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是怎样做中宣部部长的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耀邦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同时,兼任了中央宣传部部长一年零两个月。那是“扭转乾坤”的日子,也是中宣部工作朝气蓬勃的时期。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化知识界,当时的中宣部一改旧观,成了“思想解放部”“思想建设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知识分子之家”。我在耀邦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虽属短暂,但他那顺乎时势人心的政略,开阔深邃的思想,坦荡宽大的胸怀,率真热忱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 今仍是我享用不尽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任职中宣部是历史的选择
   1976年10月12日,“四人帮”被粉碎的第六天,胡耀邦即通过叶剑英元帅向中央进言,“中兴伟业(叶剑英语),人心为上”三条:“停止批邓,人心大顺”;“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这实际上是他酝酿已久的治国方略。
   1977年3月,党的十一大,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党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他充分利用党校的阵地,迅即着手拨乱反正工作。一方面,他坚决废止传统的教条主义的学风,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提出“四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不装袋子(不入档案),通过党校思想理论学习研讨的洗礼,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敢于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高中层干部和思想理论战线骨干;另一方面,直接抓理论研究室,并以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为基地,联络《人民日报》,积极着手组织校内外理论队伍,亲自策划指挥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拨乱反正文章,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977年12月15日,胡耀邦主政中央组织部。他在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的大力支持下,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三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
   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真正标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生活的又一次伟大历史转折。
   三中全会坚决批判并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肃清“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流毒,消除“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错误影响,深入进行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以适应改革、开放、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便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历史任务。
   但是,当时在思想理论界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志,特别是一些身处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同志,“思想上还处于僵化半僵化的状态,脱离实事求是的路线,设禁区、下禁令,成为解放思想的阻力”,甚至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纯属马列主义常识的问题上,他们也表示不能接受,把这种正确认识说成是“砍旗”“丢刀子”“非毛化”。
   此时此刻,由谁出任中宣部部长,自然地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抉择了。
  要把中宣部办成思想解放部
   胡耀邦任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的消息传来,中宣部和宣传系统的干部以及广大知识界的朋友,无不奔走相告,激动不已。
   1978年12月29日,胡耀邦到钓鱼台中宣部驻地报到,并与13级以上干部见面,谈了施政意见;12月31日,胡耀邦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中央宣传系统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会议,和大家亲切会面,并即兴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讲话;三天后,又在钓鱼台17号楼会议厅和中宣部全体工作人员见面。
   胡耀邦在中宣部亮相的过程中,介紹了中央对中宣部部长人选考虑的情况;评说了过去两年思想理论界的形势和一年多中宣部的工作;阐述了自己对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后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近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耀邦说:“我们宣传部门的同志现在要首先考虑的最大的问题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耀邦强调“重点转移”,反映了他的决心和远见。在他看来,没有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没有对这一“转移”的必要性、必然性的正确认识,一切宣传工作的所谓“转变”,都只能流于空谈。
   耀邦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后,党的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走在实际工作的前头,或尽可能走在前头。”
   为此,耀邦强调了三条:一是认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钻研理论业务;二是认真面向实际;三是认真解放思想,树立好的学风。在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三段式里,耀邦都有“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耀邦呼吁“对那些打着马列毛的旗号招摇撞骗的,要揭穿,要斗争”;同时“要防止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并同这种心理、精神状态作斗争”。
   耀邦强调“面向实际”,就是“面向四个现代化的实际,面向党内党外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面向过去、现在、将来我们所走道路的经验教训的实际”。
   讲到解放思想、树立好的学风时,耀邦感慨系之,十分动情,说了许多话。耀邦认为,思想理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有其自身规律、自身特点,必须予以十分尊重。他说,这正是为什么三中全会要重申“三不主义”的缘由。
   耀邦说:“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容易犯错误,所以对做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同志,特别要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不要动不动把人家的意见、创作、言论一下子砍掉……不要搞无限上纲,不抓只言片语,不抓什么影射。”
   耀邦愤然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党内有那么一些理论棍子,经常打人。这种恶劣作风不加以清算,百花齐放能搞得好吗?我们反对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说轻一点是形而上学,说重一点是文化专制主义,是特务行径。”
   1979年1月6日至11日,耀邦又主持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
   在会上,耀邦郑重地说:“有一条可以说清楚,党中央讲了好多次:离开社会主义建设一刀切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我们今后不搞了。以前搞一个失败一个。离开繁荣富强,搞什么政治斗争,不行的!”全场爆出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这次会上,耀邦谈到干部学习问题时说:“一千七百万干部怎么学习,要因地制宜”,笼统地提学习马列毛著作是“不完整的”。他说:“做党的工作,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不学马列不行”,但也要“学习科学”。做经济工作、科技工作,或其他专业工作的同志,主要是学习有关的业务科学技术,当然“也要学点马列”,用学习总时间的“六分之一”就可以。“不要不分情况,光强调学马列毛,这行不通、不实事求是。”
   在座谈会结束时,谈到回去后如何传达会议内容时,耀邦面带微笑地对台下宣传部部长们说,这是一次座谈会,怎么传达都由你们做主。传、不传,怎么传,都不犯错误,请你们自己定。总之上下之间,左邻右舍的关系,不要搞得那么紧张、森严,以后,中央部门和地方的关系,相互之间,都不要搞得那么刻板、森严。
   耀邦就职的亮相和讲话,在中宣部和整个宣传系统引起空前强烈的反响。
  (摘自《炎黄春秋》)
其他文献
午休过后,老局长正在卫生间洗漱,手机骤响,接通电话,里面立即传来儿媳妇莉莉焦急的声音:“爸,不好了,您快想想办法吧,林辉醉驾被交警查到了,搞不好被吊销驾照不说,还要被拘留呢……”  “什么?醉驾?那就让他自作自受吧!”老局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早就叫他喝酒别开车,开车别喝酒,就是不听。老局长正气不打一处来地自言自语,手机又响,他“啪”地按了电话,他知道一定又是莉莉打来的。
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  “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  毛泽东: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毛泽东给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兴趣广泛,还是诗人、书法家,收到过许多书画家、收藏家朋友馈赠的诗书画印等,但他并未将这些珍玩国宝据为己有,而是自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先生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国家。他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毛泽东同志与党内许许多多同志一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方方面面,其中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方面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当中均有所体现。研读这些著作不仅对于我们提升理论素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们从事社会主义
(一)父亲的一块表找不到了,非常恼火,四处翻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就能听到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  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二)当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说这是牛奶;当装满油的时候,人们又说这是油。只有杯子空时,人们才看到杯子。  当我们心中装
2015年3月16日,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落马,引发了舆论聚焦与热议。这位以个性著称的政坛人物,官至省委副书记高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本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如今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可谓既辜负了组织培养,也令“个性官员”的称谓蒙羞。  真正的个性官员是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的。一些个性官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打破常规,维护公平正义,强力推进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古时,有一位原籍浙江的朱氏督学,一次回乡监考,家乡有不少士子准备礼物以贿赂,孰料他一临考舍,便题一联悬于堂前,联曰:  铁面无私,几涉科场,亲戚朋友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仄浓淡不冤笔。  行贿者看到此联,只得望“联”却步,收起礼品悄悄溜走。  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不徇私情,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其中有联赞曰:  一颗赤心悬日月;两张铁面斥奸邪。  铁面揚威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