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障碍与调适探讨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中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要求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者的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任何一位劳动者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劳动者连起码的健康的心理承受力都没有,那么是不可能在存在着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个人其它素质的形成、发展和能力的发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但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也频有报道。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在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的观察研究中,我发现了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 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久而久之,心理障碍也随之产生,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的今天,社会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質要求在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空前增大,他们思考的问题很多,而往往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问题必然地反映到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之中,出现了不少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负面事件,给学生、家庭和学校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更多关注、高度警觉。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非障碍性心理问题(普通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演化为人格化的不良后果;二是障碍性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会演变成人格化的心理障碍,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心理问题,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且需要妥善解决的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及时矫正,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形成。那么精神障碍患者常见表现有哪些呢?据医学资料记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障碍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二、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化声、思维扩散、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观念等。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指妄想,是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主要包括被害妄、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
  3、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超价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三、情感障碍
  在精神疾病中,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三种形式,即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及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情感性质的改变,可表现为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正常人在一定的处境下也可表现上述情感反应,因此只有当此种反应不能依其处境及心境来解释时方可作为精神障碍症状。
  2、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包括情感不稳、情感淡漠和易激惹性。
  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包括情感倒错和情感幼稚。
  那么,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得出以下结论:
  1、自负心理
  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自恃自己某一方面如体育成绩较好而沾沾自喜,出现骄傲情绪.表现在学习中看不起别人,对教师的讲解、示范常常提反对意见,练习不积极认真,不愿接受教师的指导,说话口气大,但往往因困难和挫折而容易垂头丧气,“求胜心理”不稳定。对此类学生教师进行正面教育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觉得老师不相信他的能力,这种自负心理一旦产生,心理障碍也随之而来。
  2、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由于能力差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在平时学习时,和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同学相比较时,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运动能力不如别人,无法赶上其他同学,从而在练习时放不下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束手束脚结果导致各项活动都不想参加,提不起兴趣,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也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不愿进行有难度的技能活动。这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还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体育课上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爱表现自己,而练习中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技术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自卑心理也就会一直萦绕着他,此时心理障碍也随之而来。
  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心理现象,切实把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放在突出地位,是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务必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1、树立自信心。   针对上面说的学习成绩,心理障碍与家庭、社会态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打破它的首要任务是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首先是鼓励:老师、家长、社会应当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中学生毕竟只有十几岁,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有相当大的程度来自周围的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的评价。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多给予鼓励,少一些批评,是维护和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地措施,具体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这种谈话不能是以上对下的训话,而应当是平行的感情交流,这样一方面增进了情感,另一方面不适时机地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肯定,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通过这种谈话,可以消除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距离感,使老师和家长在学生中获得信任和威信,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认同感。广泛地鼓励与个别的谈话相结合,通过轻松的交流,适时的鼓励,可以使许多不听话的学生转化过来,激发出学生动力,当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信时,他们才能体现出他们特有的青春和阳光气息,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是批评的艺术:我们强调鼓励,不是说对学生的错误不批评,或者纵容。相反,学生的自尊心普遍较强,不甘居人后,适当的批评能够激发出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我们必须在批评时选择适当的方式、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内容。就方式来说,一般可以先肯定后批评,单纯的批评往往让学生难以接受,容易激发逆反心理,首先肯定一番,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学生的心情也放松下来,此时指出其錯误所在,学生往往乐于接受,并能及时主动地改正错误。就地点来说,尽可能避免在众人面前公开批评,即使公开批评也不可以点名,因为名字在学生的自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自尊心丧失,往往容易自卑,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此时要树立自信便十分困难了。就时间而论,一般不可以在矛盾激化时批评,此时学生心情激动,思维容易走入死胡同,批评不当容易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再进行批评,此时学生在心平气和之下,往往不用批评也会主动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就内容来说,批评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一次只批评一件事,多次错误可以分多次批评教育,不能一次批评几件事,更不能“翻旧帐”,累积起来“数罪并罚”,切忌把学生骂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自己毫无可取之处,满身都是错误,容易丧失自信心,或者认为你十分恨他,和你产生强烈的对抗、敌意情绪。这样学生的自卑感增强,由此心理障碍也就产生了,因此咱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艺术,欲扬先抑。
  第三,注意寻找闪光点:对于那些成绩长期不理想的学生,一方面要从学习上给予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寻找其自身的闪光点,使其重新评价自我,这样才有可能使他重新自我定位,树立自信。通过一些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共同劳动等,让这些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寻找到肯定自我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比如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但他很乐于助人,于是就应该创造一些机会,让他表现出来,并在班机和学校给予表扬,这样一来不仅他自身有了自信,同学也对他开始重新评价。又如,可以选择适当时间,诱导同学们将他们觉得想不通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和问题,公布到黑板上,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发表各自的见解,这些问题五花八门,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能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有独到之处,此时他们不仅能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而且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获得重新定位的机会,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极大帮助。
  第四,注意用爱心来感化:当前中学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如果教师、家庭能抓住机会,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在恶性循环中陷得较深的往往是成绩长期很差或家庭的构成特殊的学生。对于那些成长在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特别是目前农村普通中学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及时和足够关怀和爱护,往往成绩不理想,性格比较自闭,缺乏交流,自尊心很脆弱,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主动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关怀他们、爱护他们,满怀爱心以真诚去感化他们,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者一个简单的生日蛋糕,都可能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憾,对老师产生极大的信任,由此开始努力学习,跳出恶性循环。
  2、增强自制力和耐性。
  通过树立自信心,学生产生了要刻苦学习的决心,而十几岁的中学生往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这时必须帮助他们抓住机会,增强耐性,保持下去,稳步提高成绩,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成就感的获得:在这些学生取得一点进步之后,要适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进步,产生自我成就感。学生对学习往往只是通过一些考试来判断是否进步,而考试并不经常进行,同时细微的进步是不容易从考试成绩上反映出来的。因此,老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并鼓励其继续努力,特别是在刚刚开始的几天、几周往往是他们耐性即将失去的时候,此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上加评语,有意识地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他们能够经常性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信心保障。
  第二,良好氛围的创造:如果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对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和耐性有极大的帮助,当大多数同学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时,少数同学就较容易克服浮躁心态,容易融入其中,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注重培养良好的班风也正是这个道理,在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刻苦学习的气氛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能够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习惯,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竞争目标的树立:既然普通中学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给他树立一个竞争目标,鼓励他赶上和超越这个目标,对于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力所能及的竞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分数或具体的同学,通过逐步提高,循序渐进,一定不能急躁地与尖子学生竞争,要耐心地逐步提高,以免过高的目标一时难以达到反而伤害到他们的自信心。
  3、克服教师不良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营建健康心理、克服心理障碍的重要任务,这求我们首先自身应该有健康优良的心态,然后寻求科学的方法去从事对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病态心理矫正等工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教师自身存在许多不良心理问题(心态)没有不及时矫正,带着心理障碍去从事心理辅导,那么,教师的不良心态的表现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优良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务必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以教师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生、歧视差生,淡化群体观念的心态;不能以偏概全、见风是雨,缺乏周全意识的心态;不能完美主义、争强好胜,追求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小题大作、鸡蛋挑骨,怀揣激动易怒的心态;不能不顾大局、自私自利,漠视他人感受的心态;如果教师有这些不良心态,那么这些不良心态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总之,要形成良好的心理而远离心理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各个人的性格也迥乎不同,而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中学生性格特征的最后形成取决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教育,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远离心理障碍,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美好的价值,有一颗健康的心理,才能谱写闪光的人生。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
期刊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
期刊
摘 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教室和学校就是这个无机环境,学生、老师、教室就构成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的统一体,学生、老师、知识能力就构成了简单生物链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创建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教师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力争构建一个发展的生态课堂,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态面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展现旺盛活力
期刊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与网络密切相关。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小的冲击。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享受网络的优势的同时,又能有效的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危害,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学校有责任,教师更有责任,采用必要的手段,来保障他们健康和谐的成长。  一、纠正“谈网色变”的误区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最先进的代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复杂的信息阵地和途径,我们怎么来看待
期刊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教师的科学素质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科学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幼儿科学教育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程度。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参与者、指导者,对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前
期刊
摘 要:教室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教室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为了全体学生的“美好的明天”,努力使教室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教室 文化 建设  教室文化是班主任创设和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
期刊
有人说:"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的班主任",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助手,是组织者、是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他担负着三个重要的责任,即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班主任工作很繁琐,工作量很大,工作的时间也很不规范,不但要对学校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取得许多荣誉,在这里我把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几
期刊
摘 要:“对话式”教学是当前较为新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入手,讨论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七个主要方式,即教师与文本(教材)的对话、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教师与作业的对话,学生与讲义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互动对话。通过对这七个主要方式的介绍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加深教师对于“对话式教学”的理解,以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期刊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讲授—记忆—练习—再现”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提倡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和体验性,目的是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知识相互割裂、师生地位相互颠倒、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思
期刊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中,把“使受教育者学会与他人合作”作为其内容之一。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进行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壳”。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步进行。让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精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