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此论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助长剂”,并分析如何加强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儿童 家庭教育 助长剂
对儿童而言,家庭生活将伴随其一生,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已在儿童成长的世界中潜滋暗长,正如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这样说:“家庭生活在儿童成长的每一个时期,以及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毋庸置疑,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材的“助长剂”,家庭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我认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两点是:环境与教育。
一、环境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其可塑性、模仿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时期,不同的环境对幼儿有着不同的影响。可往往这点又是不被家长所重视的——他们有时只在意你教会孩子几首儿歌,他教会孩子认多少个字,片面地以此来衡量幼儿,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其实,个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部分是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一)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包括:邻居、小伙伴、常接触的成人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于性格有待形成的幼儿来讲,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帮助幼儿去正确对待外部环境是很重要的。
早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的母亲,看到自家的邻居品行不好,小小的孟子也常常效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毅然搬到别处去住,后来又两移其所,世人才有“昔孟母,择邻处”的美谈。这就告诫我们:幼儿是天真无邪的,他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帮他们分辨是非曲直,教会他们去了解和认清周围环境,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二)家庭氛围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间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一个榜样的作用,它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如果父母经常吵架,脏话不断,吵骂不分场合,不避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养成易烦易燥、孤僻的性格。调查表明,家庭成员不和,父母素质差异(说谎、粗野、行为不端等)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占很大一个比例,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一大祸端。
二、家庭教育的多元化,造就了不同的人,家庭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在不断探求好的思路。特别是当今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文化层次相对来说偏高,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笔者从事近二十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接触,发现并总结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好的方法,同时,也看到家庭教育也走进了一些误区。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家教体会(自己也是一名幼儿家长),来谈一下家庭教育,期望与家长共勉。
(一)发现儿童智慧的萌芽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最初的想法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龙”或“凤”。于是,便想方设法来进行智力投资:购图书、买钢琴、上电脑,一有闲暇时间,就教孩子来学这学那,经过一段时间的盲目“折腾”之后,发现没什么大的收获,甚至于孩子产生了厌烦心理,这样家长就一改往日的热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最后导致家长失望、孩子自卑。
作为家长,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不难发现孩子有一些闪光点,哪怕是瞬间的,也应及时抓住,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家长应该有自信心:“我的孩子能行!”不轻易地给孩子下这样的结论:“你不行!”家长要充分肯定和信任孩子,不失时机地进行孤立。其次,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去创造、开拓。
享誉世界的印度大诗人、大作家泰戈尔,一生创造了50多部诗集,20多种戏剧,2000多首歌,100多部小说,2500幅画,在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与其父亲的宽容,不干涉自由和极度的信任是不无关系的。在泰戈尔的童年时代,曾跟随父亲长途跋涉四个月,去喜马拉雅山旅行,其目的是把他那颗稚嫩的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去。在旅行途中,为了唤起小泰戈尔的自信和责任感,父亲把钱财让他来管,并让他负责为昂贵的金钟上弦。有一次因上弦太紧,不得不送去修理,父亲却丝毫没有责怪他。当到达喜马拉雅山时,面对皑皑白雪、涓涓细流,小泰戈尔惊喜万分,他随心所欲的在山间畅游。父亲从不阻拦,他认为,不能随意地扼杀幼儿的情趣。以至于这旅行的四个月,为泰戈尔以后博大的情感和博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父亲的因势利导,使其受益终生。
(二)教幼儿适应生活的顺境和逆境,让幼儿学会面对挫折和苦难
国内外新闻媒体有过这样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儿童进行的野战训练中,中国儿童出现了身体不适,不敢面对饥饿、寒冷,自理能力差等情况,而日本儿童在困难重重的训练中勇往直前。面对这次训练,两国儿童家长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方家长心急如焚,怕孩子吃不了那苦;日方家长则坦然观之。据报道说,其中一位日方官员,也是参加训练的儿童家长,在观看这次训练中,恰巧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这位家长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安,最后独自驱车离去。
上面的这则报道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的这些“小皇帝”们生活在父母为其营造的小安乐窝内,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趋于奢侈的生活,以至于缺乏适应逆境的能力,不能吃苦,性格懦弱,缺乏毅力等。这些,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教育家卢梭提出:“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在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被誉为“国母”的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的教育模式,让幼小的宋氏姐妹“沐浴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让她们去淋冰凉的春雨;去忍饥挨饿,去进行意志、毅力训练。以至于宋庆龄在一生中能保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风亮节,受到世人尊敬。
对待今天的孩子,人们往往百依百顺,娇惯、溺爱他们,明知这样不好,却找不出好的、有效的教育方法来。
针对这几种情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可望抛砖引玉:
1.不给孩子提供悠闲、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免让其产生惰性、依赖心理。
2.生活中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提出问题,让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父母不在家,你起床后应怎样做?”“家中突然起火,只有你一人在家,你该怎样?”等等,但在实施这一点时,家长应该注意幼儿安全,消除不安全隐患。
3.在父母的带动下,参加体育锻炼,晨起跑步,经受烈日酷暑、远足等,锻炼幼儿的身体和意志。
(三)关注儿童成长——我的育儿尝试
1.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每每遇到有代表性的日子(出生、满月、生日、入园日等),就给孩子拍一些纪念性的照片,在照片旁边配上一段文字说明,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长状况,能力的发展状况都作一下记载,可谓一本小小的成长史吧。
2.不娇惯、纵容。孩子稍微懂事了,就对他严格要求,对其一些无理要求不予满足,且从不心慈手软。
3.家人的统一要求。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达成共识,而不是爸爸要他往这,妈妈要他往那,让孩子无所适从。
4.尊重、信任孩子。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问一问孩子该怎么办,让孩子帮助想办法,既尊重孩子的愿望,又发展了其思维力。
总之,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实施准确、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复杂而漫长的。
关键词:儿童 家庭教育 助长剂
对儿童而言,家庭生活将伴随其一生,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已在儿童成长的世界中潜滋暗长,正如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这样说:“家庭生活在儿童成长的每一个时期,以及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毋庸置疑,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材的“助长剂”,家庭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我认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两点是:环境与教育。
一、环境的影响是潜在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其可塑性、模仿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时期,不同的环境对幼儿有着不同的影响。可往往这点又是不被家长所重视的——他们有时只在意你教会孩子几首儿歌,他教会孩子认多少个字,片面地以此来衡量幼儿,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其实,个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部分是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一)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包括:邻居、小伙伴、常接触的成人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于性格有待形成的幼儿来讲,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帮助幼儿去正确对待外部环境是很重要的。
早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的母亲,看到自家的邻居品行不好,小小的孟子也常常效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毅然搬到别处去住,后来又两移其所,世人才有“昔孟母,择邻处”的美谈。这就告诫我们:幼儿是天真无邪的,他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帮他们分辨是非曲直,教会他们去了解和认清周围环境,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二)家庭氛围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间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一个榜样的作用,它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如果父母经常吵架,脏话不断,吵骂不分场合,不避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养成易烦易燥、孤僻的性格。调查表明,家庭成员不和,父母素质差异(说谎、粗野、行为不端等)导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的占很大一个比例,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一大祸端。
二、家庭教育的多元化,造就了不同的人,家庭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在不断探求好的思路。特别是当今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文化层次相对来说偏高,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笔者从事近二十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接触,发现并总结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好的方法,同时,也看到家庭教育也走进了一些误区。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家教体会(自己也是一名幼儿家长),来谈一下家庭教育,期望与家长共勉。
(一)发现儿童智慧的萌芽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最初的想法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龙”或“凤”。于是,便想方设法来进行智力投资:购图书、买钢琴、上电脑,一有闲暇时间,就教孩子来学这学那,经过一段时间的盲目“折腾”之后,发现没什么大的收获,甚至于孩子产生了厌烦心理,这样家长就一改往日的热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最后导致家长失望、孩子自卑。
作为家长,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不难发现孩子有一些闪光点,哪怕是瞬间的,也应及时抓住,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家长应该有自信心:“我的孩子能行!”不轻易地给孩子下这样的结论:“你不行!”家长要充分肯定和信任孩子,不失时机地进行孤立。其次,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去创造、开拓。
享誉世界的印度大诗人、大作家泰戈尔,一生创造了50多部诗集,20多种戏剧,2000多首歌,100多部小说,2500幅画,在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与其父亲的宽容,不干涉自由和极度的信任是不无关系的。在泰戈尔的童年时代,曾跟随父亲长途跋涉四个月,去喜马拉雅山旅行,其目的是把他那颗稚嫩的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去。在旅行途中,为了唤起小泰戈尔的自信和责任感,父亲把钱财让他来管,并让他负责为昂贵的金钟上弦。有一次因上弦太紧,不得不送去修理,父亲却丝毫没有责怪他。当到达喜马拉雅山时,面对皑皑白雪、涓涓细流,小泰戈尔惊喜万分,他随心所欲的在山间畅游。父亲从不阻拦,他认为,不能随意地扼杀幼儿的情趣。以至于这旅行的四个月,为泰戈尔以后博大的情感和博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父亲的因势利导,使其受益终生。
(二)教幼儿适应生活的顺境和逆境,让幼儿学会面对挫折和苦难
国内外新闻媒体有过这样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儿童进行的野战训练中,中国儿童出现了身体不适,不敢面对饥饿、寒冷,自理能力差等情况,而日本儿童在困难重重的训练中勇往直前。面对这次训练,两国儿童家长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中方家长心急如焚,怕孩子吃不了那苦;日方家长则坦然观之。据报道说,其中一位日方官员,也是参加训练的儿童家长,在观看这次训练中,恰巧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这位家长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安,最后独自驱车离去。
上面的这则报道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的这些“小皇帝”们生活在父母为其营造的小安乐窝内,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趋于奢侈的生活,以至于缺乏适应逆境的能力,不能吃苦,性格懦弱,缺乏毅力等。这些,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教育家卢梭提出:“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在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被誉为“国母”的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制定了现代型的“斯巴达——基督教”的教育模式,让幼小的宋氏姐妹“沐浴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让她们去淋冰凉的春雨;去忍饥挨饿,去进行意志、毅力训练。以至于宋庆龄在一生中能保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风亮节,受到世人尊敬。
对待今天的孩子,人们往往百依百顺,娇惯、溺爱他们,明知这样不好,却找不出好的、有效的教育方法来。
针对这几种情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可望抛砖引玉:
1.不给孩子提供悠闲、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免让其产生惰性、依赖心理。
2.生活中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提出问题,让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父母不在家,你起床后应怎样做?”“家中突然起火,只有你一人在家,你该怎样?”等等,但在实施这一点时,家长应该注意幼儿安全,消除不安全隐患。
3.在父母的带动下,参加体育锻炼,晨起跑步,经受烈日酷暑、远足等,锻炼幼儿的身体和意志。
(三)关注儿童成长——我的育儿尝试
1.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每每遇到有代表性的日子(出生、满月、生日、入园日等),就给孩子拍一些纪念性的照片,在照片旁边配上一段文字说明,将孩子的健康状况,生长状况,能力的发展状况都作一下记载,可谓一本小小的成长史吧。
2.不娇惯、纵容。孩子稍微懂事了,就对他严格要求,对其一些无理要求不予满足,且从不心慈手软。
3.家人的统一要求。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达成共识,而不是爸爸要他往这,妈妈要他往那,让孩子无所适从。
4.尊重、信任孩子。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问一问孩子该怎么办,让孩子帮助想办法,既尊重孩子的愿望,又发展了其思维力。
总之,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实施准确、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复杂而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