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对心理素质认识不足、心理素质教育环境不理想和自我意识薄弱等问题。所以,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创设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环境、加强自我意识培养、培养自信心善于自我激励、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沟通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等具体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之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健康、会发展的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完整的社会人,较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 大学生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b)-0239-01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产生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一定问题,作者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对心理素质认识不足
诚然,大学生提高了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但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提高的方法和心理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尚不足。同时,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大学生较少与老师和同学谈及心理问题,忌讳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心理问题易被认为是“精神病”,以至于有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高压力、精神无法集中等心理问题时,不敢去做心理咨询。这些不正确额的认识,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1.2 心理素质教育环境不理想
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与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如果一所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时间不长,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心理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相对薄弱,加之医学生对心理问题比较敏感和认识不足,难以为深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1.3 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意志、情感、自我意识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自我管理、自我培养是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相结合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注意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那么难以加强其自我意识,难以提高心理素质,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
2 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要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之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健康、会发展的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完整的社会人。
2.1 创设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环境
环境能够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倾向于积极乐观向上,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在环境因素中,校风、班风和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也是作重要的因素。目前,多数高职高专设有心理咨询机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大宣传,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大力推广,使心理咨询步入学生心中,逐步消除负性心理状态甚或身心疾病。在环境创设和完善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之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不断提高和优化整体心理素质。
2.2 加强自我意识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能级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有机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新阶段,不仅能够很好地认识外部世界,更着重于从内部认识自己。随着个体经验的增加,每个人的心理结构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改变个人的自我观念,客观评价和理性认识自我,往往是心理咨询及其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和思想决定其具体行为,都有主动调整自我心理结构的潜力和能动性,不过心理素质高的人善于保持自我心理结构的相对稳定,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能合理定位。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应做到:(1)利用榜样的力量提高自我意识。因为人的行为和情感与自我意象即榜样是相吻合的,自我意象是通过训练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根据大学生自己并结合自我期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素质。(2)尊重与要求并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这既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有利条件。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前提下提出具体要求,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3 培养自信心,善于自我激励
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顺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容易保持自信心,相反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心往往较为困难。培养自信心,善于自我激励,是建立在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基础之上的,并且通过自我激励,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其自信心,促进自我激励的产生。相反,过分的批评与指责,会挫败其自信心,毁灭自我激励。实际操作中,要将表扬和鼓励、批评与指责结合起来,不得偏颇,要恰当灵活加以应用,以调动保持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基本原则。
大学生正值自我的不断发展时期,对自己的认识容易出现动摇。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要求大学生对自身经验持一种开放和包容态度,要从经验中吸取有利于日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要随意弯曲和否认经验;同时,要善于不断调整自我认识和期望,使之与实际经验保持一致,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
2.4 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沟通,完善心理素质
人不可能预知生后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事情,但可以适应它,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自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要求大学生必须以个性恒定为中心,积极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不要以自私的态度去要求别人怎么做,这样有利于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信念、心态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是一个彼此认识、认可和接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正确的行为,善于在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对方,求同存异。积极的行动会产生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会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敢于抛弃不可能观念,培养乐观精神,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在沟通中达到共识,会使人具有团结合作的能力。
2.5 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和提供思维能力,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更是强化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以收敛性思维为支持。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具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力量是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创造性思维。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倡导独立思考,独立地去理解、分析、提问各种问题,以发展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发表意见,克服不求甚解、迷信权威等观念。要开拓学习领域,积累和丰富知识,要从不同方面看待和分析同一问题,多角度的思维和立体多层次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恒,吴霞明.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1):10.
[2] 詹启生.成功心理素质教育可实施路径的探索—— 以天津大学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成功心理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1):120-124.
[3] 王久梅,刘素婷.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7):109-110.
关键词: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 大学生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b)-0239-01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产生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一定问题,作者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对心理素质认识不足
诚然,大学生提高了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但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提高的方法和心理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尚不足。同时,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大学生较少与老师和同学谈及心理问题,忌讳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心理问题易被认为是“精神病”,以至于有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高压力、精神无法集中等心理问题时,不敢去做心理咨询。这些不正确额的认识,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1.2 心理素质教育环境不理想
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与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如果一所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时间不长,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心理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相对薄弱,加之医学生对心理问题比较敏感和认识不足,难以为深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1.3 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意志、情感、自我意识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自我管理、自我培养是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相结合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注意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那么难以加强其自我意识,难以提高心理素质,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
2 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要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之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健康、会发展的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完整的社会人。
2.1 创设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环境
环境能够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倾向于积极乐观向上,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在环境因素中,校风、班风和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也是作重要的因素。目前,多数高职高专设有心理咨询机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大宣传,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大力推广,使心理咨询步入学生心中,逐步消除负性心理状态甚或身心疾病。在环境创设和完善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之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不断提高和优化整体心理素质。
2.2 加强自我意识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能级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有机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新阶段,不仅能够很好地认识外部世界,更着重于从内部认识自己。随着个体经验的增加,每个人的心理结构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改变个人的自我观念,客观评价和理性认识自我,往往是心理咨询及其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和思想决定其具体行为,都有主动调整自我心理结构的潜力和能动性,不过心理素质高的人善于保持自我心理结构的相对稳定,并积极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能合理定位。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应做到:(1)利用榜样的力量提高自我意识。因为人的行为和情感与自我意象即榜样是相吻合的,自我意象是通过训练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根据大学生自己并结合自我期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素质。(2)尊重与要求并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这既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有利条件。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前提下提出具体要求,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3 培养自信心,善于自我激励
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顺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容易保持自信心,相反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心往往较为困难。培养自信心,善于自我激励,是建立在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基础之上的,并且通过自我激励,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其自信心,促进自我激励的产生。相反,过分的批评与指责,会挫败其自信心,毁灭自我激励。实际操作中,要将表扬和鼓励、批评与指责结合起来,不得偏颇,要恰当灵活加以应用,以调动保持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基本原则。
大学生正值自我的不断发展时期,对自己的认识容易出现动摇。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要求大学生对自身经验持一种开放和包容态度,要从经验中吸取有利于日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要随意弯曲和否认经验;同时,要善于不断调整自我认识和期望,使之与实际经验保持一致,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
2.4 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沟通,完善心理素质
人不可能预知生后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事情,但可以适应它,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自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要求大学生必须以个性恒定为中心,积极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不要以自私的态度去要求别人怎么做,这样有利于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信念、心态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是一个彼此认识、认可和接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正确的行为,善于在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对方,求同存异。积极的行动会产生积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思维会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敢于抛弃不可能观念,培养乐观精神,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在沟通中达到共识,会使人具有团结合作的能力。
2.5 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和提供思维能力,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更是强化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以收敛性思维为支持。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具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力量是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创造性思维。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倡导独立思考,独立地去理解、分析、提问各种问题,以发展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发表意见,克服不求甚解、迷信权威等观念。要开拓学习领域,积累和丰富知识,要从不同方面看待和分析同一问题,多角度的思维和立体多层次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恒,吴霞明.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1):10.
[2] 詹启生.成功心理素质教育可实施路径的探索—— 以天津大学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成功心理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1):120-124.
[3] 王久梅,刘素婷.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