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跳高和跳远运动员大多由未达二级的“非高水平”学生组成。本研究分别选出跳高和跳远运动员各15名,均为男性,对其进行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测试,数据得出30米跑和立定跳远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30米跑可能更适合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练习;而二者的立定跳远的平均水平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优秀标准,所以立定跳远可以作为跳高和跳远项目的专项素质或选材指标;而纵跳水平跳高组明显好于跳远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纵跳更适合作为跳远项目的专项素质或选材指标。由于测试条件受限,在今后的测试中应中增加形态和机能指标,以及更全面的素质指标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全面的反应跳高和跳远项目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训练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高职;跳高和跳远;下肢爆发力
1、前言
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为未达二级水平的“非高水平”运动员,省级大学生运动会也针对高职学生设立了高职组的比赛,高职学生相对高校中“高水平”运动员身体素质还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于本科院校大学生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研究已日益丰富,但对于高职院校“非高水平”的研究还很少。跳高和跳远都属于以磷酸原系统供能的“快速力量性”项目,都对下肢爆发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对跳高和跳远下肢爆发力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高职学生跳跃类项目下肢爆发力的发展以及专项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选取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跳高和跳远训练运动员各15名作为测试对象, 均为男性,两组学生年龄分别为19.23±1.02、19.67±1.13(M±SD),无统计学差异。
2.2测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选取30米跑、立定跳远、纵跳作为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测试指标,对两组测试对象分别进行三个指标的测试,其中每个指标均进行两次测试,取最好成绩。
2.3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运动SPSS17.0进行分析,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
3、研究结果
表1显示,在30米跑中,跳远组好于跳高组,在立定跳远中,跳高组成绩好于跳远组,但以上两个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纵跳指标结果来看,跳高组成绩显著高于跳远组,P<0.01。
4、讨论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跳高和跳远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指标,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三项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下肢爆发力的测试指标包含了人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的诸多指标,但由于实现条件受限,本研究仅对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这三项反应下肢爆发力的素质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其中30米跑为速度指标,其数据还受到运动员的反应、起跑技术等因素影响,但跳高和跳远均包含开始的助跑动作,虽然动作技术不同,但在完成跳高和跳远动作时都会受到助跑加速度影响,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但从二者的数据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跳远组稍好于跳高组,这可能是跳远运动员在完成跳远动作时对于初速度的需求更大一些,所以30米跑相对更适合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大量文獻显示,立定跳远与跳高和跳远存在密切相关关系,通过表1数据看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都在2.60米以上,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秀水平,这与大多数研究一致,但二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可以作为跳高和跳远的专项素质或选材指标。
于树祥的研究发现,跳深纵跳和跳高起跳的动力学曲线的波形极其相似,二者在外部的技术结构特征方面也十分相似,所以他认为纵跳可以作为跳高的专项素质练习。而适宜高度跳神纵跳波形和跳远的波形有明显差异,所以建议跳神纵跳练习不能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练习手段。本研究的数据显示,跳高运动员的纵跳水平要好于跳远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与于树祥的研究一致。
5、总结
综上所述,跳远和跳高运动员是通过下肢的高爆发力来完成技术动作的,二者在完成动作时均需要开始的助跑来提供加速度,从而转换为向上的力,而跳远运动员可能对于初速度的需求更大,所以30米跑可以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一个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立定跳远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数水平都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水平优秀等次,所以立定跳远可以作为两个项目的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纵跳也是下肢爆发力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跳高和跳远的发力方式不同,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时和纵跳的动作较为相似,而且跳高组的纵跳水平要明显好于跳远组,所以纵跳可以作为跳高项目的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
但以上指标对于下肢爆发力的测试还远远不够,应在今后研究中多增加一些与跳跃类项目更接近、更能体现专项动作的测试指标,而且应当增加下肢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试,从而更全面的针对跳高和跳远项目的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麻雪田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邢文华等.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韩慧,冯晓东,朱凯,丁群.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04):41-43.
[4]何建省等.普通高校跳远运动员选材与训练之我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6-37.
[5] 于树祥.不同类型跳深练习对跳高、跳远作用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3):94-97.
[6] 张健,张红,孔晓阳,秦凯,岳艳鲜.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原地纵跳时下肢力量的对比分析及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42-446.
[7] 刘擎.不同专项运动员连续纵跳能力比较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4):104-107.
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GY048
关键词:高职;跳高和跳远;下肢爆发力
1、前言
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为未达二级水平的“非高水平”运动员,省级大学生运动会也针对高职学生设立了高职组的比赛,高职学生相对高校中“高水平”运动员身体素质还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于本科院校大学生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研究已日益丰富,但对于高职院校“非高水平”的研究还很少。跳高和跳远都属于以磷酸原系统供能的“快速力量性”项目,都对下肢爆发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对跳高和跳远下肢爆发力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高职学生跳跃类项目下肢爆发力的发展以及专项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选取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跳高和跳远训练运动员各15名作为测试对象, 均为男性,两组学生年龄分别为19.23±1.02、19.67±1.13(M±SD),无统计学差异。
2.2测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选取30米跑、立定跳远、纵跳作为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测试指标,对两组测试对象分别进行三个指标的测试,其中每个指标均进行两次测试,取最好成绩。
2.3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运动SPSS17.0进行分析,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
3、研究结果
表1显示,在30米跑中,跳远组好于跳高组,在立定跳远中,跳高组成绩好于跳远组,但以上两个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纵跳指标结果来看,跳高组成绩显著高于跳远组,P<0.01。
4、讨论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跳高和跳远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指标,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三项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下肢爆发力的测试指标包含了人体形态、机能、素质三大类的诸多指标,但由于实现条件受限,本研究仅对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这三项反应下肢爆发力的素质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其中30米跑为速度指标,其数据还受到运动员的反应、起跑技术等因素影响,但跳高和跳远均包含开始的助跑动作,虽然动作技术不同,但在完成跳高和跳远动作时都会受到助跑加速度影响,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但从二者的数据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跳远组稍好于跳高组,这可能是跳远运动员在完成跳远动作时对于初速度的需求更大一些,所以30米跑相对更适合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大量文獻显示,立定跳远与跳高和跳远存在密切相关关系,通过表1数据看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都在2.60米以上,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秀水平,这与大多数研究一致,但二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可以作为跳高和跳远的专项素质或选材指标。
于树祥的研究发现,跳深纵跳和跳高起跳的动力学曲线的波形极其相似,二者在外部的技术结构特征方面也十分相似,所以他认为纵跳可以作为跳高的专项素质练习。而适宜高度跳神纵跳波形和跳远的波形有明显差异,所以建议跳神纵跳练习不能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练习手段。本研究的数据显示,跳高运动员的纵跳水平要好于跳远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与于树祥的研究一致。
5、总结
综上所述,跳远和跳高运动员是通过下肢的高爆发力来完成技术动作的,二者在完成动作时均需要开始的助跑来提供加速度,从而转换为向上的力,而跳远运动员可能对于初速度的需求更大,所以30米跑可以作为跳远运动员的一个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立定跳远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数水平都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水平优秀等次,所以立定跳远可以作为两个项目的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纵跳也是下肢爆发力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跳高和跳远的发力方式不同,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时和纵跳的动作较为相似,而且跳高组的纵跳水平要明显好于跳远组,所以纵跳可以作为跳高项目的专项素质练习或选材指标。
但以上指标对于下肢爆发力的测试还远远不够,应在今后研究中多增加一些与跳跃类项目更接近、更能体现专项动作的测试指标,而且应当增加下肢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测试,从而更全面的针对跳高和跳远项目的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麻雪田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邢文华等.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韩慧,冯晓东,朱凯,丁群.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04):41-43.
[4]何建省等.普通高校跳远运动员选材与训练之我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6-37.
[5] 于树祥.不同类型跳深练习对跳高、跳远作用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3):94-97.
[6] 张健,张红,孔晓阳,秦凯,岳艳鲜.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原地纵跳时下肢力量的对比分析及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42-446.
[7] 刘擎.不同专项运动员连续纵跳能力比较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4):104-107.
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GY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