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后,98例患者在口服碘131后3个月,其中46例患者的病灶消失,其余52例患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在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碘131 护理干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及放射性物质的影响,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甲状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切除,但部分患者即使采取手术治疗依然不能将肿瘤彻底清除,因而有必要对发生癌细胞转移的患者口服碘131治疗。但在患者口服碘131治疗前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我院对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74例,年龄29~68岁,平均(38.7±4.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7±1.3)年;未分化型15例,分化型8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未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给予50~100mci/次,已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给予150~200mci/次,均为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食欲不振及呕吐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分析。
1.2.2 护理方法
护理干预分为治疗前与治疗后护理,治疗前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治疗后护理包括防辐射护理、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2 结果
经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后,98例患者在口服碘131后3个月,其中46例(46.94%)患者的病灶消失,其余52例(53.06% )患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在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3 讨论
3.1 治疗前护理
①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多数甲状腺癌患者认为通过手术切除就能治好疾病,因而护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到该疾病的特征及治疗过程。通常单纯的手术很难彻底将病灶组织清除,而对于发生病灶转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但通过口服碘131则能够使转移的癌组织及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充分吸收其释放出来的β射线,从而使组织破坏,达到治疗的效果[1]。部分患者在初次服用碘131治疗时由于对放射性物质治疗方面的认知较少,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其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详细的治疗方法及作用原理,以消除其顾虑。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口服碘131之前患者需要禁食任何含有碘的食物,同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高纤维、高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饮食,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饮水,均衡营养摄入,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
3.2 治疗后护理
①防辐射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防辐射的相关知识。在患者服药后1周之内都要隔离,隔离期间禁止家属探访,特别是儿童与孕妇不能接触患者。在患者病房外面需要放置一道可以移动的铅屏障,这样能有效阻隔β射线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由于患者在隔离时期的汗液、尿液等均含有碘131,因而应当在病房中设立独立的卫生间及专业的处理放射性物质的设备。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当穿戴放射服,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避免受到严重的辐射[3]。②常规护理:对患者服药期间的病情、情绪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与记录,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一旦出现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服药之后的几天内应当嘱患者多休息,千万要避免情绪上出现很大的波动。③药物护理:在患者口服碘131时,可以服用其他的一些药物提升其机体免疫力,如维C等。在口服碘131开始前2d及服用后1周内,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泼尼松10mg/次,3次/d。④并发症护理:患者在服用碘131后可能出现身体乏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4]。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嘱患者多应随减轻胃肠道的刺激,如果有必要可以服用促胃肠道蠕动的药物,从而缓解刺激物质对胃肠道产生的刺激;如果通过手术治疗未能清除癌组织,由于受到碘131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周围组织水肿现象,从而诱发喉咙肿胀、颈前部肿胀等,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护理人员可给予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以便于做好及时的抢救准备工作;唾液腺功能损伤[5]。甲状腺癌患者在服用碘131时,因唾液腺会吸收部分放射性碘,从而可能损伤到唾液腺功能。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嘱患者做好口腔清理工作,经常漱口刷牙,或者可以通过咀嚼酸性物质或口香糖对唾液腺进行刺激,从而增强其分泌功能。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叶燕.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后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984.
[2]王智玲,张丹,李翔.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06:746-747.
[3]李一璐,魏薇萍.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09:39-41.
[4]林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服131碘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12:921-922.
[5]王藕玲.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131)碘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4-96.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碘131 护理干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及放射性物质的影响,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甲状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切除,但部分患者即使采取手术治疗依然不能将肿瘤彻底清除,因而有必要对发生癌细胞转移的患者口服碘131治疗。但在患者口服碘131治疗前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我院对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74例,年龄29~68岁,平均(38.7±4.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7±1.3)年;未分化型15例,分化型8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未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给予50~100mci/次,已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给予150~200mci/次,均为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食欲不振及呕吐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分析。
1.2.2 护理方法
护理干预分为治疗前与治疗后护理,治疗前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治疗后护理包括防辐射护理、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2 结果
经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后,98例患者在口服碘131后3个月,其中46例(46.94%)患者的病灶消失,其余52例(53.06% )患者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发生癌组织转移的患者在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3 讨论
3.1 治疗前护理
①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多数甲状腺癌患者认为通过手术切除就能治好疾病,因而护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到该疾病的特征及治疗过程。通常单纯的手术很难彻底将病灶组织清除,而对于发生病灶转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但通过口服碘131则能够使转移的癌组织及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充分吸收其释放出来的β射线,从而使组织破坏,达到治疗的效果[1]。部分患者在初次服用碘131治疗时由于对放射性物质治疗方面的认知较少,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其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详细的治疗方法及作用原理,以消除其顾虑。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口服碘131之前患者需要禁食任何含有碘的食物,同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高纤维、高蛋白质及高热量的饮食,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饮水,均衡营养摄入,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
3.2 治疗后护理
①防辐射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防辐射的相关知识。在患者服药后1周之内都要隔离,隔离期间禁止家属探访,特别是儿童与孕妇不能接触患者。在患者病房外面需要放置一道可以移动的铅屏障,这样能有效阻隔β射线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由于患者在隔离时期的汗液、尿液等均含有碘131,因而应当在病房中设立独立的卫生间及专业的处理放射性物质的设备。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当穿戴放射服,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避免受到严重的辐射[3]。②常规护理:对患者服药期间的病情、情绪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与记录,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一旦出现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服药之后的几天内应当嘱患者多休息,千万要避免情绪上出现很大的波动。③药物护理:在患者口服碘131时,可以服用其他的一些药物提升其机体免疫力,如维C等。在口服碘131开始前2d及服用后1周内,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泼尼松10mg/次,3次/d。④并发症护理:患者在服用碘131后可能出现身体乏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4]。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嘱患者多应随减轻胃肠道的刺激,如果有必要可以服用促胃肠道蠕动的药物,从而缓解刺激物质对胃肠道产生的刺激;如果通过手术治疗未能清除癌组织,由于受到碘131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甲状腺周围组织水肿现象,从而诱发喉咙肿胀、颈前部肿胀等,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护理人员可给予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以便于做好及时的抢救准备工作;唾液腺功能损伤[5]。甲状腺癌患者在服用碘131时,因唾液腺会吸收部分放射性碘,从而可能损伤到唾液腺功能。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嘱患者做好口腔清理工作,经常漱口刷牙,或者可以通过咀嚼酸性物质或口香糖对唾液腺进行刺激,从而增强其分泌功能。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叶燕.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后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984.
[2]王智玲,张丹,李翔.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06:746-747.
[3]李一璐,魏薇萍.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09:39-41.
[4]林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服131碘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12:921-922.
[5]王藕玲.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131)碘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