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蔚县暖泉古堡看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形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河北省蔚县暖泉西古堡村不仅成为旅游热点,也成为史学界的关注热点。在华北地区自保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暖泉古堡堡寨体系所蕴含的防卫机能不能忽视。在以暖泉古堡为代表的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其对乡民和乡绅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乡绅经历了从倡导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而普通乡民则经历了从防御应对外敌到追求安宁愉悦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蔚县暖泉古堡;华北乡村;自保体系;形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河北省蔚县暖泉西古堡村既成为旅游热点,也成为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华北地区自保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暖泉古堡堡寨体系所蕴含的防卫机能不容忽视。研究其防卫机能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暖泉,因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如一,夏季清凉,冬季温暖,平均温度在16℃左右而得名。《蔚州志·渠道图》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另还有“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的说法[1](P15)。暖泉镇历史悠久,凭泉水、古建筑及民俗文化而闻名。先民在暖泉镇连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个城堡,足见暖泉镇在人类居住和军事防御的双重地位[2](P116)。西古堡自古就有“京师时腋,宣大喉襟”之說[3](P3)。在明代,尤其是永乐定都北京以后,由于京师靠近边境而时刻面临鞑坦、瓦剌等北方民族的威胁,防御工事的修建就尤显迫切而重要。
  一、暖泉古堡与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形成原因
  古堡指的是在历史上戍边官兵和人民生存居住、御敌防匪的堡垒,生存居住和御敌防匪是古堡最基本的功能,具有连堡成镇、堡中建堡的特色[4](P24-25)。蔚县既是中原王朝一处关隘和边防后勤基地,又是极易遭受游牧民族骑兵队伍掳掠的前沿地带。这一军事特点也决定着蔚县境内城堡的类型既有官方斥资修建的大型城堡“官堡”,又有大量民间自修的小型城堡“民堡”,还有原先是民堡后来又被改造成官堡。在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众多古堡中,要属暖泉的“镇中三堡” ——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最为闻名。与中小堡仅一壕之隔的西古堡,又称寨堡、“瓮城”,其称呼能初步看出其防御功能[5](P16)。若从城池规模和大的地域这两方面来看,西古堡也仅仅是民间一座小小的村堡,但是村堡本身所蕴含的城堡建筑学内涵丰富。军事上的防御意义、温和柔性文化味十足的民居意识、求福保安丰衣足食的民生之道、安己宁神信仰有德的宗教意识、珍惜和平祈求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意识,都在这座小小的村堡中凸显出来。
  堡寨是中国传统社会当中一种常见的聚落形态,常见于乡村。一般来说是用石、木、土等材质修筑的具有防御机能的村寨。学术界中,学者们大多都把目光投向西南和东南地区,而对于华北地区的村堡的历史性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位于蔚县地区的古堡历史悠久,现在为止还保留有一百多座形制完好、规模完整的古堡。这些古堡属于乡村型的村堡,与城市型的城堡区别很大。西古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重新修缮于清代,是典型的北方村寨围堡[6](P51-52)。总面积为67300平方米,堡墙黄土板筑,环绕四周,南北两座堡门遥相对峙,颇为壮观[7]。
  从防御功能的形成背景看,是战争创造了古城堡。蔚县北接塞北,南进中原,地貌复杂,关隘险要,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之地,是南北征战的兵戎锋线。再者,与频发的自然灾害也有很大的关联。蔚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洪水、干旱、风沙常发,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蔚县人民选择建堡借高地防御山洪水患和沙暴的侵袭,不受自然灾害的伤害;再借险要的地势防患匪盗之祸,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
  暖泉西古堡的军事防御机能通过一系列的建筑修缮得以实现。其外在表现主要集中在暖泉古堡的外在建筑形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瓮城”。瓮城既是称呼也是建筑形制。瓮城起源于战国时期,定型于明朝嘉靖年间。西古堡瓮城修建在村堡的南门和北门外,成型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具有非常强大的防御机能,可以有效的抵御敌人的入侵,并且具有一定隐蔽性,即便敌人靠近古堡,也不可能顺利进入,达到“瓮中捉鳖”的奇效;另外,还可防洪,通过堡门的阻挡而减轻对城门的冲击。以坚固的建筑形制、强有力的防御机能作为保证,为确保心理上的安宁;第二与暖泉古堡街道的布局有关。西古堡南北、东西各有一条主干街道贯穿城堡,形成古堡的两条中轴线。呈十字型将村堡划分为四个片区,东、西、南三面又修有一圈连通的道路。这种道路形制使村堡的交通十分便利,平时方便民众生活,当敌人入侵时,环城路也会方便城中兵马的调动。数座古民居分布在古堡当中,既为暖泉古镇的百姓日常居住区,也是北官堡的生活物资和战备物资供给地[8]。这些街道将暖泉古堡构成迷宫一般的形制,对入侵的敌兵非常有效。
  二、从暖泉古堡看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作用
  自保引申为“防卫”,是中国传统聚落安全防御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概括。不管是建筑实体的防御运作还是侧重心态的精神性心理安慰,这种古堡形制的聚落无疑安全系数更高。蔚县古堡特别是暖泉古堡防卫体系的形成,是整个华北乡村自保体系形成的一个缩影。
  蔚县地区的古堡很具有代表性,其形成原因与防御功能密切关联。明朝时期,中国北部边境多次遭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朝廷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长城和关隘,用来护卫京师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安全。朱元璋制定了扼守边关的军事策略,大明军队修筑长城、城堡。于是,在华北地区,就有大批以自我防卫为目的的村堡出现。蔚县的城堡大多建于这个时期。在清朝以后,村堡的军事作用减弱,生活和商业功能逐步增强,功能不同、种类多样的寺庙和戏楼等公共建筑使得建筑形制相对单一的村堡变得丰富起来。暖泉西古堡是唯一把村堡体系和附属建筑保存完整的地区。
  (一)物质防卫作用
  在暖泉古堡当中,物质防卫作用主要指城墙和城门。   城墙是由土、石等材料构成的厚质硬质墙体。主要构成部分是城台、城楼和角台、角楼[9](P28-29)。这些部分建在城墙的关键部位,平面突出在城墙以外,体型高耸在城墙以上,既有军事意义也有审美意义。[10](P18)是城墙的重点艺术处理部位,木结构的城楼、角楼与砖或土筑的城墙形成了形象、色彩、材料和处理手法的豐富对比。城墙本身的坚固性和防御性对敌人有很强的抵制作用,这就是城墙在物质防卫作用的最直接体现。暖泉古堡的城墙除符合上述功能以外,还有在精神上的独特意义。
  城门也占据重要地位。既要造型美观大方,又要保证其坚固性不受敌人入侵,其宽度和高度根据城堡规模而有所区别。门洞拱顶高度则一般略大于门洞宽度。暖泉镇西古堡,连两座瓮城门在内共有四座城门,门洞的宽度从2.2m到3.1m不等,门洞的高度介于3m~3.7m之间。西古堡的四座城门的尺度就是自南向北依次递减,与自身的防御功能十分吻合。
  (二)精神防卫意义
  精神防卫意义与物质防卫作用相对,以人类的精神层面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与意识为产物。这一层面的防卫作用并不是由建筑实体这种防御物和现实的防御对象直接面对发生作用,而是间接发生的、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种防御效果。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精神防卫意义的关键在于由“能指”到“所指”的信息转换过程中精神层面的“防御意向”的产生[11](P80)。主要还是强调对“来者”与“居住者”两方的影响(强化心理引导)。
  精神层面的防卫意义主要由建筑形态和种类体现出来。
  就建筑形态来看,关键是建筑形态本身的寓意:一种安居乐业、祈求平安的思想,这种形态和装饰以鲜明的动物形象,常见的主要是麒麟、狮子和老虎等吉兽、灵兽、凶兽的驱避功能。这种形式在人居空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堡内居民渴望借助这种方式,使得日常生活中各种可预知的或者不能预知的天灾人祸能够被消除,这是一种人们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在堡内,具有精神防卫意义的建筑装饰物非常多,这些构成物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具备精神防卫意义的人居空间,形式丰富。
  这些装饰性的构成物件典型代表有两种:门口处的门关和戏台、庙宇。
  首先,门口处的卫护门关在暖泉古堡非常普遍。不论是在普通的居民院落亦或是套院都不可或缺。具体位置大多位于两处:一处是在门外两侧,有“镇宅”的一般作用。一般呈长方体,形式复杂者以石狮子为主;另外一处则是在门环处,设计很有讲究,门环外一圈刻有可以“镇宅辟邪”的凶兽形象,既有装饰的实用效果,精神效果更为突出。门环这种设计一直沿用到现在,在平房居住的居民都一直采用这种门环设计方式,体现了内心追求安定的美好愿景。
  其次,修缮庙宇和盖戏楼是暖泉古堡里特有的文化建筑形式,它是古堡内部的居民们传承其特有文化的场所,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平安、团结一心和遵守礼仪的精神圣地。
  相对于单一的精神信仰,蔚县人民更加注重实用性,如果这种信仰或者宗教的教义、主张符合蔚县人的需要,不论是佛教、道教或者是其他宗派,即便这些教义和主张矛盾、对立,都可以拿来为蔚县人所用,并且修建各种庙宇来祭祀和供奉。寺庙当中比较有名的是位于暖泉境内的华严寺。华严寺,修筑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代时重修。现占地面积为3400平方米,从南向北有前、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12]。在寺内,供奉有不同的佛和神仙;华严寺外还有财神庙,供奉有财神爷。暖泉古堡的人民都是淳朴务实的,他们认为这些神或者是佛都可以保佑他们生活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其二是戏楼。戏楼与庙宇联系密不可分,戏楼本身有祭祀神灵的作用。产生时间与古堡的产生时间大致相同,又称为乐楼,多修筑于明清时期。种类多样,包括双耳戏楼、穿心戏楼等[13]。在暖泉古堡内部,多数是蔚县常见的双耳戏楼。在当时属于奢华建筑,欣赏戏剧表演也是局限于富家大户的娱乐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防御功能的变化,逐渐演变为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戏楼是暖泉古堡的精髓所在,它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依赖。
  自保体系形成过程中,物质防卫手段作用不断细致深化,精神防卫机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二者之间相互依赖,支撑起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中心框架。
  三、暖泉古堡自保体系的形成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一)乡绅力量的强化
  在修建堡寨之时,乡绅的提倡力量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最有名的是明末清初的乡绅,修筑过程当中,除约定俗称的规矩,又另行规定了书面的《乡约》,在《乡约》当中,就详细规定了堡寨修建的规模、形制、种类、布局和具体数据以及堡寨的管理制度。《乡约》为尹耕所撰写,其中所讲均为建堡、守堡事宜[14](P22)。
  按照尹耕的设计,堡寨需要修建与重新调整,其核心就是将若干小堡并成大堡,以增强防御力量,这势必影响到村庄原有分布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结束以后,乡绅力量的变化相对明显。
  首先在管理人员设置方面,人数增多。初期管理人员仅仅是几个当地有名望的富家大户,在堡寨修建工作基本结束后,职位的分配数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暖泉古堡当中,同姓的管理人员就占了总管理人员的一半以上。在管理方式上,将规模较小的几座小型寨堡合并成规模较大的一个堡寨体系,以方便管理。
  其次是安全保卫力量的增加,这也是依据当时古堡内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决定的。当时外来敌兵入侵古堡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者为了自身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和方便对堡内人民的管理,平常情况安定时,除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之外,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训练;一般安全保卫人员的构成以当地普通居民为主,以成年男子为主要力量,平日巡逻堡内情况,若发生敌人入侵的特殊情况,就自备兵器和粮草与敌人进行抗争。这些安全保卫力量的设置和暖泉古堡本身的防御性建筑结构构成了双重的防卫体系,从而给当地的普通百姓带来心理上的安定效果。   (二)乡民观念的转变
  在明清之际,暖泉古堡地区和平局面少见。堡内居民很难过上稳定生活,主要还是以躲避战乱、祈求和平为主。即便堡寨体系本身防御性能很强,在敌人的长期入侵下,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再者,安全保卫力量也在长期的消耗当中战斗力下降。这个时期,堡内的普通居民着重加强堡寨本身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强化自身的安全防御意识,防御机能由机械防御转为积极防卫。
  明清之际及之后清军入关,政局逐步稳定。堡寨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军事防御色彩被淡化,逐渐被等同于普通村庄,庙宇和戏楼的强化安全防卫意识的作用演变为单纯用来娱乐的生活性功能。堡门和瓮城也失去了原先的军事功能,作为门面供来者观光游览,偶然出现的修缮基本上属于小修小补,为了避免过于残破而造成门面不整的情况出现。原先的戏楼娱乐性功能不断增强,成为茶余饭后普通百姓放松身心的一种相当流行的方式,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减弱。
  通过暖泉古堡透析清代华北乡村自保体系的形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古堡防御性机能的深层含义,而且可以对人的心态和行为活动变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史学素养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对今后类似于古堡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和发展空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渠道图[A]. 蔚州志[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刘卉. 古朴的北方小镇暖泉[J]. 家用汽车,2009,第9期.
  [3]杨百之. 重修蔚州城楼记[A]. 蔚州志[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省外发展潮[J]. 学习导报,2004,第6期.
  [5]堡子里的日子[J]. 河北画报,2010,第7期.
  [6]刘玉武,张建华. 京西古镇――暖泉[J]. 小城镇建设,2006,第9期.
  [7]千年古堡情讲述暖泉沧桑的古朴之美[EB/OL]. 河北新闻网,2016.
  [8]走进蔚县暖泉,感受“古居民俗之乡”[EB/OL]. 中国网,2016.
  [9]周俊玲. 中国古代城墙防御系统――马面[J]. 科学大观园,2009,第20期.
  [10]蒋蓝. 正在消失的建筑[M]. 2003年版. 吉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11]王绚,侯鑫. 读解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精神防卫意义[J]. 建筑与文化,2014,第1期.
  [12]刘锦棂. 蔚县暖泉华严寺攻略[EB/OL]. 蚂蜂窝,2013.
  [13]杨佳音. 河北省蔚县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化特色研究——以暖泉镇为例[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
  [14]邓庆平. 华北乡村的堡寨与明清边镇的社会变迁[J]. 清史研究,2009,8月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是我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董必武一生的革命生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董必武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方式,以及董必武在法制实践,党的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方面分别对董必武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为我们今天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获得有益
期刊
【摘要】: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企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环境,面对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越来越艰巨和优质服务压力越来越大的内部形势,面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形势要求与员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管理现状,如何抓好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党建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持续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建工作;基
期刊
【摘要】:中国视频直播的平台,其盈利归根结底是由平台总体的粉丝人数、平台主播的“家人“群体、平台每日的玩家资金流入以及相应带来的流量广告效应和平台线下收益共同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平台为了相对热烈的直播效果、制造关注和吸引玩家等种种考量,都存有”虚拟在线“的情况,即我们通俗意义上的“挂粉丝”。虚拟在线和实际粉丝的比例,虚拟在线的具体方法和相应介入等等,都是我们考量平台盈利模式和实际流量与直播泡
期刊
【摘要】:提升RH精炼装置的循环流量,减小均混时间是生产过程中提高RH精炼效率的主要方式。只有充分了解RH精炼装置内液相流动过程及混合特性,才能发挥RH精炼装置的精炼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某钢厂的RH精炼装置为研究对象,取模型与原型的几何相似比为1:5.45,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RH精炼过程中的流动和混合特性进行研究,并优化浸渍管结构和操作条件。  本模型采用Eulerian模型计算RH精炼過
期刊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段,湖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和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与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湖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当前湖北省发展的影响;第二,湖北省的旅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图书馆管理不仅是对书籍的管理,也是对知识和服务的管理。近年来,图书馆在管理方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善,从而对借阅者更好地服务。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现状;策略  学校图书馆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充学生的视野,因此,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图书馆。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管理也备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学
期刊
【摘要】: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四分之三的领土面积都集中在亚洲部分,在叶利钦时期,提出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西方的口惠而实不至使俄罗斯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办法是不能使俄罗斯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苏联解体以后,新欧亚主义作为继承和发展古典欧亚主义又重新被搬上历史舞台,新欧亚主义的提出不仅对外交,而且对发展俄罗斯的经济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新欧亚主义的内容,分析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现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各大高校先后建设了独立的实验室,这种情况逐渐成了近些年来的流行趋势。本篇文章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入手,梳理实验室被建设的缘由、目的和具体方法等。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模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影响下,经济管理类课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新技术的传入需要新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在经济管理学领域,
期刊
【摘要】:随着结构体质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住房的状况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房地产结构的变更让年轻人的居住环境向着微型化、年轻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营造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居住环境,笔者从空间的划分、动线的分析、环境的构成等角度来研究小户型住宅在城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户型;青年住宅;空间环境;  伴着社会资源日渐紧张,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壮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扩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僅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拓展和创新。随着现代社会人类工作和生活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随着出现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