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讲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交通路口,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排队的地方,抢着“加塞儿”的人;商场里,人潮涌动的抢购潮;公交车、地铁里的抢座位;还有抢票、抢名额、抢单、抢入职机遇、抢注商标、抢“沙发”……我们身边,有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争先恐后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这道作文检测考生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能否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能否立体地、辩证地看待“抢”,能否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材料所提及的“抢”有正反两方面的内容,故考生可有多元的立意空间。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所需要的,是促进社会进步所需要的,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
  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了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
  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以上立意,只有能言之有理,且论述充分均可在50分以上。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如果只抓住一个“抢”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如此泛泛而谈,得分不超过48分。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思路点拨】
  1.从关键词“抢”切人
  字典义为:①“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②“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①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
  2.从关键句切人
  (1)我们身边,有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
  “不少人”是哪些人?
  “不少人”可以理解为利己不损人的。如抢购让利商品,获得实惠;提前排队抢得小孩入学学位;涨价前抢先购买多套商品房,转手谋得利益;提前得知信息,抢得人职机遇;抢注“名人故里”商标,谋得商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争先恐后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一些人”是什么人?抢的方式有哪些?
  “一些人”是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昏官在抢,沽名钓誉,见利忘义;贪官在抢,罔顾民生,唯利是图……
  “崇尚抢的世界”有哪些具体表现?
  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做事情抢夺“第一”:建世界第一高塔、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桥,各高中希望高考夺取本市第一,全省第一……
  【立意角度】
  可以拟题如下:
  ①抢走的,是风度;②一“抢”当先;③不抢又何妨;④为“抢”消得人憔悴;⑤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⑥是谁按下快进键;⑦愿天下无抢;⑧寡民必争;⑨给我一个不抢的理由;⑩抢的智慧;⑾抢亦有道;⑿三思而后抢;⒀也论“抢来主义”;⒁谁抢走了我的奶酪?⒂有所抢,有所不抢……
  【作文现场】
  议论篇
  伽利略说,“论述就像追逐”,意指有效的论述要围绕文章的论点一步一步向思维“更深处”追逐而去,写作此文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思维落脚点:
  第一个落脚点是立论的现实意义。材料本身已具备,毋庸多言。
  第二个落脚点是深度归因。社会现象分析,贵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你能挖掘出国人“尚抢”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吗?
  第三个落脚点是危害分析。这是同学们作文中普遍缺乏的内容,需要思考、关注和探讨。
  第四个落脚点是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牧童遥指杏花村”式的解决方法固然可行,但是若拿出更接地气、更具体的真知灼见,文章也就更发人深省。
  希望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写作中不断锻造自己的思维品质,人品即文品,真正走向作文写作的制高点。
  为何而抢
  朱晨豪
  想我泱泱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思想的教诲,仁义礼智信的熏陶,理应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君子社会,怎么如今样成为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或许你会反驳,十三亿的人口,飞升的物价,激烈的竞争,不抢哪来的工作,不抢怎能养家糊口?
  但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叩问自己,在处处争先恐后的“抢”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我只看到交通路口抢着闯红灯的行人,中国式的过马路让人心生无奈,却看不到老人在路边摔倒后有人抢着去搀扶帮忙,人心的冷漠可见一斑;我只看到报考公务员人满为患,争先恐后,却看不到人们做服务员也有同样的热情;我只看到商店促销时人们一哄而上,却看不到有人去给路边乞讨者一点善意的施舍……   我们为何而抢?
  或许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吧。
  多么心寒,我们为了那么一点物质的满足,却失掉了为人的准则。为何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素质低的代名词?为何在国外随处可见中国字的提醒?就是因为这些充斥贪婪私欲的抢。为了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为了买到便宜一些的商品……我们的素质为何如此低下?我想即使你不因此而感到羞耻,那些方方正正,代表着中华千年文化的方块字也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惭愧。
  这是一个物质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去“抢”的时代。各种成功宝典、理财秘笈大红特红,古典文化却在角落无人问津。或许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我们立的是“欲”,而不是“志”。是啊,我们抢的也仅仅是“利”罢了。
  多么希望会有这样一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象可以被改变,交通路口不再有抢着过马路的行人,人们可以自觉自主地排队,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给予他人帮助,我们抢的也不再是“利”,而是较之更为长久与深远的东西。
  我相信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点评:当有人武断地对“抢”或“不抢”只下一个对或不对的简单判定时,作者由果溯因追问为何而抢,看到众生肤浅自私之面;再由表及里揭示该立“志”。不断追问,故可层层深入;顺理成章,是以脉络清晰。思维严谨之人方成眉清目秀之文。
  (杨凯)
  为何不能”抢”?
  王阳阳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当下,是一个盛行“抢”的社会。抢票,抢单,抢“沙发”,甚至连婚姻也是可以抢来的!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为何不能“抢”?也许,你要说“抢”不是君子之风。但我也要说,要像君子一样去抢。
  为什么要“抢”?刨根究底,这是资源与人的需要存在的矛盾,在现实调节下又难以调解。唯有通过“抢”这种方式才能使自己得到一部分资源。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暴力、粗鄙的方式,但是你能够忽略它所得到来的好处么?在监督机构强有力的监管之下,“抢”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分配资源的方法。“抢”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是万物之法则,你需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能不断地享有资源。例如,当下的高考制度就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上,只有最优秀的一部分人才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对教育资源的争夺难道不是一种“抢”吗?
  所以说,有时“抢”是必要的。但是怎样做到像君子一样“抢”呢?正所谓,“抢”之有道。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稀缺的资源,但现实情况却不允许。因此,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才能在“抢”的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长。与此同时,也要保证“抢”的公平性,这就要求每个人具有诚信意识。要“抢”就要光明正大地抢!凭借偷鸡摸狗的小把戏和坐享其成的特权,算不得什么本事!因为他们永远体会不到竞争过程中的快乐!
  星野道夫说:“春天带给每个人的喜悦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对抗严冬的方式,没有竭力对抗过严冬,你体会不到春天的欣喜。”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在“抢”的过程中磨砺自己,只有在这种不断的求索之后,你才能体会到涅檠般的极致快乐!
  生活中,“抢”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与宽慰的。不是“抢”到虚拟世界中游戏装备的虚荣,亦不是“抢”到别人抢不到的优越感,而是一种品尝胜利果实的自豪与幸福。
  也许,孩子从你手中“抢”到一颗糖也乐呵呵的;也许,在万千竞争者中“抢”到机会让你满足。这有何不可呢?
  谦让是美德,“抢”之有道亦是优秀品质。我们也要做一个会“抢”的人。
  点评:文章起笔不凡,反其道而行之,“抢”有何不可?在有理有据有节的原则下将“抢”的无奈、必要、意义逐步推出,引人深思。“抢之有道”,“做一个会抢的人”,有如此见识,殊为不易。
  (杨凯)
  甘做一只落后的蜗牛
  张蓓
  仿佛随着时代年轮的增加,一切都加快了脚步,速度已然成为衡量一切的标杆。“先下手为强”时时提醒着人们去抢票、抢单、抢名额。不抢,太傻;不抢,有病。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再说,“抢”已然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畅通无阻的不二选择。
  我想起了白居易千年前的一声长叹:“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看来“抢”之举古代早已有之。那你是否心安理得地为自己的“抢”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呢?史迁云: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看来,只要是对人们有利的事物,都会成为人们争抢的对象,你或许也不能免俗。
  诚然,抢可以让你获利颇丰,或许富足了衣食,或许赚足了名利。可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也正反映了你空虚的精神与脆弱的意志吗?
  杭州城有家菊英面馆,在那里吃一碗面要排队等候一个小时,盛名远播可以想见。然而匪夷所思的是,面馆每天很早就打烊,因为店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清洁店堂,包括将门窗、电扇擦拭得一尘不染,而且每年还要固定两个月的时间不营业,用来翻修门面。这不是实足的“傻”和“病”吗?君不见,天下有多少“连锁”多少“分店”,如此享有盛誉的小吃店,别说早早打烊,换了爱抢的人们,恨不得24小时通宵营业,早早地抢注“天下第一面”的名号。可这一切在“菊英面馆”的身上不曾发生,即使上过《舌尖上的中国Ⅱ》,“菊英”仍默默驻守在杭州城的一隅,甘做一只“落后”的蜗牛,不赶潮流,“菊英”说:“器物最重要,我要用心地做下去。”
  好一个“器物最重要”,一个懂得“器物”之美的人是可以抵御任何外界的喧嚣与诱惑的,“菊英”的那碗面怕是抢也抢不来了。
  又想起了毕淑敏笔下那个整天乐呵呵、笑嘻嘻的老农,菜贵菜贱不与人争,菜多菜少不与人论,闲时谈天说地,忙时春耕秋收,不亦乐乎,在老农怡然自得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一颗懂得品尝“自然”这个器物之美的心呢?
  学学那个“菊英”和老农吧,凡事倾注了态度,精神必然富足而圆满,脚步必然可以慢下来,何必跟随“抢”的潮流而被随意地抛向不知名的岸边呢?要知道,不是每一次振臂一呼,你都需不顾一切地向前冲;不是每一次一声令下,你都需要义无反顾地去拼抢。想想自己,你不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吗?为什么要被周围的风气左右呢?   莫怪社会浮躁,莫怪众生喧嚣。细细想来,你所抢的那些,真的不过是一时的冲动。何不做一只“落后”的蜗牛?慢行亦从容,在慢行中丰盈自己,在慢行中提升自己。
  点评:面对“崇尚抢的世界,做一只慢行的蜗牛吧!”小作者言之凿凿,这只蜗牛有精神、有态度、有一颗懂得“器物”之美的心,所以莫怪社会太浮躁,只怪你在众生喧嚣中迷失了自我。小作者归因有理,论证有力,行文从容得很。
  (单乐红)
  中国式开抢
  李科
  “土豪金”出现了,于是从国内到国外,果粉、黄牛整装待发,进行中国式开抢。
  若是孙文知道他所勖勉的国人终于团结起来了,不过是团结一致开抢,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抢是无可厚非的,人都有上进心,有向前冲的心,可是中国人习惯把一个目标无限放大,甚至当成人生的全部,比如高分,比如高薪,国民抱团开抢,以至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之独创,获得“中国式开抢”之“雅号”。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彻反对印度的竞争制度,他遇事都会默念“一切都好”,如果他来中国会发生什么呢?
  他会看见中国渔民争相捕鱼,然而中国近海早已无鱼可捕;他会看到商人为了抢着卖肉,把一头头猪改造成了昏迷的药罐子,把猪看作是一堆肉的发酵,添加剂就是那酵母;他会看到小小的孩童“抢”着戴上眼镜,“抢”着上补习班,反观他所反对的印度教育制度,大概会感叹强中自有强中手,并为大中国之“中国式开抢”所深深“折服”吧!
  然而有人说:“不抢你就没了,不竞争你就被淘汰了,这个社会容不下跑得慢的人!”
  然而事实真如此吗?恐怕是用社会为一己私心找借口吧。
  不错,从“学而优则仕”到“出名要趁早”,中国素来不乏竞争观念,但也许曾经可用来炫耀的“文明古国”之大匾要被改写成被人耻笑的“中国式开抢”了。但即使社会氛围如此,人们也不应把此作为自己私心的借口,口中叫嚣着“上进上进”,心中却充斥着“高薪高薪”。
  这样做不仅丢失了人情味,更是缺少了追求梦想的过程之美。正如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本应尽情享受这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却为了抢那一个高分发了疯地往前跑,是有多久未曾赏花开云舒,听风吟雨落,驻足品味一切身边的美好人事了?
  我想,是该放慢脚步,滤去心中的急躁了,不妨学一学那古时君子,携友同行,风乎舞雩吧。
  点评:该生从一些关于“抢”的普遍社会现象看到现象背后隐藏的国人竞争心态,并对这种心态进行深入分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举例、说理,明确表明自己观点。有所欠缺的是可能应该用更有力的证据或语言来说清楚文中“中国式开抢”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让论证更加有力而不显空洞。
  (张玉姣)
  悠悠书香
  高菊华
  随着电子书物的大肆侵袭,实体书店愈来愈难在夹缝中生存了。今年的冬天,对它们而言太冷了。
  匆匆地来到书店门口,便见色彩鲜明的大幅宣传海报,争抢着进入你的视线。一群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认真盯着介绍书目,将所谓的“名家”“大师”著作推荐奉为圭臬。唉,生活紧迫,为了挤出时间,只得反刍经他人之口的东西。我内心不禁浮上一丝惋惜。看书之人,又有多少不是为了在上司面前显示自己才学,不是为了交际时那份谈资呢?
  书架冷冷清清地排列。每本书的封面都是花花绿绿,恨不能扭住你的脖子,抢占你的视线。我有些烦躁。随意拂起几页,又无心阖上,天哪,是什么让一向爱书的自己意兴阑珊呢?
  对了,就是对那种争先恐后朝你扑过来的反感。
  但仔细一想,又不禁酸楚。为了避免被这个资讯冲浪的时代排挤出外,实体书业也不得不出招: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刺激人神经的图书封面,千篇一律的故事梗概……诚然,这使顾客享受到了浅层次阅读的快感,然而深层次的思维乐趣却受到了压抑。
  不过,不仅是书店的抢销量、创利润,更多的,还是人们的抢时间,抢“效率”,这造成了实体书业的另一悲哀。
  人们利用网络来下载电子书,这无疑冲击了实体书店。为了抢占“时间”“效率”,于是乎囫囵吞枣、填鸭式灌溉知识就诞生了。这显然造就了一批“知道分子”“博士先生”,然而信息获取量的繁多却与他们思想土地的贫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面对时代车轮的匆匆,“抢”是否必要呢?这毋庸置疑,拿高中生而言,我们不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吗?然而,为匆忙所累的内心,亦可辟出一方幽径修篱种菊的。莫泊桑曾在一封信中如是写道:“我每天拼命写作到深夜,不出门,不看报,每天按时看日出。”这个将浮世隔绝的大作家,在将自己的时间榨得一干二净时,却仍慷慨地分出一个黎明陪伴日出,抢时间、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悠闲地敞开心灵,审视自然的美,这之于争先恐后的上班族和行色匆匆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
  许多人崇尚的“抢”,却可能因为抢了红灯,为了节约一秒而非丧失了一生呢?你抢的时装衣饰,又有几件合心意呢?你抢着做一件事,却丢失了那份清淡宜人的氛围,而一目十行的读者亦丢失了与灵魂对话、自我审视与洗净灵魂的机会。
  瑞士的雪山旁立着这样一块牌子,“慢慢走,欣赏啊!”这不也适用于争先恐后的国人吗?
  为什么不就一盏台灯,沏一壶香茗,捧一卷书,于袅袅中安然入睡呢?即使明日,又要行色匆匆。
  点评:本文构思巧妙,从“快餐式阅读”这个更具体的口子切人,十分切合题旨,而且口子小开掘才容易深。其二,论证时也不同于一般考生那样只会拼命堆砌相似的论据,而是结合生活实际,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论证亦有清晰的层次。其三,议论文最可贵之处在于有独见。本文将人们大量快餐式阅读与思想的贫瘠进行对照,突出现代人更需要的是“慢”下来审视自我与洗净心灵。故判为二类中,57分。
  (卢曼曼)   抢?
  李宛潞
  时代变了,速度好像也变了。大街上的人紧赶慢赶地往前冲,为了赶一班车,为了抢一个座;超市一开门,一帮明明已经发已苍白的老人却一个个变成古稀版的博尔特,哄抢着拿今天的特价货。这种镜头总让人想起蝗虫看见庄稼,一片黑压压地过去,“呼啦啦”地离开,原本饱满的庄稼地空无一物。
  从什么时候开始,“抢”变得如此风行?似乎早已不得而知。人们知道的是,传言日本核电站泄露后盐被污染,上百号人将商店里的盐抢个精光,拿着盐心满意足地离开的同时,却没有人认真地想过这消息的真伪;人们知道的是,中国大妈们强势攻占华尔街,一股席卷全球的“中国大妈抢金热”引起全社会人的关注,作为词条被列入英语词典的同时,却没有人曾经努力地思考这黄金抢得是否必要;人们还知道的是,苹果最新款手机上市前一天,排在苹果总部门口的长龙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人,一哄而上疯抢的同时,却没有人谨慎地考虑过其实国内很快也将上市的现实。归其根本,所有的这些“抢”,不过是缺乏思考,盲目从众,哗众取宠的“抢”。这种方式,无疑传递着负能量。
  抢?此时,不抢!
  但如果,你见到幼小的婴儿正承受着车轮的无情啮噬,你见到路旁猝然倒地的老人,你见到社会底层人正遭受毒打、谩骂和不公正的待遇,你见到身边人的人身安全正遭受着侵犯,你要不要第一个抢着拿起手机,发出你正义的声音?自然要。这些时候,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抢着呼唤世间的正义与和平,抨击不公与滥权,那么,或许,世界上就会多一些信任与温暖,少一些漠视与冷酷,而我们民族一直所期待的复兴,或许在这种“抢”中,也可“计日而待也”。
  抢?抢啊!还犹豫啥!
  所谓“抢”与“不抢”,一言以蔽之,不过与抢什么有关。如果认真地掂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根本不值得抢;而在原则面前,也不要瞻前顾后,小心翼翼,该抢的时候就得大胆。
  慢慢地,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崇尚“抢”:崇尚抢着扶起老人,抢着做好事,抢着传递正能量。
  那时候的中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点评: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抢与不抢、该抢与不该抢之间的对比;二是对现象有自己的评论,论证环节做得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能有比较新颖的看法,即“抢着呼唤世间的正义与和平”。
  (唐香萍)
  做一名优雅的抢夺者
  常瑞沣
  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抢”是一种常态。食物、领地、交配权,一切生存的保证,都是抢来的。何谓强者?善于抢夺的就是强者!强者们抢夺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为自己创造了高品质的生存条件,而弱者由于资源的匮乏,只能走向灭亡。于是,经过反复的优胜劣汰,速度、力量、反应能力……强者们的这些优秀基因代代相传,最终诞生了一个个强大的种族。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若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经济水平、社会地位,都要靠抢夺来实现。打折的商品就这么多,想要?抢!公交车上的座位就那么多,想要?抢!职位空缺就这么多,想要?抢!谁抢到就是谁的,这就是竞争。
  为了抢夺资源,动物们往往以性命相搏。或咬或抓或顶或踢,其惨烈程度令人观之不忍;在人类社会,为了一些利益,人们也会互相争斗:排队时的推搡、公共交通中的对骂、街边的互掐,其行为丑态百出,比动物更甚。
  可是,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不是他身上的动物性,而在于道德素养等社会性特征。因此,靠蛮力、暴力的抢夺并不适用于我们这个社会。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优雅的抢夺者。
  在别人为了争夺一个升学机会而悬梁刺股、苦不堪言之时,凭借几张证书与奖状被提前录取;在别人为了争夺一个就业岗位而在面试官前使出浑身解数,尽力讨好之时,凭借几张文凭、充实的简历与丰富的经验脱颖而出……在残酷的竞争中轻松胜出,在优雅的谈笑间“抢夺”目标。而在这份优雅的背后,是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是决定抢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狮子朝着企图从它爪下偷走食物的野狗一声怒吼,野狗落荒而逃,狮子从容不迫地享用午餐,这就是优雅;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只把老一代的产品精心修改一番,苹果就又一次占领了智能手机的市场,这就是优雅。他们把自己的能力,成功地转变成了竞争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优雅地抢夺。
  中学生努力学习,扎实的文化知识水平会成为进入大学的竞争力;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与众不同的经历会成为入职的竞争力;工作者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高超的工作技能会成为升职的竞争力。每个人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那么社会、国家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在世界中成为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点评:文章切人点新颖,将动物与人进行对照,先点明生活中的有些“抢”的必要性,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接下来笔锋一转,说明要怎样才能做到积极正面的“抢“。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切人点小,属于比较规范的议论文。
  (刘青)
  记叙篇
  希腊神话中坦塔罗斯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他被罚站在一池深水中间,可就是喝不上一滴水,虽然凉水就在嘴边。
  同学们写文章是不是也常受这样的折磨?虽然脑中也有一些素材,但就是不能用到笔下。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素材积累,我们的素材不是太少,而是太散。碎片化的阅读只能产生零碎的思考,而不能形成整体的智慧。大家可以做一做素材的归类工作,然后在写作中反复运用自己的“独家素材“,就能化一为万,应付无穷了。
  本次作文中的记叙文大多选材平平,乏善可陈。但下面三篇记叙文在选材与巧思上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大家借鉴。
  “抢”世奇遇
  洞爷湖
  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崇尚“抢”文化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居民分为五等,一等最高,五等最次。很不幸,我现在就是第五等。
  来到大街上,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商场里电子屏幕上打的是“共建和谐社会,争创一等抢民”的标语。速度、时间和效率变成了社会主旋律。我正疑惑,突然被涌动的人群簇拥着向前,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我被裹进了超市低价抢购的人潮,他们每个人都面色庄严而肃穆,眼睛却又散发出兴奋的光芒。不过就是减价吗,有必要吗?我疑惑不解。
  艰难地挤出人群,我继续闲逛。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我便去前面的包子店前老老实实地排起队来。左等右等,奇怪,明明我来的时候队伍不长啊,怎么半个小时过去了还轮不到我?我探身一看,天哪!当然轮不到我!只有我一个人在排队,前面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插队与被插队!我愤怒极了!反正大家都在抢,那么我也来抢好了!于是我奋力钻进人群,七抢八抢,抢到包子,付了钱,走人。
  然后,我欣喜若狂地发现,我的公民等级上升为第四等了。因为我开始学会抢了!尝到了“抢”的甜头,我开始迷恋这种感觉。
  一开始只是抢红灯,抢座位……然后,随着次数的增多,我越“抢”越大,越“抢”越得心应手。单位里推荐晋升名额,明抢抢不过,我暗抢啊!通过给老板送礼,我抢来了名额;通过作弊,我抢到了各种资格证书……通过这无数次的“抢”,我的公民等级终于变成了二等!然后,我收到了通知,市里要对我进行个人先进事迹表彰。我将二等公民的奖章戴得方方正正,准备盛装出场。
  可是在这个“抢”风盛行的世界,连出行都变得困难,因为太挤了!为了节约时间不迟到,那么我再抢一次红灯吧!这样想着,我双脚踏上了斑马线。然而我忘了,这是“抢”世,除了我在抢,别人也在抢啊,比如那位司机!他开着车冲了过来,我被重重地撞飞起来,就像以前坐过山车的时候一样,窜上云端。可是这回我还没来得及尖叫,就迅速地砸了下来。
  我躺在冰冷的地上,已感受不到任何疼痛,呼吸越来越困难。我吃力地用眼神向周围人求救,他们却纷纷抢着避开我!我艰难地取下肩上二等抢民的徽章,费力地吻了一下,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几天后,市里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还特地将我升为一等公民!毕竟为了“抢”而付出生命,将“抢”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了,实在是“可贵”呀!
  点评:亏她能够想出来!此文是对世情的辛辣讽刺,够味儿。
  (唐香萍)
  云在青天水在瓶
  赵雅婷
  走进上海多伦多路的一家普通的旧书店,柜台上的老唱机时针旋转,恍若时光流转,深情中又带有一种洒脱。漂浮着尘埃的阳光穿过彩色的百叶窗,跳跃在书架上。书架下捧书的女孩,眼神从未离开,一只白猫在她腿边悠闲地舔着嘴边的牛奶,门角的花猫巴巴地盯着半罐散发着阳光味道的牛奶,似乎想要伸出前爪去争抢,书店主人悄悄地与它使了一个眼色。
  望着满架的旧书,不知该挑选哪一本。我缓缓地伸出那双不确定的手,另一双粗糙的手忽然拥了上来。我回过头,一个陌生的老人朝我微笑,那双深邃的眼眸似乎饱经俗世的沧桑,却又不曾逃离世俗的亲切。他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孩子,你先看吧,我另外选一本。”感动的滋味像一幅佚名的宋画在心中慢慢点染,我望着他的背影融化在午后温暖的阳光里,心中感到一阵春的暖意。
  坐在微风过处的光影里,手里的书仿佛也有了温度,风轻轻挽起薄帘的一角,透过那扇菱形雕花玻璃窗,瞥见对面书店前巨幅的广告牌,“名家著作,低价甩卖”,红底白字,色彩明艳。路边的人群在逼仄的巷弄中涌动,嘈杂的声音打破周围的寂静,窗棂上的尘埃开始疯狂。细碎的发丝在混乱中飞舞穿梭,欲望的眼神掩盖了他们的真诚与微笑,伸在半空中的手挥舞着手里的纸钞。那个喧嚣的角落如同一片热闹的花市,却又好似一潭寂寥的死水,我无奈摇头。
  视线回到手里的书上,是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云在青天水在瓶》。两个气氛完全不同的书店,忽然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云与水各自坚守着他们原本的位置,从未与世争抢。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太多人没有一颗沉静的心去等待,难道不应该像云、水般耐心,淡定,从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住自己的初心吗?
  思绪辗转,书店的主人在柜台前安静地读着旧书,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阳光下偶尔露出欣然一笑,书架下的女孩眼神仍未离开……弄堂里的风送来一句轻轻的吟诵:“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不争不抢,岁月静好,耐心等待,静候花开。
  关羽上朝
  钱奕康
  却说关公自降曹操,操甚爱之,赐吕布坐骑赤兔于公。此马通体赤红似火,身无半根杂毛,鼻嘶如雷,可日行千里。公甚喜,日乘其上朝下朝,恐行速过快以伤行人,故从不纵马,只举辔缓行。
  一日早朝,公入内先辞二嫂,问安完毕,方上马向皇宫缓行。忽见御道上马快如电,车急如雷,百官诸僚无不快马加鞭,抢去皇宫,烟尘蔽天,全无贵族公卿之仪范。云长大惊,问从者日:“为何如此?某向日上朝,街市上并无此景。”从人答曰:“此乃君侯向日早起早出,故弗见也。此乃王公大臣抢入朝堂,皆欲表其忠心为国,夙兴夜寐,实则表面文章,于丞相前讨好耳。”公听后不语,默然而行。
  正行间,忽闻背后有人大叫曰:“云长何不纵马,争奈为丞相见责乎!”公急视,来人纵骅骝马,快如闪电,人到声方至,行人避之不及,乃徐晃也!公拱手道:“公明何故如此焦急?上朝为卯时二刻,吾出门时方交五鼓,尚有二十之余,何须纵马?”徐晃气喘曰:“公不知矣!众公卿皆抢,我如何不抢?若晚于众人,则人皆笑吾,丞相若见吾如此,亦不喜也。况吾所乘之骅骝马,千里驹也,若慢于众人,岂不辱乎?”公未及言,赤兔闻此,见骅骝傲视不敬,大怒,欲与之一较高下。公忙拉住笼头,安抚曰:“吾不愿为此而纵马,若伤行人,如之奈何?汝亦当听吾,吾知汝为名马,何与此凡马相争,似日月与残烛比辉?”赤兔方住。
  徐晃见公如此,便叫曰:“云长不愿抢,吾却抢也!”话未落,便绝尘而去,引得一旁民居内一阵鸡飞狗跳,公啧啧不已。
  至朝中,诸大臣皆到,公入,曹操见此,心中亦不悦。散朝至相府,操问曰:“向者公言马瘦弱,故来得迟;今吾赐赤兔,乃千里驹也,公何故又迟?”公未及言,将军蔡阳,向与公不合者,抢先谮曰:“此必关公心中无丞相之威矣,故来得迟,以消极怠工,藐视丞相神威。此人既如此无礼,吾请斩之以服众。”公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发须皆张,怒曰:“匹夫何故谮我?曩曰,吾何尝未早到!昔日降丞相之时,吾曾禀过,每三日必于内院问安二嫂;今因问安之故,出门略迟,见王公大臣,将军公卿,争抢于道路,各不相让,成何体统!此辈小人,皆欲谄媚讨好于丞相,故作表态,实则欺君误国耳!于路践踏行人,扰民不安,为一己之私,而使民生怨,若无民心,丞相之威令何以施行?天下何以太平?吾素爱《春秋》,孔子曾日‘士无礼则罔为士。’关某耻与此等小人同列!”蔡阳羞愧不能答。
其他文献
《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在关键、紧要处用上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这里所说的精辟的话往往是考生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素材,其可以是古典诗词、名人名言,亦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那么高考作文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素材,最终达到立“片言”而成一篇之“警策”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技法指津  (一)立片言而居要——居于题目  用名言警句做题目,可使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技巧、表达特色、表现特色)类鉴赏题一直是制约语文成绩提升的一个瓶颈。此类题目分值高、难度大。对此类题型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答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使许多考生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只能望“题”兴叹。  这种题型,每年都考,分值一般为4~6分。这类题目的发问模式常常是:①……的好处是什么;②……的作用是什么;③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④简要分
期刊
命题规律  文本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传达其写作意图的过程。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是打开阅读理解题的金钥匙。因此,无论阅读哪类文本,梳理行文思路,把握文本结构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文本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简答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理清文本结构的能
期刊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同时对考生而言也是难点。做好这类题目的基础和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小,而散文因为自身的特点——自然万物皆可入文,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作者所抒情感或所阐释之哲理皆是有感而发,所以考生往往不能深刻领悟文章的真谛。想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要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手法、语言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其中内容、结构、主旨属
期刊
文言文要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要求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而古代汉语中单个的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后,一般都会变成一个双音
期刊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试题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试卷诸多考点中学生得分率偏低的版块。因此,现代文阅读成了语文考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呢?下面以《另一种纪念碑》为例,谈谈如何才能较好地解答这类题型。  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另一种纪念碑  李锐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期刊
[作文题]陕西省商洛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1月7日,一位网友转载一篇文章称,“孙子要苹果手机,奶奶背着装有零钱的竹筐来付钱。真是为这样的年轻人感到悲哀,心疼奶奶……”从发布的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有些吃力,而孙子只顾自己往前走,毫不关心奶奶。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期刊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通常把探究题设置在文类文本阅读题之中,可以说是整张试卷的压轴之题,也是试卷中最难的一题。分值一般设置为6分,但连续几年此题的平均得分不超过3分。如何提高探究题的得分,是高考备考的难点。  一、基本稳定的题型  江苏从2008年开始明确提出“探究”这个概念之后,探究题就成了文学类文本的必考题。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这8年的试题:  1.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
期刊
康拉德说得好:“一切艺术首先都是同感情打交道的。”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命题人抓到了要害。命题人要求回答“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要把握诗歌尾联的情感需要再读尾联词句。“堆案无余地”之间的
期刊
命题规律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每年都考,一般3-6分。  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表述。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