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闲暇”理论的都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闲暇状态可由“心之自由感”“内生的认知、发现”2个层面来衡量,而当下都市空间中效率至上的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的诱导以及景观的泛滥,使闲暇面临着“自在感和主体性缺失”“度量空间方式单一”等被异化的困境.通过考察成都茶馆、上海鲁迅公园等公共空间片段,提出“逃离\'瞬时\',从异化基底中抽离”“注重空间的\'松散感\',鼓励个体创造性地度量”,以指导能承载真实闲暇状态的都市公共空间设计.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为防止疫情蔓延,采取了防控措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显著改变,对景观设计行业也提出了更多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景观设计是最直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所涉及到的领域种类也很多,在这种特殊的时期如何解决相应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疫情之后景观设计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城市绿地公园为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具体实施模式.
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精神内核,是特色小镇的特色所在,如何提取文化元素,并恰当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改善当下普遍存在的“千镇一面”现象,值得深入探索研究.基于此,以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为例,总结文化元素提炼基本原则,从整体陈设、细部设计两大方面,着力研究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提炼与应用方法,以期为未来提升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提供参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改进和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学习、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优秀经验,结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达到真正学以致用的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创新型人才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培养,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因此要通过培养创新型教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提高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人才教学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农创客”项目的培训,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对策.
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而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红色文化引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探讨研究城市公园的红色文化景观设计,以南昌市凤凰洲市民公园为例,分析研究其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景观设计,并对此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城市公园的红色文化景观设计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对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通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理论,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色彩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它源于人民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热烈而质朴的渴望.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之一的蒙古族色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蒙古族传统民族色彩来源于蒙古族牧民与草原生活、游牧迁徙和劳作关系的密切联系,反映其思想、情感、文化审美.以成吉思汗陵景区为例,剖析蒙古族民族色彩在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具体应用,探索景观设计中蒙古族民族色彩运用中突破与创新,思考地区特色景观设计的民族元素的利用.
近年来,我国多地极端天气频发,多地受雨洪内涝困扰,建校较早的高校尤其严重.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将雨洪管理与场所景观设计、行业特征表达相结合,以达到延缓径流峰值、塑造场行业特征、提升学院环境等多重目标.以湖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提升项目为例,探讨了在这一颇具行业特色的校园环境提升设计,通过将雨洪管理措施与行业特征表达、景观环境营造融为一体,达到景观空间重构、基础功能拓展、行业文化表达等设计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深化、再改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下一步要解决脱贫地区美好生活、精神文明、生态宜居等需求问题.为从风景园林景观角度深入分析解决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在自然山水上做文章,推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而解决农民文化娱乐需求、生态保护薄弱等问题,打造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为培养适应和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以江汉大学园艺专业为例,针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分配置、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等方面,对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