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没有理想。”[1]这是布什总统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的部分讲话,布什讲话的内涵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影视阅读强势推进、信息网络迅速普及以及功利化教育不断强化等时代原因面前,人们表现出远离阅读的倾向,潜存着阅读消亡的危险;二是阅读既涉及到个体未来理想的有无,更关乎着国家发展层次的高低。这直截了当地点明阅读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同处一个时代,我国的阅读问题也十分严重,与美国比起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引领精神生长处于关键阶段的中学生走向阅读意义非凡,本文以阅读会为对象进行阅读场域的构建,以期中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生活、获得阅读生命。
一、读书会预设:场域与惯习
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这样描述场域:
“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他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利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利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同源关系等)。”[2]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有自己的特征,首先场域具有自主性,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空间和时间,有着自身特殊的逻辑,它与行动者之间表现为形塑和塑形的关系;其次场域是争斗的场所,行动者通过“游戏”来进行权力或资本的争夺;最后场域是关系的系统,行动者借助特定的关系系统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又一核心概念,布迪厄这样定义惯习:
“惯习(habitus)是深刻地存在在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能力,是完完全全从实践操持的意义上来讲的,尤其把它看作某种创造性艺术。”[3]可以看出,场域和惯习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束,每个场域是具有惯习的,惯习只能存在于场域中,并且每个惯习与产生它的场域是对应的关系。
从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概念来看,他通过客观与主观的统整来解释社会现象,尤其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形塑和塑形关系的揭示上愈加迷人,这一点使阅读场的构建具有了型模思路。
二、读书会示例:“第二个太阳阅读会”
阅读会的创设实质上是阅读场域的构建,行动者一旦置身阅读场域就必须按照其特定的逻辑去行动,阅读者像磁场中的一个个因子按照特定的组织运转、争夺,在阅读场特定的游戏中完成对个体的塑形。就阅读场域的构建而言,就是按照阅读的特定逻辑完成阅读关系系统的构型,形成一个能量十足的阅读场域,为进入其中的中学生完成阅读生命的塑形。为此,“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的构型如下:
(一)“太阳”名称设定
读书会名称的选用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然界万物需要太阳的照耀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人的精神也需要生长发育,同样需要“太阳”的照耀,当然这里的“太阳”只不过是语义学上的隐喻而已,它指的是阅读材料特别是经典阅读材料,恰如皓月当空而能量四射,将给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也只有经典阅读材料之于人精神发育的作用称得上“太阳”,这一名称既外在地表明了二者所具有的同质性,也内在地揭示了阅读之于人精神生长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对中学生精神世界未来生机盎然景象的期待和预想,“第二个太阳”读书会之名也得以被选定。
(二)“生存”宗旨确立
“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的宗旨是“为生存而阅读,在阅读中生存。”这一宗旨的内涵一方面旨在表明对阅读生命、阅读与生存关系的认识,以及通过阅读来建构生存的意义,并达到最终获得知性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也暗含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三)“五层”目标设计
阅读会在阅读过程和要求上设计出了双重层级:一是阅读水平层级,一是目标层级,其目的是既目标明确又兼顾到阶段中的实际阅读水平。
为了体现“为生存而阅读,在阅读中生存”的读书会宗旨,本研究从整体上设计了五级目标层级,具体内容如下:
读书会的目标层级中既有具体的阶段目标,也有最终目标。习惯养成是最初目标,在阅读中,根据阅读水平和阅读诉求自己筛选阅读材料,初步具备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技巧目标主要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要求阅读者在阅读中获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和表达是不可分离的内容,在阅读后获得初步的表达能力,这是高于阅读但并非脱离阅读;形成知性生活是最高的阅读目标层级,也是读书会的终极目标。
在阅读水平层级上,本研究预设了三个层级,即自由式阅读层级、理解性阅读层级、欣赏性阅读层级,三者之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关系,第一层级是最低层次要求,在这一层级上阅读者在自由阅读指定阅读材料之后,对他们不提过多的要求,只要求说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讲出理由。中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待他们的阅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之后,即可进入第二层级水平要求的阅读,这一层级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即要能从整体上讲出阅读材料写的内容,最好能整理出提纲。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获得以后,就进入第三层级的欣赏性阅读,也叫批判性阅读,这是阅读水平的最高层级,比如阅读者能准确的指出一本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等,从技术上讲,可称之为阅读无障碍层级。具体要求表述如下表:
阅读水平层级是阅读目标层级达成的基本和保障,阅读目标层级形成对阅读水平层级的引领和评价,二者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使读书会在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节律中稳步推进。
(四)“群性”组织形式
读书会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因此,读书会每半月举行一次,也就是说参加者大约需半月内读完规定的书籍,当然如果阅读材料过长或过难,可以适当延长时限,但一般时限不变。 选择周末作为读书会的开设时间,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周六是公共休息日,学生和家长都有时间来参与;二是使读书会成为一种“周末方式”。这样逐步养成以读书趣味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
读书会的参加者主要是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之所以邀请家长参加读书会,主要是为了通过读书会促进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家长明白在孩子的成长中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扮演,并学会怎样扮演好应该扮演的角色。
读书会中的核心要素是所有参与读书会的人,按照读书会的组织需要设置了五大角色。第一,记录员角色。记录员在他人发言时记录下发言提纲和内容大意,会后整理出读书会简报,然后挂在网上共大家阅览,这要求记录员能准确地筛选关键信息。第二,主持人角色。其职责是拟定读书会的开场白,使读书会顺利启动,结束时作出总结,中间出现争论或其他特殊情况,能因势利导地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要求主持人要具备合作、机智、温和、服众等素养,记录员和主持人可以轮流担任,使每位参与者都得到锻炼。第三,发言者角色。每位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五到十分钟的发言,发言者发言时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能够让别人听明白,每位发言者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第四,家长角色。家长在读书会中只是服务者,不是主宰者,目的是使家长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让她们真正明白孩子是学习主人的道理。当然,后勤服务是他们的强项和必须,承办阅读会的家长也会获得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在读书会组织形式中,无论是时空的选择、人员的组合、读物的筛选、角色的扮演等,都体现出群性组织的特点,读书会在多重合作中得以顺利实施,这样使中学生在群性中凸显自我,在群性中理解他人,在群性中认识世界。
(五)“三维”书目筛选
书目的筛选涉及到阅读兴趣和精神生长的效果,因此,筛选阅读书目应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学生的时令特征;一是读物的经典特质。据此,“第二个太阳”读书会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读物的筛选,一是儿童维度。儿童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读物,这样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情趣,发展阅读志趣,有着自由的性质。二是课标维度。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是由课程专家甄选的,有着不同一般的科学性,主要从学生角色定位来设定,这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业效果,有着规训的性质。三是家长维度。家长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对孩子的了解更深,家长推荐的书目是学校规训书目和自己自由书目的链接和过渡,也更为广泛和开放,有着调节的性质。
为此,现把“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筛选的部分读物示例如下,即我们的“秘密书架”为:
三、读书会生成:由习惯到惯习
惯习和习惯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惯习与场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束,惯习是由实践而形成的性情倾向系统,它在实践中获得,又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机械性复制,它是人行为特点的重复性养成。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惯习是行动者与世界互动中生成的,因此,人是惯习之人,惯习不可改变;习惯是行动者个人好恶的重复体现,与所处场域不存在内在逻辑上的同质性,因此,习惯是人之习惯,习惯可以改变。
基于习惯和惯习概念的辨析,我们对读书会的认识和设计就会更加科学,通过读书会的定期开设旨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的连续中使学生逐步获得一种知性生活,即促使他们进入阅读在场的性情倾向系统,这种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阅读惯习是前置的,是先于阅读者而存在的。因此,阅读习惯养成是阅读会的初级目标,而由阅读习惯向阅读惯习的皈依是阅读会的终极目标,我们认识了惯习和习惯,就能更好地把握读书会的真谛,使读书会在“定量、定性、定序”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74页
[2]布迪厄李猛译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 134页
[3]布迪厄李猛译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一、读书会预设:场域与惯习
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这样描述场域:
“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架构。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他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利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利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同源关系等)。”[2]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有自己的特征,首先场域具有自主性,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空间和时间,有着自身特殊的逻辑,它与行动者之间表现为形塑和塑形的关系;其次场域是争斗的场所,行动者通过“游戏”来进行权力或资本的争夺;最后场域是关系的系统,行动者借助特定的关系系统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又一核心概念,布迪厄这样定义惯习:
“惯习(habitus)是深刻地存在在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能力,是完完全全从实践操持的意义上来讲的,尤其把它看作某种创造性艺术。”[3]可以看出,场域和惯习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束,每个场域是具有惯习的,惯习只能存在于场域中,并且每个惯习与产生它的场域是对应的关系。
从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概念来看,他通过客观与主观的统整来解释社会现象,尤其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形塑和塑形关系的揭示上愈加迷人,这一点使阅读场的构建具有了型模思路。
二、读书会示例:“第二个太阳阅读会”
阅读会的创设实质上是阅读场域的构建,行动者一旦置身阅读场域就必须按照其特定的逻辑去行动,阅读者像磁场中的一个个因子按照特定的组织运转、争夺,在阅读场特定的游戏中完成对个体的塑形。就阅读场域的构建而言,就是按照阅读的特定逻辑完成阅读关系系统的构型,形成一个能量十足的阅读场域,为进入其中的中学生完成阅读生命的塑形。为此,“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的构型如下:
(一)“太阳”名称设定
读书会名称的选用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然界万物需要太阳的照耀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人的精神也需要生长发育,同样需要“太阳”的照耀,当然这里的“太阳”只不过是语义学上的隐喻而已,它指的是阅读材料特别是经典阅读材料,恰如皓月当空而能量四射,将给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也只有经典阅读材料之于人精神发育的作用称得上“太阳”,这一名称既外在地表明了二者所具有的同质性,也内在地揭示了阅读之于人精神生长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对中学生精神世界未来生机盎然景象的期待和预想,“第二个太阳”读书会之名也得以被选定。
(二)“生存”宗旨确立
“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的宗旨是“为生存而阅读,在阅读中生存。”这一宗旨的内涵一方面旨在表明对阅读生命、阅读与生存关系的认识,以及通过阅读来建构生存的意义,并达到最终获得知性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也暗含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三)“五层”目标设计
阅读会在阅读过程和要求上设计出了双重层级:一是阅读水平层级,一是目标层级,其目的是既目标明确又兼顾到阶段中的实际阅读水平。
为了体现“为生存而阅读,在阅读中生存”的读书会宗旨,本研究从整体上设计了五级目标层级,具体内容如下:
读书会的目标层级中既有具体的阶段目标,也有最终目标。习惯养成是最初目标,在阅读中,根据阅读水平和阅读诉求自己筛选阅读材料,初步具备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技巧目标主要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要求阅读者在阅读中获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和表达是不可分离的内容,在阅读后获得初步的表达能力,这是高于阅读但并非脱离阅读;形成知性生活是最高的阅读目标层级,也是读书会的终极目标。
在阅读水平层级上,本研究预设了三个层级,即自由式阅读层级、理解性阅读层级、欣赏性阅读层级,三者之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关系,第一层级是最低层次要求,在这一层级上阅读者在自由阅读指定阅读材料之后,对他们不提过多的要求,只要求说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讲出理由。中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待他们的阅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之后,即可进入第二层级水平要求的阅读,这一层级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即要能从整体上讲出阅读材料写的内容,最好能整理出提纲。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获得以后,就进入第三层级的欣赏性阅读,也叫批判性阅读,这是阅读水平的最高层级,比如阅读者能准确的指出一本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等,从技术上讲,可称之为阅读无障碍层级。具体要求表述如下表:
阅读水平层级是阅读目标层级达成的基本和保障,阅读目标层级形成对阅读水平层级的引领和评价,二者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使读书会在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节律中稳步推进。
(四)“群性”组织形式
读书会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因此,读书会每半月举行一次,也就是说参加者大约需半月内读完规定的书籍,当然如果阅读材料过长或过难,可以适当延长时限,但一般时限不变。 选择周末作为读书会的开设时间,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周六是公共休息日,学生和家长都有时间来参与;二是使读书会成为一种“周末方式”。这样逐步养成以读书趣味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
读书会的参加者主要是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之所以邀请家长参加读书会,主要是为了通过读书会促进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家长明白在孩子的成长中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扮演,并学会怎样扮演好应该扮演的角色。
读书会中的核心要素是所有参与读书会的人,按照读书会的组织需要设置了五大角色。第一,记录员角色。记录员在他人发言时记录下发言提纲和内容大意,会后整理出读书会简报,然后挂在网上共大家阅览,这要求记录员能准确地筛选关键信息。第二,主持人角色。其职责是拟定读书会的开场白,使读书会顺利启动,结束时作出总结,中间出现争论或其他特殊情况,能因势利导地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要求主持人要具备合作、机智、温和、服众等素养,记录员和主持人可以轮流担任,使每位参与者都得到锻炼。第三,发言者角色。每位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五到十分钟的发言,发言者发言时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能够让别人听明白,每位发言者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第四,家长角色。家长在读书会中只是服务者,不是主宰者,目的是使家长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让她们真正明白孩子是学习主人的道理。当然,后勤服务是他们的强项和必须,承办阅读会的家长也会获得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在读书会组织形式中,无论是时空的选择、人员的组合、读物的筛选、角色的扮演等,都体现出群性组织的特点,读书会在多重合作中得以顺利实施,这样使中学生在群性中凸显自我,在群性中理解他人,在群性中认识世界。
(五)“三维”书目筛选
书目的筛选涉及到阅读兴趣和精神生长的效果,因此,筛选阅读书目应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学生的时令特征;一是读物的经典特质。据此,“第二个太阳”读书会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读物的筛选,一是儿童维度。儿童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读物,这样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情趣,发展阅读志趣,有着自由的性质。二是课标维度。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是由课程专家甄选的,有着不同一般的科学性,主要从学生角色定位来设定,这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业效果,有着规训的性质。三是家长维度。家长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对孩子的了解更深,家长推荐的书目是学校规训书目和自己自由书目的链接和过渡,也更为广泛和开放,有着调节的性质。
为此,现把“第二个太阳”读书会筛选的部分读物示例如下,即我们的“秘密书架”为:
三、读书会生成:由习惯到惯习
惯习和习惯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惯习与场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束,惯习是由实践而形成的性情倾向系统,它在实践中获得,又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机械性复制,它是人行为特点的重复性养成。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惯习是行动者与世界互动中生成的,因此,人是惯习之人,惯习不可改变;习惯是行动者个人好恶的重复体现,与所处场域不存在内在逻辑上的同质性,因此,习惯是人之习惯,习惯可以改变。
基于习惯和惯习概念的辨析,我们对读书会的认识和设计就会更加科学,通过读书会的定期开设旨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的连续中使学生逐步获得一种知性生活,即促使他们进入阅读在场的性情倾向系统,这种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阅读惯习是前置的,是先于阅读者而存在的。因此,阅读习惯养成是阅读会的初级目标,而由阅读习惯向阅读惯习的皈依是阅读会的终极目标,我们认识了惯习和习惯,就能更好地把握读书会的真谛,使读书会在“定量、定性、定序”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74页
[2]布迪厄李猛译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 134页
[3]布迪厄李猛译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