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网瘾专家”杨永信创办的山东临沂网瘾戒除中心,被媒体曝光用电击、服用镇定剂等治疗精神病人的方法,来治疗一群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电击的感觉就像用毛线针从太阳穴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被治疗者腾飞讲述被电击时的痛苦,他用。非人的日子“形容自己在网戒中心的经历。
随后,卫生部禁止了“电击治疗网瘾”的做法。然而。就在杨永信电击事件还未停息时。广西少年邓森山在暑假期间被送进一所训练营戒除网瘾,却遭受了暴力“治疗”,花季陨落。
使用网络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而在1997年时仅有66万网民。随着网络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问题,“羊角兽”的“出名”正和近年来不断扩散的网络负面效应——网瘾有关。
“世界性”网瘾
网瘾的争论不但存在于中国青少年中。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据《生命时报》报道,在德国至少有70万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德国网瘾治疗所负责人加尔纽博士说,很多青少年为此逃学上网。还患了“网瘾失调症”。
而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描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电视剧。之后,竟有几万名家长给导演写信:“这就像我们家的故事。”在美国,如果平均每周上网80小时以上,而且上网目的不是工作或学习用途。就可被认定为网络成瘾。
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堪称世界第一,有超过75%的国民上网,染上网瘾的网民逐年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据韩国行政安全部统计显示,韩国有200多万人患有。网络中毒症”,从年龄层来看,青少年网民有14.3%的人患有该症,而成年网民中也有6.3%。
一位韩国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学生患上“网络中毒症”后。开始逃学去网吧,或自己躲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更严重者甚至因为父母限制上网而离家出走。韩国国务总理办公室最近通过的一项方案,将民间专家组成评价团。预计在2012年前对32万名青少年集中商谈、进行心理治疗。
网瘾真是病吗?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lAD)这个名词最初是美国的精神科医生戈登伯格想拿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因为酗酒、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缺乏生理基础而编造出的概念。没想到一经提出,竟被很多网友对号入座,引来精神卫生界一场持久的争论。
在研究网络成瘾的学者金伯利·扬看来,如果具有以下4个特点,便有网络成瘾的嫌疑:强迫性的使用网络;对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丧失兴趣;生活被网络活动占据;上网冲动无法控制。上网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总的看来,上网成瘾者的生活已完全被网络主宰,与现实的距离则越来越疏远。
不过,他认为网络成瘾大致和赌博成瘾等行为成瘾相类,区别平毒品成瘾,也不构成疾病。究其产生的原因时,这更多地是与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有关。
在一份关于网瘾产生原因的统计中,家庭关爱和教育的失位、学业压力过大、玩伴缺失、精神空虚等几个为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网络成瘾者特别多。
据称,在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是两个极易染上网瘾的群体。前者迫于学业压力,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当成一台学习机器,缺乏更多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社交自由,转而投向网络的怀中:后者,因为中学时未能培养起足够的自制力和兴趣,到了大学环境宽松,无法抵挡网络,特别是网游的诱惑。
“80年代说武侠言情小说害人,90年代说游戏机害人,21世纪说网络害人。”有人回忆到,二十年前,琼瑶和金庸也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一个被认为会引发青少年暴力,另一个则被指容易引起早恋。现在终于轮到互联网来扮演这个不光彩的角色了。
我们不能只树立一个“恶魔”作为靶子,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医疗机构上,生活本身才是最好的药方。
美国治疗网瘾养动物
最近,美国一家电视台报道了美国继中日韩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网瘾治疗机构的消息。这家名为Restart的网戒中心坐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Fall City,占地约5英亩,风景秀丽。电视台采访了一位来自爱荷华城的少年亚历山大。这名19岁的少年因沉迷网游辍学,求助无方后家长将他送至这家中心。工作人员让他照料中心饲养的山羊、小鸡和其他动物,作为恢复日常生活的方式。
该中心让受治疗者“在一个旨在营造‘家’一样的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中呆上45天”。患者的每一天从一个自我剖析的会议开始,并积极参加一些室内和户外的活动,比如照看小动物、做饭、洗衣服等。中午大家在一起讨论如何将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和充实,还有嘉宾来和大家分享各种职业选择和体会。晚上,分成小组聊天交流,分享经历。
此外,每个患者都要接受专业的“一对一”治疗。中心希望能让患者学会发现生活目标、照顾好自己的起居饮食、获得工作的机会。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心理医生、户外活动组织专家、网络专家。
有趣的是,该中心的“网瘾建议标准”与所谓中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内容完全一致,基本就是汉译英。该中心在宣传中明确注明中国韩国已有类似机构。
随后,卫生部禁止了“电击治疗网瘾”的做法。然而。就在杨永信电击事件还未停息时。广西少年邓森山在暑假期间被送进一所训练营戒除网瘾,却遭受了暴力“治疗”,花季陨落。
使用网络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而在1997年时仅有66万网民。随着网络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问题,“羊角兽”的“出名”正和近年来不断扩散的网络负面效应——网瘾有关。
“世界性”网瘾
网瘾的争论不但存在于中国青少年中。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据《生命时报》报道,在德国至少有70万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德国网瘾治疗所负责人加尔纽博士说,很多青少年为此逃学上网。还患了“网瘾失调症”。
而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描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电视剧。之后,竟有几万名家长给导演写信:“这就像我们家的故事。”在美国,如果平均每周上网80小时以上,而且上网目的不是工作或学习用途。就可被认定为网络成瘾。
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堪称世界第一,有超过75%的国民上网,染上网瘾的网民逐年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据韩国行政安全部统计显示,韩国有200多万人患有。网络中毒症”,从年龄层来看,青少年网民有14.3%的人患有该症,而成年网民中也有6.3%。
一位韩国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学生患上“网络中毒症”后。开始逃学去网吧,或自己躲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更严重者甚至因为父母限制上网而离家出走。韩国国务总理办公室最近通过的一项方案,将民间专家组成评价团。预计在2012年前对32万名青少年集中商谈、进行心理治疗。
网瘾真是病吗?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lAD)这个名词最初是美国的精神科医生戈登伯格想拿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因为酗酒、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缺乏生理基础而编造出的概念。没想到一经提出,竟被很多网友对号入座,引来精神卫生界一场持久的争论。
在研究网络成瘾的学者金伯利·扬看来,如果具有以下4个特点,便有网络成瘾的嫌疑:强迫性的使用网络;对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丧失兴趣;生活被网络活动占据;上网冲动无法控制。上网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总的看来,上网成瘾者的生活已完全被网络主宰,与现实的距离则越来越疏远。
不过,他认为网络成瘾大致和赌博成瘾等行为成瘾相类,区别平毒品成瘾,也不构成疾病。究其产生的原因时,这更多地是与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有关。
在一份关于网瘾产生原因的统计中,家庭关爱和教育的失位、学业压力过大、玩伴缺失、精神空虚等几个为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网络成瘾者特别多。
据称,在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是两个极易染上网瘾的群体。前者迫于学业压力,往往被家长和老师当成一台学习机器,缺乏更多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社交自由,转而投向网络的怀中:后者,因为中学时未能培养起足够的自制力和兴趣,到了大学环境宽松,无法抵挡网络,特别是网游的诱惑。
“80年代说武侠言情小说害人,90年代说游戏机害人,21世纪说网络害人。”有人回忆到,二十年前,琼瑶和金庸也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一个被认为会引发青少年暴力,另一个则被指容易引起早恋。现在终于轮到互联网来扮演这个不光彩的角色了。
我们不能只树立一个“恶魔”作为靶子,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医疗机构上,生活本身才是最好的药方。
美国治疗网瘾养动物
最近,美国一家电视台报道了美国继中日韩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网瘾治疗机构的消息。这家名为Restart的网戒中心坐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Fall City,占地约5英亩,风景秀丽。电视台采访了一位来自爱荷华城的少年亚历山大。这名19岁的少年因沉迷网游辍学,求助无方后家长将他送至这家中心。工作人员让他照料中心饲养的山羊、小鸡和其他动物,作为恢复日常生活的方式。
该中心让受治疗者“在一个旨在营造‘家’一样的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中呆上45天”。患者的每一天从一个自我剖析的会议开始,并积极参加一些室内和户外的活动,比如照看小动物、做饭、洗衣服等。中午大家在一起讨论如何将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和充实,还有嘉宾来和大家分享各种职业选择和体会。晚上,分成小组聊天交流,分享经历。
此外,每个患者都要接受专业的“一对一”治疗。中心希望能让患者学会发现生活目标、照顾好自己的起居饮食、获得工作的机会。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心理医生、户外活动组织专家、网络专家。
有趣的是,该中心的“网瘾建议标准”与所谓中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内容完全一致,基本就是汉译英。该中心在宣传中明确注明中国韩国已有类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