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工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由于经常发生而称为质量通病。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有效治理出现频率较高的质量通病问题,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剪力墙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的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说明。
【关键词】 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高层住宅以剪力墙结构为主,经克拉玛依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统计,剪力墙混凝土质量通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2、混凝土施工缝接茬有错台,接茬处轴线位移、平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3、混凝土楼板、墙裂缝现象。上述质量问题出现后,施工单位往往不制定经监理单位认可的技术处理方案,擅自处理隐蔽,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一、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住宅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切身利益,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尤为重要。我国一直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只有不断强化质量控制,通过各责任主体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来控制工程质量,才能为国家的建设保驾护航。
二、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是较普遍的质量通病,在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中较为普遍。
1)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混凝土施工缝浇筑成型后,未对混凝土施工缝表层进行凿毛处理,未将混凝土表面一层强度较低的水泥浆面及松动骨料凿除;②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过大,一般下落距离为层高高度,造成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离析,加上浇筑混凝土时构件配筋与混凝土骨料的碰撞作用,使混凝土离析、无浆现象加重,造成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③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不符合要求,有中途加水及外加剂现象;④混凝土浇筑未分层进行或分层厚度过大,无法振捣密实,有漏震、过震动现象。
2)治理措施:①施工缝浇筑成型混凝土终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层强度较低的浮水泥浆面凿至露出坚实的混凝土硬质层,并将混凝土面上的松动的骨料凿掉,并将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且不得有积水;②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铺一层2厘米厚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间结合,消除混凝土接茬处的疏松、无浆现象,③预拌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按配合比通知单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检查是否有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④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振捣挑选技术娴熟工人,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做到不漏震、不过震。
2、混凝土施工缝接茬有错台,接茬处轴线位移、平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
1)形成主要原因有:①劳务队伍水平高低不同,管理层未进行详尽技术交底及技术指导,致使制作模板工艺流程不统一,有不规范做法导致质量问题;②模板控制线在模板安装时隐蔽,不便于自检及验收检查;③模板工程散装散拆,模板拼缝较多,拼缝有高差,导致混凝土平整度合格率降低;④混凝土剪力墙底部模板承受侧压力最大,且无加固措施,易发生跑模、漏浆。
2)治理措施:①施工单位编制混凝土、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技术交底,保证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的完整性、可行性、针对性和预防性,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领,规范统一施工工艺。管理层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指导,确保执行力和约束力,使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发挥出应有的效力;②剪力墙模板控制线应延长200mm,在模板合模后方便自检及他人检查模板的轴线偏移情况;③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制定模板选用体系,可选用混凝土成型效果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模板体系;④外墙、楼梯间、电梯井的剪力墙模板应向下层混凝土延伸50mm,模板底部设置内楞及外楞,并用密封条将模板与混凝土间隙封闭。
3、混凝土楼板、墙出现裂缝现象。
1)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踩踏造成钢筋位置位移变形、间距过大;②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未达到规范允许强度要求,楼板过早承受施工荷载;③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未按照规范要求养护;④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不符合要求,有中途加水及外加剂现象。
2)治理措施:①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垫块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监理单位加强钢筋隐蔽验收工作;②钢筋绑扎完成后注重保护,必须设置马道及操作平台,防止踩踏;③混凝土浇筑完毕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要求,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规范允许值前禁止加荷载及拆模;④预拌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按配合比通知单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检查是否有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如何做好防治工作
1、合理计划、贯彻执行
各相关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计划方案执行,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
2、择优选择管理、劳务人员
目前的施工企业、劳务队伍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没有高素质的企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的情况下,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选择技术能力良好的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提高人的能力水平,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关键是提高领导队伍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机械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操作工人需要经过技术培训后上岗,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的技术培训学习。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企业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交底,让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交底,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进行项目级和班组级的管理和技术交底,使管理由上至下的进行传递,最终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3、制作“样板层”,对比查找问题
施工单位可以制定“样板层”制度,“样板层”的选择要能反映出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要反映出施工方案的工艺质量要求,且配备必要的文字及图片说明,包括技术、工艺要求、验评标准、验收结果等内容,并制作详细的管理及技术方案。在“样板层”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理、技术、检验方案进行施工,使各层管理人员、劳务队伍、技术工人进行学习掌握管理、技术、检验的重点难点,通过制作“样板层”来对比查找问题,及时解决。
4、各级部门监督到位
施工企业级部门应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自查,并提出检查、整改意见,督促进行整改,将质量通病治理方案落实到位。
监理企业级部门应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监督检查,提出监理公司级检查意见,要求项目监理组严格按照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及规范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对剪力墙结构混凝土通病进行专项检查并统计发生质量通病问题的概率,将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進行剖析,找出施工中问题,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质量监督站对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根据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对工程进行表扬、批评、处罚,并选出治理较好的样板工程组织参观学习。
四、结束语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工程质量通病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治理。
【关键词】 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高层住宅以剪力墙结构为主,经克拉玛依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统计,剪力墙混凝土质量通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2、混凝土施工缝接茬有错台,接茬处轴线位移、平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3、混凝土楼板、墙裂缝现象。上述质量问题出现后,施工单位往往不制定经监理单位认可的技术处理方案,擅自处理隐蔽,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一、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住宅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切身利益,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尤为重要。我国一直遵循“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只有不断强化质量控制,通过各责任主体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来控制工程质量,才能为国家的建设保驾护航。
二、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是较普遍的质量通病,在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中较为普遍。
1)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混凝土施工缝浇筑成型后,未对混凝土施工缝表层进行凿毛处理,未将混凝土表面一层强度较低的水泥浆面及松动骨料凿除;②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过大,一般下落距离为层高高度,造成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离析,加上浇筑混凝土时构件配筋与混凝土骨料的碰撞作用,使混凝土离析、无浆现象加重,造成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疏松、无浆,有蜂窝现象;③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不符合要求,有中途加水及外加剂现象;④混凝土浇筑未分层进行或分层厚度过大,无法振捣密实,有漏震、过震动现象。
2)治理措施:①施工缝浇筑成型混凝土终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层强度较低的浮水泥浆面凿至露出坚实的混凝土硬质层,并将混凝土面上的松动的骨料凿掉,并将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且不得有积水;②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铺一层2厘米厚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间结合,消除混凝土接茬处的疏松、无浆现象,③预拌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按配合比通知单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检查是否有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④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振捣挑选技术娴熟工人,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做到不漏震、不过震。
2、混凝土施工缝接茬有错台,接茬处轴线位移、平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
1)形成主要原因有:①劳务队伍水平高低不同,管理层未进行详尽技术交底及技术指导,致使制作模板工艺流程不统一,有不规范做法导致质量问题;②模板控制线在模板安装时隐蔽,不便于自检及验收检查;③模板工程散装散拆,模板拼缝较多,拼缝有高差,导致混凝土平整度合格率降低;④混凝土剪力墙底部模板承受侧压力最大,且无加固措施,易发生跑模、漏浆。
2)治理措施:①施工单位编制混凝土、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技术交底,保证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的完整性、可行性、针对性和预防性,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领,规范统一施工工艺。管理层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指导,确保执行力和约束力,使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发挥出应有的效力;②剪力墙模板控制线应延长200mm,在模板合模后方便自检及他人检查模板的轴线偏移情况;③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制定模板选用体系,可选用混凝土成型效果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模板体系;④外墙、楼梯间、电梯井的剪力墙模板应向下层混凝土延伸50mm,模板底部设置内楞及外楞,并用密封条将模板与混凝土间隙封闭。
3、混凝土楼板、墙出现裂缝现象。
1)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踩踏造成钢筋位置位移变形、间距过大;②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未达到规范允许强度要求,楼板过早承受施工荷载;③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未按照规范要求养护;④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不符合要求,有中途加水及外加剂现象。
2)治理措施:①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垫块数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监理单位加强钢筋隐蔽验收工作;②钢筋绑扎完成后注重保护,必须设置马道及操作平台,防止踩踏;③混凝土浇筑完毕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要求,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规范允许值前禁止加荷载及拆模;④预拌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按配合比通知单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及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检查是否有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如何做好防治工作
1、合理计划、贯彻执行
各相关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计划方案执行,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
2、择优选择管理、劳务人员
目前的施工企业、劳务队伍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没有高素质的企业,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的情况下,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选择技术能力良好的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提高人的能力水平,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关键是提高领导队伍的素质,不管是手工作业或使用机械设备,都离不开人去操作,操作工人需要经过技术培训后上岗,特别是重要工序、关键设备,更需要经过的技术培训学习。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企业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交底,让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交底,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进行项目级和班组级的管理和技术交底,使管理由上至下的进行传递,最终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3、制作“样板层”,对比查找问题
施工单位可以制定“样板层”制度,“样板层”的选择要能反映出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要反映出施工方案的工艺质量要求,且配备必要的文字及图片说明,包括技术、工艺要求、验评标准、验收结果等内容,并制作详细的管理及技术方案。在“样板层”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理、技术、检验方案进行施工,使各层管理人员、劳务队伍、技术工人进行学习掌握管理、技术、检验的重点难点,通过制作“样板层”来对比查找问题,及时解决。
4、各级部门监督到位
施工企业级部门应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自查,并提出检查、整改意见,督促进行整改,将质量通病治理方案落实到位。
监理企业级部门应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监督检查,提出监理公司级检查意见,要求项目监理组严格按照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及规范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对剪力墙结构混凝土通病进行专项检查并统计发生质量通病问题的概率,将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進行剖析,找出施工中问题,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质量监督站对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根据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对工程进行表扬、批评、处罚,并选出治理较好的样板工程组织参观学习。
四、结束语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工程质量通病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