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教体系建设中出现的虽然是“小插曲”,呈现的却是“大问题”,破解这一问题应该回到职教体系建设本身,从“体系”和“建设”两方面持续发力。
一、体系:在顶层设计中明确责权利
体系应该是整体的,既包括纵向、横向“骨架”的搭建,如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中职本科贯通等;更包括“血肉”的丰满,如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行业指导、教师培养、校企合作、考核评估等的衔接与融合。当前,在教育行政的积极推动和广大职业院校的踊跃参与下,职教体系“骨架”搭建基本完成,但“血肉”还不丰满,导致“插曲”不断出现。
职教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促成学生职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在“体系”上发力就是通过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实现一体化育人。比如,在专业设置上,厘清每个中职专业可对应的高职专业,高职专业可对应的应用技术本科专业,使专业纵向贯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中职定位于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定位于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定位于培养能创造性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形成明显区隔;在课程建设上,应整体设计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3 3”“3 4”“3 2”,而是要将这个“6”“7”“5”进行一体化设计。
二、建设:在对接融合中缔结共同体
体系建设中的只构不建、重构轻建,根本原因在于建设主体间没能有效缔结成专业共同体。以中高职“3 3”为例,高职院校关注的是提前锁定中职生源,中职学校关注的是吸引更多的初中生报考,这是一种基于利益的结合。而中职本科的“3 4”项目,由于高水平本科院校没有生源压力,就出现了中职积极主动、本科院校消极被动的局面。
职教体系建设应通过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课程共研、文化共培、人才共育,全力打造专业建设共同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水平。中高职应共启愿景,共谋路径,实现优势叠加。比如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规格,重构一体化课程和教学体系,整体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共建共享,统筹校企合作、师资交流、文化建设等,使中高職由形式上的联合演变为专业建设上的融合,以共同体建设促成各自专业品质的再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一、体系:在顶层设计中明确责权利
体系应该是整体的,既包括纵向、横向“骨架”的搭建,如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中职本科贯通等;更包括“血肉”的丰满,如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行业指导、教师培养、校企合作、考核评估等的衔接与融合。当前,在教育行政的积极推动和广大职业院校的踊跃参与下,职教体系“骨架”搭建基本完成,但“血肉”还不丰满,导致“插曲”不断出现。
职教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促成学生职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在“体系”上发力就是通过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实现一体化育人。比如,在专业设置上,厘清每个中职专业可对应的高职专业,高职专业可对应的应用技术本科专业,使专业纵向贯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中职定位于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定位于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定位于培养能创造性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形成明显区隔;在课程建设上,应整体设计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是简单的“3 3”“3 4”“3 2”,而是要将这个“6”“7”“5”进行一体化设计。
二、建设:在对接融合中缔结共同体
体系建设中的只构不建、重构轻建,根本原因在于建设主体间没能有效缔结成专业共同体。以中高职“3 3”为例,高职院校关注的是提前锁定中职生源,中职学校关注的是吸引更多的初中生报考,这是一种基于利益的结合。而中职本科的“3 4”项目,由于高水平本科院校没有生源压力,就出现了中职积极主动、本科院校消极被动的局面。
职教体系建设应通过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课程共研、文化共培、人才共育,全力打造专业建设共同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水平。中高职应共启愿景,共谋路径,实现优势叠加。比如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规格,重构一体化课程和教学体系,整体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共建共享,统筹校企合作、师资交流、文化建设等,使中高職由形式上的联合演变为专业建设上的融合,以共同体建设促成各自专业品质的再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