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海外抄底油气资源,或是国内民营油服企业更具可行性的突围路径
中国知名民营油田服务企业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353.SZ,下称杰瑞股份)近日因向伊朗出口美国生产的油田设备而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制裁名单。
这一遭遇令国内同样处于石油业寒冬之中的同行们唏嘘不已——油价低迷导致的经营压力让禁运市场的诱惑更加难以抗拒。
美国商务部3月发布的文件称,该机构已掌握确凿证据,表明杰瑞股份曾多次违反联邦政府的《出口管制条例》(EAR),向美国实施禁运的伊朗出口油田设备,因此被商务部列入“最终客户审查”制裁名单。
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再从美国进口部件和配件用于产品制造和销售时将受到严格限制。
杰瑞股份于3月24日至4月18日停牌,并发布公告称上述事件仅影响公司个别业务板块,且不影响公司产品和服务对美国的出口。
然而,早已实现全球布局的杰瑞股份,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一度几乎与国内持平,为何要冒被制裁的风险进入伊朗市场?
国际油价的长期低迷对油服行业的巨大压力无疑是主因。随着国际油价从2014年末以来的断崖式下跌,无论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还是在全球作业的几大石油巨头,业务均大幅减少,使得油服公司承压巨大。
2015年,杰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8.27亿元,同比下降36.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滑87.94%。
北美一家著名中资背景石油公司的董事告诉《财经》记者,此前向北美销售设备的油服企业目前价格被压得很低。“设备这块已经很艰难,尤其是压裂相关的,后面可能更惨。”该董事说。
而伊朗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市场,除出口油气外,其油田服务市场也很巨大。因此杰瑞股份等中国油服公司希望将伊朗发展成重要海外市场。
杰瑞股份是试图在低迷油价中实现突围的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群体的缩影。随着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将预测的油价反弹时间推后,各大石油公司不断削减资本支出和裁员,下游的油服行业日益滑入深冬。
BP集团CEO戴德立日前表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之际,重要的是不仅要适应当前的严峻形势,还要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做好准备。国际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国民油井(NOV)等全球主要油服巨头都已陷入利润严重下滑乃至大幅亏损境地。
“国际油价反弹可能需延长到两年以后,当供求关系达成较大平衡后,油价可能会维持在50美元-70美元/桶的水平。”旭升孚翠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旭东向记者指出。因此,油企们对市场的判断更加谨慎。
曾任埃克森美孚勘探开发研究公司高级地质师的尹旭东认为,在可见的将来,类似2002年到2013年投资回报率高达200%-1000%的黄金时代将再难重现。
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在油价低谷大批离场,更为油服企业的“项目荒”雪上加霜。国有油服企业尚且“吃不饱”,更遑论民营油服企业。
但低谷同时孕育着突围的机遇。多位民营油企高管向《财经》记者指出,民营油服企业依据不同优势,已呈现大致两种突围方式。
首先是设立能源投资基金,努力进入油气行业上游,并通过投资海外资源抄底。另一方面,部分拥有深厚国内市场资源的企业,则开始着手整合上下游资源,由服务商和制造商向平台企业转型。
国外的突围机遇依赖市场周期的轮回,还在于资产质量、资本力量、团队素质等市场要素。国内的突围机遇则依赖政策的放开。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将逐渐改革,剥离油服等辅业,转而外包给市场。
然而,对普通民营油服企业而言,国内机遇目前仅为趋势性而非普适性——尽管服务和装备市场放开外包,民企在初期也难言优势。因此,“向上、向外”,或是国内民营油服企业更具可行性的突围路径。
通过收购油气资产进入上游已成当前低油价压力下油服公司突围的主要选择之一。中国民营油服公司传统上的主要市场也是海外市场,因此多数公司的做法是设立能源投资基金,投资收购海外油气资产而非石油公司,并借此进行抄底。
在国际市场上,国际石油公司(IOC)作为油公司,原本十分忌讳油服公司与他们一样去收购油气资源,因为这样油公司的某些优势将不复存在。但现在油价腰斩,界限早已变得模糊。
例如在马来西亚,全球两大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近期都去收购油田区块,但签的是服务合同而非产品分成合同(PSC)。实际等于业主拿到了PSC合同,然后再以服务合同形式转包给服务商。
油价大跌使油气田的评估价值大幅降低,全球各区域石油市场也陆续开始洗牌,由此增加了可收购的标的。
例如,北美中小型石油公司开发非常规油气的运作模式是先大举融资,然后大规模钻井开发,因此负债率一般会接近40%-50%,部分公司甚至高达70%以上。但这种高负债模式让中小公司在低油价下很容易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2015年,北美已经有42家企业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总金额达172亿美元。2016年初又有两家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
市场持续担心,2016年可能会有更多北美中小油气公司破产或重组。而这些破产中小公司释放出的资产就可成为中国民营油企的收购标的。
国内民营石油公司与油服公司也已纷纷出手。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600759.SH,下称:洲际油气)刚刚宣布拟以82亿元间接控制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多个油气资产。
由地产转型石油的烟台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77.SH,下称新潮实业)也抓住机会于2015年5月和12月通过其美国孙公司收购了位于美国二叠盆地的油田(美国得克萨斯州Howard、Borden郡)资产100%权益。
油服行业则也开始着手在做服务的同时到上游收购资源,用资源带动整个业务链。 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191.SZ,下称潜能恒信)拟出资360万元与亚太能源、俊远投资及自然人于爱民共同设立天赋融亿能源基金,对油气领域进行股权投资。
身处经营压力之下的杰瑞股份也早已行动。公司在2016年2月已经携手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蓝色经济产业基金以及山东蓝色杰明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9.09亿元设立了油气产业投资基金,意图借此进入油气行业上游,从而打通整个油气产业链。
因此尹旭东指出,油服企业如欲进入上游,现在就应动手布局,否则待油价反弹后则可能落后。
所谓布局,并非立即着手收购资产,而指现在可以开始建团队、搭班子,然后评估各种标的资产。他认为,如各方面条件具备,此时进入上游市场仍可能获得15%-20%的投资回报率。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对油服辅业的陆续剥离,部分拥有深厚国内市场资源的企业,则开始着手整合上下游资源,由服务商和制造商向“高端制造+整合平台”模式转型。
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招标基本放开,打破了以前的内部垄断。2016年4月18日,中石化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并开创了供应链对企业(SC2B)的新电商模式。
上述两大变化标志着国家石油公司全面剥离和外包油田服务、装备以及相关原材料业务。面对这一巨大市场变革,国内民营油服企业纷纷开始调整自身以做出应对。
由于油价陷入低迷,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对油田服务的需求本就大幅下降,同时更不愿购买价格昂贵的高端油田设备,转而倾向让拥有此类设备的制造商直接提供所需服务。因此服务商开始不断降价甚至遣散员工,不愿再接单;制造商则开始被迫“服务商化”。
市场变革之下,传统的服务商和设备商均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以适应三大石油公司需求的各种变化。由此,渠道能力、议价能力和整合能力日益成为行业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将行业里众多小型制造商和服务商整合到一个平台,然后一站式提供油田需要的各种装备、零部件和服务,这既可满足油田需求也可令众多中小企业解困。
胜利油田的胜利方兰德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830952,下称方兰德)就正在转型成为这样一家油服领域的平台企业。
方兰德作为中石化胜利油田改制企业,凭借深厚的行业资源而独创的平台式经营模式属业界创新。该模式使方兰德即做设备研发制造商,也是集仓储、检测和物流一体化的生产服务性企业。
一方面,方兰德作为平台直接对接上游的油田公司。例如,中石化虽建立起工业电商平台,但其原则是储物于商,减少库存,未来未必会投建大规模仓储物流基地。对方兰德而言,这就是为客户提供仓储、检测、物流解决方案的商机,可让其与中石化平台相互补充。
另一端,方兰德构建“模块制”生产模式,整合吸纳众多中小制造商作为承担生产功能的“模块”,以类似计算机结构的形式构筑一个具有统一产品需求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的合作机制。“母板”提供基本功能,“模块”提供拓展功能,实现一种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此基础上,方兰德构建的平台企业模式是自主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模块制,把通过模块制节约的资源用在高端装备制造上。”董事长付秀荣对《财经》记者说。
带压作业车就是她所指的高端装备的代表。带压作业是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井、不放压的情况下进行起下管柱的一种先进井下作业技术。该技术能最大限度保护油气层和环境,有效将油田作业时间从一个月以上缩短到一周以下,同时有利于油气水井修复后的稳产和提高注水效率。
该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国际油田95%都是带压作业,是国际油田作业的主流方式,而国内应用比例却不到10%,主因就是少有企业能具备自主制造能力,进口价格则高达两三千万元一台。
因此付秀荣将方兰德的优势定位于品牌、市场竞争力、技术等,将其他普通的、低端的制造工作外包给众多小厂家,方兰德作为平台公司来把控品牌、技术、检测、服务等。目前在两大石油公司的其他油田均有一些与方兰德类似的平台企业开始整合上下游资源。
然而,民营油服企业在国内的突围机遇需要依赖政策的放开。三大石油公司剥离辅业的确向市场释放机会,但这一机遇可能会因复杂的历史惯性而大打折扣——保护主义仍一定程度存在。因此,目前的机遇还仅以趋势性为主,即使市场全部放开,民企并无竞争优势。
由于三大公司历史上均采取油公司与服务公司的一体化发展,大批服务公司隶属在总公司之下或以某种形式分拆上市。而这些公司实际是国内民营油服企业直接的竞争对手。
这些被剥离的服务公司尽管此前效率较低,但一旦被剥离,就面临严酷竞争,将会发挥出真正实力,而它们此前作为国企的人才和技术装备底子并非民企所能比,因此将对民营服务公司构成直接威胁。
同时,油服市场的完全放开尽管促进公平竞争,但可能会造成完全低价得标的价格战形势。“短期内很可能会有一个非常血腥的竞争环境,这个势难避免。”尹旭东说。
原因在于剥离出的公司毕竟底子较厚,技术较强,也可依靠内部关系获得余荫。这使它们有时肯咬牙压价,所以对底子薄的民企反而不利。例如在中东市场,一些民企在和中石油下属油服企业竞标时,往往败在价格战之下。
另一方面,油服企业如向上游突围,到海外抄底油气资源,也将面临各种挑战。向上游转型无疑是耗资巨大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纯粹的油服公司需具备资金、资产和团队三大必要条件。
雄厚的资金实力是进入上游的首要条件。大多数油服公司在进入上游前,本身已因油价低迷导致业务、市值双双下降,融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资金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而成功的核心是能够获取优质区块。获得的区块油气含量比需要与当地市场的需求和基础设施相契合。上述北美石油企业董事称,油价大跌后,好处是北美的常规油田可以买到了,以前是根本没有机会的。但还需综合考虑。应避免为收购而收购的盲目性,如果收购的资产不够优良或从拿资产到产生现金流的周期过长,反而会给自身现金流增加压力。
构建有效团队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所谓有效,就是有当地作业经验、当地人脉网络,熟悉当地地质条件、法律和文化的专业合作者,这些人才是团队的关键。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可能为公司构建一套优化系统,使公司今后和任何人合作都可以套用此系统,从而真正降本增效。Pioneer, Apache和康菲等公司每年的钻井效益都有提高,就是得益于创建的钻井管理系统。目前各大IOC和油服公司的裁员为此提供了好机会。
由此可见,对普通民营油服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何方突围都面临巨大挑战。但以可预见性而言,“向上、向外”或是更具可行性的突围路径。
中国知名民营油田服务企业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353.SZ,下称杰瑞股份)近日因向伊朗出口美国生产的油田设备而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制裁名单。
这一遭遇令国内同样处于石油业寒冬之中的同行们唏嘘不已——油价低迷导致的经营压力让禁运市场的诱惑更加难以抗拒。
美国商务部3月发布的文件称,该机构已掌握确凿证据,表明杰瑞股份曾多次违反联邦政府的《出口管制条例》(EAR),向美国实施禁运的伊朗出口油田设备,因此被商务部列入“最终客户审查”制裁名单。
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再从美国进口部件和配件用于产品制造和销售时将受到严格限制。
杰瑞股份于3月24日至4月18日停牌,并发布公告称上述事件仅影响公司个别业务板块,且不影响公司产品和服务对美国的出口。
然而,早已实现全球布局的杰瑞股份,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一度几乎与国内持平,为何要冒被制裁的风险进入伊朗市场?
国际油价的长期低迷对油服行业的巨大压力无疑是主因。随着国际油价从2014年末以来的断崖式下跌,无论中国的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还是在全球作业的几大石油巨头,业务均大幅减少,使得油服公司承压巨大。
2015年,杰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8.27亿元,同比下降36.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滑87.94%。
北美一家著名中资背景石油公司的董事告诉《财经》记者,此前向北美销售设备的油服企业目前价格被压得很低。“设备这块已经很艰难,尤其是压裂相关的,后面可能更惨。”该董事说。
而伊朗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市场,除出口油气外,其油田服务市场也很巨大。因此杰瑞股份等中国油服公司希望将伊朗发展成重要海外市场。
杰瑞股份是试图在低迷油价中实现突围的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群体的缩影。随着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将预测的油价反弹时间推后,各大石油公司不断削减资本支出和裁员,下游的油服行业日益滑入深冬。
BP集团CEO戴德立日前表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之际,重要的是不仅要适应当前的严峻形势,还要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做好准备。国际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国民油井(NOV)等全球主要油服巨头都已陷入利润严重下滑乃至大幅亏损境地。
“国际油价反弹可能需延长到两年以后,当供求关系达成较大平衡后,油价可能会维持在50美元-70美元/桶的水平。”旭升孚翠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旭东向记者指出。因此,油企们对市场的判断更加谨慎。
曾任埃克森美孚勘探开发研究公司高级地质师的尹旭东认为,在可见的将来,类似2002年到2013年投资回报率高达200%-1000%的黄金时代将再难重现。
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在油价低谷大批离场,更为油服企业的“项目荒”雪上加霜。国有油服企业尚且“吃不饱”,更遑论民营油服企业。
但低谷同时孕育着突围的机遇。多位民营油企高管向《财经》记者指出,民营油服企业依据不同优势,已呈现大致两种突围方式。
首先是设立能源投资基金,努力进入油气行业上游,并通过投资海外资源抄底。另一方面,部分拥有深厚国内市场资源的企业,则开始着手整合上下游资源,由服务商和制造商向平台企业转型。
国外的突围机遇依赖市场周期的轮回,还在于资产质量、资本力量、团队素质等市场要素。国内的突围机遇则依赖政策的放开。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将逐渐改革,剥离油服等辅业,转而外包给市场。
然而,对普通民营油服企业而言,国内机遇目前仅为趋势性而非普适性——尽管服务和装备市场放开外包,民企在初期也难言优势。因此,“向上、向外”,或是国内民营油服企业更具可行性的突围路径。
上游拉动
通过收购油气资产进入上游已成当前低油价压力下油服公司突围的主要选择之一。中国民营油服公司传统上的主要市场也是海外市场,因此多数公司的做法是设立能源投资基金,投资收购海外油气资产而非石油公司,并借此进行抄底。
在国际市场上,国际石油公司(IOC)作为油公司,原本十分忌讳油服公司与他们一样去收购油气资源,因为这样油公司的某些优势将不复存在。但现在油价腰斩,界限早已变得模糊。
例如在马来西亚,全球两大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近期都去收购油田区块,但签的是服务合同而非产品分成合同(PSC)。实际等于业主拿到了PSC合同,然后再以服务合同形式转包给服务商。
油价大跌使油气田的评估价值大幅降低,全球各区域石油市场也陆续开始洗牌,由此增加了可收购的标的。
例如,北美中小型石油公司开发非常规油气的运作模式是先大举融资,然后大规模钻井开发,因此负债率一般会接近40%-50%,部分公司甚至高达70%以上。但这种高负债模式让中小公司在低油价下很容易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2015年,北美已经有42家企业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总金额达172亿美元。2016年初又有两家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
市场持续担心,2016年可能会有更多北美中小油气公司破产或重组。而这些破产中小公司释放出的资产就可成为中国民营油企的收购标的。
国内民营石油公司与油服公司也已纷纷出手。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600759.SH,下称:洲际油气)刚刚宣布拟以82亿元间接控制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多个油气资产。
由地产转型石油的烟台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77.SH,下称新潮实业)也抓住机会于2015年5月和12月通过其美国孙公司收购了位于美国二叠盆地的油田(美国得克萨斯州Howard、Borden郡)资产100%权益。
油服行业则也开始着手在做服务的同时到上游收购资源,用资源带动整个业务链。 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191.SZ,下称潜能恒信)拟出资360万元与亚太能源、俊远投资及自然人于爱民共同设立天赋融亿能源基金,对油气领域进行股权投资。
身处经营压力之下的杰瑞股份也早已行动。公司在2016年2月已经携手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蓝色经济产业基金以及山东蓝色杰明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9.09亿元设立了油气产业投资基金,意图借此进入油气行业上游,从而打通整个油气产业链。
因此尹旭东指出,油服企业如欲进入上游,现在就应动手布局,否则待油价反弹后则可能落后。
所谓布局,并非立即着手收购资产,而指现在可以开始建团队、搭班子,然后评估各种标的资产。他认为,如各方面条件具备,此时进入上游市场仍可能获得15%-20%的投资回报率。
整合平台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对油服辅业的陆续剥离,部分拥有深厚国内市场资源的企业,则开始着手整合上下游资源,由服务商和制造商向“高端制造+整合平台”模式转型。
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招标基本放开,打破了以前的内部垄断。2016年4月18日,中石化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并开创了供应链对企业(SC2B)的新电商模式。
上述两大变化标志着国家石油公司全面剥离和外包油田服务、装备以及相关原材料业务。面对这一巨大市场变革,国内民营油服企业纷纷开始调整自身以做出应对。
由于油价陷入低迷,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对油田服务的需求本就大幅下降,同时更不愿购买价格昂贵的高端油田设备,转而倾向让拥有此类设备的制造商直接提供所需服务。因此服务商开始不断降价甚至遣散员工,不愿再接单;制造商则开始被迫“服务商化”。
市场变革之下,传统的服务商和设备商均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以适应三大石油公司需求的各种变化。由此,渠道能力、议价能力和整合能力日益成为行业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将行业里众多小型制造商和服务商整合到一个平台,然后一站式提供油田需要的各种装备、零部件和服务,这既可满足油田需求也可令众多中小企业解困。
胜利油田的胜利方兰德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830952,下称方兰德)就正在转型成为这样一家油服领域的平台企业。
方兰德作为中石化胜利油田改制企业,凭借深厚的行业资源而独创的平台式经营模式属业界创新。该模式使方兰德即做设备研发制造商,也是集仓储、检测和物流一体化的生产服务性企业。
一方面,方兰德作为平台直接对接上游的油田公司。例如,中石化虽建立起工业电商平台,但其原则是储物于商,减少库存,未来未必会投建大规模仓储物流基地。对方兰德而言,这就是为客户提供仓储、检测、物流解决方案的商机,可让其与中石化平台相互补充。
另一端,方兰德构建“模块制”生产模式,整合吸纳众多中小制造商作为承担生产功能的“模块”,以类似计算机结构的形式构筑一个具有统一产品需求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的合作机制。“母板”提供基本功能,“模块”提供拓展功能,实现一种高效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此基础上,方兰德构建的平台企业模式是自主高端装备研发制造+模块制,把通过模块制节约的资源用在高端装备制造上。”董事长付秀荣对《财经》记者说。
带压作业车就是她所指的高端装备的代表。带压作业是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井、不放压的情况下进行起下管柱的一种先进井下作业技术。该技术能最大限度保护油气层和环境,有效将油田作业时间从一个月以上缩短到一周以下,同时有利于油气水井修复后的稳产和提高注水效率。
该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国际油田95%都是带压作业,是国际油田作业的主流方式,而国内应用比例却不到10%,主因就是少有企业能具备自主制造能力,进口价格则高达两三千万元一台。
因此付秀荣将方兰德的优势定位于品牌、市场竞争力、技术等,将其他普通的、低端的制造工作外包给众多小厂家,方兰德作为平台公司来把控品牌、技术、检测、服务等。目前在两大石油公司的其他油田均有一些与方兰德类似的平台企业开始整合上下游资源。
向上、向外
然而,民营油服企业在国内的突围机遇需要依赖政策的放开。三大石油公司剥离辅业的确向市场释放机会,但这一机遇可能会因复杂的历史惯性而大打折扣——保护主义仍一定程度存在。因此,目前的机遇还仅以趋势性为主,即使市场全部放开,民企并无竞争优势。
由于三大公司历史上均采取油公司与服务公司的一体化发展,大批服务公司隶属在总公司之下或以某种形式分拆上市。而这些公司实际是国内民营油服企业直接的竞争对手。
这些被剥离的服务公司尽管此前效率较低,但一旦被剥离,就面临严酷竞争,将会发挥出真正实力,而它们此前作为国企的人才和技术装备底子并非民企所能比,因此将对民营服务公司构成直接威胁。
同时,油服市场的完全放开尽管促进公平竞争,但可能会造成完全低价得标的价格战形势。“短期内很可能会有一个非常血腥的竞争环境,这个势难避免。”尹旭东说。
原因在于剥离出的公司毕竟底子较厚,技术较强,也可依靠内部关系获得余荫。这使它们有时肯咬牙压价,所以对底子薄的民企反而不利。例如在中东市场,一些民企在和中石油下属油服企业竞标时,往往败在价格战之下。
另一方面,油服企业如向上游突围,到海外抄底油气资源,也将面临各种挑战。向上游转型无疑是耗资巨大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纯粹的油服公司需具备资金、资产和团队三大必要条件。
雄厚的资金实力是进入上游的首要条件。大多数油服公司在进入上游前,本身已因油价低迷导致业务、市值双双下降,融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资金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而成功的核心是能够获取优质区块。获得的区块油气含量比需要与当地市场的需求和基础设施相契合。上述北美石油企业董事称,油价大跌后,好处是北美的常规油田可以买到了,以前是根本没有机会的。但还需综合考虑。应避免为收购而收购的盲目性,如果收购的资产不够优良或从拿资产到产生现金流的周期过长,反而会给自身现金流增加压力。
构建有效团队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所谓有效,就是有当地作业经验、当地人脉网络,熟悉当地地质条件、法律和文化的专业合作者,这些人才是团队的关键。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可能为公司构建一套优化系统,使公司今后和任何人合作都可以套用此系统,从而真正降本增效。Pioneer, Apache和康菲等公司每年的钻井效益都有提高,就是得益于创建的钻井管理系统。目前各大IOC和油服公司的裁员为此提供了好机会。
由此可见,对普通民营油服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何方突围都面临巨大挑战。但以可预见性而言,“向上、向外”或是更具可行性的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