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需要着力抓好的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收支二条线方面的体制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大变革,同时,也逐步显示出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应对事业单位财政改革需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先进性。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该单位自身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相比,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更为严格和规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市场手段的规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财务管理进行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招待费开支制度等必然会产生,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严格和规范。
2.2 资金来源多样化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由于资金来源多样化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对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但事业单位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提供者或中央财政拨款,资金提供者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期望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
2.3 事业单位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些产品或服务无法由市场来提供,比如:教育、卫生等方面。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需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2.4 预算管理的复杂性
预算是科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做好财务预算是保证科学事业单位各项科学研究内容顺利进行,行政管理体系发挥好保障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的来源丰富了,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却逐渐降低了,这就为科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經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2 财务管理意识差,理财观念落后
一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在设置方面不规范、不统一,从而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严重脱节,资产管理体制不合理、不科学。二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安排不尽合理,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从而不能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与利用,这样就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方面的账实不符。三是现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着虚增净资产、价值背离、成本不完整、核销不规范等问题;另外,长期以来,很多事业单位对于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上情况便会造成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3.3 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普遍不强,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支出管理不严,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单位的接待费和会议费超标、办公费缺乏有效的约束、差旅费超支严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巧立名目,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助,工资的发放随意性较大。在基础建设支出中,成本控制不力,存在浪费,有的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上决策失误,多次更改方案,造成资金和材料损失浪费。有的单位在建设中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账务未分管,实物验收制度不落实,致使素质不高的采购员采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以次充好,以少计多,提高单位建设成本。
3.4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后续教育,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财会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计划体制下,不注意补充新知识、新理念,对财务管理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内部控制度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
4 改革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4.1 着力强化预算管理,综合统筹内外预算
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有效强化事业单位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坚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重点细化预算编制,综合统筹内外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强化部门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不断强化建设财政集中收付信息系统,从而确保实现财政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适时整改和有效查处事业单位在资金运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从而有效防范、控制和规避财政资金支付风险,更加安全、规范和高效地推进财政资金的支付和使用。
4.2 着力配套财务制度,有效规范资产管理
一是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不断强化监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投入行为,有效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行为。二是利用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产;科学设置岗位,确保专人管财、专人管物,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从而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三是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是建立健全资产使用、占有的登记管理、统计报告制度,着力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清点盘存工作,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明了、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
4.3 着力规范内控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建立定期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控制和再监督,利用定期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全方位落实,并能及时发现、适时处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内部会计岗位责任制,依法赋予会计人员认真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控制支出标准的权限,全面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还要严肃追究在工作中不作为或失职的会计人员。
4.4 着力加强教育培训,优化财务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务主管部门应针对本管辖范围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题培训计划和全员轮训措施,及时帮助财会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促进财会人员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事业单位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 (07) ,165-166.
[2] 彭秋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1) ,12-1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收支二条线方面的体制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大变革,同时,也逐步显示出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应对事业单位财政改革需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先进性。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该单位自身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相比,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更为严格和规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市场手段的规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财务管理进行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招待费开支制度等必然会产生,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严格和规范。
2.2 资金来源多样化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由于资金来源多样化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对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但事业单位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提供者或中央财政拨款,资金提供者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期望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
2.3 事业单位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些产品或服务无法由市场来提供,比如:教育、卫生等方面。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需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2.4 预算管理的复杂性
预算是科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做好财务预算是保证科学事业单位各项科学研究内容顺利进行,行政管理体系发挥好保障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的来源丰富了,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却逐渐降低了,这就为科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經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3.2 财务管理意识差,理财观念落后
一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或机构在设置方面不规范、不统一,从而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严重脱节,资产管理体制不合理、不科学。二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安排不尽合理,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从而不能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与利用,这样就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方面的账实不符。三是现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着虚增净资产、价值背离、成本不完整、核销不规范等问题;另外,长期以来,很多事业单位对于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以上情况便会造成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3.3 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普遍不强,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支出管理不严,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单位的接待费和会议费超标、办公费缺乏有效的约束、差旅费超支严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巧立名目,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助,工资的发放随意性较大。在基础建设支出中,成本控制不力,存在浪费,有的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上决策失误,多次更改方案,造成资金和材料损失浪费。有的单位在建设中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账务未分管,实物验收制度不落实,致使素质不高的采购员采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以次充好,以少计多,提高单位建设成本。
3.4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是保证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后续教育,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财会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在计划体制下,不注意补充新知识、新理念,对财务管理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内部控制度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
4 改革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4.1 着力强化预算管理,综合统筹内外预算
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有效强化事业单位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坚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重点细化预算编制,综合统筹内外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强化部门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不断强化建设财政集中收付信息系统,从而确保实现财政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适时整改和有效查处事业单位在资金运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从而有效防范、控制和规避财政资金支付风险,更加安全、规范和高效地推进财政资金的支付和使用。
4.2 着力配套财务制度,有效规范资产管理
一是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不断强化监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投入行为,有效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行为。二是利用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产;科学设置岗位,确保专人管财、专人管物,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从而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三是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是建立健全资产使用、占有的登记管理、统计报告制度,着力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清点盘存工作,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明了、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
4.3 着力规范内控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建立定期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控制和再监督,利用定期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全方位落实,并能及时发现、适时处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内部会计岗位责任制,依法赋予会计人员认真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控制支出标准的权限,全面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还要严肃追究在工作中不作为或失职的会计人员。
4.4 着力加强教育培训,优化财务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财务主管部门应针对本管辖范围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题培训计划和全员轮训措施,及时帮助财会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促进财会人员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事业单位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 (07) ,165-166.
[2] 彭秋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1)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