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8日,海尔集团投资28亿元在港城工业园圈地1440亩,规划建设集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四大中心于一体的重庆海尔工业园。与此同时,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基地也落户港城工业园。两大“中国企业500强”巨头的到来,将使嘉陵江和长江北岸又崛起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引进大企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引企业”等于“引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就应该这么搞。
2002年以来,重庆已发展了30个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分布于29个区县的这些工业园区,预计2010年前总规划面积可达到100平方公里。从近几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上看,工业园区在水、电、气、管网、环保设施、绿化等园区基本设施的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到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20.8亿元;园区平均投資强度达11.5亿元/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家电和IT、装备制造、天然气和盐化工、冶金、建材、服装制鞋等为主导的七大特色产业。“中国西部鞋都”、“中国西部纺织服装加工基地”、“长安工业园”、“宗申工业园”等园区已产生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如今,入驻各大园区的1515家企业中,96%为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的有15户,5-10亿元的12户,1-5亿元的110户,1000万元的500户。
今后5年,重庆工业大发展的重担理应落在工业园区身上。因为园区不但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才的聚集。
重庆的园区建设应继续围绕已经确定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医药石化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轻纺食品工业等四大重点产业,重点引进重量级企业,力求引进一个企业,就引进一个产业。
众所周知,重庆的家电业由于没有把握住市场的先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几乎全军覆没。当年风光一时的“红岩”牌、“金鹊”牌电视和“将军”牌电冰箱已不见踪影,连带着还使上游配套厂家求生无门。
海尔的到来将改写这一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以家用电子产业为主体的中国500强企业,2004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人民币。海尔集团落户重庆,等于重庆再造了一个家电产业,同时,它还将带动重庆机械、电子、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它的到来意味着依附在这条大鲸鱼身上和跟随在其身后的众多小鱼(上游配套厂家和下游物流企业)也将到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理,中集集团的到来,也将为重庆带来一个崭新的集装箱产业。引进这样的知名企业、高技术企业,不但能带动重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园区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
在注重引进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企业之外,重庆的园区建设还应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长寿化工园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天然气循环产业链上做文章,精心打造出了天然气—甲醇—聚甲醛和天然气—甲醇—醋酸—醋酸酐—烟用丝束丝等天然气化工产品链。紧凑的链条会对投资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像日本三菱瓦斯、香港建滔化工和云南云天化等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纷纷入驻,它们的相关配套企业自然也到园区“各就各位”了。
园区发展的“引大”和“重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目的都是为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为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而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庆在未来5年的园区发展中,各级政府要学会灵活翻转这枚“硬币”。
引进大企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引企业”等于“引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就应该这么搞。
2002年以来,重庆已发展了30个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分布于29个区县的这些工业园区,预计2010年前总规划面积可达到100平方公里。从近几年的园区建设和发展上看,工业园区在水、电、气、管网、环保设施、绿化等园区基本设施的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到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20.8亿元;园区平均投資强度达11.5亿元/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家电和IT、装备制造、天然气和盐化工、冶金、建材、服装制鞋等为主导的七大特色产业。“中国西部鞋都”、“中国西部纺织服装加工基地”、“长安工业园”、“宗申工业园”等园区已产生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如今,入驻各大园区的1515家企业中,96%为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的有15户,5-10亿元的12户,1-5亿元的110户,1000万元的500户。
今后5年,重庆工业大发展的重担理应落在工业园区身上。因为园区不但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才的聚集。
重庆的园区建设应继续围绕已经确定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医药石化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轻纺食品工业等四大重点产业,重点引进重量级企业,力求引进一个企业,就引进一个产业。
众所周知,重庆的家电业由于没有把握住市场的先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几乎全军覆没。当年风光一时的“红岩”牌、“金鹊”牌电视和“将军”牌电冰箱已不见踪影,连带着还使上游配套厂家求生无门。
海尔的到来将改写这一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以家用电子产业为主体的中国500强企业,2004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人民币。海尔集团落户重庆,等于重庆再造了一个家电产业,同时,它还将带动重庆机械、电子、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它的到来意味着依附在这条大鲸鱼身上和跟随在其身后的众多小鱼(上游配套厂家和下游物流企业)也将到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理,中集集团的到来,也将为重庆带来一个崭新的集装箱产业。引进这样的知名企业、高技术企业,不但能带动重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园区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
在注重引进有产业带动能力的大企业之外,重庆的园区建设还应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长寿化工园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天然气循环产业链上做文章,精心打造出了天然气—甲醇—聚甲醛和天然气—甲醇—醋酸—醋酸酐—烟用丝束丝等天然气化工产品链。紧凑的链条会对投资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像日本三菱瓦斯、香港建滔化工和云南云天化等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纷纷入驻,它们的相关配套企业自然也到园区“各就各位”了。
园区发展的“引大”和“重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目的都是为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为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而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庆在未来5年的园区发展中,各级政府要学会灵活翻转这枚“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