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要介绍,梳理了该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归纳了海南省高校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建设;强化预算编制过程,科学编制预算;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增添高校个性化考核元素;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预算管理系统等建议。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海南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为基础,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改革方向,是强化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研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规范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财政资金的支付不再是层层下拨到下级单位,而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这避免了高校在资金支付过程中的环节与部门,减少了高校资金周转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风险降低
高校在使用资金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向主管部门申请资金用款计划,主管部门逐级审批后,高校方可使用预算资金,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款、项”使用资金,不能随意改变预算项目和资金的使用用途。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从根本上杜绝了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降低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从资金申请、预算批复与预算下达,到资金用款计划的审批、资金的支付、国库零余额账户的清算,均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来完成,且每笔支出都在预算指标控制之下,财政可随时掌握各项预算的实际支出进度。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不仅实现了财政部门预算分配、预算拨付及对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全过程监督、控制,也实现了对高校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四)预算管理难度增加
高校在预算编制时,资金用途要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款、项”,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跨“类”使用资金的,需报财政部门审批,这大大提高了高校对预算编制的要求;预算批复后,高校需要把资金细分到二级项目或分配给校内具体实施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統尚无法满足高校内部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加大了高校预算管理的难度。
(五)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包括财政部门、银行和各预算单位等。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来进行资金申请、资金分配和使用,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使资金的支付和申请能够在国库支付系统上顺利的运转。因此,国库集中支付推动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预算管理涉及到高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包括预算制度、组织、预算执行及具体考核办法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但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普遍缺乏有效、合理的制衡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有时候会出现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预算执行、监督过程没有具体明确的责任部门;预算评价考核没有详细的考核制度及配套的考核体系等等。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缺乏前期论证基础
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库集中支付能否顺利执行。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方案时,往往因预算编制时项目申报工作的准备不足,且缺少与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使得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一方面,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情况下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实际工作中预算的执行主体主要是各二级单位,而各二级单位在申报预算时往往无法掌握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未能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认真估算和分析,缺乏合理论证。另一方面,学校财务人员编制预算时,对各部门业务需求不可能全面细致了解,无法对二级单位上报的计划进行实质性审核,使得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绩效跟踪问责考核机制
首先,高校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高校特性管理的考核指标。财政部门建立了项目申报绩效目标审核制度,根据项目的相关性、效率、效果及可持续性等四个评价准则设计出关键的共性评价问题,再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具体细化,即能保证不同评价项目均涉及共同的关键绩效内容,又能体现不同项目的特点。然而,因个性化指标数量占整个考核指标数量的比例偏低,或缺乏考核的标准和经验数值,尤其是高校具有的特殊性,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高校的投入产出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项目执行期间缺乏有效跟踪,项目完成后不能及时对执行结果问责,造成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年初多报预算,年中追加预算,年末超预算,集中支出,突击花钱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执行缺乏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脱钩,使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得不到奖励,不执行预算或预算执行差的部门得不到惩罚,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四)预算执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少个性化和特殊性项目考核标准
近年来,财政部门建立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挂钩机制,将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和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挂钩,当年的预算执行达不到财政部门规定的进度要求的,要核减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现有的预算考核机制是针对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少个性化因素的考核标准。尤其是高校在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势必会对高校预算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1.高校科研设备采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府采购一般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而高校所采购的科研仪器设备,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采购要求高、采购时间长,特别是进口仪器设备采购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科技更新较快使得原有采购标准过时,已不符合现有需求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流标需要重新采购的情况,这些势必会影响到高校预算执行的进度。
2.高校科研经费执行的特殊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一些科技部门的科研经费也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下达经费,财政部门也一并将这类科研经费的执行纳入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的执行期在3至5年,预算执行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使高校当年预算的执行受到影响。
(五)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数据兼容
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只是实现了对高校财政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控,实现了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预算申报、预算批复、预算下达等功能,会计核算系统只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核算,两系统均未能实现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功能,尚未实现有效的整合。各高校为了满足学校内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大多采用自建的财务辅助系统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然而,两系统与高校所采用的财务辅助系统在数据上不兼容,不能有效的进行衔接即捆绑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是同时使用几套独立的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另一方面,虽然海南省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里增设了“政府采购”功能模块,但是“政府采购”模块只是反映资产管理部门的采购订单信息,如设备品型规格、采购合同签订、合同订单位的完成情况、采购资金来源等方面信息,但是对政府采购资金的总体情况,采购资金的执行及结余情况均无法掌握,使得政府采购资金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建设
多数高校并未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考核相分离、相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体系,使得預算管理过程流于形式。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可从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方面设置(图1),按职级层次依次设立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执行部门等,并在每个职级层次上建立预算责任人,对本层级预算执行负责。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发挥不同的岗位职责,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预算决策机构由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组成,负责学校预算的决策与审批;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归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部门沟通与协调工作;预算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预算资金的下达、确保预算资金的正常使用;预算监督办公室设在学校审计和纪检督察部门,负责监督预算资金流向、资金的使用、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对是否与预算目标相背离、是否与学校战略目标一致等提出预警;绩效考核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办公室,负责根据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对预算执行单位和预算责任人作出奖惩决定。
(二)强化预算编制过程,科学编制预算
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高校财政资金的支付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无预算、超预算的项目均不予安排资金,预算追加与调整需经严格的审批程序,因此,强化预算编制的过程,科学的编制预算对项目的后期执行尤为重要。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应组织全校各个部门进行全口径的预算申报工作,通过全员的参与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校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其次,完善预算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做好项目的前期储备和远期规划。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项目的规划方案及可行性论证等前期申报准备工作,并针对学校发展的工作重点,将预算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学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申报要求严格审核,将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学校在资金申请下来后按照项目库排序安排预算。科学的编制预算不仅使学校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了临时编凑预算造成项目执行时经常背离目标的现象。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预算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尤显重要。由此,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且符合高校特色的、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考核的绩效指标体系,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应建立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了不同评价项目均涉及的共同绩效指标外,同时结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和目标来设计个性指标,并增加个性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充分体现项目的个性化特点。
其次,加强与其他高校的横向交流与信息互通,及时收集高校同类项目执行的数据信息和经验数值,不断充实历史标准、客观标准及同行业标准,为客观、公正、合理地设计绩效指标及标准提供参考,进而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再次,建立制度化的绩效跟踪与奖惩问责机制。建立以参与绩效评估各方为核心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例会制度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建立以参与绩效评估各方联席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周期、范围、内容上作出明确规定;建立绩效问责奖惩刚性机制,结合业务的重要性、影响性制定奖惩措施,严格将考核结果与单位下年度预算安排及责任人年度考核挂钩。
(四)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增添高校个性化考核元素
财政部门应针对高校行业特点突出、核算较为复杂的特点,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首先,充分考虑高校预算执行的特殊性,构建科学、全面、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预算考核制度;其次,充分考虑各类资金的性质、管理级次、资金下达时间、项目执行周期等因素,采取先分类设置比例权重计算出分项目执行进度,再加权计算总的预算执行进度的方式,使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更精确、合理。
(五)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预算管理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高校多采取“零基预算”管理,这就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应对从上至下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地掌握,如:国家经济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以及下级单位的资金需求等等,以实现对年度预算的准确编制;同时,预算在执行中,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需要适时掌握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等等,而所有的这些需求均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来完成。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统一系统平台,真正实现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财务信息沟通过无障碍。因此,财政部门应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系统,使动态监督的预算管理,从上至下,形成上至财政,中到高校,下至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纵向一体化连接系统,实现同步管理。
四、结束语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与财政部门财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以促进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健康长效的预算管理策略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更好贯彻,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规范。
参考文献:
[1]郭慧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政预算执行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250.
[2]王文.浅谈高校在实际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的预算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58-59.
[3]李畅.基于预算执行角度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报,2017,36(02):169-172.
[4]张煜蓓.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98.
[5]马超.试论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中如何有效构建绩效指标体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9):90-95.
作者简介:
宋涛,海南大学计划财务处。
基于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要介绍,梳理了该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归纳了海南省高校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建设;强化预算编制过程,科学编制预算;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增添高校个性化考核元素;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预算管理系统等建议。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对策;海南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为基础,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改革方向,是强化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研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规范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财政资金的支付不再是层层下拨到下级单位,而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这避免了高校在资金支付过程中的环节与部门,减少了高校资金周转的时间,从而提高了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风险降低
高校在使用资金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向主管部门申请资金用款计划,主管部门逐级审批后,高校方可使用预算资金,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款、项”使用资金,不能随意改变预算项目和资金的使用用途。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从根本上杜绝了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降低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从资金申请、预算批复与预算下达,到资金用款计划的审批、资金的支付、国库零余额账户的清算,均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来完成,且每笔支出都在预算指标控制之下,财政可随时掌握各项预算的实际支出进度。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不仅实现了财政部门预算分配、预算拨付及对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全过程监督、控制,也实现了对高校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四)预算管理难度增加
高校在预算编制时,资金用途要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款、项”,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跨“类”使用资金的,需报财政部门审批,这大大提高了高校对预算编制的要求;预算批复后,高校需要把资金细分到二级项目或分配给校内具体实施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統尚无法满足高校内部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加大了高校预算管理的难度。
(五)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包括财政部门、银行和各预算单位等。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来进行资金申请、资金分配和使用,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使资金的支付和申请能够在国库支付系统上顺利的运转。因此,国库集中支付推动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预算管理涉及到高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包括预算制度、组织、预算执行及具体考核办法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但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普遍缺乏有效、合理的制衡机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有时候会出现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预算执行、监督过程没有具体明确的责任部门;预算评价考核没有详细的考核制度及配套的考核体系等等。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缺乏前期论证基础
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库集中支付能否顺利执行。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方案时,往往因预算编制时项目申报工作的准备不足,且缺少与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使得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一方面,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情况下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实际工作中预算的执行主体主要是各二级单位,而各二级单位在申报预算时往往无法掌握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未能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认真估算和分析,缺乏合理论证。另一方面,学校财务人员编制预算时,对各部门业务需求不可能全面细致了解,无法对二级单位上报的计划进行实质性审核,使得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绩效跟踪问责考核机制
首先,高校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高校特性管理的考核指标。财政部门建立了项目申报绩效目标审核制度,根据项目的相关性、效率、效果及可持续性等四个评价准则设计出关键的共性评价问题,再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具体细化,即能保证不同评价项目均涉及共同的关键绩效内容,又能体现不同项目的特点。然而,因个性化指标数量占整个考核指标数量的比例偏低,或缺乏考核的标准和经验数值,尤其是高校具有的特殊性,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高校的投入产出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项目执行期间缺乏有效跟踪,项目完成后不能及时对执行结果问责,造成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年初多报预算,年中追加预算,年末超预算,集中支出,突击花钱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执行缺乏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脱钩,使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得不到奖励,不执行预算或预算执行差的部门得不到惩罚,最终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四)预算执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少个性化和特殊性项目考核标准
近年来,财政部门建立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挂钩机制,将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和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挂钩,当年的预算执行达不到财政部门规定的进度要求的,要核减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现有的预算考核机制是针对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少个性化因素的考核标准。尤其是高校在预算编制、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势必会对高校预算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1.高校科研设备采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府采购一般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而高校所采购的科研仪器设备,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采购要求高、采购时间长,特别是进口仪器设备采购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科技更新较快使得原有采购标准过时,已不符合现有需求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流标需要重新采购的情况,这些势必会影响到高校预算执行的进度。
2.高校科研经费执行的特殊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一些科技部门的科研经费也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下达经费,财政部门也一并将这类科研经费的执行纳入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的执行期在3至5年,预算执行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使高校当年预算的执行受到影响。
(五)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数据兼容
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只是实现了对高校财政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控,实现了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预算申报、预算批复、预算下达等功能,会计核算系统只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核算,两系统均未能实现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功能,尚未实现有效的整合。各高校为了满足学校内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大多采用自建的财务辅助系统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然而,两系统与高校所采用的财务辅助系统在数据上不兼容,不能有效的进行衔接即捆绑运行,在实际操作中,是同时使用几套独立的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另一方面,虽然海南省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里增设了“政府采购”功能模块,但是“政府采购”模块只是反映资产管理部门的采购订单信息,如设备品型规格、采购合同签订、合同订单位的完成情况、采购资金来源等方面信息,但是对政府采购资金的总体情况,采购资金的执行及结余情况均无法掌握,使得政府采购资金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海南省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建设
多数高校并未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考核相分离、相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体系,使得預算管理过程流于形式。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可从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方面设置(图1),按职级层次依次设立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执行部门等,并在每个职级层次上建立预算责任人,对本层级预算执行负责。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发挥不同的岗位职责,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预算决策机构由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组成,负责学校预算的决策与审批;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归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部门沟通与协调工作;预算管理办公室设在学校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预算资金的下达、确保预算资金的正常使用;预算监督办公室设在学校审计和纪检督察部门,负责监督预算资金流向、资金的使用、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对是否与预算目标相背离、是否与学校战略目标一致等提出预警;绩效考核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办公室,负责根据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对预算执行单位和预算责任人作出奖惩决定。
(二)强化预算编制过程,科学编制预算
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高校财政资金的支付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无预算、超预算的项目均不予安排资金,预算追加与调整需经严格的审批程序,因此,强化预算编制的过程,科学的编制预算对项目的后期执行尤为重要。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应组织全校各个部门进行全口径的预算申报工作,通过全员的参与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校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其次,完善预算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做好项目的前期储备和远期规划。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项目的规划方案及可行性论证等前期申报准备工作,并针对学校发展的工作重点,将预算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学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申报要求严格审核,将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学校在资金申请下来后按照项目库排序安排预算。科学的编制预算不仅使学校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了临时编凑预算造成项目执行时经常背离目标的现象。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预算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尤显重要。由此,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且符合高校特色的、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考核的绩效指标体系,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应建立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了不同评价项目均涉及的共同绩效指标外,同时结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和目标来设计个性指标,并增加个性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充分体现项目的个性化特点。
其次,加强与其他高校的横向交流与信息互通,及时收集高校同类项目执行的数据信息和经验数值,不断充实历史标准、客观标准及同行业标准,为客观、公正、合理地设计绩效指标及标准提供参考,进而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再次,建立制度化的绩效跟踪与奖惩问责机制。建立以参与绩效评估各方为核心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例会制度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建立以参与绩效评估各方联席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监督检查的工作内容、周期、范围、内容上作出明确规定;建立绩效问责奖惩刚性机制,结合业务的重要性、影响性制定奖惩措施,严格将考核结果与单位下年度预算安排及责任人年度考核挂钩。
(四)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增添高校个性化考核元素
财政部门应针对高校行业特点突出、核算较为复杂的特点,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首先,充分考虑高校预算执行的特殊性,构建科学、全面、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预算考核制度;其次,充分考虑各类资金的性质、管理级次、资金下达时间、项目执行周期等因素,采取先分类设置比例权重计算出分项目执行进度,再加权计算总的预算执行进度的方式,使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更精确、合理。
(五)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预算管理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高校多采取“零基预算”管理,这就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应对从上至下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地掌握,如:国家经济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以及下级单位的资金需求等等,以实现对年度预算的准确编制;同时,预算在执行中,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需要适时掌握下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等等,而所有的这些需求均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来完成。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统一系统平台,真正实现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财务信息沟通过无障碍。因此,财政部门应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系统,使动态监督的预算管理,从上至下,形成上至财政,中到高校,下至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纵向一体化连接系统,实现同步管理。
四、结束语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与财政部门财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以促进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健康长效的预算管理策略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更好贯彻,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规范。
参考文献:
[1]郭慧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政预算执行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250.
[2]王文.浅谈高校在实际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的预算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58-59.
[3]李畅.基于预算执行角度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报,2017,36(02):169-172.
[4]张煜蓓.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98.
[5]马超.试论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中如何有效构建绩效指标体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9):90-95.
作者简介:
宋涛,海南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