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为我国的风电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我国的风能利用和风电发展还远远不够。我国风电产业虽在政策引导下表面高速增长,但市场缺乏真实需求,景气存在泡沫,风电赢利还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对于风能资源基础研究的缺乏和市场认知的偏差,严重阻碍了我国风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当前大数据的宏观环境,结合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规划、项目进展、管理政策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如下成长机制:
一、夯实项目风险评估机制
风能资源的探测分析是海上风电建设的基础工作,是指导海上风电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根据观测资料、卫星资料等可利用数据对近海风能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估,但资料的不确定性很大,难以准确估算项目发电量。而目前国内的测风设备技术限制也使近海风电项目的实地测风工作易出现较大偏差,近海地区的海床条件等地质因素也会影响海上风电场的机组安装及调试以及后期的安全运营。
此外,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巨大,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在项目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除了对风能资源、选址条件等基础资料的把握,还需要对海上风电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和管控。
二、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机制
大多数国外风电发达国家都建立起较为完善、具体的风电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为其风电项目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目前,我国许多风电法律条款过于笼统,需要制定和完善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政策体系。如一系列审批、财政补贴等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措施,如可重点资金支持海上风机抗台风、防腐及海上施工船只开发等领域问题的研究和开发。此外,我国海岸线很长,需要对海岸线进行国家层面的合理的整体功能规划,编制专门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确保海上资源在港口、交通、发电等领域的合理配置,鼓励风机制造商和各发电集团进行合作,推动海上风电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在进行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以行政或市场手段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发展风电产业。由于我国各地风资源情况、电网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等相关风电发展件的不同,风電的发展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发展风电产业的重要性和效益,促进他们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促进风电快速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机制
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我国完整的风电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国内风电产业泡沫严重,在缺乏核心技术、国产风机设备质量不合格、主要设备依赖进口、并网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下,企业盲目投资和地方项目无序上马现象仍十分严重,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干扰了正常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风电设备质量认证体系,我国风电设备的质量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市场的风电机组以兆瓦级为主流,而国内最大功率的定型风电机组仅为750kW。要完成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到兆瓦级的技术提升,难度较大。我国尚处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合资建厂的方式生产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在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国内风电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目前我国风电场并网的前期工作还没有规范化,风电还没有完全纳入电网建设规划,且缺少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定以确保大规模风电的可靠输送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密切跟踪国际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动态,建设国家海上风电技术服务中心,既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海上风电建设和设备制造储备技术,又要加强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研发,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风电机组可靠性,制订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方案,形成一套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体系和行业标准,并且加强电网技术改造,方便海上风电上网,尽早实现我国沿海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
四、构建高效协调管理机制
海上风电开发涉及海洋、气象、军事、交通等领域,海上风电规划牵涉航运、自然保护区、渔业生产、军事等多方面,风电审批的主管部门应包括能源局、海洋局、环保、军队等,多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继续加强。海上风电规划需与海洋管理部门、地方规划部门、军事部门,就海域使用面积、使用功能、环境及保护区等方面及时沟通,做出调整。由于各部门遵循的规则和执法方式不尽相同,建议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各地方政府对海域做出规划,有生态农业、养殖、旅游以及沿海城镇经济等考虑。地方规划和省级海洋规划也可能发生冲突,此时地方规划需服从省级规划,并进行相应调整。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人才储备很不够。因此,一方面需要建立海上风电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确定急需紧缺人才的领域和规模。另一方面,在更多的院校设置风能相关专业或方向,开设专业课程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研机构里设立更多的海上风电研究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风电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从实践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建立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三方面一条线的培养机制,从而逐步培养出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海上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确立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组建优秀的海上风电领域人才队伍。
1.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2QN083
2.中国贸促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后危机时代国际航运融资趋势及我国的政策选择战略研究》项目编号:CIECT-1209
一、夯实项目风险评估机制
风能资源的探测分析是海上风电建设的基础工作,是指导海上风电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根据观测资料、卫星资料等可利用数据对近海风能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估,但资料的不确定性很大,难以准确估算项目发电量。而目前国内的测风设备技术限制也使近海风电项目的实地测风工作易出现较大偏差,近海地区的海床条件等地质因素也会影响海上风电场的机组安装及调试以及后期的安全运营。
此外,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巨大,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在项目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除了对风能资源、选址条件等基础资料的把握,还需要对海上风电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和管控。
二、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机制
大多数国外风电发达国家都建立起较为完善、具体的风电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为其风电项目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目前,我国许多风电法律条款过于笼统,需要制定和完善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政策体系。如一系列审批、财政补贴等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措施,如可重点资金支持海上风机抗台风、防腐及海上施工船只开发等领域问题的研究和开发。此外,我国海岸线很长,需要对海岸线进行国家层面的合理的整体功能规划,编制专门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确保海上资源在港口、交通、发电等领域的合理配置,鼓励风机制造商和各发电集团进行合作,推动海上风电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在进行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以行政或市场手段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发展风电产业。由于我国各地风资源情况、电网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等相关风电发展件的不同,风電的发展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发展风电产业的重要性和效益,促进他们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促进风电快速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机制
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我国完整的风电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国内风电产业泡沫严重,在缺乏核心技术、国产风机设备质量不合格、主要设备依赖进口、并网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下,企业盲目投资和地方项目无序上马现象仍十分严重,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干扰了正常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风电设备质量认证体系,我国风电设备的质量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市场的风电机组以兆瓦级为主流,而国内最大功率的定型风电机组仅为750kW。要完成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到兆瓦级的技术提升,难度较大。我国尚处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合资建厂的方式生产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在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国内风电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目前我国风电场并网的前期工作还没有规范化,风电还没有完全纳入电网建设规划,且缺少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定以确保大规模风电的可靠输送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密切跟踪国际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动态,建设国家海上风电技术服务中心,既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海上风电建设和设备制造储备技术,又要加强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研发,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风电机组可靠性,制订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方案,形成一套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体系和行业标准,并且加强电网技术改造,方便海上风电上网,尽早实现我国沿海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
四、构建高效协调管理机制
海上风电开发涉及海洋、气象、军事、交通等领域,海上风电规划牵涉航运、自然保护区、渔业生产、军事等多方面,风电审批的主管部门应包括能源局、海洋局、环保、军队等,多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继续加强。海上风电规划需与海洋管理部门、地方规划部门、军事部门,就海域使用面积、使用功能、环境及保护区等方面及时沟通,做出调整。由于各部门遵循的规则和执法方式不尽相同,建议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各地方政府对海域做出规划,有生态农业、养殖、旅游以及沿海城镇经济等考虑。地方规划和省级海洋规划也可能发生冲突,此时地方规划需服从省级规划,并进行相应调整。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人才储备很不够。因此,一方面需要建立海上风电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确定急需紧缺人才的领域和规模。另一方面,在更多的院校设置风能相关专业或方向,开设专业课程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研机构里设立更多的海上风电研究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风电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从实践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建立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三方面一条线的培养机制,从而逐步培养出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海上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确立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组建优秀的海上风电领域人才队伍。
1.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2QN083
2.中国贸促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后危机时代国际航运融资趋势及我国的政策选择战略研究》项目编号:CIECT-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