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胡新村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与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金胡新村的发展经历又与全国很多资源型村庄有着很大的区别。丰富的矿产资源满足了金胡经济的需求,但村里用资源换取的经济价值充分用在了农民致富和环境治理上,并且很早就拉开转型序幕。
致富忙
金胡新村隶属于千山区齐大山镇,是原来金家岭、胡家庙、白家堡、肖家堡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村称谓。曾经,胡家庙村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困山村,年人均收入只有703元,村里外债高达561万元,村委会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997年5月,樊洪义担任胡家庙村农工商公司总经理。为了帮助这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住在鞍山市区的樊洪义,每天要赶10公里的路到胡家庙村上班。为了尽快掌握村里各方面情况,他跋山涉水,走街串户,摸底调查,每天5点多钟就到工作岗位,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一次,劳累了一天的他不慎一脚踩空,滚下了山坡。不知过了多久,苏醒的他带着满身伤痛捡了一根树杈拄着又继续前走。就这样,他带着伤腿走遍了胡家庙村1600多亩的土地。
研究了胡家庙村的实际情况后,樊洪义发现,这里尽管人多地少,但大山里铁矿资源丰富。由于资金缺乏,管理水平有限,绝大多数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村民们是捧着“金碗”没饭吃。
农村建设一不能靠等、二不能靠要,而要真抓实干,以此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樊洪义说干就干,领着一班人在胡家庙村原有的铁矿上做起了文章。当时,村集体的4座铁矿已有2座停产,剩下的2座也步履维艰。为了让濒死的铁矿重新运转,樊洪义自掏腰包拿出100多万元,垫付到铁矿的生产经营之中。
铁矿开工了,樊洪义在企业里大力树立信誉观念,不到一年时间,4座矿山个个实现盈利,盈利最多的许家沟铁矿当年缴税300多万元,成了全镇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2000年4月,樊洪义应村民们的一致恳请,毅然放弃城里户口,扎根胡家庙村。随后,以99.74%的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从2000年开始,村里开始做大集体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的工作。胡家庙村通过勘查矿产资源,追加投资,先后建起了近10家矿山。从2000年到2002年,村里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公共福利事业资金猛增。
山水依旧,但今天金胡新村人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这里成为了过去。2011年,金胡新村社会总产值达到了55亿元,上缴利税5.5亿元,人均收入由15年前的703元跃升为1.6万元。
漫漫转型路
忙过了脱贫致富,樊洪义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乡亲们长远的富足。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樊洪义早在2004年就开始考虑产业转型问题。
“当时我们利用鞍千矿业落户我村的契机,制定了构建“二园二区一带”的新村发展规划。运输公司、破碎场、爆破队、建材石场、焊接结构厂、修理厂等村集体企业也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樊洪义如是说。
由于鞍钢矿山建设持续征地动迁,土地资源锐减,唯有人力资源丰富。面对这样形势,金胡新村第三次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农业“基地群”的路子。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金胡新村十年来第四次调整经济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2013年伊始,金胡新村增加5000万元投资改扩建辽宁金湖种猪养殖场,引进美系曾祖代大白种猪,立足实现6万头出栏规模,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
登高远望,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金湖种猪场总场坐落在金家岭翠绿的山林中。总场有一栋800平米的公猪“星级公寓”,公寓内设有空调、地暖,并配备专门的营养师,这待遇连猪场的工人都羡慕不已。不远处,有一大片空地,村副书记王啟龙笑着说:“那是运动场,是专门为猪锻炼身体准备的,稀奇吧!”金湖种猪场还建设了猪文化馆,详细介绍猪的起源、驯化以及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等,经常有人到此参观学习。
“虽然养猪场利润很低,但是他是个富民项目,能增加大量的村民就业,只要老百姓能受益就值了。”樊洪义语气坚定。
重见蓝天
“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村民健康为代价。”这是樊洪义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为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自樊洪义上任以来,金胡新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绿化工程。建成苗圃园,引进落叶松、曲柳等36个树种,栽下了1000多万株树木。全村30多华里马路两旁栽植垂榆、国槐、报春树,护坡栽满火炬树,条条大道两侧密植路篱。15公里环矿山绿化带郁郁葱葱,颇为壮观。2008年,金胡新村获得“省环境优美村”称号。
村里还利用荒山、荒坡、矿渣地造出了300余亩地。看着满山遍野的杨树、火炬树,梧桐树,村民都露出了笑脸。眼下,他们又开始在旅游经济上做文章,举全村之力开发金家岭AAA旅游景区……
致富忙
金胡新村隶属于千山区齐大山镇,是原来金家岭、胡家庙、白家堡、肖家堡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村称谓。曾经,胡家庙村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困山村,年人均收入只有703元,村里外债高达561万元,村委会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1997年5月,樊洪义担任胡家庙村农工商公司总经理。为了帮助这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住在鞍山市区的樊洪义,每天要赶10公里的路到胡家庙村上班。为了尽快掌握村里各方面情况,他跋山涉水,走街串户,摸底调查,每天5点多钟就到工作岗位,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一次,劳累了一天的他不慎一脚踩空,滚下了山坡。不知过了多久,苏醒的他带着满身伤痛捡了一根树杈拄着又继续前走。就这样,他带着伤腿走遍了胡家庙村1600多亩的土地。
研究了胡家庙村的实际情况后,樊洪义发现,这里尽管人多地少,但大山里铁矿资源丰富。由于资金缺乏,管理水平有限,绝大多数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村民们是捧着“金碗”没饭吃。
农村建设一不能靠等、二不能靠要,而要真抓实干,以此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樊洪义说干就干,领着一班人在胡家庙村原有的铁矿上做起了文章。当时,村集体的4座铁矿已有2座停产,剩下的2座也步履维艰。为了让濒死的铁矿重新运转,樊洪义自掏腰包拿出100多万元,垫付到铁矿的生产经营之中。
铁矿开工了,樊洪义在企业里大力树立信誉观念,不到一年时间,4座矿山个个实现盈利,盈利最多的许家沟铁矿当年缴税300多万元,成了全镇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2000年4月,樊洪义应村民们的一致恳请,毅然放弃城里户口,扎根胡家庙村。随后,以99.74%的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从2000年开始,村里开始做大集体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的工作。胡家庙村通过勘查矿产资源,追加投资,先后建起了近10家矿山。从2000年到2002年,村里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公共福利事业资金猛增。
山水依旧,但今天金胡新村人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这里成为了过去。2011年,金胡新村社会总产值达到了55亿元,上缴利税5.5亿元,人均收入由15年前的703元跃升为1.6万元。
漫漫转型路
忙过了脱贫致富,樊洪义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乡亲们长远的富足。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樊洪义早在2004年就开始考虑产业转型问题。
“当时我们利用鞍千矿业落户我村的契机,制定了构建“二园二区一带”的新村发展规划。运输公司、破碎场、爆破队、建材石场、焊接结构厂、修理厂等村集体企业也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樊洪义如是说。
由于鞍钢矿山建设持续征地动迁,土地资源锐减,唯有人力资源丰富。面对这样形势,金胡新村第三次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农业“基地群”的路子。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金胡新村十年来第四次调整经济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2013年伊始,金胡新村增加5000万元投资改扩建辽宁金湖种猪养殖场,引进美系曾祖代大白种猪,立足实现6万头出栏规模,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
登高远望,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金湖种猪场总场坐落在金家岭翠绿的山林中。总场有一栋800平米的公猪“星级公寓”,公寓内设有空调、地暖,并配备专门的营养师,这待遇连猪场的工人都羡慕不已。不远处,有一大片空地,村副书记王啟龙笑着说:“那是运动场,是专门为猪锻炼身体准备的,稀奇吧!”金湖种猪场还建设了猪文化馆,详细介绍猪的起源、驯化以及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等,经常有人到此参观学习。
“虽然养猪场利润很低,但是他是个富民项目,能增加大量的村民就业,只要老百姓能受益就值了。”樊洪义语气坚定。
重见蓝天
“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村民健康为代价。”这是樊洪义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为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自樊洪义上任以来,金胡新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绿化工程。建成苗圃园,引进落叶松、曲柳等36个树种,栽下了1000多万株树木。全村30多华里马路两旁栽植垂榆、国槐、报春树,护坡栽满火炬树,条条大道两侧密植路篱。15公里环矿山绿化带郁郁葱葱,颇为壮观。2008年,金胡新村获得“省环境优美村”称号。
村里还利用荒山、荒坡、矿渣地造出了300余亩地。看着满山遍野的杨树、火炬树,梧桐树,村民都露出了笑脸。眼下,他们又开始在旅游经济上做文章,举全村之力开发金家岭AAA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