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由教师口头表述该课题的具体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开展说课以来,对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大有益处 。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自己的钻研和互相间切磋交流,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懂得了教什么和怎么教。
语文说课有多种形式,但微型说课更有利于专题探讨,更有创意,更有实效性。微型说课,即抓住课文的某一点,或从课文的某一方面设计教学方案,下面就以微型说课进行阐述,其它形式不在赘述。
一、说导入设计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导课导得巧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异常重要的作用。《冬阳、童年、骆驼队》 既是文章的 “文眼”,即阅读文章的关键,又是上一节好课导入的“课眼 ”。 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教师如果能把握好文题,展开一个凝练的、对全文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联想环节,在“导课 ”艺术上用心的打磨,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作者记忆深处的 “冬阳下的骆驼队”的童年画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带着满怀的好奇,带着满心的疑问,和作家一起慢慢回味:童真、童趣、童心,分享那个年代别样的童年呢?
首先,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我安排了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课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深情的音乐《送别》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 在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这样就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其次,激发想象,走进作者的童年。师: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在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出示课题:冬阳 、童年 、骆驼队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如此紧扣文题的导课,学生不仅对林海音的童年充满渴望,而且对《冬阳·童年·骆驼队》里骆驼身上的铃铛充满好奇 。所以,教师只要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间练、系统地体现教材内容,以明晰的图像启迪学生思维。
《穷人》是一篇外国小说,与学生生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加上篇幅较长,写法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篇小说通过桑娜及其丈夫关心邻居西蒙,在极其穷困的情况下,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的事,反映了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对这类内容的课文,板书要评价人物,做点拨性的提示,这犹如一炬之光,将使全文豁然开朗,具有“点睛”之妙用。所以,在板书时要跟据课文的脉络依两条线路平行延伸。一条是明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孤儿、催促桑娜;一条是暗线,按桑娜心理变化的过程,从文中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板书: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平静下来。这样既能概括地反应桑娜思想变化的过程,又能使学生懂得要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用词就要准确,做到恰如其分,从而落实本组教材训练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只有以双线结构板书,才能充分地提挈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事情发展及桑娜心理变化过程的叙述,表现的是穷人之间那种心心相通,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三、说长文短教
《詹天佑》一篇如此长的文章,若是从头道来,恐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效果更难保证。因此要抓课文重点在教材结构上打主意。才能有效教学。
教学时我也来了个“中部开凿”的方法,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直奔主题段 :第三段,具体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的段落,来研读课文。让学生从詹天佑一生最典型的事迹中,体会他卓越的创造才能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2.折回背景段:第二段,交待了詹天佑承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复杂的政治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来咀嚼关键词;3.跃进首尾段:第一段,全文总起,概括写詹天佑的光辉事迹;第四段,照应第一段,写詹天佑提前峻工的巨大影响,来总结全文,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实践表明,这样先让学生从实例中具体而深刻认识到詹天佑的杰出所在,然后了解他行为的动力及其巨大的影响。这种教法省时高效,符合小学生感受事物的规律。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以“爱学乐学”作舟,达到“会学学好”的彼岸。
四、说重点段教学
《月光曲》一文叙写的是关于贝多芬是怎样普写,《月光曲》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的海天月色的景象所渲染出的环境氛围,应该说是与贝多芬的《月光曲》所造成的声响氛围相协调的。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展现出乐曲《月光曲》引发的画面形象,表现了贝多芬在乐曲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学皮鞋匠联想的文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语言形象的描绘,利用儿童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绘画面,边赏音乐。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抽象讲解,有效地缩短了课文中的陌生世界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能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默读皮鞋匠静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联想的文字,并思考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眼前出现的三幅画面并画出:
画面一: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画好后交流并修改,再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再通过文字和画面推想乐曲《月光曲》的旋律变化。引导学生从文字和画面中推断出音乐的旋律由轻柔转向强 烈,由缓慢转向快速。告诉学生,这一推断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相吻合的,使学生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是皮鞋匠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了解“分辨事物和联想”中的知识。
《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按以上设计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这样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美育和德育 。同时,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也因反复研读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说简笔画的设计
借助简笔画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使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能体现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由不懂到懂的训练过程。
教学《爬山虎的脚》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要分三部教学;(1)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2)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爬山虎的一根嫩茎和三片嫩叶,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3)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其他学生看着这个学生所画的爬山虎的脚,对照课文所写的有关句子,讨论他画的哪里和课文中写的一样,哪里和课文中写的不一样,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颜色。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体现训练的过程,而且能体现学生在读书中自悟自得的过程。
总之,微型说课,虽然说的只是一点,但同样包括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以及理论依据。这种说课是一条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说课能锻炼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开展说课活动,促使我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作深入探所,使我得益非浅。由此可见,说课大有益!
语文说课有多种形式,但微型说课更有利于专题探讨,更有创意,更有实效性。微型说课,即抓住课文的某一点,或从课文的某一方面设计教学方案,下面就以微型说课进行阐述,其它形式不在赘述。
一、说导入设计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导课导得巧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异常重要的作用。《冬阳、童年、骆驼队》 既是文章的 “文眼”,即阅读文章的关键,又是上一节好课导入的“课眼 ”。 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教师如果能把握好文题,展开一个凝练的、对全文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联想环节,在“导课 ”艺术上用心的打磨,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作者记忆深处的 “冬阳下的骆驼队”的童年画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带着满怀的好奇,带着满心的疑问,和作家一起慢慢回味:童真、童趣、童心,分享那个年代别样的童年呢?
首先,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我安排了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课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深情的音乐《送别》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 在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这样就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其次,激发想象,走进作者的童年。师: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在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出示课题:冬阳 、童年 、骆驼队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如此紧扣文题的导课,学生不仅对林海音的童年充满渴望,而且对《冬阳·童年·骆驼队》里骆驼身上的铃铛充满好奇 。所以,教师只要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间练、系统地体现教材内容,以明晰的图像启迪学生思维。
《穷人》是一篇外国小说,与学生生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加上篇幅较长,写法较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篇小说通过桑娜及其丈夫关心邻居西蒙,在极其穷困的情况下,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的事,反映了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对这类内容的课文,板书要评价人物,做点拨性的提示,这犹如一炬之光,将使全文豁然开朗,具有“点睛”之妙用。所以,在板书时要跟据课文的脉络依两条线路平行延伸。一条是明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孤儿、催促桑娜;一条是暗线,按桑娜心理变化的过程,从文中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板书: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平静下来。这样既能概括地反应桑娜思想变化的过程,又能使学生懂得要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用词就要准确,做到恰如其分,从而落实本组教材训练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只有以双线结构板书,才能充分地提挈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事情发展及桑娜心理变化过程的叙述,表现的是穷人之间那种心心相通,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三、说长文短教
《詹天佑》一篇如此长的文章,若是从头道来,恐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效果更难保证。因此要抓课文重点在教材结构上打主意。才能有效教学。
教学时我也来了个“中部开凿”的方法,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直奔主题段 :第三段,具体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的段落,来研读课文。让学生从詹天佑一生最典型的事迹中,体会他卓越的创造才能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2.折回背景段:第二段,交待了詹天佑承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复杂的政治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来咀嚼关键词;3.跃进首尾段:第一段,全文总起,概括写詹天佑的光辉事迹;第四段,照应第一段,写詹天佑提前峻工的巨大影响,来总结全文,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实践表明,这样先让学生从实例中具体而深刻认识到詹天佑的杰出所在,然后了解他行为的动力及其巨大的影响。这种教法省时高效,符合小学生感受事物的规律。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以“爱学乐学”作舟,达到“会学学好”的彼岸。
四、说重点段教学
《月光曲》一文叙写的是关于贝多芬是怎样普写,《月光曲》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的海天月色的景象所渲染出的环境氛围,应该说是与贝多芬的《月光曲》所造成的声响氛围相协调的。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展现出乐曲《月光曲》引发的画面形象,表现了贝多芬在乐曲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学皮鞋匠联想的文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语言形象的描绘,利用儿童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绘画面,边赏音乐。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抽象讲解,有效地缩短了课文中的陌生世界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能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默读皮鞋匠静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联想的文字,并思考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眼前出现的三幅画面并画出:
画面一: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画好后交流并修改,再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再通过文字和画面推想乐曲《月光曲》的旋律变化。引导学生从文字和画面中推断出音乐的旋律由轻柔转向强 烈,由缓慢转向快速。告诉学生,这一推断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相吻合的,使学生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是皮鞋匠头脑中产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了解“分辨事物和联想”中的知识。
《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按以上设计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这样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美育和德育 。同时,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也因反复研读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说简笔画的设计
借助简笔画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使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能体现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由不懂到懂的训练过程。
教学《爬山虎的脚》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要分三部教学;(1)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2)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爬山虎的一根嫩茎和三片嫩叶,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3)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其他学生看着这个学生所画的爬山虎的脚,对照课文所写的有关句子,讨论他画的哪里和课文中写的一样,哪里和课文中写的不一样,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颜色。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体现训练的过程,而且能体现学生在读书中自悟自得的过程。
总之,微型说课,虽然说的只是一点,但同样包括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以及理论依据。这种说课是一条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说课能锻炼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开展说课活动,促使我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作深入探所,使我得益非浅。由此可见,说课大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