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英语教学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图示理论的出现为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图示理论;高职英语;英语阅读
一、前言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往往被认为是最容易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训练。很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文章里每个单词的意思都知道,语法结构也都明白,但是整篇文章的意思却很难理解,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经历较少,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因而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凭借图式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
二、图式理论概述
(一)图式理论的起源
图式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的著作中。到了上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巴里特(Bartlett)与记忆相关的研究被认为是图式理论的形成标志。他认为图式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图式就是人将获取的知识存储在记忆中的方式。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进一步丰富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当一个人在理解新事物时,会把新事物与已知事物和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促进对新事物的理解。
(二)图式与阅读的关系
根据图式理论的概念,我们知道阅读理解就是阅读者头脑中既有的知识体系与其所看到的文字信息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者将文字材料输入大脑,与已存在的图式进行联系,进而帮助阅读者掌握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意思。反之,如果阅读者无法将原有图式与文本内容进行匹配,就会造成阅读障碍,或出现理解偏差。
(三)图式理论的分类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受到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以及结构图式(formal schema)的影响。语言图式是指阅读者已有的语言基本知识,包含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阅读者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础。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主题,以及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阅读者缺少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使语言知识再强,也不会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而结构图式则是指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不同体裁的文章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阅读者针对不同的体裁会有各自的图式,当遇到某类体裁的文章时,会从已有图式中寻找到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所以,语言图式强调的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对主题和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通过此三者和文章内容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阅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三、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学习,高职英语教师应当从三类图式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大有效的阅读训练,强化阅读技巧的掌握,提升阅读的技能水平。
(一)注重语言基础知识,构建语言图式
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式的积累,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就无从谈起。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词汇和句式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忆词汇,例如根据单词的词缀、词根和读音等;一方面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提高学生猜词的能力,比如利用语句中关键词的意思来理解。此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句型,加大相同类型句子的阅读和翻译训练,巩固学生对该类句式的掌握情况。只有解决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越来越如鱼得水。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内容图示
在完成语言图示构建的基础上,高职教师还应设法加强学生对各种背景知识的掌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课内进行大量的阅读,因而学生必须要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输入不同的知识。教师可利用一些奖惩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外,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丰富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内容图示。
(三)培养不同体裁的识别能力,完善结构图示
英语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框架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学生在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逻辑关系后,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辨明文章的体裁,对于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学生的结构图示加以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示理论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解决了语言基础这个先决条件之后,才能充分利用背景知识去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达到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三类图示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图示理论形成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索取,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artlett,Frederic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李俊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0):55.
[3]李小冰.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06):160-161.
[4]温焜.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的运用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7):130-131.
[5]韩瑞珍.图式理论对民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 2014(10):108-109.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图示理论;高职英语;英语阅读
一、前言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往往被认为是最容易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训练。很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文章里每个单词的意思都知道,语法结构也都明白,但是整篇文章的意思却很难理解,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人的经历较少,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因而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凭借图式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
二、图式理论概述
(一)图式理论的起源
图式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的著作中。到了上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巴里特(Bartlett)与记忆相关的研究被认为是图式理论的形成标志。他认为图式化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图式就是人将获取的知识存储在记忆中的方式。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进一步丰富了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当一个人在理解新事物时,会把新事物与已知事物和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促进对新事物的理解。
(二)图式与阅读的关系
根据图式理论的概念,我们知道阅读理解就是阅读者头脑中既有的知识体系与其所看到的文字信息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者将文字材料输入大脑,与已存在的图式进行联系,进而帮助阅读者掌握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意思。反之,如果阅读者无法将原有图式与文本内容进行匹配,就会造成阅读障碍,或出现理解偏差。
(三)图式理论的分类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受到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以及结构图式(formal schema)的影响。语言图式是指阅读者已有的语言基本知识,包含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阅读者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础。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主题,以及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阅读者缺少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使语言知识再强,也不会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而结构图式则是指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不同体裁的文章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阅读者针对不同的体裁会有各自的图式,当遇到某类体裁的文章时,会从已有图式中寻找到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所以,语言图式强调的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对主题和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通过此三者和文章内容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阅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三、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学习,高职英语教师应当从三类图式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大有效的阅读训练,强化阅读技巧的掌握,提升阅读的技能水平。
(一)注重语言基础知识,构建语言图式
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式的积累,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就无从谈起。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词汇和句式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忆词汇,例如根据单词的词缀、词根和读音等;一方面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提高学生猜词的能力,比如利用语句中关键词的意思来理解。此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句型,加大相同类型句子的阅读和翻译训练,巩固学生对该类句式的掌握情况。只有解决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越来越如鱼得水。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内容图示
在完成语言图示构建的基础上,高职教师还应设法加强学生对各种背景知识的掌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课内进行大量的阅读,因而学生必须要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来输入不同的知识。教师可利用一些奖惩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外,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丰富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内容图示。
(三)培养不同体裁的识别能力,完善结构图示
英语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框架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学生在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逻辑关系后,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辨明文章的体裁,对于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学生的结构图示加以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示理论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解决了语言基础这个先决条件之后,才能充分利用背景知识去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达到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三类图示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图示理论形成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索取,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artlett,Frederic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李俊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0):55.
[3]李小冰.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06):160-161.
[4]温焜.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的运用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7):130-131.
[5]韩瑞珍.图式理论对民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英语广场, 2014(10):108-109.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