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社会综合治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社会学观点和个人亲身经历出发,来讨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综合治理问题。
[关键词]经济社会转型 社会问题 社会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31-01
一、转型中的经济状况与社会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伴随而生的中国社会也处在一个十分敏感时期,中国的经济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将是整个中国重之又重的问题;中国社会应如何建设,又是关系到中国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定义是: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问题是在社会历史上都存在的,只是程度有轻重缓急之分。现在看中国的部分社会问题,主要是与经济运行、社会转型相关。
在经济方面。当今物价飞涨,工资增长速度慢,对年轻人来说,在住房购买需支付大笔资金供房时,更有“房奴”之感,并且还有绝对数量很大的一部分人正在失业中。而社会保障也还很不完善,这其实就牵涉到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整体经济结构,特别是部分重要的工业产业结构,职业就业结构的社会设置与政策的调整和改善。此外是贫富悬殊问题。
在社会建设和转型方面。比如新农村建设,县乡级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收到了国家财政拨付的建路款,一拖再拖,而且款项没有说明用去了哪里。当然,城乡差别,及沿海与内陆地区差别是存在很大距离的。
在论及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现在主要出现的是人们已经从以前的多种生活追求转向以追求物质利益为主要目标,可是这种物质利益的追求却导致许多人不择手段进行违规违法的活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活动和行为,如企业商贩的逃税漏税和欺诈买卖行为;政府部门不乏党政要职人员贪污腐败;社会治安如黑势力对社会的危害等。
二、社会学视角下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
社会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从社会学的角度尤其是社会冲突论来看,中国现今处在一个利益冲突和思想冲突的时代,且很大一部分思想冲突的根源来自利益的利害关系,如果此时不从社会整体层面上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话,社会秩序极有可能面临动荡不安和引起不稳定社会局面持续存在。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笔者认为社会冲突论和社会功能论这两个理论要扬长避短结合其各自优点才能为建设好现实中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社会活动或生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和家园建设的更美好,社会生活更和谐,经济更发达,世界更和平,所以用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主义来看待,各个社会设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应有功能,这里是指对社会发展的正功能。
根据目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建设进展,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设计一个比较理想的转型社会模型也是必要的,当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社会是变化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之路都要有个理想,何况一个大的社会整体。就现在看来,社会发展中存在妨碍社会良性运行的矛盾和障碍必须解决,而社会的协调平稳发展也得继续。现在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试点工作,至少其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当然这还得进一步跟踪改善相关事宜。政府干部甚至农村干部贪污公用款问题比较严重。如笔者父母生活的这个村,湖南省某县国家铺村,公路一直没得到修整,这条公路是上镇县去的重要公路,旁边几个村的公路早就铺了水泥按村级公路标准修整完毕,可以说我们这个村经济比旁边村还要好点。究其原因,存在村干部不作为、上级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以及村民没有及时去清理村里财务收入和开支情况。
三、社会治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模型的时候,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情形,人们安居乐业,遵守共同的生活秩序。当然这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虽然不一定会实现,但是人们追求这种理想境界和生活应该是正确的。下面是笔者就社会转型中我们应当注意与经济运行相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以兹共飨:一是教育问题。首先,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或活动当然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只有当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解决其他问题就是一个过程和逐步实施的事。第二,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这是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上层建筑,而且影响力和穿透力很大,是举足轻重的一项国家管理程序。第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在这里,笔者想着重指出的是,执行人员的培训与选拔。第四,综合性治理问题,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监督机制的完善。
当我国的经济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会组织和社会设置及上层建筑和人们的思想水平跟上了时代的发展,中国就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到那时下一个目标就是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都是世界上的发达水平。所以,处理好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协调发展事宜,正是我国向美好明天奋进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社会转型 社会问题 社会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31-01
一、转型中的经济状况与社会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伴随而生的中国社会也处在一个十分敏感时期,中国的经济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将是整个中国重之又重的问题;中国社会应如何建设,又是关系到中国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定义是: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问题是在社会历史上都存在的,只是程度有轻重缓急之分。现在看中国的部分社会问题,主要是与经济运行、社会转型相关。
在经济方面。当今物价飞涨,工资增长速度慢,对年轻人来说,在住房购买需支付大笔资金供房时,更有“房奴”之感,并且还有绝对数量很大的一部分人正在失业中。而社会保障也还很不完善,这其实就牵涉到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整体经济结构,特别是部分重要的工业产业结构,职业就业结构的社会设置与政策的调整和改善。此外是贫富悬殊问题。
在社会建设和转型方面。比如新农村建设,县乡级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收到了国家财政拨付的建路款,一拖再拖,而且款项没有说明用去了哪里。当然,城乡差别,及沿海与内陆地区差别是存在很大距离的。
在论及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现在主要出现的是人们已经从以前的多种生活追求转向以追求物质利益为主要目标,可是这种物质利益的追求却导致许多人不择手段进行违规违法的活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活动和行为,如企业商贩的逃税漏税和欺诈买卖行为;政府部门不乏党政要职人员贪污腐败;社会治安如黑势力对社会的危害等。
二、社会学视角下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
社会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从社会学的角度尤其是社会冲突论来看,中国现今处在一个利益冲突和思想冲突的时代,且很大一部分思想冲突的根源来自利益的利害关系,如果此时不从社会整体层面上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话,社会秩序极有可能面临动荡不安和引起不稳定社会局面持续存在。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笔者认为社会冲突论和社会功能论这两个理论要扬长避短结合其各自优点才能为建设好现实中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社会活动或生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和家园建设的更美好,社会生活更和谐,经济更发达,世界更和平,所以用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主义来看待,各个社会设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应有功能,这里是指对社会发展的正功能。
根据目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建设进展,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设计一个比较理想的转型社会模型也是必要的,当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社会是变化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之路都要有个理想,何况一个大的社会整体。就现在看来,社会发展中存在妨碍社会良性运行的矛盾和障碍必须解决,而社会的协调平稳发展也得继续。现在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试点工作,至少其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当然这还得进一步跟踪改善相关事宜。政府干部甚至农村干部贪污公用款问题比较严重。如笔者父母生活的这个村,湖南省某县国家铺村,公路一直没得到修整,这条公路是上镇县去的重要公路,旁边几个村的公路早就铺了水泥按村级公路标准修整完毕,可以说我们这个村经济比旁边村还要好点。究其原因,存在村干部不作为、上级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以及村民没有及时去清理村里财务收入和开支情况。
三、社会治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模型的时候,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情形,人们安居乐业,遵守共同的生活秩序。当然这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虽然不一定会实现,但是人们追求这种理想境界和生活应该是正确的。下面是笔者就社会转型中我们应当注意与经济运行相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以兹共飨:一是教育问题。首先,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或活动当然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只有当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解决其他问题就是一个过程和逐步实施的事。第二,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这是影响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上层建筑,而且影响力和穿透力很大,是举足轻重的一项国家管理程序。第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在这里,笔者想着重指出的是,执行人员的培训与选拔。第四,综合性治理问题,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监督机制的完善。
当我国的经济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会组织和社会设置及上层建筑和人们的思想水平跟上了时代的发展,中国就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到那时下一个目标就是在经济上和其他方面都是世界上的发达水平。所以,处理好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协调发展事宜,正是我国向美好明天奋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