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深入挖掘一棵树皮、花、叶、果的价值,通过深加工进行深层次利用,研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就能让一棵树形成一根完整的产业链。
一块皮,经过提取,悄然变成一种液体,最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洗发水;一片叶,经过萃取,能够成为一个颗粒,神奇制作成茶叶;一颗果,经过压榨,能够成为一滴籽油,魔法般变身为面膜……
出现如此奇迹的是被誉为“植物黄金”的杜仲,而中国杜仲之乡——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打造了这样的奇迹。在奇迹的背后,凝聚着杜仲大户不断研发进行深加工的心血与汗水。
慈利县通津铺镇花合村李思进就是通过深加工而直接受益的杜仲种植大户。3月6日,当地杜仲加工研发大户谢友旺兴奋地告诉李思进等种植户,进行深加工后制作成的牙膏等制品已经销售到全国13个省市。从3月中旬起,农户们要赶紧将杜仲树矮化,便于以后采更多的叶,加工成更多的产品。
正是依靠科技+农业、深加工+种植,中药材深加工不断做“加”法,才让一棵树皮、叶、花、果变身为一个人从头到脚全身所用的生活用品;正是坚持走特色农产品加工之路,让慈利杜仲入选湖南“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名录。
“挖”一棵树:变追求规模为质量取胜
“65年前,我们以种植一棵棵杜仲树影响了世界;25年前,我们以拥有多少棵杜仲树致富了家庭;可后来20多年间,我们以砍伐多少棵杜仲树来宣告转型的决心。”李思进感慨地说。
早在1953年,为了解决国际缺胶的问题,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在慈利县江娅镇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杜仲林场,当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极力倡导,农民广泛种植,在1953年至1993年间,慈利县杜仲林种植面积达40万亩,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杜仲林种植基地。一棵杜仲树,当时卖树皮一季就能卖五六百元钱,当地许多农户开展种植杜仲比赛,谁家里种植的杜仲树多,就意味着家里有多少棵“摇钱树”。
可1996年以后,由于受市场的冲击,加之没有产业化,杜仲树皮难以卖出去或者低价抛售,种植效益低下甚至种树赔本,树皮销售价格从高峰时的30元/公斤下滑到6元/公斤。眼看卖树皮连皮毛钱都赚不到,原来规模种植的农户开始大量砍伐杜仲。
“当时我们农户规模种树就是为了取皮,因而把宝都押在杜仲树皮上,结果成也树皮败也树皮。”让李思进为难的是,虽然农户都知道杜仲全身都是宝,但能否加工、加工能制作成什么产品,农户心里都没底,因而不敢大胆尝试。
2014年,慈利县政府在广东东莞开始招商。做茶叶生意的谢友旺本来是到慈利去考察茶业合作,没想到一去就看中了杜仲。“它全身都是寶,只要深入挖掘一棵树皮、花、叶、果的价值,通过深加工进行深层次利用,研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就能让一棵树形成一根完整的产业链。”信心满满的谢友旺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上全部身家到慈利投入杜仲树的加工研发。
为了不盲目追求种植规模,而是以质量取胜,谢友旺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张家界茶坤缘杜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攻产品加工研发,合作社负责收购、管理,农户负责种植。这样一来,以市场为主体,公司研发出产品,市场受欢迎,以销定产,农户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
从只售一张皮到“全身当宝卖”:变粗利用为深加工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一般的树被剥皮之后都会枯萎,但杜仲树剥皮后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一段时间后,杜仲树被环剥的部位慢慢又开始长出新的树皮。因为树皮比树干值钱,所以农户长期以来靠卖树皮赚钱。
“树皮的钱也不好赚。”李思进说,一是杜仲树皮再生长有一个周期,从重新生皮到完全可以剥皮售卖需要8年时间;二是杜仲树剥皮操作难,由于杜仲树至少高达20米,因此农户一般都要架梯子剥皮。
杜仲树皮价格有时竟跌至6元/公斤。在杜仲树皮市场行情走低的情况下,一棵成年树一般产20~30斤干皮,按8年一个生长周期来算,农户平均每年每亩只有3000元的毛收入。
“不能惟皮贱卖,必须综合利用。”谢友旺将杜仲的新卖点首先聚焦到杜仲叶子上。杜仲鲜叶采摘期一年长达6个月,杜仲林亩产3000斤鲜叶,以1.5元/斤的鲜叶价格计算,每年每亩鲜叶销售收入就达4500元,卖叶比卖皮还赚钱。
除皮、叶之外,如能进行深加工,杜仲花、果同样能帮助农户增收。谢友旺决定将一棵树的药用价值和一个人的生活需求连接起来,杜仲“从头到脚”全身都是宝;而杜仲可以研发成洗发水、面膜、洗浴液、茶叶、酒,在杜仲林下还可以养殖杜仲鸡、杜仲猪,这样杜仲多样产品不仅可以“从头到脚”用于人全身,而且覆盖人的吃、喝、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喝”的用途被摆在首位,国内著名杜仲研究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康健教授认为,杜仲皮、杜仲叶富含绿原酸、黄酮、氨基酸、多糖及微量元素,根据这个特性,在杜仲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研发支持和张康健教授的技术指导下,谢友旺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杜仲酒。将杜仲叶加以萃取,形成颗粒制作成初制茶,再经过独特的发酵工艺,结合现代的生物技术精制形成杜仲黑茶。
“杜仲的广泛用途在于‘用’,我说了没用,你们可以当场试试看,看到底管不管用。”谢友旺信心满满地说。经过大家的尝试,在笔者看来,一棵杜仲树产品,可以“覆盖”人的一张脸。为了让杜仲树产品用于人的脸上,谢友旺投入了近千万元研发资金,通过不断的试验、试用,用的产品相继上市。经过深加工,制作成了洗发水、洗面奶、牙膏、敷眼贴,这些生活用品完全和“脸”相关。
杜仲产品同样可以适用于“吃”。一部分杜仲叶子经常要掉落到地上,以往这些掉落的叶子白白浪费,但为了让这些叶子变废为宝,谢友旺和团队正在研发,将杜仲叶子做成无抗饲料,通过加工研磨成粉末给禽畜吃。这样一来,农户就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在杜仲林下养殖杜仲鸡、杜仲猪,让消费者吃到生态健康的无抗鸡肉、无抗猪肉。
一块皮,经过提取,悄然变成一种液体,最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洗发水;一片叶,经过萃取,能够成为一个颗粒,神奇制作成茶叶;一颗果,经过压榨,能够成为一滴籽油,魔法般变身为面膜……
出现如此奇迹的是被誉为“植物黄金”的杜仲,而中国杜仲之乡——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打造了这样的奇迹。在奇迹的背后,凝聚着杜仲大户不断研发进行深加工的心血与汗水。
慈利县通津铺镇花合村李思进就是通过深加工而直接受益的杜仲种植大户。3月6日,当地杜仲加工研发大户谢友旺兴奋地告诉李思进等种植户,进行深加工后制作成的牙膏等制品已经销售到全国13个省市。从3月中旬起,农户们要赶紧将杜仲树矮化,便于以后采更多的叶,加工成更多的产品。
正是依靠科技+农业、深加工+种植,中药材深加工不断做“加”法,才让一棵树皮、叶、花、果变身为一个人从头到脚全身所用的生活用品;正是坚持走特色农产品加工之路,让慈利杜仲入选湖南“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名录。
“挖”一棵树:变追求规模为质量取胜
“65年前,我们以种植一棵棵杜仲树影响了世界;25年前,我们以拥有多少棵杜仲树致富了家庭;可后来20多年间,我们以砍伐多少棵杜仲树来宣告转型的决心。”李思进感慨地说。
早在1953年,为了解决国际缺胶的问题,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在慈利县江娅镇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杜仲林场,当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极力倡导,农民广泛种植,在1953年至1993年间,慈利县杜仲林种植面积达40万亩,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杜仲林种植基地。一棵杜仲树,当时卖树皮一季就能卖五六百元钱,当地许多农户开展种植杜仲比赛,谁家里种植的杜仲树多,就意味着家里有多少棵“摇钱树”。
可1996年以后,由于受市场的冲击,加之没有产业化,杜仲树皮难以卖出去或者低价抛售,种植效益低下甚至种树赔本,树皮销售价格从高峰时的30元/公斤下滑到6元/公斤。眼看卖树皮连皮毛钱都赚不到,原来规模种植的农户开始大量砍伐杜仲。
“当时我们农户规模种树就是为了取皮,因而把宝都押在杜仲树皮上,结果成也树皮败也树皮。”让李思进为难的是,虽然农户都知道杜仲全身都是宝,但能否加工、加工能制作成什么产品,农户心里都没底,因而不敢大胆尝试。
2014年,慈利县政府在广东东莞开始招商。做茶叶生意的谢友旺本来是到慈利去考察茶业合作,没想到一去就看中了杜仲。“它全身都是寶,只要深入挖掘一棵树皮、花、叶、果的价值,通过深加工进行深层次利用,研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就能让一棵树形成一根完整的产业链。”信心满满的谢友旺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上全部身家到慈利投入杜仲树的加工研发。
为了不盲目追求种植规模,而是以质量取胜,谢友旺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张家界茶坤缘杜仲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攻产品加工研发,合作社负责收购、管理,农户负责种植。这样一来,以市场为主体,公司研发出产品,市场受欢迎,以销定产,农户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
从只售一张皮到“全身当宝卖”:变粗利用为深加工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一般的树被剥皮之后都会枯萎,但杜仲树剥皮后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一段时间后,杜仲树被环剥的部位慢慢又开始长出新的树皮。因为树皮比树干值钱,所以农户长期以来靠卖树皮赚钱。
“树皮的钱也不好赚。”李思进说,一是杜仲树皮再生长有一个周期,从重新生皮到完全可以剥皮售卖需要8年时间;二是杜仲树剥皮操作难,由于杜仲树至少高达20米,因此农户一般都要架梯子剥皮。
杜仲树皮价格有时竟跌至6元/公斤。在杜仲树皮市场行情走低的情况下,一棵成年树一般产20~30斤干皮,按8年一个生长周期来算,农户平均每年每亩只有3000元的毛收入。
“不能惟皮贱卖,必须综合利用。”谢友旺将杜仲的新卖点首先聚焦到杜仲叶子上。杜仲鲜叶采摘期一年长达6个月,杜仲林亩产3000斤鲜叶,以1.5元/斤的鲜叶价格计算,每年每亩鲜叶销售收入就达4500元,卖叶比卖皮还赚钱。
除皮、叶之外,如能进行深加工,杜仲花、果同样能帮助农户增收。谢友旺决定将一棵树的药用价值和一个人的生活需求连接起来,杜仲“从头到脚”全身都是宝;而杜仲可以研发成洗发水、面膜、洗浴液、茶叶、酒,在杜仲林下还可以养殖杜仲鸡、杜仲猪,这样杜仲多样产品不仅可以“从头到脚”用于人全身,而且覆盖人的吃、喝、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喝”的用途被摆在首位,国内著名杜仲研究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康健教授认为,杜仲皮、杜仲叶富含绿原酸、黄酮、氨基酸、多糖及微量元素,根据这个特性,在杜仲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研发支持和张康健教授的技术指导下,谢友旺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杜仲酒。将杜仲叶加以萃取,形成颗粒制作成初制茶,再经过独特的发酵工艺,结合现代的生物技术精制形成杜仲黑茶。
“杜仲的广泛用途在于‘用’,我说了没用,你们可以当场试试看,看到底管不管用。”谢友旺信心满满地说。经过大家的尝试,在笔者看来,一棵杜仲树产品,可以“覆盖”人的一张脸。为了让杜仲树产品用于人的脸上,谢友旺投入了近千万元研发资金,通过不断的试验、试用,用的产品相继上市。经过深加工,制作成了洗发水、洗面奶、牙膏、敷眼贴,这些生活用品完全和“脸”相关。
杜仲产品同样可以适用于“吃”。一部分杜仲叶子经常要掉落到地上,以往这些掉落的叶子白白浪费,但为了让这些叶子变废为宝,谢友旺和团队正在研发,将杜仲叶子做成无抗饲料,通过加工研磨成粉末给禽畜吃。这样一来,农户就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在杜仲林下养殖杜仲鸡、杜仲猪,让消费者吃到生态健康的无抗鸡肉、无抗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