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物理的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观察;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76—01
  高中物理相对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对于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没有头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学习高中物理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高听课效率
  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笔者认为,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课前预习。因为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的有关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简明扼要地进行记录,要记下教师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性的见解,以便课下对教学内容复习和消化。
  二、要重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要注重把这两种实验都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当“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循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处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三、要善于观察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大多勤于观察,且善于观察。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渗透教学各个环节,例如在绪言课中,教师演示了小铁球的碰撞现象,有的学生不仅单纯地观察到了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的现象,而且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球碰撞两个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三个球碰撞两个球又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勤于观察并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
  四、要勤于思考
  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要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分析它满足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
  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学生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较多,每学过一个概念,都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公式,要力图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首先审题要清晰,研究对象是谁?物理情境是什么?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研究?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将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
  五、正确处理好练习题
  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决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当然,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方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这也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现代武器系统上常用的音圈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一种以BUCK开关芯片为核心,基于BUCK拓扑结构的线性负反馈的驱动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电机控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3—0080—01  兴趣是人们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致力于学习、做事成功的前提条件,体育课也同样需要兴趣,离开了学生的兴趣,体育课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了生机。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体育运动,使体育学习成为他
近几年来,脑卒中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1].国内已进行了研究[2],但这方面资料较少.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健康、快乐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并且
文章指出一些高校馆由于不能合理地协调好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之间的关系,以致引发出读者服务中的务虚现象,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阐述应区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实行按需
文章从人才观念、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