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对于科学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科学教育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现有的科学发现和硬性理论上。要培养自主型、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正在于此,它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为培养研究型科学人才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对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教学提出了三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24-02
  引言
  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学正在对目标、方法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培養自主探究型人才成为了教师追求的新境界。在此背景下,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愈加广泛,对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对科学探究教学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合理的实施。首先,我们要对科学探究有一个全面、具象的认识。
  一、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主要具备以下特征。一,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对于问题的猜想、假设,不受限制,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特有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的空间。教师不能为他们设限,更不能否定他们大胆的想法,这样才能保持住学生的热情。二,自主性特征。学生在课堂上要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从问题的假设、猜想到验证,都要始终以他们为主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能以自身观点来压制学生,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三是引导性特征,这是教师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把握好牵引学生的深度与重度,在启发的同时,又不取代他们的位置,不剥夺他们的权利[1]。体现了以上特征的科学探究教学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1.鼓励质疑。
  所有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以质疑为开端的,提出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小培养。其实,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提出问题,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都被教师所无视或否定了。还有一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较大价值,在利用小学生爱提问,爱质疑的年龄优势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牵引下获得科学发现。例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猜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吼出来的、自然产生的、碰撞产生的、摩擦产生的……有些回答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这时再进行分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弹直尺、弹橡皮筋、敲打瓶子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声音发生时的特点。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后,尤其是将发声的音叉快速放入水槽中后,就会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通过科学探究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实现学以致用。
  2.猜想假设。
  在提出了问题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接下来就需要建立一个猜想、假设的空间,为随后的印证提供思路。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更进一步的发挥自我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能够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在教学《认识空气》时,出示一个空的烧杯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烧杯中有没有物质?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烧杯是空的呀,没有东西”;有的学生说:“有空气。”在他们相互争论不休的时候,我提出:“有什么方法能印证你们的猜想吗?”有一位同学高高举着双手,迫不及待的喊:“老师,老师!我来,我玩过空瓶子,把空瓶子口朝下按入水里,瓶子不会进水,再把瓶口歪一点,就会有许多气泡从瓶口跑出来,说明瓶子里有空气,我认为烧杯中也应该有空气。”这样在他们相互猜测的争辩过程中,倾听他人的看法和见解,互相启迪思维,为后面探究泡沫、砖块、粉笔、小卵石、玻璃球等物体中的空气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即使学生提出的猜想或印证方法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要委婉的指出漏洞,让学生自省,否则学生下一次参与猜想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2]。
  3.实践验证。
  在历经了质疑、猜想的环节后,就需要将面前提出的想法进行印证。一般来说,这一环节都需要以实验的形式开展,在直观的实验现象下,学生刚开始提出的设想是否正确就一目了然了。整个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要让学生自主来完成,也可以组建小组,但决不可由教师代替完成。这样能够让他们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还能够加深印象[3]。我在教学《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时,将一个内部放有许多冰块的杯子放在了讲桌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很快,杯子开始由透明变成了半透明,仔细观察,杯壁上挂满了细细密密的小水珠。此时设置问题:“为什么水杯外部的壁上会出现这么多水珠?”此时有的学生说是从杯中渗透出来的,还有的说是杯子里面的冰块“搞的鬼”,但具体如何“搞的鬼”却说不出。这时,我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假设,即“水杯外壁的水珠是从杯子里渗透出来的”,实验内容在水杯内放人黑色的水,并在黑水里放入冰块,之后重复之前的实验步骤,从而发现水杯外壁水珠并不是黑色的,也就是说水杯外壁水珠不是内部渗透而来的。待到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水蒸气遇冷液化”等知识。到了这里,教师要注意学生对水与水蒸气知识的混淆,帮助他们区分,通过引出生活中“眼睛片上的雾气”,“早晨玻璃上的水珠”等生活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水与水蒸气的区别。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认为是杯子里的水渗透到了外壁上才出现了水珠[4]。巧妙的引导为学生理解并印证“水蒸气遇冷液化”这一知识点打下了基础。
  三、结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科学这门学科的特色相一致,与课程改革方向相统一,教师只要合理利用,一定能够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但目前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还存有许多漏洞,对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成为一股推动教学改革的力量,使更多教师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应用,培养出科学研究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令红,石新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0-64.
  [2]孙志刚.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5):168+170.
  [3]陈丹,王珠珠.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83-87+101.
  [4]史文静.注重探究,有效生成——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35):226-22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我国美术教育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新美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和产物,它让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变得日益主动。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继而阐述了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56-0
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也逐年扩大,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文章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为缓解城市水资源
针对非零均值乘性噪声中的谐波恢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协方差矩阵的乘性噪声中谐波个数和频率的估计方法。首先定义一类广义协方差并构造广义协方差矩阵,通过对广义协
本文以建立一个基于双通道抬音系统的小尺度、微间距、通带平稳、过渡带陡峭的空域滤波器模型为目标,利用空间中声波的声学传播特性,分析并导出两路信号的相位差与衰减系数之间
视频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针对如何对视频广告进行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商标匹配的视频广告识别算法。考虑到视频广告帧中存在着大量的背景干扰问题,本文算法首先对视频广告帧进行显著区域检测,将广告帧中较为显著的商标信息与周围背景分开,然后对已得到的显著区域图进行SURF特征提取,并与商标库中的商标显著区域图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广告帧中商标存在的背景干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出口人采用信用证方式对安全收汇较有保障。它属于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保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新型收费站收费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主要从系统的网络结构建设、系统数据安全及系统安全保障
本文从VPN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说明了IPSECVPN与L2TPVPN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VPN在校园网中典型应用进行了实例阐述。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指南》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起幼儿的本土语言——即“方言”的发展。而方言是我们每个地方的一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运用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文章结合真实的案例,具体阐述了:什么是“类比法”;运用“类比法”的意义;“拟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通过分析指出,“类比法”运用时要注意:防止庸俗化、机械化,要有针对性。  【关键词】拟人法;拟人化;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