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在我任村完小五年级班主任时,一个叫范吉昌的同学让我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
当我这个被教师们尊为“评比榜首”,被群众誉为“很会教书”的老师,从学区的“边疆”调入“沿海”的完小时,校长满怀深情地说: “吴老师,你抓学生的成绩有经验,即使是很差的班级,经你的努力都会在评比时跑到前几名。我们学校这些五年级学生在上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评比是倒数第三名,拉低了学校的总评,渴望你的回天之力!”我放下行李,还未来得及整理,思考起校长话里的分量来。在“学生评比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的重要指示下,学生分数的分量可想而知。何况,校长还是把我当“人才”引进的。
带着校长对分数的期望,在班会课上,在个别交谈时,在家访时,我都以“学生学习成绩评比分数”高标准要求学生。我为把这“差班”转化成“好班”而绞尽脑汁,单元考试分数张榜公布,然后给学生规定下次分数应达到多少。为了“分数”,学校老师的办法也无穷无尽,加班、出题考试,我连星期日也搭上了。师生们苦不堪言,怨声四起,语文的“情节分析”面面俱到,学生学习却味同嚼蜡。范吉昌同学在双休日就是不到校上课,他的成绩可是班上最差的,语文第一单元只考了38分,数学老师也报怨吉昌数学差。我找他谈心,他总不屑一顾地说: “老师,我就是学不会,我与分数无缘,不要逼我了。”听到这话,我与科任教师都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
也正是忘不了“分数的重任”,我和科任老师不顾学生的身心, “逼” “挤” “压”,最终撵走了范吉昌。临走时,他丢下让我深省的一句话: “老师,你什么都与考试分数挂钩,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
哦,一个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竟能道出这句话?认真想来并不奇怪,这正是一个受分数残害的学生的肺腑之言。
吉昌走了,他带着对分数的鄙视走了,走进县城他叔叔那十分红火的“汽车修配店”。而遗憾的是,我那年并未实现校长的期望一一期末评比时,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只是居中上水平的第12名。
我开始思考、忏悔。这些年除了去攀登评比榜的高位逼着学生,除了以“学海无涯苦作舟”去教育学生取得好分数,我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了分数,我让吉昌还没小学毕业就走向社会;我“很会教书”,也只不过是被分数所奴役的老师。从学生敬畏的目光背后,我的心被一团迷雾所笼罩着。
受到吉昌那“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话的刺激,我彻底醒悟了,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用特长悟学语文”的教学辅导探索中。渐渐的,学生着魔似地爱读语文,爱用语文了。虽然在评比时,我的学生成绩并没有居于榜首,可我心安理得。
现在,我们班上又有个同学叫陆昌吉,是“音乐特长生”。他的语文成绩虽然不够理想,但我却懂得了让他尽其所能去热爱自己感兴趣的事,让他愉快地活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中,而不再只是用分数去捆绑他、挤压他。
一個学生切身体验后的朴素话语,洗涤了我陈旧的教育思维,洗亮了我的教育生涯。我将永远珍藏着这句话——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
当我这个被教师们尊为“评比榜首”,被群众誉为“很会教书”的老师,从学区的“边疆”调入“沿海”的完小时,校长满怀深情地说: “吴老师,你抓学生的成绩有经验,即使是很差的班级,经你的努力都会在评比时跑到前几名。我们学校这些五年级学生在上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评比是倒数第三名,拉低了学校的总评,渴望你的回天之力!”我放下行李,还未来得及整理,思考起校长话里的分量来。在“学生评比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的重要指示下,学生分数的分量可想而知。何况,校长还是把我当“人才”引进的。
带着校长对分数的期望,在班会课上,在个别交谈时,在家访时,我都以“学生学习成绩评比分数”高标准要求学生。我为把这“差班”转化成“好班”而绞尽脑汁,单元考试分数张榜公布,然后给学生规定下次分数应达到多少。为了“分数”,学校老师的办法也无穷无尽,加班、出题考试,我连星期日也搭上了。师生们苦不堪言,怨声四起,语文的“情节分析”面面俱到,学生学习却味同嚼蜡。范吉昌同学在双休日就是不到校上课,他的成绩可是班上最差的,语文第一单元只考了38分,数学老师也报怨吉昌数学差。我找他谈心,他总不屑一顾地说: “老师,我就是学不会,我与分数无缘,不要逼我了。”听到这话,我与科任教师都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
也正是忘不了“分数的重任”,我和科任老师不顾学生的身心, “逼” “挤” “压”,最终撵走了范吉昌。临走时,他丢下让我深省的一句话: “老师,你什么都与考试分数挂钩,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
哦,一个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竟能道出这句话?认真想来并不奇怪,这正是一个受分数残害的学生的肺腑之言。
吉昌走了,他带着对分数的鄙视走了,走进县城他叔叔那十分红火的“汽车修配店”。而遗憾的是,我那年并未实现校长的期望一一期末评比时,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只是居中上水平的第12名。
我开始思考、忏悔。这些年除了去攀登评比榜的高位逼着学生,除了以“学海无涯苦作舟”去教育学生取得好分数,我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了分数,我让吉昌还没小学毕业就走向社会;我“很会教书”,也只不过是被分数所奴役的老师。从学生敬畏的目光背后,我的心被一团迷雾所笼罩着。
受到吉昌那“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话的刺激,我彻底醒悟了,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用特长悟学语文”的教学辅导探索中。渐渐的,学生着魔似地爱读语文,爱用语文了。虽然在评比时,我的学生成绩并没有居于榜首,可我心安理得。
现在,我们班上又有个同学叫陆昌吉,是“音乐特长生”。他的语文成绩虽然不够理想,但我却懂得了让他尽其所能去热爱自己感兴趣的事,让他愉快地活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中,而不再只是用分数去捆绑他、挤压他。
一個学生切身体验后的朴素话语,洗涤了我陈旧的教育思维,洗亮了我的教育生涯。我将永远珍藏着这句话——为分数活着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