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的情况下,继续以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种生产的协调理论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必须把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内的整个人地系统生产的协调规律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的情况下,继续以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种生产的协调理论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已不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必须把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内的整个人地系统生产的协调规律作为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其他文献
<正>自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21世纪议程》的文件形式向全世界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特别是1994年9月在开罗召开的以“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术界,尤其是人口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虽然本刊编辑部曾在1995年第4期“人口与发展论坛”中组织了对这一问题的笔谈。但是很多学者仍然认为:人们对人口学可持续发展中的很多关键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取得共识。特别是1997年中央将原来的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改为中央计划生
本文提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控制,是通过非经济因素的综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人口的超经济转变,需要创造良好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社会文化基础和政策基础。认为,欠发达地区人口控制成功的启示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并具有一种超前的投入产出意识。结论是,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控制证明:经济因素是人口转变中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决定因素。
<正>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人口迁移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尤以经济因素为重。广东省人口迁移态势及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层次分明的扇形三层结构: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外地区,与广东省的经济空间分层相吻合。迁移人口的流向受三个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人口需求容量所影响。这种结构趋势随经济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与香港回归和澳门的即将回归将得到加强,至少不会弱化。
生育健康因其特定的内涵,及其与人口、社会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特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借用健康人口学的思想方法,讨论从生育健康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的研究人群入手,通过分而治之与综合治理并举的方式,进行生育健康的社会人口影响因素深入研究。
<正>1996年四川省建制市29个(含县级市17个,不含重庆市,下同),建制镇4068个,分别比1980年增加2.6倍、17.24倍,城市化水平为25.83%。为了准确把握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推进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四川省计生委在1996年进行全省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分层抽样原则,抽样调查市(区)27个、街(乡、镇)135个、企、事业单位564个,发出调查问卷810份,收回487份,有效439份)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
<正>户政管理与计生管理的具体对象都是人,两者紧密相联。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常住人口的人户分离日益严重,在管理问题上两者相互脱节,已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本文试从加强人口管理角度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正>1995年我国举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90年代上半期我国人口的一些重要变化。 1 生育水平显著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低于以往各时期 我国妇女生育率经70年代的大幅度下降和80年代的波动中下降,进入90年代又出现了加速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降到1981年的2.63和1990年的2.31,至19995年又降到1.85,已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育龄妇女各年龄上二孩和多孩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正>计划生育部门的整体形象如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我认为在当前加强计生委、办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尤其应注重提高计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重塑计生部门的形象。 1 努力树立“公仆”形象。衡量计生干部政治上强不强,就是要看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不好,“公仆”意识强不强。因此,各级计生部门必须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坚决彻底地
人口子系统及其变化趋势,既是各种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内生变量,同时也是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子系统及其变化趋势起着十分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处在基础性的地位上。人口子系统及其变化趋势不仅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结构,而且始终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大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为了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必须努力妥善解决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核心子系统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