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不同形式补铁对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改善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49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9例。在EPO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铁,观察组给予静脉补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4周、8周,观察组网织红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血球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转铁蛋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形式补铁对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改善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49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9例。在EPO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铁,观察组给予静脉补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4周、8周,观察组网织红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血球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转铁蛋白
其他文献
王文友教授从医60余载,在治疗月经后期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当前人多有湿热蕴结,王教授临证注重疏肝养肝,兼顾清利湿热。常用柴胡宣畅枢机、疏利肝胆,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黄芩疏肝利胆、清热解郁,金钱草清肝胆湿热,泽兰、坤草活血祛瘀止痛,萹蓄、瞿麦清利下焦湿热,土茯苓、百部除湿止痒。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我国是肝炎及肝癌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国家。外科手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唯一根治手段,因肝内三重脉管结构,存在诸多结构及走行变异,导致肝脏恶行肿瘤与肝内脉管解剖结构及毗邻位置存在及其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致使肝脏肿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发症多,一直是制约肝脏外科手术发展的瓶颈,这仍旧是肝胆外科医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有效的术前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CT的可视化三维重建便是最重要的一项。通过术前完善腹部CT检查并同时行三维虚拟重建技术操作,均能精准计算出体积大小、功能肝体积、肿瘤/肝脏体积占比,并能精确标识肿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精液优化处理后孵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夫精人工授精的不孕不育患者,共200例。孵育时间为0~30min分为A组100例,孵育时间为31~60min分为B组100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女方年龄、精液优化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22.00%,高于B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精人工授精精液优化处理后的孵育时间
目的:观察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太冲穴平衡针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肩周疼痛、肩周肿胀、活动受限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睡眠呼吸疾病,因在睡眠过程中间歇性气道塌陷导致呼吸气流减少或完全停止,导致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OSA是继发性高血压重要原因之一。OSA相关性高血压多为难治性高血压,通常导致更为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但早期易漏诊,延误治疗。目前对于OSA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尚不完全清楚,了解其目前研究进展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74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MLHFQ评分、6min步行距离、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D、ICAM-1、NT-proBNP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肋间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麻醉前后应激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24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20例:应用宫腔镜刨削系统)与对照组(20例:行宫腔镜下双极电切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30.0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站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接受的首次机采血小板的123例无偿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2例给予一对一系统化护理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献血者疼痛程度、舒适度以及不良心理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环境、生理、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紧张、焦虑、恐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