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机器人结直肠切除术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至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机器人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56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19例,腹腔镜组37例。

结果

机器人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长[(240±76)min比(177±74)min,t=3.006,P=0.004];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67±40)ml比(153±151) ml, t=-2.422,P=0.019];机器人组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和住院时间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2) d比(7.4±4.4)d,t=-1.329,P=0.189;(8.5±2.6)d比(10.0±3.6)d,t=-1.577,P=0.121];机器人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6)枚,腹腔镜组为(17±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2);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腹腔镜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7)。有7例患者因手术难度过大或出血等术中情况中转开腹,全部来自于腹腔镜组。

结论

机器人应用于结直肠切除手术是安全的,在控制术中出血、降低中转开腹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90度旋转盲肠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结肠次全切除、盲肠90度转位与直肠行端侧吻合术治疗31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开腹手术14例,腹腔镜辅助手术1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并发肠梗阻4例,其中2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2例为不完全性黏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个月时患者大便次数平均8次/d,术后半年平均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的分型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萎缩肥大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肝萎缩肥大征的临床分型方案及相关手术方式。结果本组32例患者占同期我科收治肝胆管结石的1.9%,根据肝萎缩和肥大的部位将肝萎缩肥大征分为五型,其中Ⅱ型最多见,占本组38%。对不同类型肝萎缩肥大征患者,采取与之相应手术方式,配合术
期刊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分析脉管癌栓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482例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脉管癌栓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 482例胃癌患者中有606例(40.9%)存在脉管癌栓,脉管癌栓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脉管癌栓阳性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55
目的探讨应用缝匠肌与股薄肌肌皮瓣修复下腹壁缺损的方法。方法本组7例患者中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5例,腹壁感染创面不愈合2例。采用缝匠肌与股薄肌联合肌皮瓣修复下腹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一期愈合6例,无切口裂开和切口疝形成,1例转位皮瓣有局部皮肤尖端坏死,经负压封闭引流、局部植皮处理后创面愈合。随访7例患者9~18个月,局部未见膨隆,无腹壁疝形成。结论缝匠肌与股薄肌联合肌皮瓣是修复下腹壁大面积软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