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稳定。本研究通过调查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分析出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符合其政治思想发展规律的策略,旨在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青少年;政治思想;影响;策略
青少年对国家政治的理解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一个人只有在产生感情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1]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青少年政治思想会发生何种变化?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值得探讨。
一、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调查设计
本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政治思想是指一个人对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的态度、评价、情感归属等,是其主观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个人对那些单位与团体的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其内容包括:1.政治组织或共同体的认同,主要指国家、政党等组织机构的认同。2.政治制度的认同,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价值观认同。3.政治过程或政府的认同,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政治现状等。[2]通过调查统计青少年在上述内容方面的观念和态度,我们可以基本把握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状况。
(一)调查内容
本调查旨在考察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特点。问卷内容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分别是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和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包括国家标志态度、国家情感、国家国际地位评价和中国人身份认同四个方面;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分为对共产主义的评价、对国体的认同、对政体的认同、对国家性质的认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以及对政党的评价;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包括选举过程、政府信任、新闻管制、依法治国和官员作风五个方面。题目均来自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项目公民教育调研题库。该调研题库建立时已经过专家论证,效度较好。问卷信度系数α=0.79,信度较好。
(二)调查实施
本调查按照随机抽样法,抽取宁波6所中学和2所本科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初二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高二回收有效问卷308份;大二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大四回收有效问卷239份。所得数据运用SPSS14.0 软件进行统计。
(三)变化幅度评判指标
本调查用平均值指标来衡量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情况。将问题选项赋分,正向计分题目分别为赞成(1),不赞成(-1)和说不清(0),反向计分题目反之。将统计平均值与0进行比较,显著(95%置信区间,P<0.05)大于0,则说明青少年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较好;显著小于0,则说明青少年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较差,数值越正,则赞成程度越高,数值越负,则反对程度越高。变化趋势用均值的差值作为基本依据,若均值上升则表现变好,均值下降则表现变差,若p<0.05则描述为显著变化。
(四)有效性和局限性
本调查意图了解青少年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其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但受项目研究的客观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大量样本跟踪研究的调查方案,而采用同时调查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政治思想并将他们进行比较的方案。此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变化,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本调查忽略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差异,此局限性拟通过后续的跟踪研究进行弥补。
二、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基本特征
先将同一细分维度的问卷题目得分取平均。所有细分维度的权重相同,细分维度得分取平均值得到主要维度的得分。最后将三个大维度取平均得到总体评价。经统计分析得出青少年政治思想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初二0.17分、高二0.14分、大二0.25分、大四0.22分。这说明青少年对国家政治的思想认识比较积极和正向。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大二学生,得分最低的是高二学生。高二至大二期间,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见图1)。具体来看,青少年政治思想變化的特征如下:
(一)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非常好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是衡量其政治思想特征的最基础内容。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青少年对国家整体评价也不断提升,平均值分别为:初二0.22分、高二0.39分、大二0.62分、大四0.63分,均远超中立平均值0分,但平均值的提升速率和幅度并不均衡,高二至大二阶段的增速最高,大二至大四阶段则变化不大(见图2)。总体特点是:1.每项平均得分普遍较高;2.初二得分偏低,高二波动,大二显著上升达到峰值,大四趋于平稳。
(二)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较为积极,总体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
个人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积极评价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思想平均分分别为: 0.27分、0.19分、0.17分和0.20分,均超过中立平均值0分。从趋势来看,青少年政治制度思想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见图3)。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二明显下降,大二和大四的平均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三)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总体良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
个人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良好态度能够促使政治过程获得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使政治组织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从下图可知,初二学生的选择接近中立,为0.01分,随后在高二阶段迅速降低到-0.17分,大二阶段上升至-0.04分,大四阶段平均分再次下降到-0.18分。总体上看,青少年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思想变化趋势表现为“降-升-降”(见图4)。 三、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趋势的理论分析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国家整体发展态势奠定了青少年对国家整体评价变化趋势的基本向度,青少年政治思维发展阶段特点集中地反映在青少年政治制度思想的变化特点上,青少年政治生活实践是影响青少年政治过程和政府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
(一)国家的发展态势决定了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青少年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对国家有信心,相信国家会越来越繁荣进步。受访学生表示:“我觉得国家在进步,跟老一辈人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国家的发展诱发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积极评价,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自信感,这种良好的国家情感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政治观念,成为引发青少年政治思想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国家整体思想提高的趋势与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历史、开阔眼界的步调一致。从初中到大学,青少年逐渐深入接触社会,更加客观全面了解国家发展,能够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比较中建立良好的种族自信和国家自豪感。同时,国家概念的不断具体化也是青少年国家整体评价提升的重要诱因。
(二)青少年政治思维发展阶段特点对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判断。这种发展是一种“质”的累积,表现为青少年政治思维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是青少年政治观念不断成熟的过程。
1.初中学生政治思维发展缓慢,尚处在“政治朦胧期”
初中学生政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政治判断主要依赖于书本和老师,他们难以把握宏观的、抽象的、复杂的政治命题。初二学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实践而较少关注政治话题。对很多初二学生来说,政治是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数据上看,初二学生对政治制度思想的认同程度极高。
2.高中学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但不够成熟,处于“政治叛逆期”
相比较,高中生政治制度认同急剧下降的原因是高中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崛起,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很多高中学生逐渐摆脱唯书、唯师的状态,开始独立观察、思考和判断政治命题。然而,他们的政治思维尚不成熟,容易偏激和二元对立。同时,高中生视野扩大,他们已经接触到世界,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政治现状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他们接收到的“新价值观”与以往所学的内容相契合,那么原有的观念会增强;二是他们接收到的“新价值观”与以往所学内容相悖,那么原有的观念会急速转变。他们叛逆,蔑视权威却又不够成熟。这种思维特点导致了高二学生政治制度认同出现较为负向的变化,亟需教育者正确地引导。
3.大学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趋于成熟,处于“政治稳定期”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的政治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会更加理智、客观、圆融。他们已经度过了“为叛逆而叛逆”的阶段,不再执着于绝对的对错优劣,既不“唯书唯师”,也不“言必称国外”。他们已经能从多个维度看待政治问题,可以理解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能够根据国情、现实,根据自己的理智,审慎地对待政治话题。因此大学生在政治制度认识的变化曲线图上表现出对高二阶段的修正。
(三)青少年政治生活实践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的构建
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的落差是青少年在大四阶段政治思想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在涉及社会现实问题时表现得比较消极,尤其是大四学生。大四学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了解和体验远远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大四学生已经从不闻窗外事的学生逐渐变成了社会从业者。他们真实地触摸到了社会现实,更多地体察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潜规则”。他们比其他各阶段的学生更加“现实”。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评价方面,青少年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与近几年来媒体高强度报道贪官腐败的新闻有关。媒体的新闻意趣极大地诱导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3]
四、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教育启示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應该根据该变化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其实效性。
(一)丰富国家概念的内涵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
丰富国家概念的内涵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加全面、多元地认知国家,增加青少年建立与国家有关的各种良好的情感联结,从而提升青少年对国家的依赖和认同。这种情感促发并不一定是“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辨”,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激发和孕育,是体悟、理解和感动。[4]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体验、互动和参与通过富有国家元素、国家文化或国家情结的事物,激荡青少年的国家情感,帮助青少年联结与国家有关的积极情绪体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紧扣“国家愿景”来提升青少年的国家自信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既要打破我们永远会一帆风顺发展的盲目乐观,也要打破我们现在落后就注定一直落后的盲目悲观。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建立韧性、士气和逆境中崛起的勇气。学校有必要让青少年学生回顾和学习民族历史,引领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在学习生活中推崇那些具有传统美德的人和事,激励他们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塑良好的国民品质;认知我国在近现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艰难奋斗,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并珍惜今天的不易;客观看待我国在全球的位置,了解国家发展的未来前景。这样既可以避免青少年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可以避免其自夸自大、目中无人,使他们认识民族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和个人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与义务。[5]
(三)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政治思维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 学校应认清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制定独特的教育策略。首先,初中学生政治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尊重权威、情感丰沛,情绪易受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适当激发中学生良好的国家情感,多讲富有情感、令人动容的内容,促进中学生尽早建立良好的国家情感。其次,高中学生思维活跃、逆反性强,对很多政治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够辩证和全面地看待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灌输和一言堂,要给高中生提供思考、辩论和批判的空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论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思路看待政治命题。再次,大二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够相对全面地看待國家政治。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分析政治命题,参与课堂教学,鼓励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更加深刻地分析国家政治。最后,尤其要关注大学高年级阶段的思想状态,增加实践讨论课,加强大学生学校与社会融入阶段的衔接辅导,解决巨大落差面前大学生容易导致方向性错误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的政治观念。
综上所述,青少年政治思想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其政治思想的表现也有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包括:国家发展的整体前景、青少年独特的政治思维发展规律和政治生活体验。根据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推导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针对性地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9-44.
[2]周敏凯.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4.
[3]Peter Berglez,Ulrika Olausson.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transnationalism: Two political identities repressed by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news media[J].National Identities,2011,13(1):35-49.
[4]丁锦宏.道德教育中的叙事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12-15.
[5]曾水兵,檀传宝.国家认同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0-33.
责任编辑︱李 敏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稳定。本研究通过调查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分析出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符合其政治思想发展规律的策略,旨在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青少年;政治思想;影响;策略
青少年对国家政治的理解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一个人只有在产生感情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1]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青少年政治思想会发生何种变化?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值得探讨。
一、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调查设计
本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政治思想是指一个人对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的态度、评价、情感归属等,是其主观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个人对那些单位与团体的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其内容包括:1.政治组织或共同体的认同,主要指国家、政党等组织机构的认同。2.政治制度的认同,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政治价值观认同。3.政治过程或政府的认同,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政治现状等。[2]通过调查统计青少年在上述内容方面的观念和态度,我们可以基本把握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状况。
(一)调查内容
本调查旨在考察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特点。问卷内容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分别是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和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包括国家标志态度、国家情感、国家国际地位评价和中国人身份认同四个方面;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分为对共产主义的评价、对国体的认同、对政体的认同、对国家性质的认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以及对政党的评价;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包括选举过程、政府信任、新闻管制、依法治国和官员作风五个方面。题目均来自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项目公民教育调研题库。该调研题库建立时已经过专家论证,效度较好。问卷信度系数α=0.79,信度较好。
(二)调查实施
本调查按照随机抽样法,抽取宁波6所中学和2所本科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初二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高二回收有效问卷308份;大二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大四回收有效问卷239份。所得数据运用SPSS14.0 软件进行统计。
(三)变化幅度评判指标
本调查用平均值指标来衡量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情况。将问题选项赋分,正向计分题目分别为赞成(1),不赞成(-1)和说不清(0),反向计分题目反之。将统计平均值与0进行比较,显著(95%置信区间,P<0.05)大于0,则说明青少年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较好;显著小于0,则说明青少年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较差,数值越正,则赞成程度越高,数值越负,则反对程度越高。变化趋势用均值的差值作为基本依据,若均值上升则表现变好,均值下降则表现变差,若p<0.05则描述为显著变化。
(四)有效性和局限性
本调查意图了解青少年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其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但受项目研究的客观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大量样本跟踪研究的调查方案,而采用同时调查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政治思想并将他们进行比较的方案。此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变化,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本调查忽略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差异,此局限性拟通过后续的跟踪研究进行弥补。
二、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基本特征
先将同一细分维度的问卷题目得分取平均。所有细分维度的权重相同,细分维度得分取平均值得到主要维度的得分。最后将三个大维度取平均得到总体评价。经统计分析得出青少年政治思想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初二0.17分、高二0.14分、大二0.25分、大四0.22分。这说明青少年对国家政治的思想认识比较积极和正向。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大二学生,得分最低的是高二学生。高二至大二期间,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见图1)。具体来看,青少年政治思想變化的特征如下:
(一)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非常好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态度是衡量其政治思想特征的最基础内容。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青少年对国家整体评价也不断提升,平均值分别为:初二0.22分、高二0.39分、大二0.62分、大四0.63分,均远超中立平均值0分,但平均值的提升速率和幅度并不均衡,高二至大二阶段的增速最高,大二至大四阶段则变化不大(见图2)。总体特点是:1.每项平均得分普遍较高;2.初二得分偏低,高二波动,大二显著上升达到峰值,大四趋于平稳。
(二)青少年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评价较为积极,总体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
个人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积极评价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初二、高二、大二和大四学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思想平均分分别为: 0.27分、0.19分、0.17分和0.20分,均超过中立平均值0分。从趋势来看,青少年政治制度思想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见图3)。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二明显下降,大二和大四的平均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三)青少年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态度总体良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
个人对国家政治过程或政府的良好态度能够促使政治过程获得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使政治组织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从下图可知,初二学生的选择接近中立,为0.01分,随后在高二阶段迅速降低到-0.17分,大二阶段上升至-0.04分,大四阶段平均分再次下降到-0.18分。总体上看,青少年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思想变化趋势表现为“降-升-降”(见图4)。 三、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趋势的理论分析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国家整体发展态势奠定了青少年对国家整体评价变化趋势的基本向度,青少年政治思维发展阶段特点集中地反映在青少年政治制度思想的变化特点上,青少年政治生活实践是影响青少年政治过程和政府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
(一)国家的发展态势决定了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青少年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对国家有信心,相信国家会越来越繁荣进步。受访学生表示:“我觉得国家在进步,跟老一辈人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国家的发展诱发青少年对国家整体的积极评价,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自信感,这种良好的国家情感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政治观念,成为引发青少年政治思想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国家整体思想提高的趋势与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历史、开阔眼界的步调一致。从初中到大学,青少年逐渐深入接触社会,更加客观全面了解国家发展,能够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比较中建立良好的种族自信和国家自豪感。同时,国家概念的不断具体化也是青少年国家整体评价提升的重要诱因。
(二)青少年政治思维发展阶段特点对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判断。这种发展是一种“质”的累积,表现为青少年政治思维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是青少年政治观念不断成熟的过程。
1.初中学生政治思维发展缓慢,尚处在“政治朦胧期”
初中学生政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政治判断主要依赖于书本和老师,他们难以把握宏观的、抽象的、复杂的政治命题。初二学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实践而较少关注政治话题。对很多初二学生来说,政治是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数据上看,初二学生对政治制度思想的认同程度极高。
2.高中学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但不够成熟,处于“政治叛逆期”
相比较,高中生政治制度认同急剧下降的原因是高中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崛起,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很多高中学生逐渐摆脱唯书、唯师的状态,开始独立观察、思考和判断政治命题。然而,他们的政治思维尚不成熟,容易偏激和二元对立。同时,高中生视野扩大,他们已经接触到世界,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政治现状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他们接收到的“新价值观”与以往所学的内容相契合,那么原有的观念会增强;二是他们接收到的“新价值观”与以往所学内容相悖,那么原有的观念会急速转变。他们叛逆,蔑视权威却又不够成熟。这种思维特点导致了高二学生政治制度认同出现较为负向的变化,亟需教育者正确地引导。
3.大学生政治思维发展迅速,趋于成熟,处于“政治稳定期”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思维的发展,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的政治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会更加理智、客观、圆融。他们已经度过了“为叛逆而叛逆”的阶段,不再执着于绝对的对错优劣,既不“唯书唯师”,也不“言必称国外”。他们已经能从多个维度看待政治问题,可以理解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能够根据国情、现实,根据自己的理智,审慎地对待政治话题。因此大学生在政治制度认识的变化曲线图上表现出对高二阶段的修正。
(三)青少年政治生活实践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的构建
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的落差是青少年在大四阶段政治思想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在涉及社会现实问题时表现得比较消极,尤其是大四学生。大四学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了解和体验远远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大四学生已经从不闻窗外事的学生逐渐变成了社会从业者。他们真实地触摸到了社会现实,更多地体察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潜规则”。他们比其他各阶段的学生更加“现实”。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评价方面,青少年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与近几年来媒体高强度报道贪官腐败的新闻有关。媒体的新闻意趣极大地诱导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3]
四、青少年政治思想变化的教育启示
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應该根据该变化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其实效性。
(一)丰富国家概念的内涵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发展
丰富国家概念的内涵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加全面、多元地认知国家,增加青少年建立与国家有关的各种良好的情感联结,从而提升青少年对国家的依赖和认同。这种情感促发并不一定是“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辨”,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激发和孕育,是体悟、理解和感动。[4]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体验、互动和参与通过富有国家元素、国家文化或国家情结的事物,激荡青少年的国家情感,帮助青少年联结与国家有关的积极情绪体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紧扣“国家愿景”来提升青少年的国家自信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既要打破我们永远会一帆风顺发展的盲目乐观,也要打破我们现在落后就注定一直落后的盲目悲观。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建立韧性、士气和逆境中崛起的勇气。学校有必要让青少年学生回顾和学习民族历史,引领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在学习生活中推崇那些具有传统美德的人和事,激励他们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塑良好的国民品质;认知我国在近现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艰难奋斗,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并珍惜今天的不易;客观看待我国在全球的位置,了解国家发展的未来前景。这样既可以避免青少年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可以避免其自夸自大、目中无人,使他们认识民族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和个人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与义务。[5]
(三)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政治思维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 学校应认清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制定独特的教育策略。首先,初中学生政治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尊重权威、情感丰沛,情绪易受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适当激发中学生良好的国家情感,多讲富有情感、令人动容的内容,促进中学生尽早建立良好的国家情感。其次,高中学生思维活跃、逆反性强,对很多政治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够辩证和全面地看待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灌输和一言堂,要给高中生提供思考、辩论和批判的空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论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思路看待政治命题。再次,大二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够相对全面地看待國家政治。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分析政治命题,参与课堂教学,鼓励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更加深刻地分析国家政治。最后,尤其要关注大学高年级阶段的思想状态,增加实践讨论课,加强大学生学校与社会融入阶段的衔接辅导,解决巨大落差面前大学生容易导致方向性错误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的政治观念。
综上所述,青少年政治思想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其政治思想的表现也有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包括:国家发展的整体前景、青少年独特的政治思维发展规律和政治生活体验。根据青少年政治思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推导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针对性地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9-44.
[2]周敏凯.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4.
[3]Peter Berglez,Ulrika Olausson.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transnationalism: Two political identities repressed by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news media[J].National Identities,2011,13(1):35-49.
[4]丁锦宏.道德教育中的叙事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12-15.
[5]曾水兵,檀传宝.国家认同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0-33.
责任编辑︱李 敏