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活动中,言语双方的言辞往往可以拆开来进行分析鉴赏,以证明各有各的妙处。但有时,双方的言辞活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说明的言语环境中,彼此不能拆散。它们的妙处与意义必须在一个前后联贯的整体中才能实现,将任何一方单列出来进行分析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实际上涉及的是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修辞活动——互文修辞。
互文修辞大致有两种模式:
其一,照着说互文。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设宴款待一批社会贤达。当毛主席起身敬酒时,席间有人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平静地对答曰:“敬老尊贤,应当,应当。”主席的回答仿拟说者的句式展开,以“敬老尊贤”对“主席敬酒”,四字对四字;“应当”二字对应“岂敢”,两两重复,平仄调谐,显示了主席虚怀若谷的气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受到世人称颂,还有一次,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直属机关及警卫队投宿一位大娘家。大娘忙不迭地一边收拾,一边喃喃地说:“我们的房子太小了,粮食太少了,招待不好了!”毛泽东接过她的话头,笑着说:“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乏了,打扰太多了。”他有意照着大娘话里的句式造句,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歉意,让大娘也止不住笑了起来,一颗紧张而又激动的心也放了下来。看来,“照着讲”互文就是表达者仿照先前讲述者的口吻,在措词、句法上力求相似,以与上行的言辞活动相协调,产生轻松活泼幽默的表达效果。这种互文,双方的言辞不可须臾分开,且由于双方情感上的真诚投入,因此,后者在语言形式上的有意模仿与合作可以霎时间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亲切融合的认同感。
其二,接着讲互文。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与一位批评家相遇。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歌德听后,微笑着往旁边一站,说:“我却是让的。”面对着批评家的挑衅,歌德没有生气,而是顺势接过对方的话头,并以对方的话作为自己言辞活动的逻辑起点,以一“却”字转折,巧妙地将对方扔过来的辱骂之剑又掷给了对方。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击比声色俱厉的驳斥更有力度。又如,萧伯纳的一个剧本在上演的时候,他向观众征求意见。有个人在后座喊道:“这个戏弊脚。”萧伯纳鞠了一个躬:“我的朋友,”他耸了耸肩膀,指着后座的那位观众,说:“我很赞同您的观点,但是我们两人反对这么多人的意见将是怎样的结果呢?”面对反对者的无理取闹,萧伯纳没有选择直接辩护,而是以退为进,接过对方的话,彬彬有礼地表示“赞同”。然后用“但是”一转,表示反对者的这种起哄十分可笑,无须争辩。这就比正面驳斥更为有力且耐人寻味,显示了“接着说”表达者从容的智者风度。
“接着说”互文的表达者不是选取其他相关的材料来直接应对挑战,而是现场取材,机智地拾过对方的话头,先假意承认对方言辞的合理性,以退为进,请君入瓮。然后以此作为逻辑起点,在对方的言语环境中用转折推论出一个让对方难堪的结论。由于推论是以对方认可的事物为前提,因而这种反驳就可以让对方产生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懊恼,收到大快人心的表达效果。
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尴尬的交际环境,凭着诚以待人,相互宽容的处事原则,我们可以急中生智,巧妙地接续对方的话语,用互文修辞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例如公共汽车上,汽车因故突然刹车,车厢里有人猝不及防,无意撞到了一个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责骂说:“德性(意即缺德)!”那个人没有气恼,而是立马接着女子的话解释道:“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句话,说得女青年不好意思起来,乘客们也发出了一阵笑声。就这样,一句简短互文语言,幽默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一場舌战,消除了紧张气氛,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互文修辞大致有两种模式:
其一,照着说互文。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设宴款待一批社会贤达。当毛主席起身敬酒时,席间有人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平静地对答曰:“敬老尊贤,应当,应当。”主席的回答仿拟说者的句式展开,以“敬老尊贤”对“主席敬酒”,四字对四字;“应当”二字对应“岂敢”,两两重复,平仄调谐,显示了主席虚怀若谷的气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受到世人称颂,还有一次,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直属机关及警卫队投宿一位大娘家。大娘忙不迭地一边收拾,一边喃喃地说:“我们的房子太小了,粮食太少了,招待不好了!”毛泽东接过她的话头,笑着说:“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乏了,打扰太多了。”他有意照着大娘话里的句式造句,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歉意,让大娘也止不住笑了起来,一颗紧张而又激动的心也放了下来。看来,“照着讲”互文就是表达者仿照先前讲述者的口吻,在措词、句法上力求相似,以与上行的言辞活动相协调,产生轻松活泼幽默的表达效果。这种互文,双方的言辞不可须臾分开,且由于双方情感上的真诚投入,因此,后者在语言形式上的有意模仿与合作可以霎时间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产生亲切融合的认同感。
其二,接着讲互文。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魏玛公园与一位批评家相遇。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歌德听后,微笑着往旁边一站,说:“我却是让的。”面对着批评家的挑衅,歌德没有生气,而是顺势接过对方的话头,并以对方的话作为自己言辞活动的逻辑起点,以一“却”字转折,巧妙地将对方扔过来的辱骂之剑又掷给了对方。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击比声色俱厉的驳斥更有力度。又如,萧伯纳的一个剧本在上演的时候,他向观众征求意见。有个人在后座喊道:“这个戏弊脚。”萧伯纳鞠了一个躬:“我的朋友,”他耸了耸肩膀,指着后座的那位观众,说:“我很赞同您的观点,但是我们两人反对这么多人的意见将是怎样的结果呢?”面对反对者的无理取闹,萧伯纳没有选择直接辩护,而是以退为进,接过对方的话,彬彬有礼地表示“赞同”。然后用“但是”一转,表示反对者的这种起哄十分可笑,无须争辩。这就比正面驳斥更为有力且耐人寻味,显示了“接着说”表达者从容的智者风度。
“接着说”互文的表达者不是选取其他相关的材料来直接应对挑战,而是现场取材,机智地拾过对方的话头,先假意承认对方言辞的合理性,以退为进,请君入瓮。然后以此作为逻辑起点,在对方的言语环境中用转折推论出一个让对方难堪的结论。由于推论是以对方认可的事物为前提,因而这种反驳就可以让对方产生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懊恼,收到大快人心的表达效果。
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尴尬的交际环境,凭着诚以待人,相互宽容的处事原则,我们可以急中生智,巧妙地接续对方的话语,用互文修辞化解矛盾,消除误会。例如公共汽车上,汽车因故突然刹车,车厢里有人猝不及防,无意撞到了一个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责骂说:“德性(意即缺德)!”那个人没有气恼,而是立马接着女子的话解释道:“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句话,说得女青年不好意思起来,乘客们也发出了一阵笑声。就这样,一句简短互文语言,幽默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一場舌战,消除了紧张气氛,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