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虎匠”这门“职业”,一般人也许没听说过。在湖南溆浦县陶金坪乡诏诰垴村,就有一个“打虎匠”家族,他们几代人都以打虎除豹为业。像称呼木匠、瓦匠一样,乡里人习惯性地称呼他们为“打虎匠”。
诏诰垴是雪峰山区的一个山村。过去,山里老虎豹子多,为了除兽害,“虎口求生”,就渐渐出现了“打虎”这一职业。没有“打虎匠”,山里人的日子简直没法过。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虎匠”的手艺是父子叔侄相传,不传女儿。所以“打虎匠”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叔伯兄弟一家人。如今还在世并且与老虎打过交道的老辈“打虎匠”,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一个——88岁高龄的老人张贻然。他外号“然虎匠”,右腿因患风湿病,拄上了拐杖,但身体还健康,拄著拐杖依然下地劳作。
一提起打虎,张贻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也难怪,那段岁月是他们家族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当地全乡人的骄傲。打虎一般在每年农历正、二月与九、十月。老虎都有各自管辖的地盘,每只老虎的地盘有方圆几十到上百公里,一般半年左右在地盘上巡游一回。张贻然回忆:“我20岁那年,有一次独自进山,一只虎中了箭,还没死,见到人就直扑过来。我立即沉下身子,站稳架势,叉尖跟着虎头转,最终把老虎打死。”
他们家庭创造过一个冬季打死10只虎、10天之内打死3只虎的记录。60多年前,湖南湘西、湘中山区虎豹肆虐,他们曾先后应邀去泸溪、沅陵、新化、隆回等地打虎除豹,每到一地都受到英雄般的款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打死的豹子不晓得有多少。豹子肉多了,就不值钱,跟卖鸡一个价,卖不完就自家吃,吃得嘴里发腻。”
“打虎匠”家里保存着祖辈传下来的武器——弩箭和铁叉。弩箭是一种老式兵器,11片竹片由长到短依次叠起来,用一根硬木棒紧紧地串在一起,这就是弩,起着弓的作用。使用的时候,一根麻绳绷紧竹弓,力道极大。射虎豹的铁箭头约八寸长,箭头两边有倒钩,极为锋利,套在约一尺五寸长的竹管里,成为一支箭。使用时还要在箭头上涂满自制的药,安装在竹弓中央的梁柱上,连着一根马尾。虎豹触动马尾即引发弩箭。弩箭的安放很有讲究,既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要根据虎豹的行踪,在其必经之地,选择最佳安装地点。虎、豹身材各异,要准确地判断其身材大小,通过精确计算,然后如法安装,并做好伪装。这样精心布置之后,弩无虚发,虎豹在劫难逃。
“打虎匠”家族的“最后一战”是在1954年。张贻然说,“那只虎伤过不少人,咬死猪牛不计其数,有一天接连咬死3个人,附近村子人人谈虎色变,大白天不敢上山做事。村里命令我们把它除掉,跟踪1个多月才得手。它足有300多斤重,抬到县城,摆在城南慕义亭上,四面八方的人赶来看热闹,西湖口浮桥上人来人往,差不多要把浮桥踩沉了”。他们至今保存的一颗虎牙,就是1954年打的那只虎留下的。
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打虎匠”这门职业已退隐在历史记忆深处。“打虎匠”的后人一个个走出大山,在外就业、就学,打虎手艺早已失传,他们家藏的弩箭、铁叉和虎牙,也称得上是文物了。只有打虎英雄的故事,依然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传奇。
诏诰垴是雪峰山区的一个山村。过去,山里老虎豹子多,为了除兽害,“虎口求生”,就渐渐出现了“打虎”这一职业。没有“打虎匠”,山里人的日子简直没法过。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虎匠”的手艺是父子叔侄相传,不传女儿。所以“打虎匠”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叔伯兄弟一家人。如今还在世并且与老虎打过交道的老辈“打虎匠”,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一个——88岁高龄的老人张贻然。他外号“然虎匠”,右腿因患风湿病,拄上了拐杖,但身体还健康,拄著拐杖依然下地劳作。
一提起打虎,张贻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也难怪,那段岁月是他们家族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当地全乡人的骄傲。打虎一般在每年农历正、二月与九、十月。老虎都有各自管辖的地盘,每只老虎的地盘有方圆几十到上百公里,一般半年左右在地盘上巡游一回。张贻然回忆:“我20岁那年,有一次独自进山,一只虎中了箭,还没死,见到人就直扑过来。我立即沉下身子,站稳架势,叉尖跟着虎头转,最终把老虎打死。”
他们家庭创造过一个冬季打死10只虎、10天之内打死3只虎的记录。60多年前,湖南湘西、湘中山区虎豹肆虐,他们曾先后应邀去泸溪、沅陵、新化、隆回等地打虎除豹,每到一地都受到英雄般的款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打死的豹子不晓得有多少。豹子肉多了,就不值钱,跟卖鸡一个价,卖不完就自家吃,吃得嘴里发腻。”
“打虎匠”家里保存着祖辈传下来的武器——弩箭和铁叉。弩箭是一种老式兵器,11片竹片由长到短依次叠起来,用一根硬木棒紧紧地串在一起,这就是弩,起着弓的作用。使用的时候,一根麻绳绷紧竹弓,力道极大。射虎豹的铁箭头约八寸长,箭头两边有倒钩,极为锋利,套在约一尺五寸长的竹管里,成为一支箭。使用时还要在箭头上涂满自制的药,安装在竹弓中央的梁柱上,连着一根马尾。虎豹触动马尾即引发弩箭。弩箭的安放很有讲究,既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要根据虎豹的行踪,在其必经之地,选择最佳安装地点。虎、豹身材各异,要准确地判断其身材大小,通过精确计算,然后如法安装,并做好伪装。这样精心布置之后,弩无虚发,虎豹在劫难逃。
“打虎匠”家族的“最后一战”是在1954年。张贻然说,“那只虎伤过不少人,咬死猪牛不计其数,有一天接连咬死3个人,附近村子人人谈虎色变,大白天不敢上山做事。村里命令我们把它除掉,跟踪1个多月才得手。它足有300多斤重,抬到县城,摆在城南慕义亭上,四面八方的人赶来看热闹,西湖口浮桥上人来人往,差不多要把浮桥踩沉了”。他们至今保存的一颗虎牙,就是1954年打的那只虎留下的。
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打虎匠”这门职业已退隐在历史记忆深处。“打虎匠”的后人一个个走出大山,在外就业、就学,打虎手艺早已失传,他们家藏的弩箭、铁叉和虎牙,也称得上是文物了。只有打虎英雄的故事,依然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