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4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不够。在此基础上笔者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提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建议和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育 以人为本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标志着与以往相比体育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定位为改革的目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学者徐建平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他认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体育教育观的核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事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赋予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罗杰斯说过:“教育目的始终是与作为整体的人有关”。这与“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这一理念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或是检验教学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内对“以认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基于整体层面和对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研究。因此,结合大连市高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大连市四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调查分析,研究出几套对策,旨在为大连市高校体育教育继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大连市4所本科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各随机抽取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和电子专业期刊网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所希望开设选修课的内容、形式、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直接反映了学生意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间接反映出大连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向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
1.2.3 数理统计法
回收问卷后由笔者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统计,对处理后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的核实,处理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师生比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师生比是在校生人数与教师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直接反映学生均有的教师资源的多少。从调查发现,大连市高校体育教师师生比与世界著名高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师生比最小为212:1,最大为800:1,学者朝鲁、梁秀基于1997年曾研究指出,中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22,虽然近几年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但也不会像大连市高校这样的巨大。由此直观反映了大连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缺乏状况。
2.2 教学组织现状
调查发现大连市高校一年级采用初始班级教学,教学形式不符合学生的愿望。仅有29.17%的学生喜欢以班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而有70.83%的学生喜欢以兴趣开展教学。班级授课把学生固定于教学班,使他们无法与有共同兴趣的同学一起上课,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个性很难发展,同样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2.3 体育教学设置现状
调查发现,大连市4所高校均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本科4个学期共144个学时。
表1全国101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对比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省市的高校相比,大连市4所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还有一定差距,尤其突出的是其他院校将把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进步状况及情感意志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很小,仅占8.91%,而大连市高校暂时还没有。
2.4 教学方式的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终结评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作为“图纸”,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集成件”。
表2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形式的调查表
从数据不难看出,学生热衷于同学之间的互教互学和分组学习。学生之间靠相互交流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区别对待性不强对不同的个体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
2.5 教学元素的缺失现状
大学体育教育过多强调学生的体质,使教学任务放在技术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其他方面。
表3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缺失元素调查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47.92%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播,21.88%的学生认为是体育人为关怀,18.75%认为是终身体育意识,还有7.28%和4.17%的学生认为是运动损伤知识和规则,而没有人认为是技术教学。这足以说明大连高校体育教育中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
2.6 体育教育评价现状
表4大连市高校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调查表
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一定时间段成绩的评定,对于学生成绩反馈,激发学生积极性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大连市4所高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重技术和理论轻社会性和情意方面评价,即都采用了标准化的评价方式,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因材施教。而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不同个体不同评价方式,这样的要求达到的人数37.50%。要让学生健康发展,评价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但现大连市高校的评价制度只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以人为本”的评价迫在眉睫。
3 结论
通过对大连市高校的调查并结合有关学者的相关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大连市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实施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教学过程死板,学生不喜欢也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易发挥学生个性;四是班级授课不符合学生交往的心理要求;五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六是只重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体育教育的其他方面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
4 对策
4.1 领会精神,深入贯彻,完善课程结构
校方、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央文件,领会其中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贯彻落实。要首先在改善体育教育目标上下功夫。要设置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人文关怀,全面育人为中心,身心统一为重点,终身体育为目标,把体育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起来。
4.2 教师要创造性的把握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用上更注重“导”,学生更注重“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要求体育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控教学的主要过程,创造性的把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要在“人”字上下功夫,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建议可以采用弹性教学目标,把握多元评价系统,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
4.3 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三自”体育教学模式
“三自”教学模式即自己选择上课内容、上课老师、上课时间。他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尊重学生的自主发挥和自我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上课空间,是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4.4 发掘教材的人文性,发挥教师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生物体育观”的“工具理性”下发展,重视运动负荷和技能认知的累加,忽视了对教材以及体育人文精神的发掘。例如,在排球教学中贯穿北京2008奥运会女排的相关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视野,增强学生人文知识。同时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用人文精神使学生感受体育本身所蕴含的的人文价值。
4.5 加快建设体育场馆建设
大连市各高校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器材这一问题,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愿望,要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益。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体育教育“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陈立国.论体育的人学观[J].体育与科学, 2003 (1) : 34–35.
[2]徐建平.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育改革[A].福建体育科学,2007(3).
[3]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2) :80-83.
[4][法] G??米亚拉雷.教育科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32.
[5]李吉远.人文关怀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优化配置[A].四川体育科学,2007 (3).
[6]程义志等.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5).
[7]朝鲁,梁秀基.我国高等院校师生比研究[A].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8]http://www.usnews.com/usnews/edu/college/rankings/natudoc/tierl/tlnatudoc.htm.
[9]杨晓捷.高校体育课程人性化思考[A].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7(4):817-820.
[10] 张海钟,马红霞.学校教育的人性化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2002(2):7-8.
关键词体育教育 以人为本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标志着与以往相比体育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定位为改革的目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学者徐建平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他认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体育教育观的核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事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赋予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罗杰斯说过:“教育目的始终是与作为整体的人有关”。这与“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这一理念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或是检验教学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内对“以认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基于整体层面和对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研究。因此,结合大连市高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大连市四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调查分析,研究出几套对策,旨在为大连市高校体育教育继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大连市4所本科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各随机抽取2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和电子专业期刊网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所希望开设选修课的内容、形式、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直接反映了学生意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间接反映出大连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向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
1.2.3 数理统计法
回收问卷后由笔者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统计,对处理后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的核实,处理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师生比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师生比是在校生人数与教师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直接反映学生均有的教师资源的多少。从调查发现,大连市高校体育教师师生比与世界著名高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师生比最小为212:1,最大为800:1,学者朝鲁、梁秀基于1997年曾研究指出,中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22,虽然近几年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但也不会像大连市高校这样的巨大。由此直观反映了大连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缺乏状况。
2.2 教学组织现状
调查发现大连市高校一年级采用初始班级教学,教学形式不符合学生的愿望。仅有29.17%的学生喜欢以班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而有70.83%的学生喜欢以兴趣开展教学。班级授课把学生固定于教学班,使他们无法与有共同兴趣的同学一起上课,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个性很难发展,同样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2.3 体育教学设置现状
调查发现,大连市4所高校均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本科4个学期共144个学时。
表1全国101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对比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省市的高校相比,大连市4所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还有一定差距,尤其突出的是其他院校将把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进步状况及情感意志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很小,仅占8.91%,而大连市高校暂时还没有。
2.4 教学方式的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终结评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作为“图纸”,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集成件”。
表2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形式的调查表
从数据不难看出,学生热衷于同学之间的互教互学和分组学习。学生之间靠相互交流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区别对待性不强对不同的个体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
2.5 教学元素的缺失现状
大学体育教育过多强调学生的体质,使教学任务放在技术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其他方面。
表3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缺失元素调查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47.92%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播,21.88%的学生认为是体育人为关怀,18.75%认为是终身体育意识,还有7.28%和4.17%的学生认为是运动损伤知识和规则,而没有人认为是技术教学。这足以说明大连高校体育教育中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
2.6 体育教育评价现状
表4大连市高校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调查表
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一定时间段成绩的评定,对于学生成绩反馈,激发学生积极性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大连市4所高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重技术和理论轻社会性和情意方面评价,即都采用了标准化的评价方式,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因材施教。而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不同个体不同评价方式,这样的要求达到的人数37.50%。要让学生健康发展,评价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但现大连市高校的评价制度只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以人为本”的评价迫在眉睫。
3 结论
通过对大连市高校的调查并结合有关学者的相关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大连市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实施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教学过程死板,学生不喜欢也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易发挥学生个性;四是班级授课不符合学生交往的心理要求;五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六是只重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体育教育的其他方面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
4 对策
4.1 领会精神,深入贯彻,完善课程结构
校方、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央文件,领会其中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贯彻落实。要首先在改善体育教育目标上下功夫。要设置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人文关怀,全面育人为中心,身心统一为重点,终身体育为目标,把体育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起来。
4.2 教师要创造性的把握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用上更注重“导”,学生更注重“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要求体育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控教学的主要过程,创造性的把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要在“人”字上下功夫,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建议可以采用弹性教学目标,把握多元评价系统,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
4.3 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三自”体育教学模式
“三自”教学模式即自己选择上课内容、上课老师、上课时间。他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尊重学生的自主发挥和自我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上课空间,是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4.4 发掘教材的人文性,发挥教师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生物体育观”的“工具理性”下发展,重视运动负荷和技能认知的累加,忽视了对教材以及体育人文精神的发掘。例如,在排球教学中贯穿北京2008奥运会女排的相关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视野,增强学生人文知识。同时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用人文精神使学生感受体育本身所蕴含的的人文价值。
4.5 加快建设体育场馆建设
大连市各高校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器材这一问题,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愿望,要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益。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体育教育“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陈立国.论体育的人学观[J].体育与科学, 2003 (1) : 34–35.
[2]徐建平.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体育教育改革[A].福建体育科学,2007(3).
[3]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2) :80-83.
[4][法] G??米亚拉雷.教育科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32.
[5]李吉远.人文关怀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优化配置[A].四川体育科学,2007 (3).
[6]程义志等.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5).
[7]朝鲁,梁秀基.我国高等院校师生比研究[A].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8]http://www.usnews.com/usnews/edu/college/rankings/natudoc/tierl/tlnatudoc.htm.
[9]杨晓捷.高校体育课程人性化思考[A].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7(4):817-820.
[10] 张海钟,马红霞.学校教育的人性化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20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