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缘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长在陕西富平,这片土地富庶太平。富平老鼓,就是古时的人们为了守护这片热土而擂响的战鼓。我自幼便与这老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富平老鼓,闻名天下,尤以老庙镇老鼓最具声名。少则一盘鼓,三四副钗锣,数人就能开。多则五十盘鼓,上百号鼓手,锣、钗手排好方阵,那场面就极其壮观、震撼了。一槌下去,九州雷动,大地轰鸣,如暴风骤雨,空气也跟着亢奋了起来。老鼓素有“声震十里八乡”之说,尤以老庙老鼓鼓点密集,节奏紧张,昂扬激越,似千军万马破冰而来,势不可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爱着老鼓。
  父亲认为我是个打鼓的好苗子,特地请师傅来教我。出于好奇,我欣然答应了。教我的师傅年近古稀,精通音律,是方圆出了名的老鼓艺人。但凡有鼓声的地方,就会有他的影子。他长期打鼓,肤色黝黑。个头虽不高,但看上去干脆利落。他的大儿子叫录娃,大伙就称呼他录娃大(大是父亲的意思)。我管师傅叫爷。前几次,师傅先是把鼓谱抄给我,他逐一指着上面的符号,讲解着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我偷偷把鼓谱夹在语文书里,早读时哇啦哇啦背,不出几日,已烂熟于心。师傅不善言辞,但到了关键处他总会手把手来教。有时担心我不懂装懂,还非要让我独自完成一遍。富平老鼓花样繁多,比如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老婆走等,他都一一教会我,极具耐心。
  可大量的训练仍需在家里完成。父亲希望我沿用他拿筷子敲碗的方法来练习,母亲说敲碗不祥,将来要讨饭。父亲灵机一动,把家里的铁桶翻过去,桶底朝上,又爬上门口的桐树折了两根短木棒,稍作拾掇,当作鼓槌。他笑着说,就用这“铁鼓”练习吧。小是小了点,但总算有了鼓的模样。“咚咚当当”的打击声是童年最动听的音符。某天,父亲下地回来,见我忧心忡忡地呆坐在院子里,问怎么不练了,我说桶底被打落了。
  进入腊月,结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那天下午,师傅找到我,说他揽了活,要我去雇事。由于是第一次出场子,激动加兴奋使我彻夜未眠。天还没有亮,师傅就喊我出门。雇主家离这里还有五六里路,我们步行前往。师傅把一条羊肚手巾裹在头上,双手背在后面,仍不说话,我紧跟其后,活脱脱爷孙俩,将来也会是师傅这般模样吗?我心里想。
  迎亲队伍即将出发了,主家說趁着人多,敲上一阵。周围的人很快凑了上来。师傅暗示我第一个上。为了防止鼓槌滑落,我往手上啐了口唾沫,来回搓了几下。他示意我打一盘《鹁鸽旋窝》。《鹁鸽旋窝》表达的是人民群众对幸福安宁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特适合这喜庆的场合。但这盘鼓动作难度极大,要将鸽子觅食、起飞、盘旋、回巢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来。与其说是打鼓,倒不如说是舞鼓。我紧紧攥住了鼓槌,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丢了师傅的老脸。左脚往后一蹬,右腿紧紧顶住鼓身,呈弓形状。双手灵活地绾了几个花子,这是序曲。紧接着四肢飞扬,眼睛跟随着舞动的鼓槌一起上下跳跃。时而如脱缰的野马,时而如低回的春燕,完全忘了自我,忘了周围的人。真是越擂越起劲,越擂越热烈。汗水在尽情地挥洒,热情在自由地奔放,整个屋子里沸腾了起来,好一个富平老鼓!好一片神奇的土地!潮水般的掌声不断在耳畔响起。打完时,我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如同长跑刚到终点,极度缺氧。主家高兴,朝我扔了一盒烟。此时观众已是围得水泄不通。师傅满心欢喜,激动得热泪不停在眼眶打转。稍稍平静后,我感到手背有黏糊糊的东西,伸上来看时,全是血,我的六七个手指关节全部在鼓面上磨破了,竟没一点知觉。吃席时,师傅告诉我,新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在冬天,人的皮肤很脆弱,在打鼓的时候,要用鼓槌的前端接触鼓面,切不可平行于鼓面落槌,不然的话,手指容易硌伤。他从口袋里摸出几片创可贴,小心翼翼地缠在我手上。下午又打了两盘,师傅夸我今天很棒。那些年,锣鼓队雇事是不挣钱的,主家一般会发一条毛巾和两三盒烟作为酬礼。回家的路上,我把烟塞给了师傅。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八年过去了。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鼓手,打鼓赚得的毛巾压满了箱子。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便知道自己要去外地求学了。离开家乡的头天晚上,师傅来找我。他看上去苍老了许多,刀刻般的皱纹更深了,背驼得更低。他问我以后还会打鼓吗?我点点头。他说书读多了,该不会忘了鼓谱吧?不会,我已泪眼盈盈。他说,那就好。他转身要离开时又说,老鼓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老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小瞧。我说记住了。
  冬去春来,又是几年。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南方。父亲打来电话,说录娃大走了。我问,师傅的葬礼上请锣鼓队了吗?父亲说没有。挂了电话,我顿时泪如雨下。
其他文献
雪落长安  雪花让大地沉睡成苍白  感谢苍茫的天宇  我与一片洁白的雪花凝视  在雪地里奔跑  像马儿一样风驰电掣  留下一串串人生的足迹  多少年没有像孩童的我  仿佛魂归故里  看着雪落长安  情不自禁的奔跑  在夢里,在风里,在雪里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马慧聪 王可田
期刊
一  黄土地带的风,一夜之間,把我身边的花全吹开了,好像谁讲了一个笑话,把这一山坡的野花惹笑了。这些像小雏菊一样的花,昨天夜里窥见了我们的聚会,憋了一夜晚上的笑,在微凉的清晨中迫不及待的绽放开了。  昨天傍晚接到杨万里的电话之前,我感觉晚霞并没有比之前漂亮多少,石油基地安静的一如既往,食堂伙食难吃的一塌糊涂,总结材料繁琐的一成不变,昨天的日子和其他的那些时光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青春像沙漏里的石英砂
期刊
我没事爱往南看。  南边是秦岭。遇到晴天,秦岭横卧在一疙瘩一疙瘩的云下面,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下雨了,秦岭罩在大团的云雾中,那云里就像藏了神仙。大多数时候,我时常看到秦岭一会儿冒出来一会儿凹进去,形成连绵不断的一截曲线。我就这样呆坐着,一看一天。  有时候往南走,会遇到操着外地口音的一群人问路,问走到那山底下,一个小时够不?我笑起来,回说,看起来近,走起来远呢,开车也得一个小时。来人就不相信似的,
期刊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扎着马尾巴女孩的一幕青春剧,夏天则是一群大唐体态丰盈美少女的沙龙,秋天就是满身珠光宝气妇人的一顿丰盛的宴会,安静又热烈,清冽又肃然,沉默了一个夏天之后,秋风一摇曳,山水就醉倒了。  《说文》说:“秋,禾谷熟也。”春华秋实,秋闪亮登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在这个季节里激情四溢,五谷丰登,腰包鼓圆,可以尽兴地痛快地享受一番。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期刊
船从朝天门码头出来,顺流而下,停靠的第一个码头照例是唐家沱。从唐家沱码头开出来后,船上的工作人员照例开始检票,在岸上没有来得及买票的乘客,这个时候就补票了。  卖票的是一个女孩子,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挺清秀的一个姑娘。  当她渐渐走进鲁一周的视线,鲁一周惊讶地发现她跟自己的女儿鲁小燕长得有些像。他冲女孩子笑了笑,点了点头,完全是一种习惯性的表情。几十年来,这个表情在他和女儿鲁小燕之间不知复制了多少遍
期刊
时光渐行渐远,在我的稿纸上,它们像惆怅的省略句点,欲诉说,欲挽留,欲倾耳听,欲罢还休……  随夏入秋,气候的更替总是如约而至,繁华在一个风起的早晨,已匆忙的迁徙过季节之外。踮起脚尖,从岁月的深处走来,用细碎的叮咛,在不同的时段叩响着心的房门。姗姗而来的目光,一抹清凉,终究未能抵达。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奔跑,有些疲惫,偶尔不明智。某一时刻,又有某种纠结,多出一些怦然心动。所幸都将它黯然落于枕边,放置着,
期刊
吃冰的牛犊  被放逐的自由,在冰天雪地  野草被覆盖,河水被冰封  只有天可以仰望,神灵可以笃信  自私的咒语。不要再响起,不要  化身为牲畜的一刻,命运不再亢奋  裸露的石头,与寒风为伍  不再暖人心脾。急进的春芽  是牛犊的希望。冰的断层  一遍遍咀嚼自己。直到疼痛稀释为水  成为另一种存在  在牛群中的大多数,你不相信命运  在吃冰的河滩,你一次次低下头颅  直到满嘴的血水,盛滿干枯的喉腔 
期刊
县城东关的尽头,有一条约百米长的巷子,本地人管它叫老街。据《县志》记载,老街原本的名字叫夜珠坪,当然,这个名字到了今天是没有几个人知晓的。老街这个名字当时起的据说非常随意,只因为沿街都是些破旧低矮的老房子所以当地人应了景就一直这么称呼着。  老街也曾有过它的辉煌,老人们讲,民国时期老街这一带是前朝县衙所在地,街面有近十米宽,周围商贾云集,甚是繁华,算是整个县城的中心地带。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
期刊
每颗翡翠,皆有它的宿命。  它本是山中之石,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或千年,或百年,修炼成身,而后静待,生命中的那个有缘人出现。  这许是一段天命,来此世间,只为助人渡劫,又或是一段千古奇缘,待它辗转来续……总之,自开采之日起,便是它倾其一生,找寻心性相投之人的真正开始。直待打磨加工,忍受挫骨之痛,重生为一件精美的饰品,再千里迢迢,从车间运送至店铺,摆上精心打造的柜台,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期刊
第七章  时序转过一年。  一场不晓多少辈子人从未见过和听说的大年馑降临到陕北,并囫囵囵摧毁了高原。  任芸芸众生如何许愿打卦,抬炉祈雨,肠肚掏空,机关算尽,苍天绝情绝意,从上年秋天经一冬一春一夏一秋滴水不漏,陕北各县干土三尺,赤地千里,刀镰未动,颗粒无收。米价从夏季开始一路疯涨,一升发霉的谷米卖一块银圆,三升粗糠麸皮也卖一块银圆。时隔未久,粮摊尽收,举凡吃的东西有价无市。从秋底起,家底薄弱的农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