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载砥砺奋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石嘴山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响“珍硒石嘴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现代草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0.5亿元到2019年的58.4亿元,是1978年的116.8倍。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元,是1985年的35倍。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48.96万吨,实现“十五连丰”;粮食人均占有量60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全面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9%。2019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6万头、肉羊饲养量117.5万只、奶牛存栏3.25万头,其中河东地区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8个。大力实施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和设施农业提质增效计划,以沙漠瓜菜、设施瓜菜、脱水蔬菜、供港蔬菜等特色瓜菜为主的外销瓜菜生产基地达10万亩,全市瓜菜面积达到18.4万亩。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15.1万亩,种子生产企业达到28家,平罗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已连续举办了7届宁夏种业博览会,目前,全县95%以上的种子远销全国28个省市,部分茄果类杂交种子销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制种产业已成为平罗县乃至自治区农业“1+4+X”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
石嘴山市海燕村作为生态移民安置地,着力发展养殖业扶贫,已经投资223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养殖规模达5000只羊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扶贫贷款600万元,组织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湖羊纯繁科技园托管湖羊3000只。海燕村村民每年可以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购买每只2000元的母羊共15只,交由企业托管,同时可以享受800元的国家补贴、帮扶单位的5000元补助以及企业每只150元的分红。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石嘴山市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发展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实施沃土净土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銀北盐碱地改良等项目,推广秸秆还田、机深翻、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87.5%,建成5个盐碱地农艺改良综合示范园区。主推水稻品质提升、畜禽节本增效、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肉羊杂交改良等新技术50余项,全市小麦、玉米、水稻分别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92%以上,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98%。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到90%、39%,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平罗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6家、家庭农场42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273家,带动全市6.9万农户开展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行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创建社会化服务组织77家,其中自治区授牌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2家,覆盖农户6.5万户。
平罗县宝丰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校舍改建肉羊养殖繁育基地,带动238户农户发展小群多户养殖,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收益2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82万元。
惠农区东永固村加强与浙江省鲁家村结对合作,成立“百村联盟”,发展以枸杞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2019年实现利润23.86万元,股民分红12.46万元。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48.96万吨,实现“十五连丰”;粮食人均占有量60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全面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9%。2019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6万头、肉羊饲养量117.5万只、奶牛存栏3.25万头,其中河东地区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8个。大力实施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和设施农业提质增效计划,以沙漠瓜菜、设施瓜菜、脱水蔬菜、供港蔬菜等特色瓜菜为主的外销瓜菜生产基地达10万亩,全市瓜菜面积达到18.4万亩。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15.1万亩,种子生产企业达到28家,平罗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已连续举办了7届宁夏种业博览会,目前,全县95%以上的种子远销全国28个省市,部分茄果类杂交种子销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制种产业已成为平罗县乃至自治区农业“1+4+X”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
石嘴山市海燕村作为生态移民安置地,着力发展养殖业扶贫,已经投资223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养殖规模达5000只羊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扶贫贷款600万元,组织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湖羊纯繁科技园托管湖羊3000只。海燕村村民每年可以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购买每只2000元的母羊共15只,交由企业托管,同时可以享受800元的国家补贴、帮扶单位的5000元补助以及企业每只150元的分红。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石嘴山市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发展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实施沃土净土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銀北盐碱地改良等项目,推广秸秆还田、机深翻、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87.5%,建成5个盐碱地农艺改良综合示范园区。主推水稻品质提升、畜禽节本增效、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肉羊杂交改良等新技术50余项,全市小麦、玉米、水稻分别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92%以上,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98%。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到90%、39%,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平罗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6家、家庭农场42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273家,带动全市6.9万农户开展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行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创建社会化服务组织77家,其中自治区授牌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2家,覆盖农户6.5万户。
平罗县宝丰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校舍改建肉羊养殖繁育基地,带动238户农户发展小群多户养殖,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收益2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82万元。
惠农区东永固村加强与浙江省鲁家村结对合作,成立“百村联盟”,发展以枸杞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2019年实现利润23.86万元,股民分红12.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