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者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前1~2d起挖种苗。选择晴天挖苗,起挖前割去茎叶,用牙镢由植株侧面深挖30cm以上,按照种苗分级标准每50株扎成1小把,分级装入竹筐或木箱内,每框种苗重量不超过50kg。并加盖干净、新鲜植物叶片或青草防止发热和水分散失,禁止踩踏、挤压,随即运往大田移栽。
5 主要栽培技术
该品种大田生产种植可分为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但生产上以育苗移栽为好,即节省种子,又节约用地。
5.1 播种育苗 用种量为3~4g/m2,开沟条播或挖窝穴播,条播按行距50cm,沟深3~4cm开挖,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穴播按行距50cm,穴距20~30cm点播,每穴播种10~20粒;覆土2~3cm,稍许压实,并盖上1层草以保温保湿。留苗60~70株/m2左右。苗床育苗栽培技术参照“繁殖技术要点”。
5.2 大田管理
5.2.1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翻耕土地,深度30~40cm,整平耙细后,作龟背形畦,畦宽120~130cm,沟宽25~35cm。
5.2.2 移栽 应选择11月上旬或次年3月上旬移栽。移栽密度为60000~90000株/hm2,即行距50cm,株距25~30cm开沟,沟深10cm,移栽时芽头向上,齐头不齐尾,地面应高出芽头5cm便于覆土。
5.2.3 施肥 (1)施肥原则。以农家肥料为主、化肥为辅,禁止施用硝态氮肥。(2)基肥。施用农家肥22500~3000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3)种肥。种苗移栽覆土后,在沟边施入焦泥灰3000kg/hm2、钙镁磷肥750kg/hm2,或复合肥300~450kg/hm2。(4)苗肥。分2次追施,第1次在种苗换衣后3~5d,浇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或碳铵225~300kg/hm2;第2次在苗高30~35cm时,浇施人畜粪尿30000kg/hm2或尿素150kg/hm2。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5)促根肥。7月下旬,施用有机肥15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混拌堆湿后,于株旁沟施或穴施,施后盖土。
5.2.4 水分管理 生长期应做好排水工作,四周开好排水沟,田块较大的应在田中开腰沟,排水沟深度在35cm以上。
5.2.5 除草 结合第1次、第2次施苗肥,选晴天用锄头或铲等农具中耕株间表土。在施入促根肥后,用锄头或铲将畦沟内的土覆盖于株旁。中耕培土时去除田间杂草。
5.2.6 病虫鼠害防治 主要是蟲害和鼠害,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按照农药使用规范选择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2.7 适时采挖加工 当地上茎叶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先割去茎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将根挖起,敲落泥沙,用菜刀、柴刀等齐根剪去茎叶,及时晾晒或置于炕房内烘炕加工。当肉质根失水半干时,集中堆置“发汗”2~3d,然后将独活理顺扎成小捆,再搬入烘房,根头部朝下,用文火炕至全干后,每25kg装入麻袋,储藏于低温、干燥、通风处待售。
参考文献
[1]王显安,胡榜文,马超,等.不同浸种方法对独活种子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10):58-59.
[2]熊飞.独活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04):17.
[3]严宜昌,廖玮,李晓莉,等.独活栽培中的主要因素及种植方案优选试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2(02):65-66.
[4]严宜昌,艾大祥.独活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439-441.
[5]张才煜,张本刚,杨秀伟.独活的化学成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04):41-42.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中药材;独活;新品种;种苗繁育;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27-02
独活(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药中“上品”,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用部分为地下肉质根。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功效,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风湿性关节炎、风寒头痛等症的传统用药。除用于临床配方外,它还是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规模化人工种植和药源基地的建立,异地盲目调种和乱引乱种现象时有发生,生产中存在种苗群体混杂、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目前,国内在独活种质资源研究、驯化、育种等方面一直滞后,至今未选育出适合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栽培品种,沿用的仍然是野生独活经过驯化的当地农家种,但其已出现了遗传基础高度混杂、群体性状差异较大、植株生长良莠不齐、发病程度轻重不一、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独活新品种选育及其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选育出了“镇坪独活”新品种(Angelica pubescens f.biserrata‘Zhenpingduhuo’),对于促进秦巴山区乃至全国独活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选育情况
从2011年开始开展独活新品种的选育技术研究,建立了独活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基地。2014年10月,“独活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工信部立项支持。2015年9月,陕西省科技厅认定镇坪独活科技示范基地为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
根据秦巴山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利用本地野生资源,走具有山区特色的育种路线,将多年收集的、性状表现突出的野生独活资源14份,与外引种植的安徽亳州独活、甘肃华亭独活、湖北巴东独活等品种共计19份种质材料,集中种植。在镇坪当地野生独活中发现株型紧奏、品相好、主根粗壮、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好、商品性强,高抗根腐病的优良单株,采收种子,通过系统选育法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抗病性调查鉴定等,选育出“镇坪独活”新品种。经单株采种、精选种子、建立种子田和种苗繁育基地,开展种苗繁育和生产技术研究。选育出的“镇坪独活”性状稳定,遗传基因一致,品种特征和经济指标明确,适宜于秦巴山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正在按照新品种审定程序组织报审。
2 品种特性
系统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100~130cm,比本地野生独活株高矮30~50cm。茎直立,多分枝。叶片卵圆形,2回3出羽状复叶;小叶片3全裂,长6~9cm,宽3~6cm,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叶脉上疏生短柔毛;叶柄长30~35cm;叶片颜色比野生独活浅黄。茎上部的叶退化,无叶片,叶柄膨大成兜状叶鞘。复伞形花序密生黄棕色柔毛;伞辐10~25个,不等长,密被黄棕色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30朵,小苞片5~8个,披针形;花瓣白色,5片;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花柱短,基部扁圆锥形;花期7—8月。种子椭圆形,双悬果背部扁平,长圆形,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线形隆起,油管分果棱槽间1~4,合生面4~5个;果期8—9月。
主根粗壮,肉质,黄白色,香味浓,分叉少,商品性好,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便于加工。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800~1800m的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抗寒,抗根腐病,较抗高温;适应性广。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镇坪独活”的主根根长在14.2~15.5cm,根粗在5.1~5.5cm,单株根重293.8g,均优于参试的其他品种。平均单产为24483.75kg/hm2,比当地野生独活增产19.54%;平均折干率为27.24%,比甘肃华亭独活高出2.89个百分点;干品独活产地价比华亭独活高出2~3元/kg,一般产值75000元/hm2左右;有效药用成分含蛇床子素1.1%,超出药典标准(0.5%)的120%;含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0.16%,超出药典标准(0.08%)的100%。
4 繁殖技术要点
4.1 适时采收种子 9—10月份,当种子陆续成熟,双悬果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时,及时采收。采收后晒干或晾干,抖出种子,去掉杂质装袋,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存放备用,种子含水量应小于30%。
4.2 备好苗床 10月底至11月下旬或者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苗床营养土由林地腐殖土、耕层土壤、有机肥配制而成,配置比例为1∶1∶1。苗床做作成龟背形高畦,畦宽150cm,畦间距30cm,畦高30cm。育苗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4.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装在纱布袋中,用正常产气的沼气池中发酵3个月以上的沼液或腐熟的人粪尿经过滤后的液体,浸种24h。
4.4 精细播种 将经过沼液或人粪尿浸种后的种子捞出、沥水空干,拌种子量4~8倍的细潮土(沙)均匀撒播于备好的苗床畦面上,覆土2~3cm稍加压实,并盖上1层稻草以保温保湿。播种量为12~15g/m2。
4.5 及时间苗定苗 幼苗出土后,及时人工拔除杂草;苗高3~5cm间苗,疏拔密苗弱苗;苗高5~8cm,按照株间距8~9cm定苗,留苗量在120~150株/m2。
4.6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齐苗壮。定苗后,追施人畜粪2.5~3kg/m2;苗高8~10cm时,追施尿素12~15g/m2。 4.7 种苗分级出圃 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者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前1~2d起挖种苗。选择晴天挖苗,起挖前割去茎叶,用牙镢由植株侧面深挖30cm以上,按照种苗分级标准每50株扎成1小把,分级装入竹筐或木箱内,每框种苗重量不超过50kg。并加盖干净、新鲜植物叶片或青草防止发热和水分散失,禁止踩踏、挤压,随即运往大田移栽。
5 主要栽培技术
该品种大田生产种植可分为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但生产上以育苗移栽为好,即节省种子,又节约用地。
5.1 播种育苗 用种量为3~4g/m2,开沟条播或挖窝穴播,条播按行距50cm,沟深3~4cm开挖,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穴播按行距50cm,穴距20~30cm点播,每穴播种10~20粒;覆土2~3cm,稍许压实,并盖上1层草以保温保湿。留苗60~70株/m2左右。苗床育苗栽培技术参照“繁殖技术要点”。
5.2 大田管理
5.2.1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翻耕土地,深度30~40cm,整平耙细后,作龟背形畦,畦宽120~130cm,沟宽25~35cm。
5.2.2 移栽 应选择11月上旬或次年3月上旬移栽。移栽密度为60000~90000株/hm2,即行距50cm,株距25~30cm开沟,沟深10cm,移栽时芽头向上,齐头不齐尾,地面应高出芽头5cm便于覆土。
5.2.3 施肥 (1)施肥原则。以农家肥料为主、化肥为辅,禁止施用硝态氮肥。(2)基肥。施用农家肥22500~3000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3)种肥。种苗移栽覆土后,在沟边施入焦泥灰3000kg/hm2、钙镁磷肥750kg/hm2,或复合肥300~450kg/hm2。(4)苗肥。分2次追施,第1次在种苗换衣后3~5d,浇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或碳铵225~300kg/hm2;第2次在苗高30~35cm时,浇施人畜粪尿30000kg/hm2或尿素150kg/hm2。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5)促根肥。7月下旬,施用有机肥15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混拌堆湿后,于株旁沟施或穴施,施后盖土。
5.2.4 水分管理 生长期应做好排水工作,四周开好排水沟,田块较大的应在田中开腰沟,排水沟深度在35cm以上。
5.2.5 除草 结合第1次、第2次施苗肥,选晴天用锄头或铲等农具中耕株间表土。在施入促根肥后,用锄头或铲将畦沟内的土覆盖于株旁。中耕培土时去除田间杂草。
5.2.6 病虫鼠害防治 主要是蟲害和鼠害,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按照农药使用规范选择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2.7 适时采挖加工 当地上茎叶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先割去茎杆,挖松根际周围土壤,将根挖起,敲落泥沙,用菜刀、柴刀等齐根剪去茎叶,及时晾晒或置于炕房内烘炕加工。当肉质根失水半干时,集中堆置“发汗”2~3d,然后将独活理顺扎成小捆,再搬入烘房,根头部朝下,用文火炕至全干后,每25kg装入麻袋,储藏于低温、干燥、通风处待售。
参考文献
[1]王显安,胡榜文,马超,等.不同浸种方法对独活种子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10):58-59.
[2]熊飞.独活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04):17.
[3]严宜昌,廖玮,李晓莉,等.独活栽培中的主要因素及种植方案优选试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2(02):65-66.
[4]严宜昌,艾大祥.独活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439-441.
[5]张才煜,张本刚,杨秀伟.独活的化学成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04):41-4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