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旅客绝对安全”
8月中下旬,天像是被捅破了一样,暴雨倾泻而下,汇成肆虐的洪水,无情地扫向巴山蜀水。
位于四川中部的广汉市,紧邻“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什邡。连日来,石亭江上游山区强降雨不断,引发多处泥石流,多条江河水位超出警戒线。
19日,源于蓥华山的石亭江,已是连日暴雨。一夜猛涨的江水,在小汉镇,流量达到每秒1700立方米。
滔天浊浪卷起翻滚的泥石,猛烈冲击着距离什邡10余公里、全长257米的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
当时,在石亭江大桥下游,50多名民兵正在冒雨加固几处被凶猛江水冲刷凸显的江堤险段。
守护桥梁的绵阳工务段工长汪明东不时观测着水位变化。从7时开始,水深接近10米的石亭江,江水在一小时内暴涨了1米多,水位距石亭江大桥桥面还有1.38米。
15时许,迎着如注暴雨,一列客车安然越过大桥。几分钟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满载1318名旅客,沿宝成线奔向石亭江大桥。
暴雨中,灾难的脚步悄然来临。
K165次列车司机曹继敏,在驾驶列车驶向大桥的刹那间,猛然感觉列车一阵剧烈颤动,他敏锐地感觉到列车出现了危险情况。在作出判断的瞬间,他隐隐看到线路前方雨中,有一名穿黄色防护服的职工挥动手臂发出停车信号。
曹继敏迅速采取紧急制动。列车在上下剧烈颠簸中缓缓停稳。他忙下机车,发现列车脱线。曹继敏迅速向上级报告险情,请求抢险援助。
此时此刻,惊魂未定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透过车窗张望。
15时14分,共产党员、列车长王巧芬像往常一样,正在10号餐车准备布置换班作业,休班列车员在餐车等候午饭,各车厢在岗列车员各自忙碌着清扫车厢卫生。
15时15分,列车上下一阵剧烈颤动,随后就是紧急制动,停在石亭江大桥上。“不好,出事了。”王巧芬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和几乎同时从餐车座位上起身的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快步走到餐车两侧端门,三人陆续下车查看情况。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10号餐车车厢与11号硬座车厢已经分离,相距20多米,车体严重变形,钢轨扭曲。列车运行前方的第1节至第10节车厢已驶出大桥。第5节至第10节车厢脱轨。列车脱线时巨大冲击力把混凝土轨枕齐刷刷地碾压出了一道道痕迹。
此时,桥梁在晃动,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已经脱轨、停在桥上的几节车厢里的情况不明。列车长王巧芬首先想到的是所有旅客的安危。
作为车上第一指挥者,王巧芬冒着如注暴雨,一马当先,在晃动的桥上一路急奔,查看车厢旅客情况。
她发现前方15号、16号车厢的连接部,随着车下的桥梁在整体下沉。凭借直觉和25年的值乘经验,王巧芬第一反应是赶紧疏散旅客。
她和乘警、检车长一边奔跑一边向车厢里的乘务员大喊:“赶快打开车门,把旅客疏散到桥头安全地带。”途中,她对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说:“按应急预案分工负责,抓紧疏散旅客。”
王巧芬一边组织救援抢险一边用手机报告险情,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报送到西安客运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K165次列车在德阳至广汉间的石亭江大桥上发生脱线,正在紧急组织救援。”
铁道部第一时间获知险情。15时25分,K165次列车在宝成线石亭江大桥遇险的信息快速传递到全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中枢。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立即从办公室来到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亲自指挥抢险救援。
“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旅客绝对安全。”刘志军下达指令。
铁道部党组随即紧急制定一系列抢险救援措施,决定由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春房率领部机关同志,急赴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和线路抢修施工。
铁道部要求相关铁路局做好旅客疏散安抚和转运等工作,组织力量尽快抢通线路,恢复正常运输秩序,及时掌握汛情信息,加强线路巡查防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闻讯后立即从成都驱车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局党委书记何元坐镇局调度指挥中心,调遣抢险人员和物资。
西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电话连线现场,及时了解抢险一线情况,指挥列车乘务人员疏散旅客;局党委书记陆海霞赶赴西安客运段,安排旅客安抚工作。
此时,脱线停留在桥上的K165次列车,第15号和第16号车厢情况最为危急。
灾情远远超出了想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值乘。冒雨跑到15号车厢前的王巧芬猛地刹住脚步。这两节车厢严重扭曲变形,呈V字形随桥梁缓缓向下塌陷。
一旦彻底坍塌,车厢会直接坠入滚滚江水,后果不堪设想。
暴雨在宣泄,洪水在咆哮,大桥在晃动,列车在下沉。
英勇无畏的铁路人,与天灾抗争,在风雨中,在列车里,在危桥上,展开一场生死大营救,唱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旅客生命第一位,如果有一名旅客在列车上,我就是失职”
旅客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抢险刻不容缓!救人刻不容缓!
抢险在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进行。为防止发生火灾,车辆乘务员陈旭从1号车开始向后,逐个车厢断掉110伏电源。在暴雨中,他两次滑倒在地,爬起来继续向前跑,争取救援时间。
暴风雨中,休班乘务员、餐车服务人员,纷纷奔向各自岗位,打开生命通道,把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带。
在46名列车乘务人员中,现场指挥王巧芬如同一个领航者。
从列车停靠在桥上那一刻起,她一直坚守在雨中,头发、衣服被雨淋得透湿,全贴在了身上。1318名旅客的撤离疏散工作,一个环节有疏漏就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
王巧芬当机立断,负责组织指挥11号至15号车厢旅客疏散下车。她和检车长赵祥云、乘警翟强一起,组织列车员从车上、车下向桥头比较安全的11号车厢方向有序疏散旅客。
危险一步步逼近。
在洪水的冲击下,15号车厢下的桥墩倾斜得更为严重,车厢继续倾斜下沉,距离滚滚洪水不到1米。车上数百名旅客生命岌岌可危。
车上的列车员组织旅客有序下车,车下备班的列车员冒雨站在路基边,搀扶旅客快速下车,防止旅客落入江中。
15号车厢一位旅客抱着小孩,下车时失去平衡差点摔倒。跑前跑后的王巧芬看见后,冲到车厢门口,和乘警翟强一起把旅客扶稳。
已转移到安全地带的3名旅客,又要返回列车拿自己的行李。王巧芬用沙哑的嗓音喊:“生命最重要,赶快退回安全地带!”
险情发生时,15号硬座车厢列车员王肃立正在清扫车厢连接处的烟头。突然,列车开始抖动摇摆,王肃立一个踉跄,从15号车厢被甩到了14号车厢。他刚爬起来,列车又一阵上下剧烈颠簸。没站稳的王肃立,看见车厢顶部一块挡板在旅客头顶即将落下,他往前一扑,和这名旅客一起摔倒在地。只听“咣当”一声,车厢顶上的空调挡板掉了下来。
“好险!”这名旅客惊叫着,拉起王肃立连连道谢:“要不是你,我差点没命了。”
惊魂未定的王肃立,顾不上说话,急忙巡视车厢里的情况。车厢裂开的地板高高翘起,连接处严重扭曲,从裂开的车缝里,能看到钢轨严重磨损的印痕。他扭头看车窗外,车厢两边,滔天的浊浪翻滚着,似要随时吞噬掉车厢。在这条线路上值乘22年的王肃立,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洪水。
15号车厢的旅客邱明清觉得车厢往下沉,出现倾斜。他侧过身看看车窗外,脚下是滚滚的洪流。“糟了,出事了!”看到悬在半空的车厢,旅客们吓呆了。孩子们哭喊着,女人们惊慌失措,一时乱成一团,纷纷拥向车厢门口。
关键时刻,王肃立扯起嗓子向旅客大声喊道:“大家不要从椅子上翻,从中间过道向14号车厢方向跑。遇见最近的车门,立即下车。”他让大家保持镇定,有序下车,不要一哄而上。他一边搀扶老年旅客、儿童和妇女下车,一边组织疏导旅客,以最快的速度向安全地点转移。
此时,车厢下沉更加明显。早一分钟撤离,生命就多一分希望。看到一位旅客要拿大件行李,王肃立一把抓住旅客的手说:“快跑!”
几分钟后,喧闹的车厢安静下来。这时,列车出现抖动,又向下沉了沉。车窗外,王巧芬和抢险人员焦急地拿着石头敲打车窗玻璃,催促地喊道:“快下车,马上要沉了!”
此时,王肃立却向车厢深处走去。15号车厢是一节硬座车厢,老年旅客和带小孩的旅客多。他记得一名旅客的脚被烧伤,还带着一个小孩。疏散时,他没看见这名旅客下车。怕他和孩子被落下,王肃立再次确认没有一名旅客被落下后,才快速跑出14号车厢。
在11号车厢至15车厢旅客转移中,王肃立是最后一个跳下列车的列车员。他刚下地不到两分钟,“轰”的一声,15号车厢掉入江水中。
看到这惊险的一幕,王肃立失声叫道:“我的车厢没了!”周围的人不由得叹道:“再晚一步,你的命就没了。”
王肃立说:“旅客生命第一位,如果有一名旅客在列车上,我就是失职。”这位47岁的列车员在危急时刻,把旅客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10号餐车与9号软卧车厢连接处扭曲错位,仅留下一条缝,人只能侧身通过。餐车主任王宝宁从缝里钻出去,站在车下,护送旅客安全转移。
暴雨中,一名50多岁的旅客,提着一大一小两个包裹行动迟缓。在道心行走时,他突然摔倒在地。王宝宁跑上前去,搀扶起他,扛起他的行李继续往前走。暴雨中,他一人安全转移重点旅客200多人。
芳龄21岁的12号车厢列车员黄媛,瘦弱文气。在险情发生时,她的腿都吓软了,但看到旅客们惊恐的表情时,黄媛意识到,自己是列车员,首先不能慌,要确保每名旅客的安全。职责使她变得坚强而镇静,她大声告诉旅客不要急,也不要慌,有序地下车。
在车厢旅客全部安全转移后,黄媛在离开列车前,快速装上了K165次列车的票款、补票机和票据,她的行李和其他列车乘务人员一样,全部落在了列车上。
16时许,黄媛的母亲从电视上看到列车遇险的画面打来电话。一听到母亲的声音,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从11号至15号车厢疏散下来的旅客,被集中到桥头方向比较安全的卧铺车厢。紧急关头,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险情发生时,王巧芬首先奔到8号车厢广播室,命令反复播报旅客疏散通告。
有着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广播员许莹,在列车紧急刹车时,右脸颊撞在了车厢壁上。她忍着剧痛用镇定的声音反复播放列车长的指示:“各车厢列车乘务员,请快速有序组织旅客向车头、车尾两边转移,打开车门疏散旅客。”
在反复播放后,她又向旅客发布列车通告:“请不要惊慌,务必听从列车员引导,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确保旅客的安全。”
许莹事后说:“灾害发生时,列车广播是旅客了解情况、保持稳定有序局面的‘镇静剂’。经过我一遍遍重复播送后,车厢里的吵闹声渐渐低了下去,旅客都主动配合列车员的工作。”
按照分工,30岁的副列车长张亮和检车员陈旭一起,负责指挥1号至10号车厢,组织旅客沿车厢通道向1号至4号车厢集中。在列车下,张亮冒着大雨,从10号车厢跑向1号车厢,逐个敲开车门告诉列车员紧急疏散旅客。
为防止脱线的5号至10号车厢发生侧翻,导致次生灾害,张亮果断地把旅客向前4节车厢集中。
在桥面明显出现断裂摆动的情况下,王巧芬、翟强在大雨中不停奔走,用沙哑的嗓音指挥旅客疏散。当看到所有旅客下车、全部登上桥头方向比较安全的硬卧车厢后,两人才互相搀扶着离开危险地段。
直到把从列车上撤离的所有旅客人数清点完毕,王巧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没有你们临危不乱的有序组织,后果真不敢想象”
K165次列车共有18节车厢,共产党员、乘警长孙昭负责指挥16号至18号车厢旅客下车,向车头相反的桥头方向疏散。这三节车厢全在桥中,随时有桥塌人亡的危险。年轻力壮的乘警翟强一把拽住孙昭说:“太危险,我去。”
“别争了,时间就是生命,我是乘警长!”不容翟强争辩,孙昭冲进暴雨中。
从桥上已经无法走到列车尾部。孙昭冒雨快速从上行线路桥梁跑步绕行300米,赶到列车末端的邮政车。
列车末端邮政车里的邮包已经倒塌,四散在地板上。孙昭组织3名邮政押运员,挪开邮包腾出空间,从外面配合列车员打通撤离通道。
列车紧急制动时,17号车厢一片哭喊声。一名妇女抱着一岁多的小孩边哭边喊:“列车员,我们咋办啊?”
17号车厢与16号硬座车、18号邮政车相连。16号车厢连挂着17号车厢在一起向下沉。随着车厢的不断倾斜,旅客们惊恐的尖叫声不断。
按照列车应急预案,17号车厢列车员、共产党员赵俊鹏仔细查看了一下车厢情况,他先果断打开与邮政车连接的端门,与乘警长孙昭里应外合,快速打通一条生命线,组织旅客从邮政车有序下车。
紧急撤离时,赵俊鹏发现16号车厢端门打不开,列车正在下沉,急需把里面的旅客转移出去。
这时,17号车厢里的两名彝族旅客正向外走。赵俊鹏请他们帮忙打开车门。两名彝族旅客转过身,3人一齐发力,用身体撞开车门,打开了16号车厢通往邮政车的通道,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旅客有序走下邮政车后,16号车厢列车员周晓茹和赵俊鹏,又走进车厢,从头至尾检查一遍,确定车厢内再无旅客后才急忙跑下车。
最后一个下车的赵俊鹏刚跳到地面上站稳,一对中年夫妇气喘吁吁跑来,满脸焦急,要上16号车厢找弟弟。赵俊鹏一手拽住一个,强拦住他们说:“3节车厢的旅客全走完了,你弟弟已经撤离了。”
正说话间,不堪重负的钢轨发生断裂。只听“轰”的一声,掉入江中的16号车厢如一叶小舟,被洪水瞬间冲出200多米远。两个轰然坍塌的桥墩瞬间也消逝在滚滚洪水里。
看到这惊险的一幕,中年夫妇感激地握住赵俊鹏的双手,他们一同走向离桥头不远的一个工棚。在这里,夫妇俩找到了亲人。
谈起这一幕,双眼布满血丝的赵俊鹏说:“危险中,我们和旅客、兄弟铁路局的职工、地方各界的抢险人员共患难、见真情,处处都闪现着一种人间大爱。”
在旅客们从邮政车走下来时,孙昭站在雨中一面疏散旅客一面大声叫喊:“大家不要慌,让小孩、妇女和老人先下来,我们一定保证大家的安全。”听到乘警的承诺,旅客们慢慢镇静下来,沿着路基走向桥头的工棚避雨。
在旅客们安全疏散后,全身湿透的孙昭看见桥头处有一堆施工塑料袋。每走过来一名旅客他就给发一个袋子,让没有雨具的旅客披在身上遮雨。
一个穿着白短袖上衣的小伙儿披上塑料袋,走出百米远后又折了回来。他将身上的塑料袋披到孙昭身上,颤抖地说:“谢谢你们救了我。”听到这里,孙昭眼里一热,分不清坚强汉子的脸上流下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在救援队伍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党员,他们是正在线路上作业的绵阳工务段线桥车间的职工。在16号车厢里,一位妇女吓得浑身瘫软迈不开步。共产党员、车间主任唐勇背起这名旅客,迅速走向车门。在车厢门口,党员田进雄接过“接力棒”,将旅客背下车。
在46名列车乘务员中,有6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紧急救援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哪里危险冲向哪里;哪里需要就第一个出现在哪里。
暴雨下个不停,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K165次列车休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着餐车服务员一起,沿桥站成一排,形成人墙,搀扶着老弱病残孕旅客安全通过。
险情发生时,休班党员李文胜正在餐车准备吃午饭。接到要疏散旅客的紧急命令后,他站在12号车厢下护送重点旅客。在15分钟的救援时间里,他一趟又一趟,将20多名小孩抱到安全地带。
列车长王巧芬,经常出现耳鸣、头晕甚至右耳出血的症状。今年3月,在一次巡视车厢时,她突然晕倒在车厢里。在车队队长的强令下,她才去医院做了手术。疏散旅客时,她一直在暴雨里淋着。
15时30分,在所有旅客疏散完毕后,王巧芬用对讲机和手机通知副列车长、检车长、乘警长,核实列车工作人员全部脱离危险区,她才从桥上跑下来,转战到旅客疏散地。疏散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踩踏现象,1318名旅客和46名列车工作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现场。
11号车厢旅客冯皓是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拉着王巧芬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职工真的是太优秀了!没有你们临危不乱的有序组织,后果真不敢想象,太感谢你们了!”
16号车厢旅客周雷,对列车员舍身忘我的精神感动不已。他动情地说:“难忘这次人生的历险经历,我要把16号车厢109号这张车票珍藏起来,永远记住8月19日K165次列车上那些舍身忘我疏散旅客的最可爱的列车员,还有果断刹车的列车司机和随后赶到的高素质的铁路职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K165次列车1318名旅客的成功获救,再一次见证了在突发灾害面前,铁路人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勇往直前的无畏风采、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忠于职责的敬业精神。
生死关头,
决不能落下一名旅客
(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二组列车
长王巧芬)
8月19日,15时15分,由我们乘务组担当值乘任务的K165次列车满载1300多名旅客驶出德阳站,沿宝成线向广汉方向运行。当时正是换班时间,间休列车员正在用餐。突然,列车开始左右摆动,紧接着上下剧烈颠簸,随着一阵刺耳的紧急制动声,许多列车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我和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同时从座位上猛地站起来,迅速跑到餐车门口,分头下车查看。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列车停在了石亭江大桥上,大桥的5号、6号桥墩严重倾斜,摇摇欲坠。列车第5号至17号车厢脱轨,车体严重变形,钢轨扭曲。
我猛然一惊:出大事了!马上对乘警长、检车长说:“按照应急预案,抓紧组织旅客疏散!”我立即让列车广播员反复播报疏散旅客命令,要求各车厢乘务员组织旅客向列车的东、西两头快速转移。同时,我用手机向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报告险情。
险情远远超出想象。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15号车厢时,看到第15号、16号车厢已经扭曲呈“V”字形,倾斜的桥梁缓缓下沉,车厢随时可能坠入江中,旅客惊恐的尖叫声不绝于耳。
救人刻不容缓!我当机立断,通知检车员陈旭拧紧1号车厢和10号车厢的手制动机,延缓车辆下沉速度,同时,逐车断掉列车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此时,危险还在一步步逼近。在洪水的冲击下,15号车厢随着倾斜的桥墩迅速下沉,距滚滚江水不到1米。上百名旅客生命岌岌可危。列车员王肃立大声喊叫着,指挥着旅客向安全地点转移,自己却还在车厢里来回奔走。这时,列车再次剧烈抖动,我焦急地站在车外,用石头用力敲打车窗玻璃,命令他赶快下车。王肃立直到确认车厢内没有一名旅客后,才最后一个跳下车。不到两分钟,“轰”的一声巨响,15号车厢坠入江中。王肃立站在桥头失声痛哭:“我的车厢没了!我的车厢没了!”
共产党员、乘警长孙昭负责组织指挥16号至18号车厢旅客向列车尾部疏散。这3节车厢全在桥中,随时有桥塌人亡的危险。这时,从桥上已经无法走到车尾。他从上行铁路桥绕行300多米,急速赶到列车末端的邮政车,组织3名邮政押运员挪开沉重的邮包,腾出空间,与17号车厢列车员赵俊鹏里应外合,奋力打开邮政车后门,组织旅客向桥头安全地带快速转移。
此时,意外发生了。因为车厢扭曲变形,16号车厢端门已经无法打开,女列车员周晓茹在里面焦急地呼喊。紧急时刻,赵俊鹏和两名彝族旅客用身体撞开端门,打开了16号车厢通往邮政车的生命通道。随后,赵俊鹏和周晓茹又返回车厢,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直到确认车内再无旅客后,才急忙跳下车。他们刚到安全地带,脚跟还没站稳,就听到钢轨的断裂声,回头一看,只见16号车厢已掉入江中,瞬间就被洪水冲走了。
15时30分,所有旅客疏散完毕,我用对讲机通知副车长、乘警长和检车长,确认所有人员全部脱离危险区后,才相互搀扶着撤离桥面。经过核对,1318名旅客、46名乘务人员全部到达安全地带,列车上的补票机、车补票款和机要文件无一受损。
从列车紧急停车到旅客全部安全撤离,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我们却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与抗争。在随时都有可能坠入洪水的列车上,我们沉着应对,奔跑呼喊,有序引导旅客撤离。我们毫不胆怯,把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旅客。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死关头,决不能落下一名旅客!
手中的闸把重于泰山
(成都机务段机车司机 曹继敏)
2010年8月1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我到广元派班室打卡出勤,并接收了成都铁路局10469号雨情调度命令,要求运行中加强瞭望,注意运行安全。联想到近日来大雨引发的舟曲和映秀地质灾害,我赶紧利用出乘前的间隙,翻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近期汛期行车安全注意事项重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列车从德阳站开出后,暴雨如注,而且越下越大,越来越急。想到身后列车上的1300多名旅客,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前方。“雨量增大,适当控速,注意安全。”运行过程中,我不断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进行着安全提示,并谨慎地将列车速度控制在每小时90公里以下。
15时15分,我驾驶的K165次列车驶上石亭江大桥,江面上浊浪卷起翻滚的泥石,撞击桥墩,发出巨大的吼声,令人触目惊心。刹那间,我猛然感觉列车一阵剧烈颤动,说时迟,那时快,我来不及多想,果断地将闸把放在了紧急制动位上。几乎与此同时,我看到前方线路上,有一名身穿黄色防护服的巡道工用力挥动手臂,发出停车信号。在一阵刺耳的紧急制动声中,机车剧烈晃动,我尽力将上身前倾,用胸膛死死地压住闸把,紧张地观察前方线路,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盼望列车能够尽快安全地停下来。仿佛过了很久,滑行的列车越来越慢,终于停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从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到列车停稳,一共只有28秒钟的时间。而这短短的28秒,在当时却显得那么的漫长。
列车停稳后,我立即通知运转车长检查车辆,同时,在第一时间做好机车防溜措施,并迅速对机车及后部车辆、线路进行检查。这时,运转车长向我呼叫,说水害导致石亭江大桥5号、6号桥墩严重倾斜,机后5号至17号车厢脱线,列车工作人员正在紧急疏散车厢旅客。我马上向德阳站、广汉站、行车调度和机务段运用车间汇报险情,并协助疏散车上旅客。随后,我又配合供电人员捆扎损坏的受电弓,与救援机车连挂试风后,牵引机车及机后1号至4号车厢,于17时31分到达广汉站。
当救援机车牵引机后4节车厢安全到达广汉站、车上旅客全部顺利转移后,我才发现未婚妻打来的好几个未接电话。她知道我值乘K165次列车,而且在网上看到了列车遇险的消息,十分担心。接到我的回电后,听到她那又惊又喜、百感交集的抽泣声,我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事后有人问我,当列车遇到危险时你害怕吗?说实话,从我感觉到列车异常到采取紧急制动,只有短短的28秒钟,在这危急关头,我根本来不及害怕,也不会害怕,因为身后1300多名旅客的安危就掌握在我的手中!当得知旅客全部平安脱险时,回想这惊心动魄的28秒,我才真正体会到“手中的闸把重于泰山”的真正含意。当时,我若稍有迟疑,后果不堪设想!我想,这主要是受益于单位长期以来的行车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受益于“宁可错停、不可盲行、宁停勿撞”的汛期行车12字方针,受益于平时的防洪知识、汛期行车办法的培训,受益于每次出乘前车间领导的提醒和叮嘱。否则,我的这把闸不会这样果断、这么有力!
这几天来,我成了新闻人物,许多媒体记者都来采访,大家对我在千钧一发之际,那果断的一把闸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实,仔细想想,作为一名机车司机,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在那非常时刻,我相信任何一名机车司机都会像我这样做。因为,保证行车安全,是每位机车乘务员的天职,也是每名铁路职工的天职!
做旅客的坚强卫士
(成都铁路公安局德阳站派出所所长
任杰)
8月19日8时左右,我接到新兴场驻站警长唐安建的紧急电话。他报告说,因持续暴雨,石亭江铁路大桥的水位已接近警戒线。暴雨正威胁着列车的安全,险情随时可能发生!我再三叮嘱他要与护路队员一起继续观察水情,与工务部门一起加强险情排查,不得离开现场半步。同时,我带领技术民警陈涛立即动身,迅速赶往石亭江铁路大桥。此时,广汉工务工区职工也在现场严阵以待,死死盯住石亭江铁路大桥水情。
15时15分,我与唐安建、陈涛正赶到石亭江大桥时,看到K165次旅客列车缓缓驶来。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列车紧急制动声,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出事了!”来不及细想,我迎头跑去。这时列车已经停在了桥上,铁路桥的5号、6号桥墩发生严重倾斜,5号至17号车厢已经脱线,情况万分危急。
现场情况表明,石亭江大桥随时都可能垮塌,13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命关天,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打开生命通道,将旅客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我立即带着两名民警和两名护路队员,迅速靠近列车,与正在组织旅客疏散的列车长、乘警长等人会合。经过简短协商,我们迅速制订了救援方案。
当时,车上的情况十分危急。旅客们站在摇摇欲坠的车厢里,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洪水,惊恐不已。列车工作人员正在全力组织疏散。我想,这时一定要尽快把旅客的情绪稳定下来,否则势必引起混乱,不仅影响疏散转移的速度,而且容易出现踩踏事件,过度的震动还会加剧险情。我和战友分别来到各车厢与列车工作人员一起向旅客大声呼喊:“不要惊慌,按秩序撤离,我们是铁路警察,一定能把大家送到安全地带!”这些喊话很快收到效果,紧张的旅客们稍微平静了一些。在我们与列车工作人员的共同组织下,旅客开始有序地离开车厢。
疏散工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许多旅客回过神来,就开始寻找自己的财物,要返身冲回车厢拿行李。我们拉起人墙,耐心解释,苦口婆心地劝告旅客,不要返回车厢。经过艰难的组织和引导,我们终于将11号至13号车厢的旅客,全部疏散到大桥两端的安全地带。
随后,我带着战友继续前往上行线查看铁路桥北头旅客疏散情况。发现14号车厢还滞留着少部分旅客,正在尖声地喊叫着。我们冲过去,和车厢列车员一起,连扶带拉架着这些受到惊吓的旅客迅速转移。15时30分,K165次列车上的1318名旅客和46名列车工作人员全部撤离车厢,无一伤亡。
就在大家全部撤离后几分钟,只听见“轰、轰”连声巨响,石亭江大桥5号、6号桥墩相继垮塌,已经空无一人的15号、16号车厢先后坠入江中,迅速被湍急的洪流卷走。大桥两端安全逃生的旅客一片惊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动情地说:“感谢铁路职工!感谢铁路警察!”
整个救援过程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我们却经历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大营救。在最危急的时刻,我和战友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铁路警察在任何时刻,都必须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心系人民安危,做旅客的坚强卫士!
8月中下旬,天像是被捅破了一样,暴雨倾泻而下,汇成肆虐的洪水,无情地扫向巴山蜀水。
位于四川中部的广汉市,紧邻“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什邡。连日来,石亭江上游山区强降雨不断,引发多处泥石流,多条江河水位超出警戒线。
19日,源于蓥华山的石亭江,已是连日暴雨。一夜猛涨的江水,在小汉镇,流量达到每秒1700立方米。
滔天浊浪卷起翻滚的泥石,猛烈冲击着距离什邡10余公里、全长257米的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
当时,在石亭江大桥下游,50多名民兵正在冒雨加固几处被凶猛江水冲刷凸显的江堤险段。
守护桥梁的绵阳工务段工长汪明东不时观测着水位变化。从7时开始,水深接近10米的石亭江,江水在一小时内暴涨了1米多,水位距石亭江大桥桥面还有1.38米。
15时许,迎着如注暴雨,一列客车安然越过大桥。几分钟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满载1318名旅客,沿宝成线奔向石亭江大桥。
暴雨中,灾难的脚步悄然来临。
K165次列车司机曹继敏,在驾驶列车驶向大桥的刹那间,猛然感觉列车一阵剧烈颤动,他敏锐地感觉到列车出现了危险情况。在作出判断的瞬间,他隐隐看到线路前方雨中,有一名穿黄色防护服的职工挥动手臂发出停车信号。
曹继敏迅速采取紧急制动。列车在上下剧烈颠簸中缓缓停稳。他忙下机车,发现列车脱线。曹继敏迅速向上级报告险情,请求抢险援助。
此时此刻,惊魂未定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透过车窗张望。
15时14分,共产党员、列车长王巧芬像往常一样,正在10号餐车准备布置换班作业,休班列车员在餐车等候午饭,各车厢在岗列车员各自忙碌着清扫车厢卫生。
15时15分,列车上下一阵剧烈颤动,随后就是紧急制动,停在石亭江大桥上。“不好,出事了。”王巧芬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和几乎同时从餐车座位上起身的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快步走到餐车两侧端门,三人陆续下车查看情况。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10号餐车车厢与11号硬座车厢已经分离,相距20多米,车体严重变形,钢轨扭曲。列车运行前方的第1节至第10节车厢已驶出大桥。第5节至第10节车厢脱轨。列车脱线时巨大冲击力把混凝土轨枕齐刷刷地碾压出了一道道痕迹。
此时,桥梁在晃动,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已经脱轨、停在桥上的几节车厢里的情况不明。列车长王巧芬首先想到的是所有旅客的安危。
作为车上第一指挥者,王巧芬冒着如注暴雨,一马当先,在晃动的桥上一路急奔,查看车厢旅客情况。
她发现前方15号、16号车厢的连接部,随着车下的桥梁在整体下沉。凭借直觉和25年的值乘经验,王巧芬第一反应是赶紧疏散旅客。
她和乘警、检车长一边奔跑一边向车厢里的乘务员大喊:“赶快打开车门,把旅客疏散到桥头安全地带。”途中,她对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说:“按应急预案分工负责,抓紧疏散旅客。”
王巧芬一边组织救援抢险一边用手机报告险情,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报送到西安客运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K165次列车在德阳至广汉间的石亭江大桥上发生脱线,正在紧急组织救援。”
铁道部第一时间获知险情。15时25分,K165次列车在宝成线石亭江大桥遇险的信息快速传递到全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中枢。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立即从办公室来到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亲自指挥抢险救援。
“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旅客绝对安全。”刘志军下达指令。
铁道部党组随即紧急制定一系列抢险救援措施,决定由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春房率领部机关同志,急赴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和线路抢修施工。
铁道部要求相关铁路局做好旅客疏散安抚和转运等工作,组织力量尽快抢通线路,恢复正常运输秩序,及时掌握汛情信息,加强线路巡查防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闻讯后立即从成都驱车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局党委书记何元坐镇局调度指挥中心,调遣抢险人员和物资。
西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电话连线现场,及时了解抢险一线情况,指挥列车乘务人员疏散旅客;局党委书记陆海霞赶赴西安客运段,安排旅客安抚工作。
此时,脱线停留在桥上的K165次列车,第15号和第16号车厢情况最为危急。
灾情远远超出了想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值乘。冒雨跑到15号车厢前的王巧芬猛地刹住脚步。这两节车厢严重扭曲变形,呈V字形随桥梁缓缓向下塌陷。
一旦彻底坍塌,车厢会直接坠入滚滚江水,后果不堪设想。
暴雨在宣泄,洪水在咆哮,大桥在晃动,列车在下沉。
英勇无畏的铁路人,与天灾抗争,在风雨中,在列车里,在危桥上,展开一场生死大营救,唱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旅客生命第一位,如果有一名旅客在列车上,我就是失职”
旅客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抢险刻不容缓!救人刻不容缓!
抢险在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进行。为防止发生火灾,车辆乘务员陈旭从1号车开始向后,逐个车厢断掉110伏电源。在暴雨中,他两次滑倒在地,爬起来继续向前跑,争取救援时间。
暴风雨中,休班乘务员、餐车服务人员,纷纷奔向各自岗位,打开生命通道,把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带。
在46名列车乘务人员中,现场指挥王巧芬如同一个领航者。
从列车停靠在桥上那一刻起,她一直坚守在雨中,头发、衣服被雨淋得透湿,全贴在了身上。1318名旅客的撤离疏散工作,一个环节有疏漏就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
王巧芬当机立断,负责组织指挥11号至15号车厢旅客疏散下车。她和检车长赵祥云、乘警翟强一起,组织列车员从车上、车下向桥头比较安全的11号车厢方向有序疏散旅客。
危险一步步逼近。
在洪水的冲击下,15号车厢下的桥墩倾斜得更为严重,车厢继续倾斜下沉,距离滚滚洪水不到1米。车上数百名旅客生命岌岌可危。
车上的列车员组织旅客有序下车,车下备班的列车员冒雨站在路基边,搀扶旅客快速下车,防止旅客落入江中。
15号车厢一位旅客抱着小孩,下车时失去平衡差点摔倒。跑前跑后的王巧芬看见后,冲到车厢门口,和乘警翟强一起把旅客扶稳。
已转移到安全地带的3名旅客,又要返回列车拿自己的行李。王巧芬用沙哑的嗓音喊:“生命最重要,赶快退回安全地带!”
险情发生时,15号硬座车厢列车员王肃立正在清扫车厢连接处的烟头。突然,列车开始抖动摇摆,王肃立一个踉跄,从15号车厢被甩到了14号车厢。他刚爬起来,列车又一阵上下剧烈颠簸。没站稳的王肃立,看见车厢顶部一块挡板在旅客头顶即将落下,他往前一扑,和这名旅客一起摔倒在地。只听“咣当”一声,车厢顶上的空调挡板掉了下来。
“好险!”这名旅客惊叫着,拉起王肃立连连道谢:“要不是你,我差点没命了。”
惊魂未定的王肃立,顾不上说话,急忙巡视车厢里的情况。车厢裂开的地板高高翘起,连接处严重扭曲,从裂开的车缝里,能看到钢轨严重磨损的印痕。他扭头看车窗外,车厢两边,滔天的浊浪翻滚着,似要随时吞噬掉车厢。在这条线路上值乘22年的王肃立,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洪水。
15号车厢的旅客邱明清觉得车厢往下沉,出现倾斜。他侧过身看看车窗外,脚下是滚滚的洪流。“糟了,出事了!”看到悬在半空的车厢,旅客们吓呆了。孩子们哭喊着,女人们惊慌失措,一时乱成一团,纷纷拥向车厢门口。
关键时刻,王肃立扯起嗓子向旅客大声喊道:“大家不要从椅子上翻,从中间过道向14号车厢方向跑。遇见最近的车门,立即下车。”他让大家保持镇定,有序下车,不要一哄而上。他一边搀扶老年旅客、儿童和妇女下车,一边组织疏导旅客,以最快的速度向安全地点转移。
此时,车厢下沉更加明显。早一分钟撤离,生命就多一分希望。看到一位旅客要拿大件行李,王肃立一把抓住旅客的手说:“快跑!”
几分钟后,喧闹的车厢安静下来。这时,列车出现抖动,又向下沉了沉。车窗外,王巧芬和抢险人员焦急地拿着石头敲打车窗玻璃,催促地喊道:“快下车,马上要沉了!”
此时,王肃立却向车厢深处走去。15号车厢是一节硬座车厢,老年旅客和带小孩的旅客多。他记得一名旅客的脚被烧伤,还带着一个小孩。疏散时,他没看见这名旅客下车。怕他和孩子被落下,王肃立再次确认没有一名旅客被落下后,才快速跑出14号车厢。
在11号车厢至15车厢旅客转移中,王肃立是最后一个跳下列车的列车员。他刚下地不到两分钟,“轰”的一声,15号车厢掉入江水中。
看到这惊险的一幕,王肃立失声叫道:“我的车厢没了!”周围的人不由得叹道:“再晚一步,你的命就没了。”
王肃立说:“旅客生命第一位,如果有一名旅客在列车上,我就是失职。”这位47岁的列车员在危急时刻,把旅客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10号餐车与9号软卧车厢连接处扭曲错位,仅留下一条缝,人只能侧身通过。餐车主任王宝宁从缝里钻出去,站在车下,护送旅客安全转移。
暴雨中,一名50多岁的旅客,提着一大一小两个包裹行动迟缓。在道心行走时,他突然摔倒在地。王宝宁跑上前去,搀扶起他,扛起他的行李继续往前走。暴雨中,他一人安全转移重点旅客200多人。
芳龄21岁的12号车厢列车员黄媛,瘦弱文气。在险情发生时,她的腿都吓软了,但看到旅客们惊恐的表情时,黄媛意识到,自己是列车员,首先不能慌,要确保每名旅客的安全。职责使她变得坚强而镇静,她大声告诉旅客不要急,也不要慌,有序地下车。
在车厢旅客全部安全转移后,黄媛在离开列车前,快速装上了K165次列车的票款、补票机和票据,她的行李和其他列车乘务人员一样,全部落在了列车上。
16时许,黄媛的母亲从电视上看到列车遇险的画面打来电话。一听到母亲的声音,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从11号至15号车厢疏散下来的旅客,被集中到桥头方向比较安全的卧铺车厢。紧急关头,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险情发生时,王巧芬首先奔到8号车厢广播室,命令反复播报旅客疏散通告。
有着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广播员许莹,在列车紧急刹车时,右脸颊撞在了车厢壁上。她忍着剧痛用镇定的声音反复播放列车长的指示:“各车厢列车乘务员,请快速有序组织旅客向车头、车尾两边转移,打开车门疏散旅客。”
在反复播放后,她又向旅客发布列车通告:“请不要惊慌,务必听从列车员引导,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确保旅客的安全。”
许莹事后说:“灾害发生时,列车广播是旅客了解情况、保持稳定有序局面的‘镇静剂’。经过我一遍遍重复播送后,车厢里的吵闹声渐渐低了下去,旅客都主动配合列车员的工作。”
按照分工,30岁的副列车长张亮和检车员陈旭一起,负责指挥1号至10号车厢,组织旅客沿车厢通道向1号至4号车厢集中。在列车下,张亮冒着大雨,从10号车厢跑向1号车厢,逐个敲开车门告诉列车员紧急疏散旅客。
为防止脱线的5号至10号车厢发生侧翻,导致次生灾害,张亮果断地把旅客向前4节车厢集中。
在桥面明显出现断裂摆动的情况下,王巧芬、翟强在大雨中不停奔走,用沙哑的嗓音指挥旅客疏散。当看到所有旅客下车、全部登上桥头方向比较安全的硬卧车厢后,两人才互相搀扶着离开危险地段。
直到把从列车上撤离的所有旅客人数清点完毕,王巧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没有你们临危不乱的有序组织,后果真不敢想象”
K165次列车共有18节车厢,共产党员、乘警长孙昭负责指挥16号至18号车厢旅客下车,向车头相反的桥头方向疏散。这三节车厢全在桥中,随时有桥塌人亡的危险。年轻力壮的乘警翟强一把拽住孙昭说:“太危险,我去。”
“别争了,时间就是生命,我是乘警长!”不容翟强争辩,孙昭冲进暴雨中。
从桥上已经无法走到列车尾部。孙昭冒雨快速从上行线路桥梁跑步绕行300米,赶到列车末端的邮政车。
列车末端邮政车里的邮包已经倒塌,四散在地板上。孙昭组织3名邮政押运员,挪开邮包腾出空间,从外面配合列车员打通撤离通道。
列车紧急制动时,17号车厢一片哭喊声。一名妇女抱着一岁多的小孩边哭边喊:“列车员,我们咋办啊?”
17号车厢与16号硬座车、18号邮政车相连。16号车厢连挂着17号车厢在一起向下沉。随着车厢的不断倾斜,旅客们惊恐的尖叫声不断。
按照列车应急预案,17号车厢列车员、共产党员赵俊鹏仔细查看了一下车厢情况,他先果断打开与邮政车连接的端门,与乘警长孙昭里应外合,快速打通一条生命线,组织旅客从邮政车有序下车。
紧急撤离时,赵俊鹏发现16号车厢端门打不开,列车正在下沉,急需把里面的旅客转移出去。
这时,17号车厢里的两名彝族旅客正向外走。赵俊鹏请他们帮忙打开车门。两名彝族旅客转过身,3人一齐发力,用身体撞开车门,打开了16号车厢通往邮政车的通道,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旅客有序走下邮政车后,16号车厢列车员周晓茹和赵俊鹏,又走进车厢,从头至尾检查一遍,确定车厢内再无旅客后才急忙跑下车。
最后一个下车的赵俊鹏刚跳到地面上站稳,一对中年夫妇气喘吁吁跑来,满脸焦急,要上16号车厢找弟弟。赵俊鹏一手拽住一个,强拦住他们说:“3节车厢的旅客全走完了,你弟弟已经撤离了。”
正说话间,不堪重负的钢轨发生断裂。只听“轰”的一声,掉入江中的16号车厢如一叶小舟,被洪水瞬间冲出200多米远。两个轰然坍塌的桥墩瞬间也消逝在滚滚洪水里。
看到这惊险的一幕,中年夫妇感激地握住赵俊鹏的双手,他们一同走向离桥头不远的一个工棚。在这里,夫妇俩找到了亲人。
谈起这一幕,双眼布满血丝的赵俊鹏说:“危险中,我们和旅客、兄弟铁路局的职工、地方各界的抢险人员共患难、见真情,处处都闪现着一种人间大爱。”
在旅客们从邮政车走下来时,孙昭站在雨中一面疏散旅客一面大声叫喊:“大家不要慌,让小孩、妇女和老人先下来,我们一定保证大家的安全。”听到乘警的承诺,旅客们慢慢镇静下来,沿着路基走向桥头的工棚避雨。
在旅客们安全疏散后,全身湿透的孙昭看见桥头处有一堆施工塑料袋。每走过来一名旅客他就给发一个袋子,让没有雨具的旅客披在身上遮雨。
一个穿着白短袖上衣的小伙儿披上塑料袋,走出百米远后又折了回来。他将身上的塑料袋披到孙昭身上,颤抖地说:“谢谢你们救了我。”听到这里,孙昭眼里一热,分不清坚强汉子的脸上流下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在救援队伍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党员,他们是正在线路上作业的绵阳工务段线桥车间的职工。在16号车厢里,一位妇女吓得浑身瘫软迈不开步。共产党员、车间主任唐勇背起这名旅客,迅速走向车门。在车厢门口,党员田进雄接过“接力棒”,将旅客背下车。
在46名列车乘务员中,有6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紧急救援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哪里危险冲向哪里;哪里需要就第一个出现在哪里。
暴雨下个不停,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K165次列车休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着餐车服务员一起,沿桥站成一排,形成人墙,搀扶着老弱病残孕旅客安全通过。
险情发生时,休班党员李文胜正在餐车准备吃午饭。接到要疏散旅客的紧急命令后,他站在12号车厢下护送重点旅客。在15分钟的救援时间里,他一趟又一趟,将20多名小孩抱到安全地带。
列车长王巧芬,经常出现耳鸣、头晕甚至右耳出血的症状。今年3月,在一次巡视车厢时,她突然晕倒在车厢里。在车队队长的强令下,她才去医院做了手术。疏散旅客时,她一直在暴雨里淋着。
15时30分,在所有旅客疏散完毕后,王巧芬用对讲机和手机通知副列车长、检车长、乘警长,核实列车工作人员全部脱离危险区,她才从桥上跑下来,转战到旅客疏散地。疏散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踩踏现象,1318名旅客和46名列车工作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现场。
11号车厢旅客冯皓是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拉着王巧芬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职工真的是太优秀了!没有你们临危不乱的有序组织,后果真不敢想象,太感谢你们了!”
16号车厢旅客周雷,对列车员舍身忘我的精神感动不已。他动情地说:“难忘这次人生的历险经历,我要把16号车厢109号这张车票珍藏起来,永远记住8月19日K165次列车上那些舍身忘我疏散旅客的最可爱的列车员,还有果断刹车的列车司机和随后赶到的高素质的铁路职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K165次列车1318名旅客的成功获救,再一次见证了在突发灾害面前,铁路人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勇往直前的无畏风采、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忠于职责的敬业精神。
生死关头,
决不能落下一名旅客
(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二组列车
长王巧芬)
8月19日,15时15分,由我们乘务组担当值乘任务的K165次列车满载1300多名旅客驶出德阳站,沿宝成线向广汉方向运行。当时正是换班时间,间休列车员正在用餐。突然,列车开始左右摆动,紧接着上下剧烈颠簸,随着一阵刺耳的紧急制动声,许多列车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我和乘警长孙昭、检车长赵祥云同时从座位上猛地站起来,迅速跑到餐车门口,分头下车查看。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列车停在了石亭江大桥上,大桥的5号、6号桥墩严重倾斜,摇摇欲坠。列车第5号至17号车厢脱轨,车体严重变形,钢轨扭曲。
我猛然一惊:出大事了!马上对乘警长、检车长说:“按照应急预案,抓紧组织旅客疏散!”我立即让列车广播员反复播报疏散旅客命令,要求各车厢乘务员组织旅客向列车的东、西两头快速转移。同时,我用手机向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报告险情。
险情远远超出想象。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15号车厢时,看到第15号、16号车厢已经扭曲呈“V”字形,倾斜的桥梁缓缓下沉,车厢随时可能坠入江中,旅客惊恐的尖叫声不绝于耳。
救人刻不容缓!我当机立断,通知检车员陈旭拧紧1号车厢和10号车厢的手制动机,延缓车辆下沉速度,同时,逐车断掉列车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此时,危险还在一步步逼近。在洪水的冲击下,15号车厢随着倾斜的桥墩迅速下沉,距滚滚江水不到1米。上百名旅客生命岌岌可危。列车员王肃立大声喊叫着,指挥着旅客向安全地点转移,自己却还在车厢里来回奔走。这时,列车再次剧烈抖动,我焦急地站在车外,用石头用力敲打车窗玻璃,命令他赶快下车。王肃立直到确认车厢内没有一名旅客后,才最后一个跳下车。不到两分钟,“轰”的一声巨响,15号车厢坠入江中。王肃立站在桥头失声痛哭:“我的车厢没了!我的车厢没了!”
共产党员、乘警长孙昭负责组织指挥16号至18号车厢旅客向列车尾部疏散。这3节车厢全在桥中,随时有桥塌人亡的危险。这时,从桥上已经无法走到车尾。他从上行铁路桥绕行300多米,急速赶到列车末端的邮政车,组织3名邮政押运员挪开沉重的邮包,腾出空间,与17号车厢列车员赵俊鹏里应外合,奋力打开邮政车后门,组织旅客向桥头安全地带快速转移。
此时,意外发生了。因为车厢扭曲变形,16号车厢端门已经无法打开,女列车员周晓茹在里面焦急地呼喊。紧急时刻,赵俊鹏和两名彝族旅客用身体撞开端门,打开了16号车厢通往邮政车的生命通道。随后,赵俊鹏和周晓茹又返回车厢,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直到确认车内再无旅客后,才急忙跳下车。他们刚到安全地带,脚跟还没站稳,就听到钢轨的断裂声,回头一看,只见16号车厢已掉入江中,瞬间就被洪水冲走了。
15时30分,所有旅客疏散完毕,我用对讲机通知副车长、乘警长和检车长,确认所有人员全部脱离危险区后,才相互搀扶着撤离桥面。经过核对,1318名旅客、46名乘务人员全部到达安全地带,列车上的补票机、车补票款和机要文件无一受损。
从列车紧急停车到旅客全部安全撤离,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我们却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与抗争。在随时都有可能坠入洪水的列车上,我们沉着应对,奔跑呼喊,有序引导旅客撤离。我们毫不胆怯,把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旅客。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死关头,决不能落下一名旅客!
手中的闸把重于泰山
(成都机务段机车司机 曹继敏)
2010年8月1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我到广元派班室打卡出勤,并接收了成都铁路局10469号雨情调度命令,要求运行中加强瞭望,注意运行安全。联想到近日来大雨引发的舟曲和映秀地质灾害,我赶紧利用出乘前的间隙,翻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近期汛期行车安全注意事项重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列车从德阳站开出后,暴雨如注,而且越下越大,越来越急。想到身后列车上的1300多名旅客,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前方。“雨量增大,适当控速,注意安全。”运行过程中,我不断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进行着安全提示,并谨慎地将列车速度控制在每小时90公里以下。
15时15分,我驾驶的K165次列车驶上石亭江大桥,江面上浊浪卷起翻滚的泥石,撞击桥墩,发出巨大的吼声,令人触目惊心。刹那间,我猛然感觉列车一阵剧烈颤动,说时迟,那时快,我来不及多想,果断地将闸把放在了紧急制动位上。几乎与此同时,我看到前方线路上,有一名身穿黄色防护服的巡道工用力挥动手臂,发出停车信号。在一阵刺耳的紧急制动声中,机车剧烈晃动,我尽力将上身前倾,用胸膛死死地压住闸把,紧张地观察前方线路,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盼望列车能够尽快安全地停下来。仿佛过了很久,滑行的列车越来越慢,终于停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从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到列车停稳,一共只有28秒钟的时间。而这短短的28秒,在当时却显得那么的漫长。
列车停稳后,我立即通知运转车长检查车辆,同时,在第一时间做好机车防溜措施,并迅速对机车及后部车辆、线路进行检查。这时,运转车长向我呼叫,说水害导致石亭江大桥5号、6号桥墩严重倾斜,机后5号至17号车厢脱线,列车工作人员正在紧急疏散车厢旅客。我马上向德阳站、广汉站、行车调度和机务段运用车间汇报险情,并协助疏散车上旅客。随后,我又配合供电人员捆扎损坏的受电弓,与救援机车连挂试风后,牵引机车及机后1号至4号车厢,于17时31分到达广汉站。
当救援机车牵引机后4节车厢安全到达广汉站、车上旅客全部顺利转移后,我才发现未婚妻打来的好几个未接电话。她知道我值乘K165次列车,而且在网上看到了列车遇险的消息,十分担心。接到我的回电后,听到她那又惊又喜、百感交集的抽泣声,我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事后有人问我,当列车遇到危险时你害怕吗?说实话,从我感觉到列车异常到采取紧急制动,只有短短的28秒钟,在这危急关头,我根本来不及害怕,也不会害怕,因为身后1300多名旅客的安危就掌握在我的手中!当得知旅客全部平安脱险时,回想这惊心动魄的28秒,我才真正体会到“手中的闸把重于泰山”的真正含意。当时,我若稍有迟疑,后果不堪设想!我想,这主要是受益于单位长期以来的行车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受益于“宁可错停、不可盲行、宁停勿撞”的汛期行车12字方针,受益于平时的防洪知识、汛期行车办法的培训,受益于每次出乘前车间领导的提醒和叮嘱。否则,我的这把闸不会这样果断、这么有力!
这几天来,我成了新闻人物,许多媒体记者都来采访,大家对我在千钧一发之际,那果断的一把闸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实,仔细想想,作为一名机车司机,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在那非常时刻,我相信任何一名机车司机都会像我这样做。因为,保证行车安全,是每位机车乘务员的天职,也是每名铁路职工的天职!
做旅客的坚强卫士
(成都铁路公安局德阳站派出所所长
任杰)
8月19日8时左右,我接到新兴场驻站警长唐安建的紧急电话。他报告说,因持续暴雨,石亭江铁路大桥的水位已接近警戒线。暴雨正威胁着列车的安全,险情随时可能发生!我再三叮嘱他要与护路队员一起继续观察水情,与工务部门一起加强险情排查,不得离开现场半步。同时,我带领技术民警陈涛立即动身,迅速赶往石亭江铁路大桥。此时,广汉工务工区职工也在现场严阵以待,死死盯住石亭江铁路大桥水情。
15时15分,我与唐安建、陈涛正赶到石亭江大桥时,看到K165次旅客列车缓缓驶来。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列车紧急制动声,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出事了!”来不及细想,我迎头跑去。这时列车已经停在了桥上,铁路桥的5号、6号桥墩发生严重倾斜,5号至17号车厢已经脱线,情况万分危急。
现场情况表明,石亭江大桥随时都可能垮塌,13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命关天,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打开生命通道,将旅客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我立即带着两名民警和两名护路队员,迅速靠近列车,与正在组织旅客疏散的列车长、乘警长等人会合。经过简短协商,我们迅速制订了救援方案。
当时,车上的情况十分危急。旅客们站在摇摇欲坠的车厢里,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洪水,惊恐不已。列车工作人员正在全力组织疏散。我想,这时一定要尽快把旅客的情绪稳定下来,否则势必引起混乱,不仅影响疏散转移的速度,而且容易出现踩踏事件,过度的震动还会加剧险情。我和战友分别来到各车厢与列车工作人员一起向旅客大声呼喊:“不要惊慌,按秩序撤离,我们是铁路警察,一定能把大家送到安全地带!”这些喊话很快收到效果,紧张的旅客们稍微平静了一些。在我们与列车工作人员的共同组织下,旅客开始有序地离开车厢。
疏散工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许多旅客回过神来,就开始寻找自己的财物,要返身冲回车厢拿行李。我们拉起人墙,耐心解释,苦口婆心地劝告旅客,不要返回车厢。经过艰难的组织和引导,我们终于将11号至13号车厢的旅客,全部疏散到大桥两端的安全地带。
随后,我带着战友继续前往上行线查看铁路桥北头旅客疏散情况。发现14号车厢还滞留着少部分旅客,正在尖声地喊叫着。我们冲过去,和车厢列车员一起,连扶带拉架着这些受到惊吓的旅客迅速转移。15时30分,K165次列车上的1318名旅客和46名列车工作人员全部撤离车厢,无一伤亡。
就在大家全部撤离后几分钟,只听见“轰、轰”连声巨响,石亭江大桥5号、6号桥墩相继垮塌,已经空无一人的15号、16号车厢先后坠入江中,迅速被湍急的洪流卷走。大桥两端安全逃生的旅客一片惊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动情地说:“感谢铁路职工!感谢铁路警察!”
整个救援过程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我们却经历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大营救。在最危急的时刻,我和战友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铁路警察在任何时刻,都必须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心系人民安危,做旅客的坚强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