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材使用中,我们不妨以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为载体,合理的分配上述出现的资源问题,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关键词 牛津初中英语 教材 编排
一、教材彼此联系脱节,语言知识再现不够
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教材中有一个称为预备教程,该教程其实就将前面1—6年级的课程教材综合。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牢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之前,往往准备了预备教材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共有12个单元,词汇的呈现量较多,难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短时内完成,再加上《牛津初中英语》7A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加重,预备教材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从而导致教材之间的联系脱节。这样的教学编排,一方面,与现有的教学课时安排不足相矛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再现缺少一定的认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
话题很大,不好讲。但毕竟用了几年,谈点感想。牛津高中教材体现了课标精神,这是套话,也是实话。最突出的莫过于task了,从skill到step,三步分解的技能训练,很详尽,很实用。但这也是我最讨厌的部分了,把实用主义搬进教材、搬进教室,建构主义和杜威的“从做中学”、“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有什么大的区别吗?直到苏联的卫星上了天,美国人才知道杜威主义的危害性。不重基础教育的形式训练,搞什么语用,中国哪个地方能够语用?每个单元有近一半都搞task,有几个学生能做到这些任务?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效果。有一个project作品展示就行了!还有就是话题为单元,把很多不合语言学规律的东西都搞进教材了,就是为了这个话题。如word power很多词汇很生僻,不是高频词汇。这些非常用词弄进来干吗?浪费时间。按native speaker的词频搞进行了。我做过语料库调查,牛津教材的词汇重复率是很低的,好的语言教材应该是螺旋式分布的,语言重复是掌握语言的最佳办法。还有,这套教材中经典语篇少,文化气息不浓。总的说来,它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但是课标是否有问题,这是更大的问题。
对此,笔者以为,预备教材的编写应该在体现对原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特点基础上,做到精选精用,以此来发挥该教材的应有之意。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不妨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压缩教学单元,减少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其次是在内容上可将1A—6B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以再现语言现象,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再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减少语法的呈现和讲解,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最后,适当的压缩语言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精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二、语言词汇缺少渐增,学生难以把握记忆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在《预备教材》和《牛津初中英语》中的词汇量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理解记忆。笔者曾做过统计:上述三册教材词汇,达到了近1400词,如果平均分配到教学时间上,学生每天要记忆18个左右的单词,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新课程英语教学规定的七年级阶段词汇量词汇量也不过800左右。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英语词汇,还容易使他们对词汇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他们的英语课程学习。
对此,笔者以为按照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要求,注重适量和均匀的原则,让词汇分布层均匀趋势,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建议:首先,减少记忆单词的词汇量,尤其是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记忆;其次是强化常用词汇的再现频率,让学生能够经常性的使用这些词汇,便于他们能够理解记忆;最后,注重知识难度的设计,增加必要的语言综合运用题目,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提高技能。教材编写者可适当穿插一些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以便教师能够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运用。像在Vocabulary和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中,可将单词的运用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语言文化缺少鉴别,不利学生积累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彼此相互贯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注重语言知识呈现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不过在教材编写中缺少一定的文化鉴别。我国的国情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跨文化,让学生在互相比较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吸收精华,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不过我们在《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过度重视跨文化则是该课程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注重了西方节日、风俗习惯的编写,让学生忽视了端午节、中秋节等方面的知识,势必影响他们的未来文化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过程中,对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予以特别关注,尽管也在后面的内容中涉及我国的节日习俗,但容易让学生造成误会:西方文化才是他们应该值得追求东西。这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容易让学生造成片面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Catherine Dawson.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6.
[3]李志坤.新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与使用建议[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5,9.
[4]干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讨刊[J].考试周刊,2010,13.
关键词 牛津初中英语 教材 编排
一、教材彼此联系脱节,语言知识再现不够
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教材中有一个称为预备教程,该教程其实就将前面1—6年级的课程教材综合。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牢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之前,往往准备了预备教材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共有12个单元,词汇的呈现量较多,难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短时内完成,再加上《牛津初中英语》7A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加重,预备教材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从而导致教材之间的联系脱节。这样的教学编排,一方面,与现有的教学课时安排不足相矛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再现缺少一定的认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
话题很大,不好讲。但毕竟用了几年,谈点感想。牛津高中教材体现了课标精神,这是套话,也是实话。最突出的莫过于task了,从skill到step,三步分解的技能训练,很详尽,很实用。但这也是我最讨厌的部分了,把实用主义搬进教材、搬进教室,建构主义和杜威的“从做中学”、“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有什么大的区别吗?直到苏联的卫星上了天,美国人才知道杜威主义的危害性。不重基础教育的形式训练,搞什么语用,中国哪个地方能够语用?每个单元有近一半都搞task,有几个学生能做到这些任务?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效果。有一个project作品展示就行了!还有就是话题为单元,把很多不合语言学规律的东西都搞进教材了,就是为了这个话题。如word power很多词汇很生僻,不是高频词汇。这些非常用词弄进来干吗?浪费时间。按native speaker的词频搞进行了。我做过语料库调查,牛津教材的词汇重复率是很低的,好的语言教材应该是螺旋式分布的,语言重复是掌握语言的最佳办法。还有,这套教材中经典语篇少,文化气息不浓。总的说来,它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但是课标是否有问题,这是更大的问题。
对此,笔者以为,预备教材的编写应该在体现对原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特点基础上,做到精选精用,以此来发挥该教材的应有之意。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不妨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压缩教学单元,减少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其次是在内容上可将1A—6B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以再现语言现象,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再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减少语法的呈现和讲解,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最后,适当的压缩语言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精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二、语言词汇缺少渐增,学生难以把握记忆
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在《预备教材》和《牛津初中英语》中的词汇量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理解记忆。笔者曾做过统计:上述三册教材词汇,达到了近1400词,如果平均分配到教学时间上,学生每天要记忆18个左右的单词,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新课程英语教学规定的七年级阶段词汇量词汇量也不过800左右。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英语词汇,还容易使他们对词汇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他们的英语课程学习。
对此,笔者以为按照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要求,注重适量和均匀的原则,让词汇分布层均匀趋势,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建议:首先,减少记忆单词的词汇量,尤其是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记忆;其次是强化常用词汇的再现频率,让学生能够经常性的使用这些词汇,便于他们能够理解记忆;最后,注重知识难度的设计,增加必要的语言综合运用题目,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提高技能。教材编写者可适当穿插一些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以便教师能够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运用。像在Vocabulary和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中,可将单词的运用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语言文化缺少鉴别,不利学生积累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彼此相互贯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注重语言知识呈现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不过在教材编写中缺少一定的文化鉴别。我国的国情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跨文化,让学生在互相比较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吸收精华,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不过我们在《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过度重视跨文化则是该课程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注重了西方节日、风俗习惯的编写,让学生忽视了端午节、中秋节等方面的知识,势必影响他们的未来文化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过程中,对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予以特别关注,尽管也在后面的内容中涉及我国的节日习俗,但容易让学生造成误会:西方文化才是他们应该值得追求东西。这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容易让学生造成片面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Catherine Dawson.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6.
[3]李志坤.新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与使用建议[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5,9.
[4]干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讨刊[J].考试周刊,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