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中的陈最良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汤显祖的精心塑造下,他连接着剧情,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现得更加完整与严谨,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中,汤显祖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重要的经典艺术形象,如杜丽娘、柳梦梅等。其中有一个小角色——私塾先生陈最良,通过汤显祖的精心塑造,这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却成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而且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个小角色,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可置否的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却在整部戏剧中自始至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面,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自己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那么陈最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有人说他精神空虚,顽固不化,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小人物;也有人说他是个十足迂腐的儒士,缺情寡感;还有人说他“腐儒不腐”,爱护学生,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王思任的《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说道:“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这里所说的“雾”,应该就是陈最良性格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可见,作家以超凡的艺术功力,让大家看到一个性格多样、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就文本来看,整部剧作共55出,其中写陈最良的情节就有13出。汤显祖之所以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塑造他,是有用意的。
首先,陈最良是杜丽娘情思泛起的始作俑者。作为大家闺秀,杜丽娘失去了自由之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被禁锢在房中。只因白天多睡了一会儿,严苛的父亲杜宝就觉得丽娘失了家教,于是就想请个先生,教她知书达礼,约束其心。陈最良就是这个时候去竞聘杜丽娘的私塾先生的。本来不报什么希望,因为他在求学的道路上一直不得志,考了几十年,都没有中举人,还因为“考居劣等停廪”,为了谋生“儒变医”,所以他有自知之明。當杜宝问及他的身世,他没有半点讳饰和夸耀,不卑不乞怜,老老实实地交代他的过往。人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陈最良身上勤奋笃实、实事求是的一面。可是,杜宝偏偏看中了他四十八载的习儒生涯,他认为陈最良深受封建礼教的洗礼,同时与自己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这样的儒士来教授自己的女儿再合适不过了。
没想到事与愿违,陈最良无意间的情感启蒙唤醒了丽娘封锁的青春。为丽娘讲授的《诗经》是杜宝考虑再三的结果:“小女《四书》,他都成诵了。则看些经旨罢。《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此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万万没想到,千挑万选的诗集却成了杜丽娘窥探爱情的一扇窗。刚开始,陈最良也是依照老爷杜宝的要求从歌颂所谓的“后妃之德”、思“无邪”的“正统思想”去传授《诗经·关雎》的。但是,当具体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他也不得不按字面的意思将它解释为“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可见,他并未抛弃人学,有其正统的一面。这么一讲,这首诗的意境全出来了,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与“后妃之德”相差十万八千里。陈最良对诗的讲解,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使杜丽娘一直处于压抑的情感顿时苏醒,她的春心得以开启,同时也因诗伤情。于是,杜丽娘迫不及待地要去游园,要去领略美好的春光,并在梦中与心上人成百年之好。如果不是因为陈最良的讲授,杜丽娘不会因诗伤情,就不会去游园,就不会因情生梦,就不会因相思而成病。就连丫鬟春香都对陈最良说:“只因你讲《毛诗》,这病便是‘君子好逑’上来的。”所以,陈最良对诗的讲解是故事的发端,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启动者,为下面情节的构建起着关键的作用。
接着,是陈最良使柳梦梅出现,为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人魂相遇提供了机会。杜丽娘因情病亡之后,他的父亲杜宝接到圣旨,升任安抚使,而且要马上启程,不得有误。没办法,杜宝只能听从杜丽娘的遗愿,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为其建了一个“梅花庵”,除了石道姑,还请求陈最良来协助看守杜丽娘的坟墓。陈最良答应得很爽快,因为他觉得杜宝对他有知遇之恩,理因回报。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也为后来他救起男主角柳梦梅埋下了伏笔。
当柳梦梅不小心跌落冰河,生命危在旦夕,虽然陈最良最初无意救人,但得知柳梦梅也是个书生时,思量再三,还是救柳梦梅上岸,并邀柳梦梅同往梅花观。柳梦梅“卧病梅花观”,陈最良“颇谙医理”,经过陈最良的调理,身体慢慢痊愈。从陈最良救助柳梦梅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陈最良乐于助人、善良的一面。柳梦梅病好之后,深感春闷,在石道姑的指引下,来到杜家花园散心,这才让柳梦梅有机会捡到杜丽娘的自画像,并对她产生爱慕之心,杜丽娘也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一对青年男女的情事很快融会在一起。
陈最良救人可以说是对故事发展的一个承接。柳梦梅遇难落水之时,若不是陈最良正巧路过并及时施于援手,恐怕性命难保,那么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又该怎样演绎下去呢?柳梦梅和杜丽娘人鬼私合怕被发现,于是相约一起私奔。又是陈最良,误以为柳梦梅劫了杜丽娘的坟墓,他又气又急,出于看管之责,出于情义,他不惜长途跋涉,向杜宝报信,这也成为日后杜宝和柳梦梅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陈最良找杜宝的过程又引出一段故事来,这也是陈最良不得不参与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杜宝与柳梦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误会加重加深。
故事的最后,又是陈最良化解了所有的矛盾,两位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杜宝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复活,不认亲生女儿,还要叩请皇帝将她作为妖孽灭除。对于已经是状元的柳梦梅,杜宝丝毫没有把他当女婿对待,还将他作为盗墓贼来严刑拷打。陈最良为了缓解矛盾,只能请皇帝来定夺。其实陈最良在解决杜丽娘、柳梦梅与杜宝之间的矛盾时,无形中为皇帝解了一份忧愁。柳梦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依照常理,他应该是遵守封建伦理道德的典范,可是眼下,他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与一个女鬼恋爱、结合、私奔,这岂不是犯下了欺君之罪?是陈最良,突破了这个困境,从中斡旋,促成了柳杜的大团圆。
陈最良在作品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形象不够高大,乍看起来还有些迂腐可掬。但是在情节的发展推动上,他功不可没。他连接着剧情,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现得更加完整与严谨,在剧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他,整部剧作的情节将无法推进,广阔的社会也无法连成一气。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中,汤显祖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重要的经典艺术形象,如杜丽娘、柳梦梅等。其中有一个小角色——私塾先生陈最良,通过汤显祖的精心塑造,这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却成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而且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个小角色,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可置否的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却在整部戏剧中自始至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面,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自己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那么陈最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有人说他精神空虚,顽固不化,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小人物;也有人说他是个十足迂腐的儒士,缺情寡感;还有人说他“腐儒不腐”,爱护学生,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王思任的《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说道:“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这里所说的“雾”,应该就是陈最良性格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可见,作家以超凡的艺术功力,让大家看到一个性格多样、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就文本来看,整部剧作共55出,其中写陈最良的情节就有13出。汤显祖之所以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塑造他,是有用意的。
首先,陈最良是杜丽娘情思泛起的始作俑者。作为大家闺秀,杜丽娘失去了自由之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被禁锢在房中。只因白天多睡了一会儿,严苛的父亲杜宝就觉得丽娘失了家教,于是就想请个先生,教她知书达礼,约束其心。陈最良就是这个时候去竞聘杜丽娘的私塾先生的。本来不报什么希望,因为他在求学的道路上一直不得志,考了几十年,都没有中举人,还因为“考居劣等停廪”,为了谋生“儒变医”,所以他有自知之明。當杜宝问及他的身世,他没有半点讳饰和夸耀,不卑不乞怜,老老实实地交代他的过往。人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陈最良身上勤奋笃实、实事求是的一面。可是,杜宝偏偏看中了他四十八载的习儒生涯,他认为陈最良深受封建礼教的洗礼,同时与自己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这样的儒士来教授自己的女儿再合适不过了。
没想到事与愿违,陈最良无意间的情感启蒙唤醒了丽娘封锁的青春。为丽娘讲授的《诗经》是杜宝考虑再三的结果:“小女《四书》,他都成诵了。则看些经旨罢。《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此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万万没想到,千挑万选的诗集却成了杜丽娘窥探爱情的一扇窗。刚开始,陈最良也是依照老爷杜宝的要求从歌颂所谓的“后妃之德”、思“无邪”的“正统思想”去传授《诗经·关雎》的。但是,当具体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他也不得不按字面的意思将它解释为“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可见,他并未抛弃人学,有其正统的一面。这么一讲,这首诗的意境全出来了,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与“后妃之德”相差十万八千里。陈最良对诗的讲解,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使杜丽娘一直处于压抑的情感顿时苏醒,她的春心得以开启,同时也因诗伤情。于是,杜丽娘迫不及待地要去游园,要去领略美好的春光,并在梦中与心上人成百年之好。如果不是因为陈最良的讲授,杜丽娘不会因诗伤情,就不会去游园,就不会因情生梦,就不会因相思而成病。就连丫鬟春香都对陈最良说:“只因你讲《毛诗》,这病便是‘君子好逑’上来的。”所以,陈最良对诗的讲解是故事的发端,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启动者,为下面情节的构建起着关键的作用。
接着,是陈最良使柳梦梅出现,为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人魂相遇提供了机会。杜丽娘因情病亡之后,他的父亲杜宝接到圣旨,升任安抚使,而且要马上启程,不得有误。没办法,杜宝只能听从杜丽娘的遗愿,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为其建了一个“梅花庵”,除了石道姑,还请求陈最良来协助看守杜丽娘的坟墓。陈最良答应得很爽快,因为他觉得杜宝对他有知遇之恩,理因回报。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也为后来他救起男主角柳梦梅埋下了伏笔。
当柳梦梅不小心跌落冰河,生命危在旦夕,虽然陈最良最初无意救人,但得知柳梦梅也是个书生时,思量再三,还是救柳梦梅上岸,并邀柳梦梅同往梅花观。柳梦梅“卧病梅花观”,陈最良“颇谙医理”,经过陈最良的调理,身体慢慢痊愈。从陈最良救助柳梦梅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陈最良乐于助人、善良的一面。柳梦梅病好之后,深感春闷,在石道姑的指引下,来到杜家花园散心,这才让柳梦梅有机会捡到杜丽娘的自画像,并对她产生爱慕之心,杜丽娘也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一对青年男女的情事很快融会在一起。
陈最良救人可以说是对故事发展的一个承接。柳梦梅遇难落水之时,若不是陈最良正巧路过并及时施于援手,恐怕性命难保,那么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又该怎样演绎下去呢?柳梦梅和杜丽娘人鬼私合怕被发现,于是相约一起私奔。又是陈最良,误以为柳梦梅劫了杜丽娘的坟墓,他又气又急,出于看管之责,出于情义,他不惜长途跋涉,向杜宝报信,这也成为日后杜宝和柳梦梅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陈最良找杜宝的过程又引出一段故事来,这也是陈最良不得不参与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杜宝与柳梦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误会加重加深。
故事的最后,又是陈最良化解了所有的矛盾,两位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杜宝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复活,不认亲生女儿,还要叩请皇帝将她作为妖孽灭除。对于已经是状元的柳梦梅,杜宝丝毫没有把他当女婿对待,还将他作为盗墓贼来严刑拷打。陈最良为了缓解矛盾,只能请皇帝来定夺。其实陈最良在解决杜丽娘、柳梦梅与杜宝之间的矛盾时,无形中为皇帝解了一份忧愁。柳梦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依照常理,他应该是遵守封建伦理道德的典范,可是眼下,他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与一个女鬼恋爱、结合、私奔,这岂不是犯下了欺君之罪?是陈最良,突破了这个困境,从中斡旋,促成了柳杜的大团圆。
陈最良在作品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形象不够高大,乍看起来还有些迂腐可掬。但是在情节的发展推动上,他功不可没。他连接着剧情,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现得更加完整与严谨,在剧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他,整部剧作的情节将无法推进,广阔的社会也无法连成一气。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1-),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