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五大内涵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012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已经实现大突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话题也成为各大传媒的焦点,而对“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也众说纷纭。社会责任的理论边界、实践推进、管理体系等话题热闹非凡的同时不免让观者目眩神迷。但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就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朵新生之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在盛放前便已枯萎,最终昙花一现。因此,在这个时候,探讨一下什么是“科学的社会责任观”非常必要,本刊也从本期开始推出“融慧责任视点”栏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边界、中央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涉及的各种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正如已故的著名管理学教授苏曼德拉·戈沙尔所指出的,坏的管理理论正在毁坏优秀的商业实践。最大化股东价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经济学信条作为真实的指导原则在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大行其道。“实际上,我们已经把管理学简化成一种‘物理学’,人在其中即使有作用,也被认为是完全受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定律来控制。”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反思,当前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接受程度是异乎寻常的,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各方对社会责任内容理解的分歧程度同样异乎寻常。有的学者列出了企业需要对无所不包的利益相关方所履行的无所不包的责任内容;有的学者大声疾呼我们要重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所谓名言“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为股东赚钱”;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戈沙尔指出:同物理学不同,管理学理论能够“自我实现”。因此,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已经成为当前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专栏中选择“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作为栏目开篇的内在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观,是指社会和企业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立场与基本观点。企业社会责任观,是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和广义制度投资,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观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和企业家的行为选择,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和变革;对社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观会对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完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和未来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具体演进。下面,我结合自身的社会责任工作实践,具体阐述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五方面内涵。
  
  一、坚持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对社会负责任,要以企业行为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福利为标准,而不能单纯考虑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目前流行的社会责任观确实如一部分学者所言“多了一些感性的期待,少了一些理性的认知”,大多止于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以企业捐赠为例,如果着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的高度,可以说目前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在相当程度上误导了企业家们的资源配置,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被迫从事其并不具有优势的社会决策,或者未能将弥足珍贵的爱心资源投向最具社会福利创造潜力的组织和项目,甚而催生了具有不良动机的企业领导层以支持公益事业为幌子将资源投向特定利益人的交易行径。
  
  二、坚持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核心是指企业以新的方式开展正常运营,而不是企业的额外业务。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内生于企业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运营过程。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感谢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的哲思和提醒。“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开展正常运营的应有方式,而不是外在于正常运营过程的额外活动。”当然,我们需要对企业运营的应有方式有深刻的认识。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绝不应抽象地理解为实现股东利润目标的方式与手段,而是要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个企业运营对人和自然产生影响的过程,和内生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与人发生社会交往的过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内生于运营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三、坚持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边界
  
  如果认可社会价值创造结果的判断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增进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科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就必须深刻理解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的具体方式和内在机理。企业行为增进社会福利至少具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创造社会福利,或者说通过实现企业的核心社会功能而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二是通过优秀的企业公民行为(遵守法律的基本的道德义务)和有效管理内生于提供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而实现和增进社会福利。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确保企业的核心社会功能的充分实现,这是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二是对利益相关方履行“底线责任”(遵守法定义务和坚守道德底线)和“共赢责任”(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创造综合价值)。
  
  四、坚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推动管理实践的深远变革。与传统的股东利润目标管理模式相比,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实现了四大转变:管理框架从股东价值本位,转向社会价值本位;管理目标从追求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价值最大化,转向追求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管理方式从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转向合作创造综合价值;管理假设从视企业为股东实现其利润目标的生产组织,转向视企业为不同社会主体实现其多元价值追求的社会平台。
  
  五、坚持弘扬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与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治理机制相并列的重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它是企业基于内生的道德动力,通过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与创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利益相关方合作创造综合价值潜力,促进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运作,弥补可能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论断,指出通过充分发挥公司和利益相关方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可能出现的市场、政府和社会失灵,增进社会福利。这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实现从“三重底线义务”向“三重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李伟阳: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处处长)
其他文献
当前各类新兴传播媒介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行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电视台记者所沿用的传统采访理念与采访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处境愈显艰难。面对这一状况,传统媒体要想重焕生机,则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媒体转型与融合。本文从内容融合、渠道融合、结构融合3个角度,
<正>1、颁奖路上,奖项即将揭晓2、&#39;交头接耳&#39;3、一大早赶来开会4、结交新朋友5、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为领袖型企业颁奖
期刊
自2001年以来,诺维信连续7年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生物技术板块中名列第一位;在世界酶制品市场达到近50%的市场占有率,一个只有5000余人的跨国公司却有着5000多项被批准和申请
如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微信、微博、抖音、快手、YY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兴起,活跃在受众视线范围内,给受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产品在出版业内的不断深入应用,图书出版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打造精品图书,是策划编辑的使命和任务。本文通过阐述策划编辑在选题、编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高校媒体面临顶层设计不到位,融媒发展动力不足;“两微一抖”成标配,平台泛滥传播力欠佳;优质内容稀缺,新闻素材获取被动等发展困局。媒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