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广泛性、本土化。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文章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钢琴;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03—0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所创。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和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对音乐和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1924年奥尔夫与他的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本理念
(一)综合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概括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ous,意思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 。他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讲道:“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还认为,语言和动作从来就是音乐的源泉的综合性思想。
(二)即兴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当由游戏入手,“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2 他强调,“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当以节奏形式作为支柱,然后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3 在即兴表演中,他特别重视统一而生动的节奏感,“节奏性的固定音型,对于一切形式的即兴都具有最重大的意义。”
(三)参与性
奥尔夫强调,要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作曲的音乐实践亲身体验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自发手段,所以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广泛性
奥尔夫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写道:“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面对多大的孩子都有教学内容,如:音乐、舞蹈、打击乐、乐器制造等等。奥尔夫的课堂形式生动活泼、操作方式又通俗易懂,让看的人不由得参与其中,一起娱乐,一起接受教育,包括大人、家长,他们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老年人精神焕发,使年轻人更加朝气蓬勃,使小朋友恢复原有的童贞。奥尔夫本人也曾说明过:例如《学校音乐教材》的第四、第五卷中的不少教材,就远远并非针对儿童所作,而对成年人才更为有效。所以说,奥尔夫教学不仅仅只适合于儿童,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五)本土化
奥尔夫将音乐教育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土壤中,他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就吸收了大量德国南部拜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谚语和舞蹈音乐。他提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强调要把奥尔夫教学方法“当作是一种教育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的应用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以前没有弹过钢琴,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钢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他们的手指都比较僵硬,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已经不适合高强度的手指技能训练。因此,本人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乐理知识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作出人间奇迹”。乐理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在钢琴小组课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应该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五线谱上:
方案一:教师准备五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来充当五线谱。教师来说音高位置,让学生们自己当做音符,在五线谱上跳着找相对应的位置,学生在不断地找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五线谱也找准了自己的音高位置。
方案二:通过手来认识五线谱。教师拿出手问学生:“手有几条线,几个间?”再分别在手指上贴上贴片,问学生贴片在哪个间、那条线上?分别是什么音?也可以让学生来贴贴片,其他学生来唱唱名。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五线谱。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比如说:人的行走、说话、唱歌、跳舞,鸟儿歌唱,风雨声等,总之,节奏无处不在。节奏训练过程如果比较枯燥,学生一般都不会感兴趣,效果肯定不佳。节奏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与生活中的自然节奏相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符时值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比如说四分音符要弹奏一拍,学生不知一拍有多长、在钢琴上弹奏多长时值。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所以我们就要从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和自然界的声响入手,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节奏。
方案一: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
比如:二分音符的节奏X一 模仿小猫的叫声(喵一);
四分音符的节奏XX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
八分音符的节奏XXXX 模仿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X XXX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哒哒哒哒);
切分音节奏XXX 模仿母鸡叫(咯咯咯);
三连音节奏XXX模仿敲门的声音(咚咚咚);
附点音符X ·X 模仿知了唱歌声(知·了)。
这种教学使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学生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响声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增强了学习弹奏钢琴的自信心。
方案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
比如:X X|X X| X X| X X|请—个学生按节奏走,让学生通过走动来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请—个学生按节奏小跑步,让学生通过跑来感受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三)技能训练
波兰伟大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说:“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钢琴家随时可以支付的艺术存款就是技巧。金钱对于一个上流人物只不过是一种相当有用的身外之物,技巧却是钢琴家必须得装备”。对于初学钢琴的学习者,技巧的学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技能训练时,首先要从感性上入手,在教学内容上降低一定的难度,使练习过程变的有趣起来。
如1: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作比喻,手腕断奏像拍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触键时间短,有弹性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教给学生怎样去弹奏断奏便于他们模仿。
如2:穿指的练习,让学生想象火车穿山洞的样子。让学生的手呈拱形好比山洞,大拇指在山洞中来回移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找两位同学用手搭成一个拱形,其他同学踩着节奏穿过拱形的门。
以上就是笔者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的各种律动和游戏。在这样充满愉快氛围的钢琴课中,学生能够从心底消除恐惧感和厌恶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来掌握知识和技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廖乃雄编译.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3]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12).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钢琴;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03—0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所创。它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和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对音乐和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1924年奥尔夫与他的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本理念
(一)综合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概括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ous,意思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材料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 。他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礼上讲道:“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还认为,语言和动作从来就是音乐的源泉的综合性思想。
(二)即兴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当由游戏入手,“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2 他强调,“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当以节奏形式作为支柱,然后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3 在即兴表演中,他特别重视统一而生动的节奏感,“节奏性的固定音型,对于一切形式的即兴都具有最重大的意义。”
(三)参与性
奥尔夫强调,要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作曲的音乐实践亲身体验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自发手段,所以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广泛性
奥尔夫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写道:“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面对多大的孩子都有教学内容,如:音乐、舞蹈、打击乐、乐器制造等等。奥尔夫的课堂形式生动活泼、操作方式又通俗易懂,让看的人不由得参与其中,一起娱乐,一起接受教育,包括大人、家长,他们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老年人精神焕发,使年轻人更加朝气蓬勃,使小朋友恢复原有的童贞。奥尔夫本人也曾说明过:例如《学校音乐教材》的第四、第五卷中的不少教材,就远远并非针对儿童所作,而对成年人才更为有效。所以说,奥尔夫教学不仅仅只适合于儿童,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五)本土化
奥尔夫将音乐教育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土壤中,他在《学校音乐教材》中就吸收了大量德国南部拜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谚语和舞蹈音乐。他提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强调要把奥尔夫教学方法“当作是一种教育原理,它可能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音乐和语言的传统,并使之对他们的教育起有益的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的应用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以前没有弹过钢琴,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钢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18—20岁左右,他们的手指都比较僵硬,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已经不适合高强度的手指技能训练。因此,本人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乐理知识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作出人间奇迹”。乐理教学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在钢琴小组课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教授应该以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五线谱上:
方案一:教师准备五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来充当五线谱。教师来说音高位置,让学生们自己当做音符,在五线谱上跳着找相对应的位置,学生在不断地找位置的过程中,认识了五线谱也找准了自己的音高位置。
方案二:通过手来认识五线谱。教师拿出手问学生:“手有几条线,几个间?”再分别在手指上贴上贴片,问学生贴片在哪个间、那条线上?分别是什么音?也可以让学生来贴贴片,其他学生来唱唱名。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五线谱。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比如说:人的行走、说话、唱歌、跳舞,鸟儿歌唱,风雨声等,总之,节奏无处不在。节奏训练过程如果比较枯燥,学生一般都不会感兴趣,效果肯定不佳。节奏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与生活中的自然节奏相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音符时值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比如说四分音符要弹奏一拍,学生不知一拍有多长、在钢琴上弹奏多长时值。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所以我们就要从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和自然界的声响入手,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节奏。
方案一:模仿生活中的自然声响。
比如:二分音符的节奏X一 模仿小猫的叫声(喵一);
四分音符的节奏XX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
八分音符的节奏XXXX 模仿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X XXX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哒哒哒哒);
切分音节奏XXX 模仿母鸡叫(咯咯咯);
三连音节奏XXX模仿敲门的声音(咚咚咚);
附点音符X ·X 模仿知了唱歌声(知·了)。
这种教学使学生对音符的时值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学生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响声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增强了学习弹奏钢琴的自信心。
方案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
比如:X X|X X| X X| X X|请—个学生按节奏走,让学生通过走动来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请—个学生按节奏小跑步,让学生通过跑来感受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
(三)技能训练
波兰伟大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说:“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钢琴家随时可以支付的艺术存款就是技巧。金钱对于一个上流人物只不过是一种相当有用的身外之物,技巧却是钢琴家必须得装备”。对于初学钢琴的学习者,技巧的学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技能训练时,首先要从感性上入手,在教学内容上降低一定的难度,使练习过程变的有趣起来。
如1: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作比喻,手腕断奏像拍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触键时间短,有弹性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教给学生怎样去弹奏断奏便于他们模仿。
如2:穿指的练习,让学生想象火车穿山洞的样子。让学生的手呈拱形好比山洞,大拇指在山洞中来回移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找两位同学用手搭成一个拱形,其他同学踩着节奏穿过拱形的门。
以上就是笔者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设计的各种律动和游戏。在这样充满愉快氛围的钢琴课中,学生能够从心底消除恐惧感和厌恶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来掌握知识和技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廖乃雄编译.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3]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